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仕昌教授治疗急重病经验
1
作者 钟嘉熙 史志云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介绍刘仕昌教授对“病毒性脑炎”、“原发性肝癌”、“重症糖尿病”等急重病的治疗经验。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刘老抓住暑湿致病的特点,最易蕴蒸三焦,易酿痰内蒙心窍,后期易耗气伤津,易出现食复,病情缠绵难愈等特点,采用层层... 本文介绍刘仕昌教授对“病毒性脑炎”、“原发性肝癌”、“重症糖尿病”等急重病的治疗经验。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刘老抓住暑湿致病的特点,最易蕴蒸三焦,易酿痰内蒙心窍,后期易耗气伤津,易出现食复,病情缠绵难愈等特点,采用层层分解透泄外邪,步步维护正气津液,配合细心调护,临床治愈不少危重病例。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刘老认为本病多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正常气血化为瘀毒,耗伤正气最甚。故治疗宜攻补兼施,疏理气血。故常以疏肝理气方,并重用片仔癀化结散瘀,退黄解毒,辅以西洋参补益津气,扶正祛邪,治疗数例疗效确实。在“重症糖尿病”治疗中,刘老认为本病多与肺、脾、胃、肾有关,但关键在脾。刘老主张通过补牌养胃的方法,往往屡用屡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症 脑炎 中医药疗法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脾虚证患者胃肠X线钡餐检查再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爱敏 许鑫梅 黄贤樟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本文在1989年同类型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病例数,观察了107例脾虚证患者的胃肠钡餐X(?)象,并与73例肝胃不和证患者相对照,结果显示,脾虚证患者胃张力低下,胃位置低位,胃排空加快及小肠胀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胃不和证,两组之间的差别,经... 本文在1989年同类型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病例数,观察了107例脾虚证患者的胃肠钡餐X(?)象,并与73例肝胃不和证患者相对照,结果显示,脾虚证患者胃张力低下,胃位置低位,胃排空加快及小肠胀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胃不和证,两组之间的差别,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与1988年的观察结果基本相符,而由于样本量的加大,上述结果的可信性则有所增强。从而初步说明脾虚可导致中气下陷、内脏下垂、腐熟运化水谷能力低下的理论是有一定的病理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放射照象术 胃肠系统 诊断
原文传递
肝硬化的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贤樟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本文通过对64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观察,认为肝硬化病中医可诊断为癥积。癥积之主要病机乃在于气结血瘀,而癥积之形成,一般又均有正气不足之因素参与,尤其以脾虚为多见,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肝内病变活动时,则多兼见湿热内蕴的表现。故活血... 本文通过对64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观察,认为肝硬化病中医可诊断为癥积。癥积之主要病机乃在于气结血瘀,而癥积之形成,一般又均有正气不足之因素参与,尤其以脾虚为多见,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肝内病变活动时,则多兼见湿热内蕴的表现。故活血袪瘀、软坚消积的治则宜贯彻本病治疗的始终,使肝脏变软,脾脏回缩。运用此治法的患者组,其病情好转的有效率可达86.1%。虚实夹杂者的扶正则宜以健脾益气为主,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纤维组织的吸收,并有助于腹水的消除。而肝内病变活动时,可配合使用清利湿热药,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黄疸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中医药疗法 病理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性胃炎及溃疡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国普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前研究证明,幽门螺旋菌(简称HP)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并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HP感染性胃病的阳性率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一般以实证、热证或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较高,虚证较低。临床应用清热解毒法、扶正祛邪法等为主组... 目前研究证明,幽门螺旋菌(简称HP)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并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HP感染性胃病的阳性率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一般以实证、热证或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较高,虚证较低。临床应用清热解毒法、扶正祛邪法等为主组成中药复方,或用单味中药治疗,HP阴转率达57~90%。对HP的抑茵试验表明:黄连、大黄、黄芩、虎杖、蒲公英、栀子、地榆、石榴皮、桂枝、三七、厚朴、乌梅、元胡、诃子肉、党参,黄连解毒汤、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六君子汤等对HP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上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胃炎 中医药疗法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证治规律探讨——附126例辨治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刘小虹 梁直英 +3 位作者 林文芳 郭淑珍 谢肖桃 孙志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1-22,30,共3页
