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胶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60
1
作者 王宗伟 黄兆胜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7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蜂胶在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护肝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蜂胶 药理 抗肿瘤作用 抗菌作用
原文传递
巴戟天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彩英 詹若挺 陈蔚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293,共3页
巴戟天(Morinda offieinalis How)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药理研究表明,巴戟天具有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甲状腺功能、抗衰老、抗疲劳、增强记忆、抗肿瘤、促进骨生长及促进造血等作用,并认为巴戟天的这些药理作用与补肾壮阳作用密切相... 巴戟天(Morinda offieinalis How)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药理研究表明,巴戟天具有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甲状腺功能、抗衰老、抗疲劳、增强记忆、抗肿瘤、促进骨生长及促进造血等作用,并认为巴戟天的这些药理作用与补肾壮阳作用密切相关,提示巴戟天具有补肾壮阳作用,为临床治疗肾阳不足型的病证提供药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药理学 综述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与临床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刘晖晖 李盛青 +3 位作者 詹若挺 梁盈军 谈英 陈蔚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1期9-17,共9页
通过文献研究和市场调查,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较好发展,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在提高,产品逐步得到医生和患者接受,在医院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主要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 通过文献研究和市场调查,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较好发展,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在提高,产品逐步得到医生和患者接受,在医院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主要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是否等效的质疑和价格比较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以检验其疗效、加快推行电子调配方式以推广其应用、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推广应用 疗效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黄浩然 陈蔚文 徐晖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08-511,共4页
通过分析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体外抑杀试验结果以及治疗HP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寻找、开发抗HP感染治疗药物提供依据。鉴于中药作为一个庞大的天然化合物资源库... 通过分析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体外抑杀试验结果以及治疗HP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寻找、开发抗HP感染治疗药物提供依据。鉴于中药作为一个庞大的天然化合物资源库,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很可能从中找到新的抑制HP的有效成分,为开发治疗HP相关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开辟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大黄素基原及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黄兆胜 王宗伟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7年第5期9-12,共4页
综述大黄素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和近年来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黄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大黄等5味中药及单体成分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彭苑霞 刘晓强 +3 位作者 温羚玲 詹若挺 陈蔚文 徐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丁香、蒲公英、姜黄、金银花5味中药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咖啡酸、绿原酸和姜黄素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记录细菌连续24 h的吸光度A595,绘制生... 目的:研究大黄、丁香、蒲公英、姜黄、金银花5味中药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咖啡酸、绿原酸和姜黄素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记录细菌连续24 h的吸光度A595,绘制生长曲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大黄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6.25-12.50g·L^-1;丁香的抑菌谱最广,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有抑菌作用,MIC在3.13-25.00 g·L^-1,蒲公英、金银花和姜黄在本实验中未见抑菌活性;6种单体药物在实验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没有抑菌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临床耐药菌株;大黄素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1.95-15.63 mg·L^-1;芦荟大黄素的抑菌效果稍弱,MIC在2.34-75.00 mg·L^-1;丁香酚是唯一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MIC在5.32-10.64 mg·L^-1;姜黄素、咖啡酸、绿原酸在实验中未显示抑菌活性。大黄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及可溶性蛋白表达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大黄和丁香以及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临床多重耐药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分别是大黄和丁香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化合物 抑菌活性 临床多重耐药菌
原文传递
