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浓度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4
1
作者 甘雨 田娜娜 +5 位作者 陈华辉 林欣琪 陈俊虎 刘丽 陈思东 于新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58-962,共5页
目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cancer,PLC)诊断的最主要的特异性标志物,但能否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以及帮助预后管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我国肝癌高发区顺德地区血清中AFP浓度的升高与... 目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cancer,PLC)诊断的最主要的特异性标志物,但能否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以及帮助预后管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我国肝癌高发区顺德地区血清中AFP浓度的升高与PLC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09-01-2014-10-01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PLC患者601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血清AFP浓度升高的临床特征因素,并分析血清AFP浓度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在601例PLC患者中,64.6%的肝癌患者(n=388)AFP浓度升高(AFP〉20μg/L)。经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后,乙肝感染史(0R=2.43,95%CI=1.62~3.66)、门静脉癌栓形成(OR=2.34,95%CI=1.54~3.56)、手术治疗史(OR=0.51,95%CI=0.33~0.78)和TACE治疗史(OR=1.72,95%CI=1.19~2.50)仍与AFP浓度升高(AFP〉400μg/L)有相关性。此外,术前血清中AFP升高(〉400μg/L)可显增加肝癌术后1年复发风险(OR=2.78,95%CI=1.29~6.01)。结论HBV感染和门静脉癌栓形成是AF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AFP〉400μg/L的肝癌有较差的肝脏背景和较大的肿瘤负荷,而术前AFP〉400μg/L可能预示术后肝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临床特点 复发
原文传递
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子博 祁永芬 +5 位作者 周新凤 吕伟标 周成宇 刘丽 于新发 陈思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3-996,1001,共5页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在757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及1 061例对照中,应用t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料。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在757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及1 061例对照中,应用t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料。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肝癌发病风险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OR=25.82,95%CI:18.11~36.83,P<0.001)、恶性肿瘤家族史(OR=2.58,95%CI:1.72~3.88,P<0.001)、吸烟(OR=2.92,95%CI:2.01~4.26,P<0.001)、饮酒(OR=1.93,95%CI:1.34~2.79,P<0.001)、饮用江河沟塘水(OR=3.82,95%CI:2.72~5.35,P<0.001)、食用鱼生类食物(OR=2.47,95%CI:1.47~4.12,P=0.001)、食用腌制食物(OR=2.57,95%CI:1.86~3.55,P<0.001)、喝茶(OR=0.21,95%CI:0.14~0.30,P<0.001)、职业在岗(OR=0.34,95%CI:0.23~0.50,P<0.001)。结论 HBV慢性感染、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用江河沟塘水、食用鱼生类食物和食用腌制食物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喝茶和职业在岗可能是肝癌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方法
原文传递
2017—2019年广州市病媒生物监测报告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涛 李晓宁 +4 位作者 陈宗遒 江毅民 刘杰 王秀娟 杨智聪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2-917,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近年来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广州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7—2019年每月在全市开展鼠、蟑螂、蚊及蝇监测,并对不同生境的病媒... 目的了解广州市近年来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广州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7—2019年每月在全市开展鼠、蟑螂、蚊及蝇监测,并对不同生境的病媒密度和季节消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19年,总体鼠密度为2.42%,城镇居民区总体鼠密度最高,其鼠密度高峰集中在8—10月。总体蟑螂侵害率为13.79%,总体密度为0.58只/张,3年中农贸市场的蟑螂侵害率和密度均高于其他生境(P<0.001),其蟑螂侵害率和密度高峰分别在9月和10月。总体成蚊密度为2.75只/(灯·夜),3年中不同生境的成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7,P<0.001),各年农户和牲畜棚的成蚊密度均高于城镇,其高峰分别在4月和7月。总体蝇密度为1.17只/笼,3年中不同生境的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7,P<0.001),各年农贸市场总体蝇密度最高,其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广州市不同生境病媒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不同,应结合实际开展长期、系统和持续的病媒监测和防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密度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东莞市青少年2009—2018年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文辉 冯汉阳 +4 位作者 钟明浩 代艳杰 闫莉 钟新光 叶小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4-268,272,共6页
