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文财 李志忠 +3 位作者 原超 杨晓光 刘洪江 郭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患者376例,其中60岁以上47例(12.5%),43例老年患者获得随访,男27例,女16例;年龄60...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后路脊柱内窥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患者376例,其中60岁以上47例(12.5%),43例老年患者获得随访,男27例,女16例;年龄60~91岁,平均68.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3.5年。按Nakai评定标准从症状和体征方面评定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6年。术后切口无感染,均I期愈合。按Nakai评分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5例。结论:采用后路脊柱内窥镜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且神经根减压彻底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老年人
下载PDF
补肾壮督中药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健 张文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督中药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72例经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老年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接受补肾壮督中药治疗... 【目的】探讨补肾壮督中药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72例经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老年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接受补肾壮督中药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A)比较2组手术疗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Brantigan评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1)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cage移位、终板塌陷等并发症。(2)术前及术后3 d,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及术后6个月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根据改良Brantigan评分,术后6个月,治疗组融合率为71.79%,高于对照组的48.48%(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融合率为87.18%,依然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补肾壮督中药能提高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改良TLIF术后椎间融合率,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间融合率 补肾壮督
原文传递
甲钴胺片联合补肾通督方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文超 林宏衡 +3 位作者 方坚 刘洪江 吴春飞 王利仁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片联合补肾通督方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完成手术治疗的老年LDH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术后4 d开始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督方,疗程为4周... 目的探讨甲钴胺片联合补肾通督方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完成手术治疗的老年LDH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术后4 d开始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督方,疗程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预后,测量手术前后血清疼痛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价疼痛模拟视觉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7 d和1个月时,2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JOA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预后优良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甲钴胺片联合补肾通督方治疗老年LDH近期疗效确切,可促进疼痛症状缓解及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督方 甲钴胺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镜术及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瀚迪 林宏衡 原超 《广州医药》 202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镜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并探讨该术式的有效性、安全性,以期找到更优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椎间孔镜...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镜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并探讨该术式的有效性、安全性,以期找到更优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及显微镜下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总随访251例,其中椎间孔组229例,显微镜组22例。采集数据包括病例数、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感染情况,术前、术后的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指数、改良MacNab标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椎间孔组手术采用局麻下进行,显微镜组采用全麻下进行,其中椎间孔镜组有2例患者因术中腰部剧痛不能配合完成,余患者手术完成顺利。椎间孔镜组平均病程5个月,手术时间(96±10)min,术中出血量(25.8±10.6)mL,术前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指数依次为14.23±3.08、6.08±1.64、30.18±7.92,术后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指数分别是22.65±1.58、1.77±0.5、19.67±3.89,改良MacNab标准为优150例,良42例,可26例,差9例,总优良率84.6%。显微镜组平均病程8个月,手术时间(45±10)min,术中出血量(62±10.6)mL,术前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指数依次为15.13±2.06、6.85±1.27、29.42±7.47,术后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指数分别是23.25±1.31、1.98±0.53、20.12±4.03。椎间孔镜组改良MacNab标准为优150例,良42例,可26例,差9例,总优良率84.6%;显微镜组改良MacNab标准为优17例,良2例,可3例,差0例,总优良率86.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术前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9例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因效果差择期行显微镜下开窗手术治疗。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显微镜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轻功能障碍,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显微镜开窗减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脊柱后入路手术治疗Simmon Ⅱ型腰椎退变性侧凸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财 沈洪兴 +4 位作者 林一峰 原超 杨晓光 刘洪江 郭星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对28例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和/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观察其疗效...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对28例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和/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3~24个月)。83%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缓解,随访期间矫正度数无明显丢失。结论充分减压、适当矫形、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Simmon型腰椎退变性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侧凸 减压 矫形 融合