左金丸与加味左金丸胃肠道药理作用比较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茹柳 陈蔚文 +3 位作者 徐颂芬 向咏梅 黄霖 彭拓华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8-21,共4页
6g/kg左金九和加味左金丸明显抗盐酸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P均<0.01),且两方效果相当。左金丸4g/kg和6g/kg剂量能抑制小鼠胃排空(P均<0.05),而加味左金丸无此作用。左金丸2g/kg、4g/kg和6g/kg剂量明显抑制小鼠小肠推进运动(... 6g/kg左金九和加味左金丸明显抗盐酸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P均<0.01),且两方效果相当。左金丸4g/kg和6g/kg剂量能抑制小鼠胃排空(P均<0.05),而加味左金丸无此作用。左金丸2g/kg、4g/kg和6g/kg剂量明显抑制小鼠小肠推进运动(P均<0.001),而加味左金丸此作用明显轻于左金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药理学 胃粘膜损伤 胃肠活动
原文传递
适合中药材DNA条形码分析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段中岗 黄琼林 +6 位作者 杨锦芬 刁玲武 詹若挺 何瑞 徐晖 严萍 陈蔚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建立适合中药材DNA条形码分析的DNA提取方法。方法以6种富含次生代谢物质的药用顽拗植物为材料,对7种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TAB法3对中药材具有通用性,操作简便、快速,提取的DNA浓度和合格率比其他对照方法高,能满足DNA条形码... 目的建立适合中药材DNA条形码分析的DNA提取方法。方法以6种富含次生代谢物质的药用顽拗植物为材料,对7种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TAB法3对中药材具有通用性,操作简便、快速,提取的DNA浓度和合格率比其他对照方法高,能满足DNA条形码PCR扩增的要求。该方法主要特点:(1)用3%的CTAB浓度代替常用的2%CTAB;(2)采用1%的PVP与0.2%β-巯基乙醇共同去除杂质和防止DNA降解;(3)采用10000r/min离心15min去除蛋白质等杂质。结论CTAB法3是适合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DNA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DNA提取方法 DNA条形码
下载PDF
蒲公英不同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纪晓宇 彭苑霞 +2 位作者 刘敏 徐晖 詹若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6-120,184,185,共7页
【目的】考察蒲公英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E.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蒲公英药材粉末用水煎煮以及用不同极性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蒸馏水)依次进行提取,制成8种供试液。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 【目的】考察蒲公英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E.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蒲公英药材粉末用水煎煮以及用不同极性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蒸馏水)依次进行提取,制成8种供试液。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供试液对E.coli DH5α的抑菌活性,绘制E.coli在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曲线;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析8种供试液的化学组成,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和双向电泳(2-DE)法分析蒲公英对E.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蒲公英水煎液对E.coli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95 mg/m L;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对E.coli的MIC为0.13 mg/m L,相当于含19.23 mg/m L生药;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E.coli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TLC分析显示:正己烷和乙酸乙酯1不含绿原酸;乙酸乙酯相2、3部位斑点多且均明显。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作用后E.coli生长受到抑制。SDS-PAGE和2-DE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会影响E.coli的蛋白表达,其中2-DE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3的2×MIC作用大肠杆菌21 h后检测到的蛋白质点比空白对照图谱少92个,其中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表达量下调2倍的蛋白点有24个,上调2倍蛋白质点有19个,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作用于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p H3-10)表达量明显下调,蒲公英对大肠杆菌蛋白质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蒲公英对E.coli的抑菌作用显著,绿原酸等水溶性成分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水溶性部位,可通过影响细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药理学 蒲公英/分离和提纯 感染/中药疗法 体外抑菌 大肠杆菌 双向电泳 色谱法 薄层
原文传递
鸡血藤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卢识礼 吴柏毅 +3 位作者 肖宗崇 严萍 詹若挺 张寿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观察鸡血藤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6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剂量为8 mg·kg-1·d-1),鸡血藤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4、8 g·kg^... 【目的】观察鸡血藤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6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剂量为8 mg·kg-1·d-1),鸡血藤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4、8 g·kg^(-1)·d^(-1)),每组6只,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复制高血脂症大鼠模型,预防性给药12周后采血取肝脏,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肝脏酶活力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醇提物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肝脏TG含量,显著提高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P<0.05或P<0.01)。