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疼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72例(624髋)围塌陷期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0例,女102例;年龄15...目的探讨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疼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72例(624髋)围塌陷期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0例,女102例;年龄15~65岁,平均35.3岁。单髋120例,双髋252例。ONFH类型:创伤性39例(39髋)、激素性196例(346髋)、酒精性102例(178髋)、特发性35例(61髋)。其中,有疼痛症状482髋,疼痛时间≤3个月212髋、3~6个月124髋、6~12个月117髋、>12个月29髋;无疼痛142髋。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325髋、Ⅲ期299髋。将患者根据ONFH病因以及ARCO分期进行分组,比较髋关节疼痛以及X线片(新月征和囊性改变)、CT(软骨下骨骨折和囊性改变)及MRI(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和软骨下低信号带)的影像学表现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ONFH疼痛时间与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因ONFH患者在X线片新月征、CT软骨下骨骨折及MRI关节积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RCO分期ONFH患者在髋关节疼痛症状及所有影像学表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NFH患者疼痛时间与所有影像学表现均相关(P<0.05);同时CT囊性改变与MRI软骨下低信号带、关节积液分级,以及MRI软骨下低信号带与关节积液分级亦相关(P<0.05)。结论围塌陷期ONFH患者影像学上囊性改变、软骨下低信号带、关节积液与股骨头塌陷和髋部疼痛关系密切,当ARCOⅡ期ONFH出现上述信号提示股骨头不稳定,为预判ONFH疾病发展及合理选择保髋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不同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的股骨头塌陷与手术情况,总结各分型ONFH的预后规律,并对C1型探索基于CT坏死区重建的ONFH侧位分型的临床意义并验证其临床作用。方法以...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不同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的股骨头塌陷与手术情况,总结各分型ONFH的预后规律,并对C1型探索基于CT坏死区重建的ONFH侧位分型的临床意义并验证其临床作用。方法以200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9例(155髋)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JIC分型:A型34髋,B型33髋,C1型57髋,C2型31髋。各JIC分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别、ONFH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JIC分型的1、2、5年股骨头塌陷及手术情况,以及不同JIC分型、激素性/非激素性ONFH、无症状与有症状(疼痛时间>6个月或≤6个月)髋关节间及联合保留角(combined preserved angle,CPA)≥118.725°和CPA<118.725°髋关节间的生存率(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选取组内手术及塌陷发生差异较大、具备研究价值的JIC C1分型,根据其坏死区在股骨头表面的位置,在CT重建侧位将其分成5个亚型,并提取坏死区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股骨头模型上,对5个亚型的坏死情况进行热力图图像呈现。分析不同侧位亚型1、2、5年的股骨头塌陷和手术情况,并比较该型患者中CPA≥118.725°和CPA<118.725°髋关节间的生存率(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以及不同侧位亚型的生存率(分别以股骨头塌陷和手术为终点)。结果JIC C2型患髋1、2、5年股骨头塌陷率与手术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分型(P<0.05);而C1型患髋塌陷率与手术率均高于A、B型(P<0.05)。不同JIC分型患髋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1、C2型逐渐降低;无症状髋关节生存率明显高于有症状髋关节,CPA≥118.725°的髋关节生存率明显高于CPA<118.725°的髋关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1型髋关节坏死区域CT重建侧位进行进一步分型,1型12髋、2型20髋、3型9髋、4型9髋、5型7髋。随访5年时各亚型之间股骨头塌陷率及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MRI分型,并初步探讨其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泉州市正骨医院关节中心就诊的73例(73髋)创伤性ONFH,男46例、女27例,年龄为(3...目的:建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MRI分型,并初步探讨其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泉州市正骨医院关节中心就诊的73例(73髋)创伤性ONFH,男46例、女27例,年龄为(34.9±8.3)岁(范围19~55岁)。记录患者的骨折分型、复位质量、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e,JIC)分型等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2019年修订版国际骨坏死与骨循环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诊断标准评估创伤性ONFH疾病进展程度,将其中的ⅢA期、ⅢB期分别定义为轻度塌陷和进行性塌陷。建立MRI修复带(bone repair band,BRB)分型,并对创伤性ONFH进行划分,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BRB分型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二分类变量Cox回归分析BRB分型与股骨头进行性塌陷的相关性。结果:73例随访(54.8±34.9)个月(范围24~165个月)。根据BRB分型,73例中1型浅表病灶28例(38%)、2型不确定病灶16例(22%)、3型广泛病灶29例(40%)。BRB分型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798,观察者内一致性Kappa值为0.896,一致性高。末次随访时进展至ARCOⅢA期者中BRB分型为1型3例、2型4例、3型14例;进展至ARCOⅢB期者中BRB分型1型1例、2型1例、3型12例。