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苯并[a]芘高效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瀚 尹华 +4 位作者 叶锦韶 常晶晶 彭辉 张娜 何宝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37-1944,共8页
从广东省贵屿镇受污染河涌底泥中筛选出1株能利用苯并[a]芘(BaP)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测定,鉴定该菌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该菌在7 d内对1 mg.L-1BaP的降解率达51.35%.... 从广东省贵屿镇受污染河涌底泥中筛选出1株能利用苯并[a]芘(BaP)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测定,鉴定该菌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该菌在7 d内对1 mg.L-1BaP的降解率达51.35%.降解性能研究表明,pH、温度、投菌量、BaP初始浓度和处理时间等是影响BaP降解的重要因素.B.brevis对pH与温度均有较广泛的耐受范围,在pH 2~12和温度为25~40℃的范围内对BaP均有降解能力,中性(pH=7)和室温(25℃)为最优条件.随着投菌量的增加,B.brevis对BaP的处理能力呈先增强后平缓的趋势;而BaP初始浓度的增加,则使降解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水杨酸、琥珀酸和邻苯二甲酸的加入并不能明显提高B.brevis对BaP的降解效果.处理BaP后菌体表面褶皱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菌体出现表面凹陷、瘪塌变形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短短芽胞杆菌 筛选 生物降解 特性
原文传递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处理苯并[a]芘-铜复合污染过程中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烁娜 尹华 +3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张娜 何宝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2-1598,共7页
利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对BaP-Cu进行降解/吸附实验,考察菌体处理污染物过程中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maltophilia细胞表面具有较高的疏水性。从4h到72h,不同污染体系中S.maltophilia的CSH均维持... 利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对BaP-Cu进行降解/吸附实验,考察菌体处理污染物过程中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maltophilia细胞表面具有较高的疏水性。从4h到72h,不同污染体系中S.maltophilia的CSH均维持在83.3%~95.6%,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CSH开始逐渐降低。污染物可以使S.maltophilia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增加。TEM检测结果证实处理污染物之后,菌体质膜通透性改变,破裂并出现了'孔洞',导致细胞质外流,但是细胞壁依然维持细胞形状而没有完全裂解。处理了复合污染物的菌体,到第5d细胞严重变形,周质空间变大,细胞质外泄严重,而且原核分解并逐渐消失,细胞活性降低,并逐渐丧失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复合污染 细胞疏水性 质膜通透性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三苯基锡酶促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佟瑶 叶锦韶 +4 位作者 尹华 彭辉 陈烁娜 秦华明 何宝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9-783,共5页
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及其添加形式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胞内酶和胞外酶降解三苯基锡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有机锡的酶促降解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菌体对K+、Mg2+、Cu2+、Ca2+、Fe3+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高浓度的Zn2+、Fe2+可能对菌体产生一... 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及其添加形式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胞内酶和胞外酶降解三苯基锡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有机锡的酶促降解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菌体对K+、Mg2+、Cu2+、Ca2+、Fe3+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高浓度的Zn2+、Fe2+可能对菌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适当浓度范围的K+、Mg2+、Zn2+、Cu2+、Fe2+加入均能促进三苯基锡的酶促降解,其中30 mg/L Mg2+的促进作用最明显,降解率为77.22%.一定浓度范围内的Fe3+对酶促降解具有适当的抑制作用.K+、Mg2+、Zn2+、Cu2+加入培养基中,均可以促进其产酶效果,其中Mg2+加入后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85.66%,说明部分金属离子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酶的激活剂促进三苯基锡的酶促降解.此外,金属离子对菌体生长量的影响和产酶效果没有相关的联系.某些金属离子只能作为胞内酶的激活剂而对胞外酶不能表现出相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金属离子 有机锡 三苯基锡 酶促降解
原文传递
十溴联苯醚降解菌的特性及功能蛋白初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晶晶 尹华 +3 位作者 秦华明 叶锦韶 彭辉 宋小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12-4118,共7页