下载PDF
K-Rod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
6
作者 黄健 张文财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K-Rod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24例经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和ODI评分评估术后临床疗效,采用影像学观察术后椎间隙活动... 目的:探讨K-Rod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24例经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和ODI评分评估术后临床疗效,采用影像学观察术后椎间隙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DHI)。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腰部VAS评分和下肢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节段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ROM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节段ROM较术前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及上下节段DH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od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腰椎内固定手术方式的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K—Rod
原文传递
椎板开窗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余佩沅 莫凌 +7 位作者 杨志东 崔健超 梁德 晋大祥 张顺聪 丁金勇 姚珍松 江晓兵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 目的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00例,其中FD、PTED组患者各为10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依据Gross循环血量线性方程计算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D组手术时间长于FD组[(82.80±20.153)min vs.(70.50±21.009)min](P < 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PTED组(126.29±15.685)g/L,FD组(134.22±16.046)g/L]较术前[PTED组(140.20±16.004)g/L,FD组(140.23±16.422)g/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D组患者术中失血量(127.87±67.120)ml、总失血量(188.25±113.34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13.94±8.492)g/L均多于PTED组[术中失血量(5.38±0.700)ml、总失血量(83.18±45.963)ml、总血红蛋白丢失量(5.98±3.725)g/L](P < 0.05),但两组术后隐性失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虽然PTED较FD更为微创,但不能显著减少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术中仔细操作、彻底止血可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移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出血
原文传递
鹿茸多肽对软骨终板细胞基质蛋白及其降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文超 林一峰 +6 位作者 梁祖建 沈国喜 原超 朱辉 池利业 张文财 刘洪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10,16,共6页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及基质蛋白(Ⅱ,Ⅹ型胶原)、基质降解酶(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月龄的健康SD大鼠,对其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进行分离与培养,取第3代软骨终板细胞实验,空...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及基质蛋白(Ⅱ,Ⅹ型胶原)、基质降解酶(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月龄的健康SD大鼠,对其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进行分离与培养,取第3代软骨终板细胞实验,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诱导组单加入10μg/L的IL-1β,药物处理组分三组,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10μg/L的IL-1β和10μg/mL,30μg/mL,50μg/mL的鹿茸多肽。MTT比色法检测三个时间节点(24h,48h,72h)各组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情况;qPCR检测法对软骨终板细胞中基质Ⅱ,Ⅹ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4h,48h,72h时间点,MTT法检测10μg/mL鹿茸多肽组在各时间点软骨终板细胞增殖情况与IL-1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μg/mL组和50μg/mL组均能减轻IL-1β对软骨终板细胞増殖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qPCR检测结果显示:IL-1β诱导组的Ⅱ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减弱,Ⅹ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的表达增强,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鹿茸多肽各浓度组均能上升Ⅱ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Ⅹ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50μg/mL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鹿茸多肽(50μg/mL组)能有效地拮抗IL-1β对软骨终板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上升Ⅱ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Ⅹ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的表达,改善了基质的代谢,起到延缓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软骨终板 椎间盘退变 白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复发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原超 朱辉 +3 位作者 宋振杰 杨晓光 莫凌 陈映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5期496-497,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4、54例,L5、S12例,仅为轻微的弯腰活动诱发,1例复发2次,分别是术后第2天和翻修术后2周。6例术前均不存在腰椎不稳,1例为Ⅰ型终板炎改变,5例为Ⅱ型终板炎改变;6例均为脱出型突出,椎间盘退变程度: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3例。翻修手术中见原首次手术已摘除椎间盘的空腔位置又充满了脱出的髓核组织,且脱出的髓核组织比第一次更大更多,甚至还包含一些软骨终板组织。6例翻修术后效果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再复发。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复发的原因与髓核清除不彻底、椎体终板炎、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有关,再次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早期复发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术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早期复发
原文传递
