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香按摩疗法的应用原理 被引量:18
1
作者 梅家齐 周欣欣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按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技疗法,亦称推拿、按跷等。而芳香按摩疗法是在人体体表及经络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辅以芳香物质进行按摩治疗,达到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握和运用好各种芳香物质品种... 按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技疗法,亦称推拿、按跷等。而芳香按摩疗法是在人体体表及经络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辅以芳香物质进行按摩治疗,达到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握和运用好各种芳香物质品种以及按摩手法。因为芳香按摩的治疗效果直接与芳香物质品种的配制、皮肤的透皮吸收、按摩手法的技巧和按摩手法的选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机理 透皮吸收 芳香介质 按摩技术
下载PDF
呋喃香豆素光化学毒性及其脱敏柑橘精油的研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梅家齐 杨得坡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0年第5期55-58,共4页
调查了柑橘类精油中普遍存在的呋喃香豆素类物质的种类、化学结构与分布,尤其是该类化合物对皮肤的光化学毒性作用。采用UV技术对市售芳香疗法用橙油、柠檬油、葡萄柚精油与佛手柑精油等四种柑橘类精油进行了光敏化合物呋喃香豆素含量测... 调查了柑橘类精油中普遍存在的呋喃香豆素类物质的种类、化学结构与分布,尤其是该类化合物对皮肤的光化学毒性作用。采用UV技术对市售芳香疗法用橙油、柠檬油、葡萄柚精油与佛手柑精油等四种柑橘类精油进行了光敏化合物呋喃香豆素含量测定,并使用液-液萃取分离技术实现了精油脱呋喃香豆素类生产性试验,开发研制了四种脱敏精油。这些脱敏精油在芳香疗法使用剂量下,其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控制在20ppm以下,保证使用的安全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疗法 呋喃香豆素 光化学毒性 液-液分离 脱敏精油
下载PDF
芳香吸入疗法的应用原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梅家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0年第2期61-64,共4页
芳香吸入疗法,是以吸入挥发性芳香物质进入大脑及肺部来治疗、缓解或预防各种病症和感染的方法。鼻腔吸入香气后在心理方面起到作用,可以调动人体内的积极因素,抵抗一些致病的因子,达到治疗、减轻、预防疾病的目的。而由芳香疗法延伸出... 芳香吸入疗法,是以吸入挥发性芳香物质进入大脑及肺部来治疗、缓解或预防各种病症和感染的方法。鼻腔吸入香气后在心理方面起到作用,可以调动人体内的积极因素,抵抗一些致病的因子,达到治疗、减轻、预防疾病的目的。而由芳香疗法延伸出的"芳香心理学"(Aroma-Psychology),是专门研究人吸入香气与人的心理状态的内在关系的科学,可用实验和各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来证实芳香疗法的效果,能够定量表示,使芳香吸入疗法有据可循。而经过科学加工处理的专用芳香吸入疗法产品,有助于靶向给香,达到疗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吸入 芳香心理 疗效应用
下载PDF
芳香疗法中功能性(复方)油的研究进展(Ⅰ):功能性成分应用介绍 被引量:3
4
作者 梅家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9年第4期54-58,共5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人们对芳香疗法有了更高的期待,不再满足于对身心、身体等一般调理及被动保护作用,而是期盼着更有疗效的功能性产品问世。芳香疗法产品中的功能性复方油是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人们对芳香疗法有了更高的期待,不再满足于对身心、身体等一般调理及被动保护作用,而是期盼着更有疗效的功能性产品问世。芳香疗法产品中的功能性复方油是通过纯化和富集,再经由有经验的芳疗师针对性调配及施用,进入皮肤的表皮、真皮,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部分成分会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循环,达到预期的功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成份分析 研究应用
下载PDF
芳香脂质的透皮吸收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梅家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0年第4期63-65,共3页
介绍了芳香脂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透皮吸收相关性,以及它们在皮肤中的代谢过程。分析了芳香疗法中所用芳疗油的分子量大小、浓度、剂型和脂质体与透皮吸收功效性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芳疗中的吸收与一般药理学中吸收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透皮吸收 芳香脂质 皮肤代谢
下载PDF
内服芳香疗法应用原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梅家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0年第6期60-62,共3页