目的分析2009—2018年东莞市青少年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2018年东莞市8 899例10~24岁青少年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就诊天数的影响因... 目的分析2009—2018年东莞市青少年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2018年东莞市8 899例10~24岁青少年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就诊天数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就诊延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9—2018年东莞市青少年结核病患者就诊天数的中位数为18(6~46)d,就诊延迟率为56.6%。多重线性回归提示,女性(B=0.20)、居住郊区(B=0.10)、病原学阳性(B=0.69)、2014—2018年(B=0.21)、初中患者(B=0.98)与就诊天数增加呈正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1.35,95%CI=1.23~1.47)、居住郊区(OR=1.21,95%CI=1.08~1.37)、病原学阳性(OR=2.51,95%CI=2.26~2.79)、2014—2018年(OR=1.24,95%CI=1.14~1.35)、初中(OR=7.58,95%CI=1.45~39.65)、高中(OR=5.26,95%CI=1.04~26.52)、大学(OR=7.06,95%CI=1.39~35.99)、非学生(OR=5.23,95%CI=1.05~26.08)均与就诊延迟率增加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东莞市青少年结核病防控工作亟需加强。应重点关注女性、郊区、学生青少年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问题,制定合理的青少年结核病防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时间 回归分析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潮州市居民肥胖状态与高血压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景锋 李文宇 +4 位作者 陈敏琪 王旭麟 谢少炼 李少琳 叶小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分析潮州市居民肥胖状态与高血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提出适宜的血压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潮州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 目的分析潮州市居民肥胖状态与高血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提出适宜的血压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潮州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采用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MI、腰围与高血压间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7 637名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7.79%,超重肥胖率为29.66%,中心性肥胖率为25.36%。超重肥胖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者(OR=2.55, 95%CI:2.26~2.87);中心性肥胖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者(OR=2.81, 95%CI:2.49~3.17)。以正常体重者作为参考,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度(OR=3.65, 95%CI:3.17~4.20)高于仅超重肥胖者(OR=1.67, 95%CI:1.39~2.00)、仅中心性肥胖者(OR=1.93, 95%CI:1.57~2.38)。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BMI、腰围均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控制体重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血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广东省医疗机构和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兆谦 刘珺 +10 位作者 冯帅新 付笑冰 黄莹 杨放 洪也婷 林铠浩 严瑶 谭芷敏 杨翌 李艳 江洪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3-569,共7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医疗机构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的差异,为促进HIV感染者/AIDS患者早检测、早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广东省6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采用方便抽样的... 目的分析广东省医疗机构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的差异,为促进HIV感染者/AIDS患者早检测、早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广东省6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18年5月—2019年6月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检测及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检测途径的研究对象特征的差异及晚诊断情况。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008例研究对象中,733例(72.72%)来自医疗机构,275例(27.28%)来自VCT门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家政及家务(aOR=1.58,95%CI:1.01~2.51)、主动寻求检测(aOR=2.51,95%CI:1.73~3.68)、通过同性性传播感染HIV(aOR=2.00,95%CI:1.31~3.10)的研究对象在VCT门诊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更高;而无配偶(aOR=0.43,95%CI:0.26~0.69)、配偶没有感染HIV(aOR=0.45,95%CI:0.27~0.74)及不知道配偶HIV感染情况(aOR=0.58,95%CI:0.37~0.92)的研究对象在VCT门诊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更低;通过医疗机构进行HIV检测的研究对象晚诊断的可能性较高(aOR=1.74,95%CI:1.27~2.41)。结论广东省通过医疗机构和VCT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特征存在差异,通过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晚诊断的可能性比较高。相关部门可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制定HIV感染者发现策略,推动HIV阳性者的早检测、早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AIDS患者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医疗机构 晚诊断
下载PDF
住院隔离在登革热疫情中期控制效果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景钦隆 罗雷 +5 位作者 李晓宁 曹庆 李意兰 肖新才 王声湧 杨智聪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5-758,763,共5页