通过对126例慢阻肺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证治规律,探讨其发病机理。认为本病多归属于中医喘证、咳嗽、肺胀、饮证等范畴。病位在肺,涉及到心脾肾。本病的发展由肺气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而渐加重。急性发作期以痰... 通过对126例慢阻肺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证治规律,探讨其发病机理。认为本病多归属于中医喘证、咳嗽、肺胀、饮证等范畴。病位在肺,涉及到心脾肾。本病的发展由肺气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而渐加重。急性发作期以痰热壅肺型多见。本组病例检测结果示慢阻肺免疫功能低下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慢阻肺发病及发展与微量元素缺乏、甲状腺功能紊乱及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在中医辩证论治同时,综合考虑本病发病因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诊断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脾虚证胃肠粘膜线粒体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劳绍贤 赵瞻元 +4 位作者 王建华 许鑫梅 刘宝臣 邓伟民 唐庚云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64-269,共6页
本文报道用透射电镜观察脾虚证消化道粘膜主、壁、柱状细胞线粒体的变化,结果显示,胃脘痛脾虚型患者壁细胞线粒体数目比肝胃不和型和正常人明显减少;慢性结肠炎脾虚型患者结肠柱状细胞线柱体数也明显少于肝脾不调型和正常人;慢性胃炎脾... 本文报道用透射电镜观察脾虚证消化道粘膜主、壁、柱状细胞线粒体的变化,结果显示,胃脘痛脾虚型患者壁细胞线粒体数目比肝胃不和型和正常人明显减少;慢性结肠炎脾虚型患者结肠柱状细胞线柱体数也明显少于肝脾不调型和正常人;慢性胃炎脾虚者壁细胞、主细胞线粒体的体密度、数密度与胃热型和正常人比较明显降低,用健脾方药治疗后可以回升。提示脾虚证与消化道粘膜主、壁、柱状细胞的线粒体改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胃肠粘膜 线粒体 病理学 超微结构 消化道
全文增补中
刘氏湿热清治疗外感高热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林培政 彭胜权 郑其进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刘氏湿热清治疗120例外感高热患者,并设西药治疗109例作对照。结果:退热下降幅度,24、48小时对照组稍快于治疗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72、96小时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以刘氏湿热清治疗120例外感高热患者,并设西药治疗109例作对照。结果:退热下降幅度,24、48小时对照组稍快于治疗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72、96小时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南方热病多兼湿,清热祛湿是治疗外感高热的关键,祛湿重在芳香轻清宣透,少佐淡渗,慎用苦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中医药疗法 湿热清
下载PDF
浅谈脑血管意外的救治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傅志慧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2-63,共2页
浅谈脑血管意外的救治方法傅志慧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謇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急症。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历来按发病时有无神志障碍区分中脏腑或中经... 浅谈脑血管意外的救治方法傅志慧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謇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急症。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历来按发病时有无神志障碍区分中脏腑或中经络。近年应用了现代检测仪器C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中风 急救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紫地宁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咯血与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丘和明 邱健行 +1 位作者 刘国普 张惠臣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紫地宁血散是由紫珠草、地稔组成的浸膏散剂。临床治疗由溃疡病及胃炎所致,消化道出血305例,治愈率91.8%,疗效优于安络血、甲氰咪胍、止血芳酸各对照组(P<0.05及P<0.01)。治疗支扩咯血40例,治愈及显效率80%;治疗妇科子宫出血58例... 紫地宁血散是由紫珠草、地稔组成的浸膏散剂。临床治疗由溃疡病及胃炎所致,消化道出血305例,治愈率91.8%,疗效优于安络血、甲氰咪胍、止血芳酸各对照组(P<0.05及P<0.01)。治疗支扩咯血40例,治愈及显效率80%;治疗妇科子宫出血58例,有效率82.76%,疗效均分别优于安络血对照组(P<0.01).提示紫地宁血散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支扩咯血及子宫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有效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地宁血散 咯血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健康志愿者单剂量毛冬青甲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胶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宁生 刘启德 +4 位作者 邱卓嶷 丁有钦 欧明 周伟贞 朱焯铨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6名健康志愿者(4男2女)静注(20mg)和口服胶囊(120mg)毛冬青甲素后的血药浓度,用二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毛冬青甲素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6名志愿者口服和静注的平均消除相常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0397 h^(-1),0.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6名健康志愿者(4男2女)静注(20mg)和口服胶囊(120mg)毛冬青甲素后的血药浓度,用二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毛冬青甲素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6名志愿者口服和静注的平均消除相常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0397 h^(-1),0.0460h^(-1)和17.7h,22.5h,体内总廓清率为4.6L/h。也用统计距分析法,求得口服毛冬青甲素的两个动力学参数MRT(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和VRT(体内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分别为17.3h和1000 h^2,求得毛冬青甲素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甲素 药代动力学 生物效应