双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应用零切迹系统或钢板联合融合器固定后颈椎生物力学变化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宏衡 方志超 +4 位作者 梁梓杨 张嘉锐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4,162,共8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zero-profile,ZP)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集1例正常成年女性志愿者颈椎C3~C7节段CT扫描数据,建立C3~C7颈椎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前期研究验证模型有效性。ZP固定模型与CP固定模型的手术节段均设定为C4/5与C5/6节段。在C3椎体上方施加轴向压缩负荷73.6N的模拟重力,并逐步施加1.8N·m的转矩,进而模拟屈伸、侧屈及轴向旋转等颈椎运动。测定并比较手术模型融合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C5椎体及融合器装置应力。结果:CP固定模型融合节段的ROM在屈伸、侧屈、旋转位均明显小于ZP固定模型;CP固定模型相邻节段(C3/4、C6/7)的椎间盘内应力均远远高于ZP固定模型,两种模型融合节段上方的椎间盘内应力均高于融合节段下方;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5椎体应力均明显高于CP固定模型,在前屈位时,两模型C5椎体应力最小(ZP固定模型为7.36Mpa,CP固定模型为2.01Mpa);各工况下,ZP固定模型的C4/5、C5/6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均大于CP固定模型。结论:相较于CP固定,ACDF术中应用ZP固定对手术节段的限制更小,手术节段ROM更高、微运动更多,融合器及中间椎体应力更大,术后更易发生融合器下沉甚至中间椎体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zero-profile系统 钢板联合融合器 中间椎体 三维有限元研究
下载PDF
连续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零切迹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宏衡 招文华 +5 位作者 翁汭 颜先伟 王晓文 任辉 梁德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2-878,共7页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因颈椎病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两节段ACDF应用4钉ZP或CP固定治疗的57例颈椎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ZP固定(ZP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37~80岁(53.0±9.9岁);30例采用CP固定(CP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9~78岁(57.4±12.4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L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轴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随访期间中间椎体塌陷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BMI、L1~L4 BMD、随访时间、术前NDI和JOA评分、术前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NDI、JOA评分、轴性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14);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CP组NDI、轴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ZP组(P<0.05)。末次随访时ZP组颈椎整体曲度丢失和手术节段曲度丢失均明显大于CP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过程中ZP组出现4例中间椎体塌陷,而CP组未出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双节段ACDF中,相对于应用ZP固定融合,应用CP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双节段 零切迹系统 钢板联合融合器 中间椎体塌陷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翁汭 叶林强 +7 位作者 姚珍松 李文超 许岳荣 崔健超 梁德 江晓兵 易生辉 黄学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型。重新构建成三个模型,包括对称模型(左右两侧矢状角均为90°),中度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模型(左侧矢状角100°,右侧90°),重度颈椎FT模型(左侧矢状角110°,右侧90°)。在每个模型中,分别施加四种纯扭矩和复合扭矩以研究FT对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旋和前屈结合左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右旋和前屈结合右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有显著差异,与颈椎关节突关节对称模型相比,中度颈椎FT模型和重度颈椎FT模型的纤维环纤维应力呈增加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16.65%和35.16%;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了19.47%和54.39%),且重度颈椎FT模型增加更明显;关节突关节压力呈减少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3.31%和5.95%;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7.19%和15.52%),且重度颈椎FT模型减少更明显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会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并且不对称程度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病理解剖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 颈椎间盘 纤维环 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珍松 李文超 +3 位作者 梁德 张顺聪 任辉 唐晶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304-309,319,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60例患者中,行PVP治疗的患者28例纳为PVP组,行PVP联合RFA治疗的患者32例纳为联合组。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DI指数、卡式功能(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后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低于PVP组,KPS评分高于PVP组(P<0.05)。联合组骨水泥总外渗率、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均低于PVP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基本一致。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局部放疗、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原发肿瘤性质及确诊至转移时间在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至转移时间≤20个月、术后无局部放疗、原发肿瘤进展迅速、脊柱外骨转移、有内脏转移(P<0.05)。结论: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但其术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射频消融 脊柱转移瘤 临床疗效 术后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髋腰综合征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银银 李颖 +3 位作者 李启活 郭海威 田瀚 钟业霖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49-553,共5页
髋腰综合征最早由Offierski在1983年提出,并将髋腰综合征主要分为3种类型。髋关节和脊柱由于在解剖位置邻近,生物力学上关系密切,导致髋关节和脊柱的退行性疾病在临床症状中有很多类似之处,如二者都可能会出现下腰部疼痛,给临床诊断与... 髋腰综合征最早由Offierski在1983年提出,并将髋腰综合征主要分为3种类型。髋关节和脊柱由于在解剖位置邻近,生物力学上关系密切,导致髋关节和脊柱的退行性疾病在临床症状中有很多类似之处,如二者都可能会出现下腰部疼痛,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在诊断此类疾病时临床医师应把髋关节和脊柱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查体时应仔细,避免因查体部位的遗漏导致的误诊,同时治疗也应兼顾髋关节与脊柱。髋腰综合征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分为脊柱手术和髋关节手术,对于需要行这两种手术方式的髋腰综合征患者,何种手术应优先进行尚未有确切定论,目前的共识是应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及时做出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脊柱 诊断 外科手术 手术