内服芳香疗法利用香药物质作用于人体内从而产生治疗效果,目前市场上的此类产品不下数十种。对于香药物质内服后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与治疗效用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关部门已进行了部分临床研究分析,但在涉及到内服后各体内... 内服芳香疗法利用香药物质作用于人体内从而产生治疗效果,目前市场上的此类产品不下数十种。对于香药物质内服后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与治疗效用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关部门已进行了部分临床研究分析,但在涉及到内服后各体内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以及以增强芳香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使用对象依从性为目的的研究工作依然还不够。内服芳香疗法的药理分析直接关系到香药物的研制、临床试验、使用效果、药物作用机理及药物质量评价。在探求内服芳香疗法的规律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用量方面,应注重香药物质理化特性的改善、制作工艺的优化、释药规律和特征的调控以及吸收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服成分 体内过程 疗效分析 剂型分类
下载PDF
芳香水疗法(SPA)的应用原理
7
作者 梅家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0年第3期57-59,62,共4页
芳香水疗法是以水为介质,运用不同温度、压力和溶质含量的水,再加入适量针对身体症状的功效性芳香物质,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使身体得到充分吸收后,经代谢过程让身心得到康复的保健方法。近年来,由于药源性疾病及亚健康症状的日益增多... 芳香水疗法是以水为介质,运用不同温度、压力和溶质含量的水,再加入适量针对身体症状的功效性芳香物质,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使身体得到充分吸收后,经代谢过程让身心得到康复的保健方法。近年来,由于药源性疾病及亚健康症状的日益增多,运用芳香物质、中草药以及非药物疗法施于人体皮肤、孔窍、腧穴的治法,与内服药物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将躯体、手、脚浸泡在芳香物质及中药药液中,可使血液循环通畅,提升或平衡精神状态。在水中刺激手足穴位,还可有效改善反射区位的功能,具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水疗原理 芳香水疗分类 芳香水疗原料
下载PDF
中药芳疗常用品种解析
8
作者 梅家齐 周欣欣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9年第6期56-60,共5页
中药芳疗是借助中药及香料药物的疗效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治脏腑的功效。根据各类中药的不同功效,在辩证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中药品种,通过中药对全身的调理,从而达到补益强身、葆春养颜、延缓衰老以及治疗损容... 中药芳疗是借助中药及香料药物的疗效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治脏腑的功效。根据各类中药的不同功效,在辩证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中药品种,通过中药对全身的调理,从而达到补益强身、葆春养颜、延缓衰老以及治疗损容性疾病和纠正损容性缺陷的目的。根据中药芳疗的特点,侧重介绍外用中药的部分品种,即运用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局部,并使药物的性能直达病灶,产生治疗和保健驻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疗中药 芳疗功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按摩基础油功能性成分分析及应用
9
作者 梅家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按摩基础油是一种作用于人体皮肤起保健功效的植物油,正确认知它的功能性成分,有利于芳香疗法行业产品的行为规范。基础油(basicoil或carrier oil)也被称为媒介油或是基底油,取自植物花朵、坚果、种子等部位,有很多种基础油因功能性成... 按摩基础油是一种作用于人体皮肤起保健功效的植物油,正确认知它的功能性成分,有利于芳香疗法行业产品的行为规范。基础油(basicoil或carrier oil)也被称为媒介油或是基底油,取自植物花朵、坚果、种子等部位,有很多种基础油因功能性成分不同都具有医疗保健效果。按摩基础油所选用的植物油应该经过冷压提炼(在60℃以下处理),因为冷压法可以使植物中的矿物质、维生素、脂肪酸保存良好、不流失,并对人体皮肤起到滋润滋养、软化血管、深层渗透等功能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基础油 功能性成分 应用分折
下载PDF
芳香疗法中功能性(复方)油的研究进展(Ⅱ):中药成分的应用介绍
10
作者 梅家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9年第5期58-62,共5页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中所倡导的传统养生保健、疾病诊疗方法,与我国古代药学专家对香草植物的认知和运用是一脉相承的,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讲究君、臣、佐...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中所倡导的传统养生保健、疾病诊疗方法,与我国古代药学专家对香草植物的认知和运用是一脉相承的,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而芳香疗法中功能性复方成分也是根据其相同功效或不同功效品种之间相互作用的配伍原则而发挥功效,这就是中药与芳香原料所具有的相同之处,药香同源,两者均在各自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对人体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功能成分 应用研究 方剂配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