鸡血藤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鸡血藤醇提物有较好的降低血脂和抗氧化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醇提物/药理学 高脂血症/中药疗法 抗氧化 肝脏/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丹参破壁饮片、常规饮片及传统粉末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曾桂梅 成金乐 彭丽华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破壁饮片、丹参常规饮片及丹参传统粉末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常规饮片组、低剂量破壁饮片组、高剂量破壁饮片组及传统粉末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选择性分离培养粪便中... 目的研究丹参破壁饮片、丹参常规饮片及丹参传统粉末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常规饮片组、低剂量破壁饮片组、高剂量破壁饮片组及传统粉末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选择性分离培养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鉴定和计数;并提取回盲部粪便的总DNA,进行PCR-DGGE(PCR-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以观察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低剂量破壁饮片组及常规饮片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增加、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则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剂量破壁饮片组及传统粉末中4种菌均无显著性差异。PCRDGGE结果显示,低剂量破壁饮片组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指标均高于其他各组。结论丹参破壁饮片、常规饮片及传统粉末对肠道菌群无不良影响,且低剂量长期服用丹参破壁饮片对肠道菌群具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破壁饮片 常规饮片 传统粉末 肠道菌群 PCR-DGGE
下载PDF
三七破壁饮片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炜璇 刘敏 +3 位作者 严萍 詹若挺 陈蔚文 成金乐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建立三七药材、破壁粉体和破壁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三七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采用"中药色谱... 目的:建立三七药材、破壁粉体和破壁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三七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三七药材、破壁粉体和破壁饮片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三七药材、破壁粉体和破壁饮片之间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三七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药材 破壁粉体 破壁饮片 指纹图谱 皂苷
下载PDF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栽培型与野生型野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韩正洲 杨勇 +5 位作者 贾红梅 魏民 马庆 詹若挺 陈蔚文 邹忠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6-1206,共11页
目的:研究栽培型与野生型野菊花药材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栽培型和野生型野菊花药材的整体化学组成进行比较,并采用超高效液相对其中的主要差异成分... 目的:研究栽培型与野生型野菊花药材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栽培型和野生型野菊花药材的整体化学组成进行比较,并采用超高效液相对其中的主要差异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栽培与野生型野菊花在t[1]主成分方向区分明显,表明两者的化学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随后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筛选和鉴定两者的差异成分,结果显示,香叶木素-7-O-芸香苷、刺槐素-7-O-(6″-O-α-L-鼠李吡喃糖-β-槐糖苷)、木犀草素、蒙花苷、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1→6)[2-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刺槐素含量在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区分栽培型和野生型野菊花的特征性成分。结论:植物代谢组学技术能快速筛选特征性化学成分,为野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栽培型 野生型 植物代谢组学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 木犀草素 蒙花苷 芹菜素 刺槐素
原文传递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邓雯 夏荃 +1 位作者 詹若挺 成金乐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11A期59-62,共4页
介绍了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方法及设备,重点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应用中的优势和问题,展望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药 超微粉碎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穿心莲种子发芽试验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童家赟 张晓丽 +1 位作者 何瑞 詹若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发芽试验来探讨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种子萌发的影响。设25.0、27.5、30.0、32.5、35.0℃共5种恒温温度处理,设纸上(TP)和砂上(TS)2种发芽床处理,光照设0(全黑暗)和50... 通过发芽试验来探讨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种子萌发的影响。设25.0、27.5、30.0、32.5、35.0℃共5种恒温温度处理,设纸上(TP)和砂上(TS)2种发芽床处理,光照设0(全黑暗)和500 lx 2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发芽床可选择纸上(TP)法,对光照敏感,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2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7天。幼苗生长发育类型为子叶出土的双子叶农作物种子,幼苗鉴定只考虑初生根的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种子 发芽
下载PDF
中药破壁饮片安全性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22
16