目的评价住院隔离在登革热疫情中期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采取住院隔离措施后2014年10月27日~12月14日为研究时间段,以住院隔离率为研究因素,以报告发病率、平均报告街镇率为结局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4年10月27日~12... 目的评价住院隔离在登革热疫情中期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采取住院隔离措施后2014年10月27日~12月14日为研究时间段,以住院隔离率为研究因素,以报告发病率、平均报告街镇率为结局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4年10月27日~12月14日,全市共报告2 956例,应住院隔离2 039例,实际住院隔离1 264例,住院隔离率61.99%。周平均报告422例,周平均报告发病率3.29/10万,周平均报告街镇率49.70%。在校正人口密度、平均布雷图指数后,随着住院隔离率的上升,分区县总报告发病率(R^2=0.613 8,P=0.045)、分区县周平均报告发病率(R^2=0.625 3,P=0.041)、分区县周平均报告街镇率(R^2=0.634 1,P=0.037)均随之下降。在校正周次、人口密度和滞后2周的周平均气温、周平均降雨量、周平均布雷图指数后,随着分区县周住院隔离率的上升,周报告发病率(R^2=0.520 4,P〈0.001)、周平均报告街镇率(R^2=0.681 3,P〈0.001)亦下降。结论传染期登革热患者采取住院隔离措施可以降低新病例的发生速度和地理扩散速度,今后应重视住院隔离措施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病人隔离 登革热 流行病学方法
原文传递
深圳市孕妇B族链球菌的携带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温国明 曹雪莲 +3 位作者 刘姜伶 吴传安 李顺铭 叶小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孕妇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携带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对1 277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阴道拭子采样,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 目的调查深圳市孕妇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携带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对1 277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阴道拭子采样,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菌株的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结果孕妇阴道GBS携带率为4.5%。分离得到的57株GBS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利奈唑胺敏感;但四环素(80.7%)、红霉素(79.0%)、克林霉素(68.4%)耐药率较高。GBS主要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M和tet O、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B和mef A/E,没有检出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 B。结论深圳孕妇分离的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为指导今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B族 流行病学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大学生日常行为活动对焦虑影响的成分等时替代模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谭健怡 黄宝莹 +7 位作者 黄珍惠 徐华富 刘晴 陈青松 庄文敏 李子雄 张岩波 郜艳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应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各种日常行为活动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25日至3月27日对广东省和山西省各一所医药类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研,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24 h行为活动谱和焦虑量表调查等。共收取10341份有效问... 目的:应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各种日常行为活动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25日至3月27日对广东省和山西省各一所医药类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研,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24 h行为活动谱和焦虑量表调查等。共收取10341份有效问卷。采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LPA)替代久坐行为导致的焦虑得分变化。结果:全人群大学生焦虑得分为(37.99±8.85);焦虑1108人,焦虑得分为(56.52±6.73)。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发现,全人群大学生用10 min及以上的MVPA替代久坐行为可降低焦虑得分,随替代时间增加,焦虑得分降低得越多,60 min替代后的焦虑得分平均变化量(95%CI)为-0.63(-0.85~-0.41);而在焦虑人群中,60 min以上的MVPA或LPA替代久坐行为后焦虑得分降低,平均变化量(95%CI)分别为-0.56(-1.09~-0.03)、0.13(-0.24~-0.01)。结论:大学生日常行为活动与焦虑情绪之间存在关联。大学生每日用10 min及以上的MVPA替代久坐行为,焦虑大学生用60 min及以上的MVPA替代久坐行为,可缓解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等时替代模型 大学生 焦虑 身体活动
下载PDF
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与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俊立 张文萃 +6 位作者 王莹莹 郑惠结 刘宁 李荧 何穗平 贡梓军 姚振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6-1050,1062,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的耐药谱、产酶情况、耐药基因及其整合子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2012年在广州市某5所医院肺部感染患者中收集分离的M... 目的了解广州市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的耐药谱、产酶情况、耐药基因及其整合子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2012年在广州市某5所医院肺部感染患者中收集分离的MDRPA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基因检测.