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法学和医学双重角度看医疗纠纷与医学保护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珉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年第8期485-488,共4页
在人类科技与文明进程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的今天 ,人类对医学的认识和自身的健康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医疗纠纷的范围和程度还有待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位。人们一方面渴求医疗救助 ,一方面又怕医疗事故的降临 ,... 在人类科技与文明进程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的今天 ,人类对医学的认识和自身的健康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医疗纠纷的范围和程度还有待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位。人们一方面渴求医疗救助 ,一方面又怕医疗事故的降临 ,在“又爱又恨”的心态下寻求着医学和法律的救济 ,人们要么单一的从法律角度看待医疗纠纷 ,要么单一的从医学角度看待医疗纠纷 ,但医学和法律都不是万能的 ,如何既考虑保护单个患者的合法权益 ,又考虑到作为特殊行业的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医学的风险性、医疗技术的发展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利益 ,是今天法学界和医学界应该共同探讨的问题。不管怎么说 ,“无论法律多么有力以及我们多么希望法律不断强大 ,适可而止仍是法律的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学保护 法律 医患纠纷 医疗赔偿 医疗损害
下载PDF
司法案件、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事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乃华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5-76,共12页
网络舆情不必然具有负面性,舆情事件中"司法买单"、舆论与司法冲突和异化现象是舆情风险所在。舆情的形成与案件自身特点有着莫大的关系。网民道德良知论与司法法律价值论造就舆论与司法冲突。司法权威尚未形成加剧网民"... 网络舆情不必然具有负面性,舆情事件中"司法买单"、舆论与司法冲突和异化现象是舆情风险所在。舆情的形成与案件自身特点有着莫大的关系。网民道德良知论与司法法律价值论造就舆论与司法冲突。司法权威尚未形成加剧网民"信法不如信网"心态。面对舆情风险,法院应该针对案件,融理入判,提高裁判说服力,预防舆情发生;运用沟通机制,缓解司法与舆论冲突,减少风险冲击;稳步树立司法权威,提高抵御舆情风险能力;运用法律惩戒机制规制舆情中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案件 司法审判 网络舆情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妻子婚外生子,丈夫可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3
作者 张新荣 吴敏 《四川审判》 2002年第2期39-40,共2页
王某(女)与韩某于1998年12月登记结婚。1999年9月20日王某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由韩某抚育,生活费和医药费均由韩某支付,王某无生活来源。2000年11月26日。王某与韩某发生争吵后携子搬出别居,后向法院起诉与韩某离婚。并声称婚生子... 王某(女)与韩某于1998年12月登记结婚。1999年9月20日王某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由韩某抚育,生活费和医药费均由韩某支付,王某无生活来源。2000年11月26日。王某与韩某发生争吵后携子搬出别居,后向法院起诉与韩某离婚。并声称婚生子不是韩某亲生。但未提供证据。二审诉讼中经委托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技术鉴定中心DNA鉴定,结论为:韩某不是该子女的亲生父亲。同时查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韩某并不知道该子女不属自己亲生,王某也未告知韩某孩子是与他人所生的事实。诉讼中,韩某反诉王某侵权,并请求王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2000年11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精神损害抚慰金 妻子 丈夫 1998年 1999年 DNA鉴定 生活来源 鉴定中心 医学技术 医药费 孩子 诉讼 子女 别居 离婚 起诉 法院 证据 二审 侵权 反诉
原文传递
论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4
作者 周杰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4-216,共3页
犯罪客体是犯罪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现在学界不少反对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的学者对犯罪客体抨击甚重,认为应当将犯罪客体排除在犯罪构成之外。犯罪客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而且具有独立的功能,应... 犯罪客体是犯罪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现在学界不少反对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的学者对犯罪客体抨击甚重,认为应当将犯罪客体排除在犯罪构成之外。犯罪客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而且具有独立的功能,应坚持其在犯罪构成中作为独立要件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 地位
下载PDF
“两个证据规定”运行情况实证调研——以S省G市地区法院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7
5
作者 万毅 李勤 +1 位作者 杨春洪 张艳秋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421-437,共17页