BRB分型是创伤性ONFH进行性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957,95%CI(4.551,21.193),P<0.001]。以出现进行性塌陷(ⅢB期)为终点事件,2型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与1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766,95%CI(0.465,6.702),P=0.403],3型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高于1型[HR=15.126,95%CI(4.708,48.592),P<0.001]。结论:BRB分型与创伤性ONFH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是预测进行性塌陷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RB分型有助于早期诊断后预测塌陷进展与治疗方案决策。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热力图分析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内翻畸形与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面积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KOA的患者406例(594膝)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KOA影像学和临床...目的基于热力图分析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内翻畸形与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面积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KOA的患者406例(594膝)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KOA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年龄≥50岁;影像学检查显示力线正常或者膝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外翻畸形;影像学资料不全;过去半年内曾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因关节外畸形而影响膝关节下肢负重力线者。根据患者负重位下肢全长片测量下肢负重力线,并根据下肢负重力线将患者分为三组:力线正常组(力线位于胫骨髁间嵴)、轻度内翻组(力线位于胫骨内侧平台)和重度内翻组(力线超出胫骨内侧平台)。收集记录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将患者的膝关节负重正位片导入E-3D软件,提取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的轮廓线,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轮廓线内的面积。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膝关节模型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年龄、BMI、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的位置及面积。结果406例(594膝)患者中男12例(16膝),女394例(578膝),双膝188例,单膝218例;平均年龄(69±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测量分析,其中力线正常组66膝,轻度内翻组351膝,重度内翻组177膝。三组患者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比较3组热力图发现,力线正常组的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位于胫骨平台下正中,其低密度影范围最小;重度内翻组较力线正常组、轻度内翻组两组的低密度影位置最接近胫骨内侧皮质骨,且范围最大。力线正常组的平均面积为(6568±519)mm^(2),轻度内翻组平均面积为(7266±577)mm^(2),重度内翻组平均面积为(8240±485)mm^(2),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40,P<0.001)。结论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面积是影响膝骨关节炎患者内翻畸形严重程度的重要危�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不同保留角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以股骨头前侧保留角(anterior preserved angle,APA)和外侧保留角(lateral preserved angle,LPA)预测ONFH塌陷风险提供力学依据。...目的建立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不同保留角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以股骨头前侧保留角(anterior preserved angle,APA)和外侧保留角(lateral preserved angle,LPA)预测ONFH塌陷风险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人左侧股骨头为研究对象,获取CT数据导入Mimics21.0软件,重建完整股骨近端模型以及构建3个体积相等、形态不同的ONFH模型,导入Solidworks 2022软件中分别构建APA为60°且LPA分别为45°、50°、55°、60°、65°、70°、75°的21个ONFH有限元模型,以及LPA为60°且APA分别为45°、50°、55°、60°、65°、70°、75°的21个ONFH有限元模型。根据生理状态下股骨头负荷情况,股骨远端设置完全固定,在股骨头表面负重区施加与股骨干成25°夹角、方向向下且大小为受试者3.5倍体质量的合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2021计算并观察股骨头表面、坏死区最大应力及股骨头负重区最大位移情况。结果研究建立的ONFH模型基本符合ONFH力学情况。在相同载荷条件下,3个不同形态相同体积的坏死区构成的42个ONFH不同保留角模型中,坏死区周围均有应力集中现象。APA为60°时,LPA<60°模型的股骨头表面、坏死区最大应力和股骨头负重区最大位移明显高于LPA≥60°模型(P<0.05);LPA≥60°模型间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为60°时,APA<60°模型的各指标明显高于APA≥60°模型(P<0.05);APA≥60°模型间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当ONFH保留角小于临界值时,股骨头应力集中现象更为明显,提示此种状态下坏死股骨头发生塌陷风险更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疼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72例(624髋)围塌陷期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0例,女102例;年龄15~65岁,平均35.3岁。