目的:系统评价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综合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手工检索大学图书馆馆藏杂志,检索时间建库至2017年10月;全面搜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目的:系统评价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综合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手工检索大学图书馆馆藏杂志,检索时间建库至2017年10月;全面搜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原则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通过软件Rev Man 5.3开展文献Meta分析,采用软件GRADEpro?GDT评估本研究证据质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个文献,经系统评析得出:(1)疗效评价方面: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传统运动太极拳干预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疼痛、关节僵硬以及生理功能等症状改善方面,其短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他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八段锦1篇、五禽戏1篇、易筋经1篇等),因相关见刊文献偏少,尚有待考证;(2)安全性评价方面:尚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3)证据分级方面:依照证据等级GRADE测评结果,本研究评估级别显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结论:本系统评价证据表明,传统运动太极拳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明确,不良反应相对偏少,能够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发挥积极效应;其他传统运动疗法因纳入研究较少及文献本身局限性,有待今后开展更多设计严谨、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展开更多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稳定性高、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未见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两种体位方式疗效差异的循证医学对比研究。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侧卧位人工...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稳定性高、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未见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两种体位方式疗效差异的循证医学对比研究。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侧卧位人工牵引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的相关研究,通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共计661例患者,其中侧卧位人工牵引组330例,平卧位牵引床牵引331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侧卧位人工牵引与平卧位牵引床牵引相比,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MD=-7.58,95%CI(-14.42,-0.74),P<0.05]及手术时间[SMD=-0.81,95%CI(-1.01,-0.61),P<0.000 1],减少切口长度[MD=-1.92,95%CI(-2.17,-1.67),P<0.000 1],减少术中出血量[MD=-24.51,95%CI(-42.22,-6.79),P=0.007<0.01],但增加了术中透视次数[MD=2.82,95%CI(0.91,4.72),P=0.004<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2组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55,95%CI(-0.77,1.86),P>0.05];(3)结果表明,虽然侧卧位人工牵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临床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而选择最佳的修复方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综合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手工检索大学图书馆馆藏杂志,检索时间建库至2017年10月;全面搜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原则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通过软件Rev Man 5.3开展文献Meta分析,采用软件GRADEpro?GDT评估本研究证据质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个文献,经系统评析得出:(1)疗效评价方面: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传统运动太极拳干预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疼痛、关节僵硬以及生理功能等症状改善方面,其短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他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八段锦1篇、五禽戏1篇、易筋经1篇等),因相关见刊文献偏少,尚有待考证;(2)安全性评价方面:尚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3)证据分级方面:依照证据等级GRADE测评结果,本研究评估级别显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结论:本系统评价证据表明,传统运动太极拳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明确,不良反应相对偏少,能够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发挥积极效应;其他传统运动疗法因纳入研究较少及文献本身局限性,有待今后开展更多设计严谨、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文摘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稳定性高、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未见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两种体位方式疗效差异的循证医学对比研究。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侧卧位人工牵引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的相关研究,通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共计661例患者,其中侧卧位人工牵引组330例,平卧位牵引床牵引331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侧卧位人工牵引与平卧位牵引床牵引相比,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MD=-7.58,95%CI(-14.42,-0.74),P<0.05]及手术时间[SMD=-0.81,95%CI(-1.01,-0.61),P<0.000 1],减少切口长度[MD=-1.92,95%CI(-2.17,-1.67),P<0.000 1],减少术中出血量[MD=-24.51,95%CI(-42.22,-6.79),P=0.007<0.01],但增加了术中透视次数[MD=2.82,95%CI(0.91,4.72),P=0.004<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2组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55,95%CI(-0.77,1.86),P>0.05];(3)结果表明,虽然侧卧位人工牵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临床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而选择最佳的修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