"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实施后,其呈现出的实践面相到底若何,究竟是满足了制度预期还是"经历坎坷",这都需要走进司法实践,以旁观者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审视后才能加以回答。基于此,课题组于2011年11月选取了S省G市为... "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实施后,其呈现出的实践面相到底若何,究竟是满足了制度预期还是"经历坎坷",这都需要走进司法实践,以旁观者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审视后才能加以回答。基于此,课题组于2011年11月选取了S省G市为调研蓝本,重点关注并调研了以下几个方面:(1)非法证据的认定、排除程序;(2)瑕疵证据的补正与合理解释;(3)特殊侦查措施的适用、质证;(4)证人出庭作证;(5)翻供、翻证的处理;(6)证据裁判原则的运用。在对上述六个专题的实践样态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描述后,课题组对其加以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立法、司法部门、理论界作出有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瑕疵证据 特殊侦查措施 证人出庭 翻供翻证 证据裁判原则
原文传递
性侵害未成年人司法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6
作者 李敏 康小莲 +1 位作者 吴海霞 朱柏霖 《人民司法》 2024年第16期53-57,共5页
一、S省G市法院近5年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概况分析G市地处西南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在父母天然保护屏障“先天不足”的环境下,此类地区的未成年人更易受到不法侵害。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
关键词 未成年人案件 不法侵害 司法治理 性侵害 外出务工人员 保护屏障 偏远山区 经济欠发达
原文传递
庭前会议的相关程序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勤 张艳秋 《人民司法》 2013年第21期10-15,共6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款关于庭前会议程序的法律规定.打破了我国原有刑事案件的处理模式,在起诉和审判中间植人了一个独立的诉讼程序。庭前会议的基本任务是对回避人员和出庭证人的情况进行确认。
关键词 相关程序 刑事诉讼法 刑事案件 法律规定 会议程序 诉讼程序 出庭证人 第二款
原文传递
论法官创造性司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新荣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9期43-50,共8页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纷繁复杂,法律能否以不变应万变?法官怎样才能在既有的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确甚至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作出合乎实际生活、合乎时代精神的判决?法官的司法活动是否像“自动售货机”一样简单:投入法条和事实...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纷繁复杂,法律能否以不变应万变?法官怎样才能在既有的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确甚至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作出合乎实际生活、合乎时代精神的判决?法官的司法活动是否像“自动售货机”一样简单:投入法条和事实,输出法律判决。或者像拿破仑所确信的那样,法律可以变成简单的几何公式,任何一个能识字并能将两个思想连接在一起的人,都能作出法律上的裁决。事实上,立法是分配的正义,是利益集团斗争与妥协的产物,立法的正义对具体事件、具体事实而言,有时可能并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判决 正义 法律 司法活动 法条 事实 立法 不变 裁决
下载PDF
在热爱的土地上传承“背篼精神”
9
作者 郭兴利(文/图) 《人民司法》 2022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我出生在四川剑门的大山里,家有兄妹6人。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兄弟几个,靠着乡亲们东家一把米、西家一棵菜帮衬着长大。生活虽然清贫,但读过私塾的父亲非常重视教育。他一直教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实认真,就像犁地,只有细细地把每... 我出生在四川剑门的大山里,家有兄妹6人。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兄弟几个,靠着乡亲们东家一把米、西家一棵菜帮衬着长大。生活虽然清贫,但读过私塾的父亲非常重视教育。他一直教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实认真,就像犁地,只有细细地把每一分地都犁好,来年才能获得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地 私塾 帮衬
原文传递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6-29,共4页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上比较淡薄,与现代法制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正确认识到提高农民法...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上比较淡薄,与现代法制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正确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探索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法律意识 统筹城乡发展 对策
下载PDF
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11
作者 李岗 《四川审判》 2002年第2期58-58,共1页
一位太太刚一走出她家屋门,便看见三个蓄着雪白长胡子的老人站在屋前的院子里。她压根儿就不认识他们,于是说道:“你们是谁?一定是饿坏了,请进屋吃点东西!”
关键词 故事 美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