原文传递
刘仕昌教授治疗肝硬化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强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1,共2页
刘仕昌教授治疗肝硬化经验沈强主题词肝硬化/中医药疗法,刘仕昌肝硬化属中医“积、“胁痛”、“膨胀”等范畴,为难治之症,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有效疗法。刘仕昌教授治疗肝硬化有其独特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虚实挟杂攻补... 刘仕昌教授治疗肝硬化经验沈强主题词肝硬化/中医药疗法,刘仕昌肝硬化属中医“积、“胁痛”、“膨胀”等范畴,为难治之症,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有效疗法。刘仕昌教授治疗肝硬化有其独特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虚实挟杂攻补兼施肝硬化乃时疫外染,郁而不达;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药疗法 刘仕昌
下载PDF
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86例证治体会
12
作者 许鑫梅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55-257,276,共4页
本文运用辨证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86例。辨证分为五型:脾虚湿滞型以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以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湿热壅盛则以白头翁汤加味治疗;阴虚热结则以增液承气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则以附子理中丸合... 本文运用辨证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86例。辨证分为五型:脾虚湿滞型以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以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湿热壅盛则以白头翁汤加味治疗;阴虚热结则以增液承气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则以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治疗。结果:86例中显效36例,占41.86%;好转47例,占54.65%;无效3例,占3.48%。提示辨证施治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结肠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治疗 慢性结肠炎 灌肠 临床资料
全文增补中
刘仕昌教授治疗功能性低热的经验
13
作者 钟嘉熙 刘亚敏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9-11,共3页
刘仕昌教授治疗功能性低热的经验钟嘉熙,刘亚敏主题词功能性低热/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功能性低热是在排除结核、风湿、感染等因素外,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一般在37.1~38℃,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温中枢调节不正常以及天气... 刘仕昌教授治疗功能性低热的经验钟嘉熙,刘亚敏主题词功能性低热/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功能性低热是在排除结核、风湿、感染等因素外,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一般在37.1~38℃,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温中枢调节不正常以及天气炎热等有密切关系。对本病的治疗,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低热 中医药疗法 刘仕昌 发热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治疗进展
14
作者 陈志雄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主要文献报导,从辨证施治、专方专药、基础研究三方面连行综述。指出进一步加强对ITP免疫机理与中医辨证相互关系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调控免疫的作用,可能是提高ITP的疗效的可靠...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主要文献报导,从辨证施治、专方专药、基础研究三方面连行综述。指出进一步加强对ITP免疫机理与中医辨证相互关系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调控免疫的作用,可能是提高ITP的疗效的可靠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中医药疗法 血小板减少 免疫学
原文传递
有强心甙作用的中药的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师艺 成秀莲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本文综述了据研究有强心甙作用的中药和方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认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益气温阳的人参、附子等使用率最高,而羊角拗、黄夹甙、万年青、福寿草、罗布麻、五加皮、铃蓝、玉竹、葶苈子、红景天、枳实等使用安全,作用迅速... 本文综述了据研究有强心甙作用的中药和方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认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益气温阳的人参、附子等使用率最高,而羊角拗、黄夹甙、万年青、福寿草、罗布麻、五加皮、铃蓝、玉竹、葶苈子、红景天、枳实等使用安全,作用迅速.体内无蓄积,经口服有效,可替代洋地黄类强心甙药物.生脉散等方剂有改善心肌能源贮备、促进DNA和蛋白质合成,有利于病变心肌的修复;山楂可降血脂,改善心肌功能等.单味或综合应用强心甙中药任何一种复方,若干临床报告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甙类 中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癔病集体发作四例临床报告
16
作者 吴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43-43,共1页
癔病集体发作,又称集体性癔病(Collec-tive Hysteria)是在某种素质基础上由精神因素所诱发的集团性精神病理现象。
关键词 癔病 集体发作 临床症状 中医药治疗 心理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