结果共收集248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MDRPA145株,多重耐药率为58.47%;对所测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MDRPA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 β lactamases,MBL)、C类头孢菌素酶(class Ccephalosporinases,AmpC)的检出率分别为17.93%、21.38%和17.24%;ESBLs编码基因TEM、PER、OXA-10的检出率分别为54.48%、25.52%和33.79%,MBL编码基因IMP、VIM检出率分别为21.38%、9.66%,OprD2基因缺失率为32.4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I和aac(6′)-II检出率分别为43.45%和40.69%,I类整合子基因检出率为62.07%.结论广州市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同时β-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I类整合子基因和多种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MDRPA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肺部感染 多重耐药 Β-内酰胺酶 基因
原文传递
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感觉寻求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江洪波 黎静 +5 位作者 谭芷敏 林铠浩 陈晓滨 程伟彬 徐慧芳 杨翌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8-821,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感觉寻求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4月,通过智同公益服务中心友同门诊招募年龄18岁及以上的MSM。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 目的分析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性感觉寻求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4月,通过智同公益服务中心友同门诊招募年龄18岁及以上的MSM。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高危性行为和性感觉寻求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性伴、一夜情和无保护肛交与性感觉寻求的关联。结果 500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 77±5. 96)岁。调整了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性行为特征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性感觉寻求得分的MSM发生多性伴(OR=2. 05,95%CI:1. 40~2. 30,P <0. 001),一夜情(OR=2. 11,95%CI:1. 44~3. 09,P <0. 001)和无保护肛交(OR=1. 70,95%CI:1. 16~2. 50,P=0. 007)的风险高于低性感觉寻求者。结论广州市MSM高性感觉寻求者更可能发生高危性行为,在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时应该考虑性感觉寻求的影响,以提高艾滋病干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性感觉寻求 多性伴 无保护肛交
原文传递
广东省40岁及以上居民血压及超重/肥胖对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书丽 许燕君 +7 位作者 孟瑞琳 郑雪燕 许晓君 夏亮 李川 效拟 周少恩 曾转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7-400,429,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及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89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及采集静脉血。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 目的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及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89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及采集静脉血。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及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相加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对糖尿病存在协同作用,OR值为4.45(95%CI:2.75~7.20)。交互作用对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也大于单独高血压或超重/肥胖人群。结论高血压、超重/肥胖是广东省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重/肥胖 糖尿病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2013--2018年中山市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衍嘉 刘新霞 +2 位作者 李雷 王博远 王德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分析2013―2018年中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发病的时空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2013―2018年HFMD流行病学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实现时空聚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 目的分析2013―2018年中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发病的时空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2013―2018年HFMD流行病学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实现时空聚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2013―2018年中山市共报告HFMD病例97214例,年均发病率为493.40/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38%,时间上呈现双峰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6年HFMD发病存在空间正相关。逐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3―2018年之间均存在高风险聚集区域,主要是位于中心城区西侧的市郊边缘乡镇,聚集时段与发病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2013―2018年中山市HFMD发病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在春夏、夏秋交替之际聚集程度更高,今后的防控工作应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时空聚集性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大学生24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自强 程金群 +6 位作者 谭健怡 黄宝莹 黄珍惠 徐华富 张岩波 李红娟 郜艳晖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5,39,共5页