筛选获得了1株对十溴联苯醚(BDE-209)有较好降解效率的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铅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该株菌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培养时间48 h.E.casseliflavus对BDE-209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筛选获得了1株对十溴联苯醚(BDE-209)有较好降解效率的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铅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该株菌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培养时间48 h.E.casseliflavus对BDE-209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在含有5 mg·L-1葡萄糖的降解体系中,1 g·L-1菌体处理1 mg·L-1BDE-209,4 d时降解率达到最大(56.7%).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在E.casseliflavus降解BDE-209的过程中,2 mg·L-1与5 mg·L-1的BDE-209可诱导菌体生成某类新的胞外蛋白,而胞内蛋白则随着BDE-209含量的增加,表现为蛋白表达量的增减以及受BDE-209抑制而不表达某些蛋白质.双向电泳实验结果检测到31个差异点,表明在降解时菌体中与降解相关的蛋白构象发生了变化,导致蛋白种类和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黄肠球菌 十溴联苯醚 降解 特性 功能蛋白
原文传递
球形红假单胞菌对三苯基锡的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烁娜 叶锦韶 +3 位作者 尹华 彭辉 张娜 何宝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6-541,共6页
以1株对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有高耐受性的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os spheroids)X-5为对象,进行TPT的微生物降解实验,研究了R.spheroids对TPT降解特性.结果表明,R.spheroids对TPT有良好降解效果.30℃是其最佳生长温度,对TP... 以1株对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有高耐受性的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os spheroids)X-5为对象,进行TPT的微生物降解实验,研究了R.spheroids对TPT降解特性.结果表明,R.spheroids对TPT有良好降解效果.30℃是其最佳生长温度,对TPT的降解活性最大.干重为0.49 g.L-1的湿菌体,在3h内对TPT的降解率为13.82%~47.29%.在双蒸水、人工海水、培养基和江水等不同的降解介质中进行的实验表明,天然江水最利于菌体对TPT的降解,江水中的土著微生物对其降解TPT具有协同作用.R.spheroids对TPT的降解过程主要是通过菌体快速吸附,TPT进入细胞内,靠胞内酶进行初步降解,之后菌体细胞将TPT及其中间产物返回到细胞外,靠胞外酶进一步降解,24 h内菌体产生的胞外酶对TPT的降解达到7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红假单胞菌 三苯基锡 有机锡 生物降解 胞外酶
原文传递
黑麦草-耳葡萄球菌对水体中Cu的联合修复效应研究
6
作者 彭元 尹华 +5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秦华明 龙焰 何宝燕 张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08-2213,共6页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的Cu污染状况,研究了黑麦草与耳葡萄球菌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黑麦草修复,Cu初始浓度在5-30mg.L-1时,联合修复对Cu的去除率均达85%以上。耳葡...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的Cu污染状况,研究了黑麦草与耳葡萄球菌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黑麦草修复,Cu初始浓度在5-30mg.L-1时,联合修复对Cu的去除率均达85%以上。耳葡萄球菌对Cu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吸附性,Cu浓度为100mg.L-1时其干重积累量达到40.6mg.g-1。耳葡萄球菌的存在降低了黑麦草根系及茎叶中Cu的积累量,联合修复组的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单一黑麦草修复组。该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黑麦草所受Cu的毒害性,提高了水中Cu的联合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黑麦草 耳葡萄球菌 联合修复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稻田土壤和谷粒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特征及人体健康暴露风险 被引量:21
7
作者 鲁磊安 陈学斌 +4 位作者 赵海明 莫测辉 李慧 李彦文 蔡全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2-1248,共7页
选择珠三角地区(东莞、惠州、广州、番禺)4个水稻种植区,采集土壤(30个)和水稻谷粒(37个)样品,通过超声提取进行样品前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9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的含量,研究PAEs的污染特征和人体健康... 选择珠三角地区(东莞、惠州、广州、番禺)4个水稻种植区,采集土壤(30个)和水稻谷粒(37个)样品,通过超声提取进行样品前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9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的含量,研究PAEs的污染特征和人体健康暴露风险。结果表明,4个地区稻田土壤中PAEs总含量(∑PAEs)为3.25~8.05 mg·kg^-1(平均为5.25 mg·kg^-1),水稻谷粒的∑PAEs为1.77~4.13 mg·kg^-1(平均为2.93 mg·kg^-1),两者均以东莞的平均值最高,分别为(6.26±1.45)mg·kg^-1和(3.13±0.71)mg·kg^-1。土壤和水稻谷粒中PAEs均以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为主,三者的累计含量占∑PAEs的85%以上。水稻谷粒对PAEs化合物的生物富集系数在0.37~1.27之间,部分DBP、DIBP、DEHP的大于1。大米和谷壳中∑PAEs分别为1.33~3.22 mg·kg^-1(平均为2.17 mg·kg^-1)和0.81~2.61 mg·kg^-1(平均为1.43 mg·kg^-1)。若人体食用这些大米,成人和儿童对DBP和DEHP的日均摄入量均小于10μg·kg^-1bw·d^-1,低于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日允许摄入量(DBP:100μg·kg^-1bw·d^-1,DEHP:20μg·kg^-1bw·d^-1),健康暴露风险较小。但人体通过食用大米的长期低剂量暴露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稻田土壤 谷粒 人体健康暴露风险 珠三角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生长、Cd吸收累积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方舟 向垒 +6 位作者 李慧 张丽君 冯乃宪 李彦文 赵海明 蔡全英 莫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0-1095,共6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不同Cd添加水平(0、2、10 mg·kg-1)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旱稻(Oryza Sativa L.)