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致病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章洁 李海军 罗晓菡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6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进行致病微生物检验后,基于致病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进行致病微生物检验后,基于致病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每天用1%的乳酸液冲洗阴道和外阴,用棉球拭净后阴道放置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致病微生物检验后,根据致病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2组疗效。结果在治疗前,2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存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阴瘙痒、外阴疼痛、阴道壁充血和水肿、阴道分泌物较多)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2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除外阴疼痛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2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次随访时,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74%、68%和60%,观察组分别是92%、86%和82%,3次随访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率在对照组分别是8%、14%和24%,在观察组分别是4%、10%和14%,第3次随访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进行致病菌微生物检验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存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阴道炎 致病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芪血通络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章洁 白忠华 何文元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843-1846,共4页
目的研究芪血通络片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L... 目的研究芪血通络片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芪血通络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治疗组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MDA、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血通络片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血通络片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 血流动力学指标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脑脊液中SOD及CD_(44)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伯银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3期4729-473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D_(44)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CNSL组,同期选取5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非CNS... 目的探讨脑脊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D_(44)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CNSL组,同期选取5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非CNSL组以及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时以及完全缓解后SOD活性和CD_(44)水平。结果对照组以及非CNSL组SOD活性和CD_(44)水平随着治疗的进行无明显变化;CNSL组患者SOD和CD_(44)水平均随着治疗的好转,逐渐降低。各组患者的SOD和CD_(44)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SL患者脑脊液SOD活性和CD_(44)水平较正常水平升高,临床治疗应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脑脊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CD44
下载PDF
PRA法检测hsp65和groES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洁 郭秋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112-2115,2119,共5页
目的 探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RA)法检测hsp65和groES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30例为肺病组,结核病患者30例为结核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感染患者30例为感染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3... 目的 探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RA)法检测hsp65和groES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30例为肺病组,结核病患者30例为结核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感染患者30例为感染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PRA法检测4组受试者痰液中hsp65和groES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析hsp65和groES联合检测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肺病组患者痰液中hsp65相对分子质量和groES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高于结核组、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肺病组与结核组的hsp65和groES灵敏度分别为93%和77%,特异度分别为80%和90%;肺病组与感染组的hsp65和groES的灵敏度分别为77%和63%,特异度分别为63%和96%;肺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hsp65和groES的灵敏度分别为93%和76%,特异度分别为83%和87%。hsp65和groES的临界值分别为2.27和1.96。结论 PRA法检测hsp65和groES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HSP65 GROES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下载PDF
IQSEC1通过病毒蛋白PB1调控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
5
作者 章洁 郭秋萍 《解剖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IQSEC1是否通过病毒蛋白PB1调控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方法首先克隆甲型流感病毒[A/Shanghai/02/2013(H7N9)]的8个基因;其次,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IQ模体Sec7结构域蛋白1(IQSEC1)与聚合酶PB1(PB1)存在相互作用;此外,通过过表达或... 目的探讨IQSEC1是否通过病毒蛋白PB1调控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方法首先克隆甲型流感病毒[A/Shanghai/02/2013(H7N9)]的8个基因;其次,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IQ模体Sec7结构域蛋白1(IQSEC1)与聚合酶PB1(PB1)存在相互作用;此外,通过过表达或者敲低IQSEC1的方法检测IQSEC1对PB1核定位的影响;最后,过表达或者敲低IQSEC1后检测Influenza A virus[A/Shanghai/02/2013(H7N9)]。结果病毒感染条件下,外源IQSEC1和PB1存在相互作用。当过表达IQSEC1时,细胞中IQSEC1的表达量上升,相应的PB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减少;当用敲低IQSEC1时,细胞中IQSEC1的表达量下降,相应的PB1在细胞核中的定位上升。过表达IQSEC1后,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水平下降(P<0.05)。敲低IQSEC1后,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水平上升(P<0.05)。结论IQSEC1通过减少甲型流感病毒蛋白PB1的核定位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模体Sec7结构域蛋白1 聚合酶PB1 甲型流感病毒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变化监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正怀 杨树伟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变化的监测价值.方法 2012年9月到2014年8月期间,选择在本院传染科进行诊治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了两对半指标检测、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指标检测,并且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变化的监测价值.方法 2012年9月到2014年8月期间,选择在本院传染科进行诊治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了两对半指标检测、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指标检测,并且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110例患者中,出现大三阳(HBsAg、HBeAg及HBcAb阳性)32例,占比29.1%;小三阳(HBsAg、HBeAb及HBcAb阳性)38例,占比34.5%,各型模式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HBV-DNA定量平均值为(3.26±0.45)×10^6/ml,其中大三阳与小三阳模式的HBV-DNA定量值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5).血清IFNγ和IL-4平均值为(18.23±7.14) pg/ml和(25.54±10.44) pg/ml,其中大三阳与小三阳模式的IFNγ和IL-4值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5).Sperson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三阳与小三阳比率与HBV-DNA定量、血清IFNγ和IL-4表达呈现明显正向相关性(P<0.05).治疗后HBV-DNA转阴89例,转阴率为80.9%.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对半指标监测能有效反映机体的HBV-DNA定量情况与免疫状况,从而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指导进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两对半检测 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