目的 构建成分中介模型以探索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2—3月选取广东省和山西省2所省属医药类高校10 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口学特征、24 h活动行为、智... 目的 构建成分中介模型以探索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2—3月选取广东省和山西省2所省属医药类高校10 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人口学特征、24 h活动行为、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等。采用成分中介模型分析24 h活动行为在手机成瘾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有1 114名学生检出焦虑,检出率为10.69%。手机成瘾与久坐行为(SB)增加[协变量系数α(95%CI)=0.07(0.05~1.00)]、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低强度身体活动(LPA)减少[协变量系数α(95%CI)分别为-0.19(-0.25~-0.13),-0.05(-0.08~-0.03)]有关(P值均<0.05)。LPA在手机成瘾和焦虑中存在中介效应[OR值(OR值95%CI)=0.99(0.98~1.00),P<0.05]。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主要由直接效应主导[调整协变量:OR值(OR值95%CI)=3.02(2.55~3.61),P<0.05]。结论 手机成瘾与SB增加及MVPA、LPA减少有关,手机成瘾会增加大学生患焦虑的风险,而LPA可作为中介因子介导手机成瘾和焦虑间的关联。学校应关注学生手机成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活动 便携式电话 行为 成瘾 焦虑 学生
原文传递
生物电阻抗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7~ 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丽 陆爽 +7 位作者 敖丽萍 刘军廷 程红 黄玮浩 杨轮 张广川 米杰 杨翌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481,共7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7~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一致性。方法对1431名儿童进行BIA和DXA检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方法间所测去脂体重和脂肪量的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在对数...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7~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一致性。方法对1431名儿童进行BIA和DXA检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方法间所测去脂体重和脂肪量的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在对数变换的数据中进行。结果男、女生中BIA与DXA所测去脂体重的ICC分别为0.986和0.974,脂肪量的ICC则分别为0.854和0.926。男生中BIA与DXA的去脂体重比值均值及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04和0.95~1.14,女生中则为1.02和0.90~1.15。男、女生中去脂体重的LoA范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变窄。男、女生中两种方法的脂肪量比值LoA范围均较宽,分别为0.40~1.27和0.48~1.48。此外,男、女生中均可看到各成分的比值LoA范围随BMI等级增高而变窄。结论BIA所测去脂体重与DXA的一致性良好,但BIA测量脂肪量的误差较大。肥胖儿童的BIA与DXA一致性优于消瘦和正常体重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去脂体重 脂肪量 一致性评价
原文传递
广东省HIV/AIDS患者主动检测HIV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谢昱帆 刘珺 +12 位作者 李艳 谢颖倩 刘启材 李俊彬 王立华 周毅 叶成龙 岑玫喜 许璐 严宇斌 杨放 付笑冰 江洪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在确诊HIV时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招募广东省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主动检测情况与HIV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在确诊HIV时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招募广东省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主动检测情况与HIV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主动检测的相关因素。结果1071例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中,HIV主动检测的比例为59.57%(638/1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确诊时年龄<34岁者相比,HIV诊断年龄≥51岁者主动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较小(aOR=0.47,95%CI:0.28~0.81);相较于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者,检测咨询(aOR=2.91,95%CI:2.01~4.26)及其他(aOR=2.69,95%CI:1.51~4.91)来源者主动检测的可能性更大;既往有HIV检测想法(aOR=7.82,95%CI:4.80~13.31)、有过自我检测经历(aOR=2.73,95%CI:1.27~6.30)、知晓国家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aOR=2.00,95%CI:1.48~2.71)者主动进行HIV检测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广东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比例为59.57%,既往HIV检测想法、诊断年龄、样本来源、HIV自我检测经历及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的知晓是HIV主动检测的影响因素。应继续推进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多种HIV检测方式的宣传和覆盖面,促进高危人群主动寻求HI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患者 HIV主动检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18~42岁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伊迎 程红 +5 位作者 邝玉娴 马振新 陈伟业 卢可缘 米杰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同步检测ASM。以DXA为标准方法,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以及在对数变换数据中进行Bland-Altman分析判断BIA与DXA所测值的一致性,以此评价BIA测量ASM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774名研究对象。男、女性中两法所测AS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667。男、女性中BIA与DXA所测ASM比值均值(一致性限)分别为0.94(0.80~1.10)和0.91(0.78~1.05)。BIA识别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91和0.94。BIA判断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Z值最佳界值分别为-0.57和-0.66,男性中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86.0%,女性中分别为86.8%、93.8%。结论BIA与DXA所测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尚可,且BIA识别18~42岁成人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四肢骨骼肌质量 低肌肉质量