生长、Cd吸收累积和根际土壤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M菌可有效侵染旱稻根系...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不同Cd添加水平(0、2、10 mg·kg-1)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旱稻(Oryza Sativa L.)生长、Cd吸收累积和根际土壤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M菌可有效侵染旱稻根系,其侵染率为37%~72%,随Cd污染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接种GM菌使旱稻根际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为9.6%~44.5%,从而促进根际土壤碳素和氮素循环,并显著提高旱稻根系、地上部和籽粒的生物量,提高幅度为10.4%~57.1%;接种GM菌同时可降低旱稻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从而显著降低其各部分尤其是籽粒中的Cd含量,降幅为26.8%~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旱稻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酶
下载PDF
pH对低温燃烧法合成钨酸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余忠雄 向垒 +6 位作者 钟方龙 李彦文 莫测辉 蔡全英 黄献培 吴小莲 赵海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541,共7页
以低温燃烧法制备钨酸铋(LCM-Bi2WO6),并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等电点及紫外漫反射谱,同时以染料罗丹明B(Rh B)为目标污染物(25 mg/L,p H=4),考察了所制备Bi2WO6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并探讨了Rh B溶液p H(1、4、7、10... 以低温燃烧法制备钨酸铋(LCM-Bi2WO6),并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等电点及紫外漫反射谱,同时以染料罗丹明B(Rh B)为目标污染物(25 mg/L,p H=4),考察了所制备Bi2WO6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并探讨了Rh B溶液p H(1、4、7、10)及酸度调节剂成分(盐酸和硫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Bi2WO6为正交相,吸收极限波长为455 nm,禁带宽度为2.72 e V,晶格粒径为14.7 nm,等电点为3.43;其对Rh B的吸附和光催化效果强于水热法制备Bi2WO6和二氧化钛(TiO2)。不同p H溶液中,LCM-Bi2WO6对Rh B的吸附过程和光催化过程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式,且吸附平衡量(7.48~21.93 mg/g)和光催化速率常数(0.0197~0.1181 min-1)均随p H降低而增大。LCM-Bi2WO6对Rh B的光催化降解主要由·OH所致。光催化过程中,Rh B紫外可见光谱的蓝移现象揭示LCM-Bi2WO6可通过脱乙基-共轭显色基团断裂途径降解Rh B。以H2SO4调节酸度时,SO42-离子可被Bi2WO6强吸附,从而使得LCM-Bi2WO6对Rh B的平衡吸附量(qe为6.03 mg/g)和光催化速率(kv为0.115 min-1)远小于HCl调节(qe为21.93 mg/g,kv为0.1181 min-1)时对Rh B的平衡吸附量和光催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燃烧法 钨酸铋 光催化 PH
下载PDF
PAEs胁迫对高/低累积品种水稻根系形态及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桐 蔡全英 +3 位作者 吴启堂 吕辉雄 曾巧云 李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4-500,共7页
以前期筛选获得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高/低累积基因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培杂泰丰/丰优丝苗)进行水培试验,分别于分蘖期和拔节期采集样品,采用根系扫描仪分析根系形态学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 以前期筛选获得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高/低累积基因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培杂泰丰/丰优丝苗)进行水培试验,分别于分蘖期和拔节期采集样品,采用根系扫描仪分析根系形态学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成分,以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水稻根、茎、叶中PAEs质量分数。对比研究两种基因型水稻的根系形态特征和根系分泌物(低分子有机酸)的差异,初步探讨两种基因型水稻吸收累积PAEs差异原因,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PAEs质量浓度增加,两种基因型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先增大后减小;相同PAEs质量浓度下,高累积型品种培杂泰丰根系形态指标大多高于丰优丝苗。两种水稻体内的PAEs质量分数均随污染物浓度增大而升高,高PAEs水平(80 mg·L^-1)处理是低PAEs水平(20 mg·L^-1)处理的3.8-7.3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2.7-20.4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培杂泰丰高于丰优丝苗。植物体内DBP和DEHP质量分数呈现根〉叶≥茎。分蘖期两种水稻体内DBP和DEHP质量分数高于拔节期,且与营养液中PAEs的质量浓度呈显著相关,但拔节期的相关程度减弱。拔节期两种水稻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质量浓度随培养液中PAEs质量浓度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但二者草酸质量浓度均增加(在1.11-8.13 mg·L^-1之间),并与根系中DBP和DEHP的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PAEs胁迫会影响水稻根系形态和低分子有机酸分泌,进而影响水稻对PAEs的吸收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水稻 吸收累积 根系形态 低分子有机酸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铜镉的吸附特性与离子交换 被引量:12
11