原文传递
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15
作者 蔡杨庭 张顺聪 +5 位作者 李颖 原超 王利仁 郭惠智 李大星 唐汉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8-985,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载荷分类评分系统(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2月36例LSC评分为7分及8分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案...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载荷分类评分系统(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2月36例LSC评分为7分及8分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案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42.67±14.67岁,骨折椎体为T12~L1。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和MRI,并进行LSC评分。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内)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残余背部疼痛,并记录手术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3~86个月,平均49.83±18.20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已取出内固定,内固定取出后继续随访时间为3~69个月,平均28.00±20.12个月。临床评估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患者均无明显的残余疼痛,未出现断钉或断棒,均未出现明显的后凸畸形,均未出现椎弓根钉切割椎体或内固定松动。影像学评价,术后患者矢状面Cobb角(6.67°±5.06°)较术前(15.87°±8.35°)有显著改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1±0.49cm恢复至术后2.88±0.3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为2.81±0.41cm,术后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均较受伤时得到恢复,无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4.92±18.41)%,椎体中部高度恢复至(81.16±11.82)%,椎体后缘高度恢复至(97.48±7.6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评分为7分及8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椎体稳定性维持良好,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载荷分类评分系统 安全性评价 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超 林一峰 +5 位作者 沈国喜 原超 池利业 朱辉 张文财 刘洪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5-88,共4页
大约80%~90%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颈腰痛的折磨,以颈腰痛为主要症状的退变性脊柱病,其病理基础责之于椎间盘的退变[1]。受年龄、异常应力等诱发,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呈线性增加[2],导致活性细胞密度降低[3],刺激促炎... 大约80%~90%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颈腰痛的折磨,以颈腰痛为主要症状的退变性脊柱病,其病理基础责之于椎间盘的退变[1]。受年龄、异常应力等诱发,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呈线性增加[2],导致活性细胞密度降低[3],刺激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软骨终板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途径 颈腰痛
原文传递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冬妮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1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行ACDF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行ACDF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加速ACDF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住院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张文财 石志才 +4 位作者 林一峰 原超 杨晓光 郭星 刘洪江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6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疗效,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例,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 目的:探讨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疗效,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例,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3个月进行Odom评级,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进一步确定假体位置和置换部位是否存在早期的异位骨化现象。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提高到术后的15.2分。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效果良好,能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同时提供颈椎所需要的稳定性,防止和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和发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胜浪 吴春飞 何益凤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Mult...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评分(VAS)]、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Constant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肩关节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nstant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ltiloc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与锁定钢板比较,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减轻静息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oc髓内钉 锁定钢板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早期疗效
下载PDF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S100B、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表达与其病情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艳菲 苏镜 +3 位作者 郭星 王利仁 何美容 袁春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44-2044,共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S100B、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与其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医院从2017年1月20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S100B、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与其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医院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57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伴有脊髓损伤分作脊髓损伤组51例和无脊髓损伤组10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 病情程度 甲状旁腺激素 碱性磷酸酶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BALP 脊髓损伤组 脊柱骨折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