下载PDF
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的异性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芷敏 黎静 +3 位作者 陈晓滨 程伟彬 江洪波 杨翌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近半年异性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通过MSM社区组织招募18岁及以上MSM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内化同性恋嫌恶(IH)和近半年异...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近半年异性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通过MSM社区组织招募18岁及以上MSM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内化同性恋嫌恶(IH)和近半年异性性行为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MSM近半年异性性行为发生情况;基于叉生分析法,分别评价IH和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间的相乘与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568名MSM平均年龄为(27.58±5.94)岁,近半年发生异性性行为比例为19.37%。非未婚[调整比值比(aOR)=9.38,95%可信区间(CI):4.77~18.42]、非同性恋性向(aOR=2.50,95%CI:1.51~4.15)和有IH者(aOR=1.81,95%CI:1.07~3.07)近半年发生异性性行为的风险较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0.38,95%CI:0.22~0.64)和知晓艾滋病知识者(aOR=0.40,95%CI:0.23~0.69)近半年发生异性性行为的风险较低。叉生分析结果显示,IH与婚姻状况、性向存在影响MSM近半年发生异性性行为的联合作用,但未观察到统计学意义上的交互作用;未发现IH和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存在联合作用。结论广州市MSM近半年异性性行为发生率较高,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向、艾滋病知识和IH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异性性行为 影响因素 内化同性恋嫌恶
原文传递
顺德地区不同性别人群的肝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新凤 魏志梅 +7 位作者 周成宇 钟旋 刘晴 刘桂炎 郜艳晖 于新发 陈思东 刘丽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3,139,共6页
目的探讨顺德地区不同性别人群肝癌的影响因素,并了解男性肝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应用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等指标评价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应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 目的探讨顺德地区不同性别人群肝癌的影响因素,并了解男性肝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应用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等指标评价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应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评价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 037例男性病例、1 069男性对照以及166例女性病例、185例女性对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和肝癌家族史均与男女性肝癌发病风险增高有统计学关联(均有P <0. 001)。男性中,HBV慢性感染与吸烟、饮酒以及吸烟与饮酒之间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其中HBV慢性感染与吸烟的RERI为121. 90(95%CI:52. 85%~190. 95%)。运动与HBV慢性感染、吸烟之间有负相加交互作用。CART分析表明吸烟且饮酒的HBV慢性感染男性的肝癌风险最高。结论 HBV慢性感染和肝癌家族史是男女性肝癌的共同危险因素。HBV慢性感染、吸烟和饮酒协同促进男性肝癌发病。运动可拮抗HBV慢性感染和吸烟的促肝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铎基 陈俊良 +2 位作者 孙杨青 莫博惟 王德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发病特征及导致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流动儿童麻疹病例数据,采用群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其中89例病例组与相应对照组以探讨可能的影... 目的调查深圳市流动儿童麻疹病例的发病特征及导致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流动儿童麻疹病例数据,采用群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其中89例病例组与相应对照组以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18年共报告流动儿童麻疹病例108例,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68.35,P<0.001)。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7~21 d前就诊史(OR=7.80,95%CI:3.51~17.35,P<0.001)、7~21 d前去过人口密集的场所(OR=3.37,95%CI:1.52~7.47,P=0.002)、7~21 d前有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OR=4.57,95%CI:1.41~14.84,P=0.007),而按计划免疫规划接种则为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OR=0.12,95%CI:0.04~0.32,P<0.001)。结论流动儿童必须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医疗机构应避免成为麻疹传播的关键场所,同时加强麻疹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麻疹 发病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