作者 白洁琼 尹华 +4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唐立梼 何宝燕 李跃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7-225,共9页
研究了投菌量、金属浓度和戊二醛浓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吸附水体中Cu2+和Cd2+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生物吸附、NO3-去除与菌体离子释放的关联,从离子吸附、交换、转化与释放的角度探讨了重金属生物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研究了投菌量、金属浓度和戊二醛浓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吸附水体中Cu2+和Cd2+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生物吸附、NO3-去除与菌体离子释放的关联,从离子吸附、交换、转化与释放的角度探讨了重金属生物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Cu2+和Cd2+吸附性能良好,0.2 g·L-1干重菌体处理浓度为0.05 mmol·L-1的Cu(NO3)2和Cd(NO3)2溶液120 min后,Cu2+和Cd2+的吸附率分别达96.3%和83.9%.菌体对Cu(NO3)2和Cd(NO3)2溶液的吸附过程存在Cu2+和Cd2+的表面吸附与胞内运输、NO3-胞内积累、NO3-还原为NO2-等行为,而且Cu2+和Cd2+的胞内运输、NO3-积累和还原需要消耗能量,并会促进Cl-、PO43-、SO42-、Na+、NH4+、K+和Ca2+等离子的释放.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体酰胺基、羟基与羧基均参与了Cu2+和Cd2+的吸附.X-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吸附后Cu2+和Cd2+的价态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离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原文传递
水稻幼苗对纳米氧化铜的吸收及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响应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涛 向垒 +5 位作者 余忠雄 莫测辉 李彦文 赵海明 蔡全英 李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0-1486,共7页
以纳米氧化铜nano-Cu O(10,100mg/L)为研究对象,以微米氧化铜micron-Cu O(10,100mg/L)及铜离子Cu2+(1.4,2.3mg/L)为对照,通过水培实验,探讨水稻对nano-Cu O的吸收积累及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响应.结果表明,各浓度(10,100mg/L)n... 以纳米氧化铜nano-Cu O(10,100mg/L)为研究对象,以微米氧化铜micron-Cu O(10,100mg/L)及铜离子Cu2+(1.4,2.3mg/L)为对照,通过水培实验,探讨水稻对nano-Cu O的吸收积累及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响应.结果表明,各浓度(10,100mg/L)nano-Cu O处理条件下,水稻根部及地上部铜含量(根351~1444mg/kg dw;地上部9~45mg/kg dw)总体高于micron-Cu O处理(根248~817mg/kg dw;地上部1.57~1.60mg/kg dw)及Cu2+处理(根147~220mg/kg dw;地上部14~26mg/kg dw),且在水稻幼苗根及茎透射电镜图片中均观察到nano-Cu O的存在,指示水稻可通过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转运nano-Cu O.Nano-Cu O在水稻根细胞中主要存在于核内体中,指示内吞作用是其进入根细胞的主要方式.Nano-Cu O对水稻幼苗根系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对各根系形态指标的抑制率为28%~74%,其中总根长、根体积和比表面积为最敏感;nano-Cu O的吸收累积及纳米效应是其水稻根系毒性的主要原因.低浓度nano-Cu O(10mg/L)胁迫时,水稻幼苗根系活力显著提高,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无显著差异;高浓度nano-Cu O(100mg/L)胁迫时,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总吸收面积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水稻 根系 形态 生理特征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詹晓静 向垒 +6 位作者 李彦文 莫测辉 邓哲深 黄缤慧 温宏飞 蔡全英 赵海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9-2136,共8页
蓝藻水华释放的微囊藻毒素(MCs)通过灌溉、堆肥沤田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造成污染.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HPLC-MS/MS)研究了滇池周边35个代表性农田土壤样品中3种典型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的含量、分... 蓝藻水华释放的微囊藻毒素(MCs)通过灌溉、堆肥沤田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造成污染.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HPLC-MS/MS)研究了滇池周边35个代表性农田土壤样品中3种典型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的含量、分布特征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MCs检出率为85.7%,总含量为n.d.~7.8μg/kg,平均含量为1.6μg/kg,其中MC-RR检出率(82.9%)和含量(n.d.~5.3μg/kg)最高.3种MCs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健康风险以MC-YR最大,生态风险以MC-LR最大.儿童以口腔暴露MCs为主,成人以皮肤暴露MCs为主,儿童暴露MCs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s) 农田土壤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滇池
下载PDF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3种季胺盐化合物 被引量:6
14
作者 向垒 郑美洁 +6 位作者 王雄科 李彦文 莫测辉 蔡全英 黄献培 吴小莲 赵海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9-1464,共6页