单髋120例,双髋252例。ONFH类型:创伤性39例(39髋)、激素性196例(346髋)、酒精性102例(178髋)、特发性35例(61髋)。其中,有疼痛症状482髋,疼痛时间≤3个月212髋、3~6个月124髋、6~12个月117髋、>12个月29髋;无疼痛142髋。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325髋、Ⅲ期299髋。将患者根据ONFH病因以及ARCO分期进行分组,比较髋关节疼痛以及X线片(新月征和囊性改变)、CT(软骨下骨骨折和囊性改变)及MRI(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和软骨下低信号带)的影像学表现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ONFH疼痛时间与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因ONFH患者在X线片新月征、CT软骨下骨骨折及MRI关节积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RCO分期ONFH患者在髋关节疼痛症状及所有影像学表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NFH患者疼痛时间与所有影像学表现均相关(P<0.05);同时CT囊性改变与MRI软骨下低信号带、关节积液分级,以及MRI软骨下低信号带与关节积液分级亦相关(P<0.05)。结论围塌陷期ONFH患者影像学上囊性改变、软骨下低信号带、关节积液与股骨头塌陷和髋部疼痛关系密切,当ARCOⅡ期ONFH出现上述信号提示股骨头不稳定,为预判ONFH疾病发展及合理选择保髋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文摘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不同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的股骨头塌陷与手术情况,总结各分型ONFH的预后规律,并对C1型探索基于CT坏死区重建的ONFH侧位分型的临床意义并验证其临床作用。方法以200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9例(155髋)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JIC分型:A型34髋,B型33髋,C1型57髋,C2型31髋。各JIC分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别、ONFH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JIC分型的1、2、5年股骨头塌陷及手术情况,以及不同JIC分型、激素性/非激素性ONFH、无症状与有症状(疼痛时间>6个月或≤6个月)髋关节间及联合保留角(combined preserved angle,CPA)≥118.725°和CPA<118.725°髋关节间的生存率(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选取组内手术及塌陷发生差异较大、具备研究价值的JIC C1分型,根据其坏死区在股骨头表面的位置,在CT重建侧位将其分成5个亚型,并提取坏死区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股骨头模型上,对5个亚型的坏死情况进行热力图图像呈现。分析不同侧位亚型1、2、5年的股骨头塌陷和手术情况,并比较该型患者中CPA≥118.725°和CPA<118.725°髋关节间的生存率(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以及不同侧位亚型的生存率(分别以股骨头塌陷和手术为终点)。结果JIC C2型患髋1、2、5年股骨头塌陷率与手术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分型(P<0.05);而C1型患髋塌陷率与手术率均高于A、B型(P<0.05)。不同JIC分型患髋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1、C2型逐渐降低;无症状髋关节生存率明显高于有症状髋关节,CPA≥118.725°的髋关节生存率明显高于CPA<118.725°的髋关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1型髋关节坏死区域CT重建侧位进行进一步分型,1型12髋、2型20髋、3型9髋、4型9髋、5型7髋。随访5年时各亚型之间股骨头塌陷率及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文摘目的基于热力图分析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内翻畸形与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面积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KOA的患者406例(594膝)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KOA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年龄≥50岁;影像学检查显示力线正常或者膝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外翻畸形;影像学资料不全;过去半年内曾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因关节外畸形而影响膝关节下肢负重力线者。根据患者负重位下肢全长片测量下肢负重力线,并根据下肢负重力线将患者分为三组:力线正常组(力线位于胫骨髁间嵴)、轻度内翻组(力线位于胫骨内侧平台)和重度内翻组(力线超出胫骨内侧平台)。收集记录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将患者的膝关节负重正位片导入E-3D软件,提取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的轮廓线,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轮廓线内的面积。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膝关节模型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年龄、BMI、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的位置及面积。结果406例(594膝)患者中男12例(16膝),女394例(578膝),双膝188例,单膝218例;平均年龄(69±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测量分析,其中力线正常组66膝,轻度内翻组351膝,重度内翻组177膝。三组患者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比较3组热力图发现,力线正常组的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位于胫骨平台下正中,其低密度影范围最小;重度内翻组较力线正常组、轻度内翻组两组的低密度影位置最接近胫骨内侧皮质骨,且范围最大。力线正常组的平均面积为(6568±519)mm^(2),轻度内翻组平均面积为(7266±577)mm^(2),重度内翻组平均面积为(8240±485)mm^(2),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40,P<0.001)。结论胫骨平台下低密度影面积是影响膝骨关节炎患者内翻畸形严重程度的重要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