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人口集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莹莹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32,共15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成为政府和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样本探讨城市群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内部以及周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成为政府和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样本探讨城市群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内部以及周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全面FGLS”方法以及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如下结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集聚无论是对于城市群内部共同富裕还是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富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但长期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不可能无限集聚,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拥挤效应将超过集聚效应对共同富裕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意味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形成的多中心集聚的态势,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在推动城市群内部共同富裕的同时,短期内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但长期持续的发展仍需人口在粤港澳全域更为均衡地分布,而非无限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应重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互联、城市互联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西两翼及山区人口等要素资源更为顺畅地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粤港澳全域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集聚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政策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莹莹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4期65-78,共14页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结合港澳优势已发展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以及人口集聚能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与国...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结合港澳优势已发展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以及人口集聚能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人口迁移流动除了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制度差异的制约。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具体政策影响来看,创业就业政策、税收支持政策以及优质生活政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具直接性。由此,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口和劳动力高效便捷流动,实现大湾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仍需要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在就业、税收、优质生活、通关服务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更多切实有利于人口流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如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统一个人所得税税收征收标准、提升生活便利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发展 人口流动 人才政策
下载PDF
《明实录》科举史料价值探析——基于文献学和史学史双重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明实录》包含着3900余条科举史料,它们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记载比较系统和完整,能够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明代科举史体系;史料来源可靠,较为全面地保存了明代科举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可以补充、纠正其他文献的缺略和讹误。同时,它们还具... 《明实录》包含着3900余条科举史料,它们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记载比较系统和完整,能够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明代科举史体系;史料来源可靠,较为全面地保存了明代科举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可以补充、纠正其他文献的缺略和讹误。同时,它们还具有史学史层面的价值,通过对史源的增删润饰而形成的科举史料,蕴涵着修史者的撰述意图和倾向、修史当时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等信息,乃是史学史研究的又一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实录》 科举史料 文献价值 史学史价值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4
作者 王蓉蓉 杜奋根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从中可将我国农地制度探索的经验总结为六大方面: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集体所有制思想与中国农村土地实际相统一;坚持集体统一经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从中可将我国农地制度探索的经验总结为六大方面: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集体所有制思想与中国农村土地实际相统一;坚持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统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地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相统一;坚持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壁垒,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强化农民对农地集体所有权的认识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农村土地制度 制度改革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名与实:《明实录》武举开科的歧异记载及其书写逻辑
5
作者 刘小龙 杨德会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4,共9页
明代武举开科于天顺八年,明朝档案所载当年廷议结果是有"实"无"名"的武举。二十余年后,《明实录》记载这一历史时,追认其为武举开科。于是,实录呈现出武举已经开科的面相。然而,在此之前的二十余年间,天顺八年廷议... 明代武举开科于天顺八年,明朝档案所载当年廷议结果是有"实"无"名"的武举。二十余年后,《明实录》记载这一历史时,追认其为武举开科。于是,实录呈现出武举已经开科的面相。然而,在此之前的二十余年间,天顺八年廷议结果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武举"名号。部分官员为之正"名",也为提高其规格与完备程度做出了种种努力。依据这些官员的奏疏,《明实录》直书相关历史事件。因此,实录又呈现出武举未曾开科的面相。可见,《明实录》存在歧异记载,并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面相。这是后世史家之笔"追认""直书"之间的矛盾所致。这例个案的考察,表明理清本体历史"名""实"关系、文本历史"追认""直书"关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实录》 武举开科 书写逻辑 书写手法
原文传递
从产业发展视域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6
作者 梁震川 罗钰钊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第3期2-7,共6页
本文以广西A自治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当地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当地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收入与当地三个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广西A自治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当地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当地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收入与当地三个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呈非线性相关关系。结合分析结果与当地一二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