作者 邓雯 谢果 +1 位作者 杨泽锐 成金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本文初步总结了影响中药破壁饮片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因素,并对中药破壁饮片安全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探讨,并提出破壁饮片安全性研究需要重点深入探索重复给药毒性、对胃肠道组织影响、不同剂量对肠道菌群影... 本文初步总结了影响中药破壁饮片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因素,并对中药破壁饮片安全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探讨,并提出破壁饮片安全性研究需要重点深入探索重复给药毒性、对胃肠道组织影响、不同剂量对肠道菌群影响的变化规律、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等关键要点,以期进一步推动破壁饮片安全性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破壁饮片 安全性 进展 思考
下载PDF
苦杏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液质联用检测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郑润生 徐晖 +2 位作者 王文丽 詹若挺 陈蔚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534-3538,共5页
基质效应是影响液质联用定量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方法学评价阶段中必不可少。该研究采用稀释法,并通过优化色谱和质谱条件,成功克服苦杏仁的基质效应对整个分析过程的干扰,建立了一种可对苦杏仁污染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 基质效应是影响液质联用定量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方法学评价阶段中必不可少。该研究采用稀释法,并通过优化色谱和质谱条件,成功克服苦杏仁的基质效应对整个分析过程的干扰,建立了一种可对苦杏仁污染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大量筛查及检测的液质联用方法,与Myeosep226净化柱纯化的方法相比,具有回收率高、经济、简便的特点;对11批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有2批样品的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的污染水平为1.590~2.340μg·k^-1,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的污染水平为2.340~3.304μg·k^-1,表明苦杏仁污染黄曲霉毒素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并且有必要对其贮藏方式进行考察,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中药饮片 苦杏仁 黄曲霉毒素 真菌毒素
原文传递
两面针根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叶玉珊 刘嘉炜 +7 位作者 刘晓强 丘俊鑫 闵欢 郑润生 徐晖 李红玉 詹若挺 陈蔚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46-1551,共6页
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 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根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以药理活性测试为导向,综合利用硅胶柱、氧化铝柱、制备TLC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两面针提取物活性成分,采用NMR和MS谱学数据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氧化白屈菜红碱(2)、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β-谷甾醇(4)、L-芝麻脂素(5)、8-甲氧基-9-羟基白屈菜红碱(6)、4-羟基-N-甲基脯氨酸(7)、鹅掌楸碱(8)、勒樘碱(9)、两面针碱(10)、苯甲酸异丁酯(11)。抗菌测试表明化合物1、3、6、8和10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化合物8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3μg/mL,较优于对照药磺胺甲唑;进一步测试表明化合物8能显著抑制临床分离的对6大类抗生素均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IC为93.8μg/mL。结论基于活性导向法从两面针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碱活性成分,化合物7、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首次发现化合物8对临床多药耐药性MRSA具有较强杀菌活性,为开发新型超级细菌抗菌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4-羟基-N-甲基脯氨酸 鹅掌楸碱 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级细菌
原文传递
广东省和福建省巴戟天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瑾 丁平 +1 位作者 詹若挺 陈蔚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85-487,504,共4页
【目的】了解南药巴戟天目前资源分布状况,为巴戟天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资料,选取广东省5个县、福建省2个县为调查地点并到实地访问、观察。【结果】目前巴戟天野生资源分布极少,亟待保护;栽培主... 【目的】了解南药巴戟天目前资源分布状况,为巴戟天可持续性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资料,选取广东省5个县、福建省2个县为调查地点并到实地访问、观察。【结果】目前巴戟天野生资源分布极少,亟待保护;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德庆、郁南、高要等县,福建亦有少量种植。由于巴戟天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结论】应有效保护巴戟天野生资源的生态环境,改善其种植环境,减少水土流水,以保证巴戟天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自然资源保护 数据收集
下载PDF
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液质联用检测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谭婧 郑润生 +1 位作者 王文丽 徐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69-2472,共4页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等5种霉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方法,并对市售中药饮片进行分析。方法样品经84%乙腈提取,浓缩后不经纯化步骤直接进C18色谱柱分离,选用4.0 mmol/...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等5种霉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方法,并对市售中药饮片进行分析。方法样品经84%乙腈提取,浓缩后不经纯化步骤直接进C18色谱柱分离,选用4.0 mmol/L NH4Ac-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在20 min内经线性梯度洗脱将5种真菌毒素得以分离。质谱采用ESI源,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正负离子同时检测。结果经方法学验证,5种真菌毒素在各自定量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平均回收率在62.4%~124%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预处理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多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中药饮片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