建立了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3种典型季胺盐化合物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胺(D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DDAC)的分析方法。采用电子轰击(EI)-选择离子检测(SIM)进行定量分析,... 建立了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3种典型季胺盐化合物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胺(D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DDAC)的分析方法。采用电子轰击(EI)-选择离子检测(SIM)进行定量分析,特征离子为m/z 58,212。考察了萃取剂种类、辅助萃取剂直链烷基苯磺酸(LAS)浓度、萃取剂pH值(0.5~7.0)、萃取次数(1,2,3)以及净化柱成分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以甲醇为萃取剂,以HCl调至pH 3.5, LAS浓度为40μg/L,超声萃取2次,每次10 mL 甲醇,20 min,萃取液采用中性氧化铝柱净化。3种目标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0.02~2.0 mg/L之间;方法检出限为1.2~4.5μg/kg。以此方法测定南方某矿区尾矿渣及周边水稻土、赤红壤等样品,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在0.24~0.41 mg/kg之间,不同加标水平(0.2,0.5和1.0 mg/kg)回收率在76%~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12.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季胺盐化合物 超声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DEHP胁迫对高/低累积邻苯二甲酸酯品种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意良 鲁磊安 +1 位作者 莫测辉 蔡全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84-1488,共5页
以前期筛选获得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高/低累积基因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培杂泰丰/丰优丝苗)进行土培试验,对比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胁迫下2个品种水稻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丙二醛(M... 以前期筛选获得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高/低累积基因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培杂泰丰/丰优丝苗)进行土培试验,对比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胁迫下2个品种水稻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以揭示DEHP胁迫下2个品种的生理生化和DEHP累积差异。结果显示,2个品种水稻体内DEHP含量随土壤污染浓度增加而增加,但生物量下降,而且培杂泰丰地上部的生物量敏感性响应指数和DEHP含量比丰优丝苗的高,说明前者对DEHP的耐受性更强。2个品种水稻体内丙二醛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土壤DEH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水稻可能通过提高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降低DEHP胁迫。丰优丝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培杂泰丰的高,可能影响到DEHP在水稻体内降解进而导致前者体内DEHP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水稻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立立 金腊华 +1 位作者 张娜 何宝燕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6年第4期5-6,共2页
以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体现学生在实践课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基础... 以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体现学生在实践课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恶臭假单胞菌细胞活性和表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庭进 叶锦韶 +4 位作者 彭辉 刘芷辰 刘则华 尹华 陈烁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258,共7页
在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体系中,研究了菌体细胞表面特性和活性的变化,考察了MC-LR对菌体的影响,对MC-LR的微生物毒性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MC-LR可以使菌体细胞质膜通透性增加,并影响... 在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体系中,研究了菌体细胞表面特性和活性的变化,考察了MC-LR对菌体的影响,对MC-LR的微生物毒性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MC-LR可以使菌体细胞质膜通透性增加,并影响菌体离子代谢及可溶性蛋白等物质的分泌.当MC-LR质量浓度由0增大到2.0 mg·L-1时,能促进菌体分泌和释放可溶性糖及Na+、Cl-等离子.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发现,MC-LR加速了菌体细胞的死亡,且死亡率随着MC-LR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5 mg·L-1MC-LR作用5 d,比未添加MC-LR的对照体系增加了近30%.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MC-LR作用下,菌体细胞的微观形貌发生了改变,细胞褶皱加深,在2.5 mg·L-1MC-LR存在下培养5 d后,大部分细胞破裂,细胞内含物流出,细胞结构损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恶臭假单胞菌 质膜通透性 细胞活性 毒性
原文传递
BDE-209对土壤微生物PLFAs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登科 符安 +2 位作者 林耀东 秦华明 莫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4,共7页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BDE-209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DE-209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包括内标19∶0在内,共检测出20种磷脂脂肪...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BDE-209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DE-209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包括内标19∶0在内,共检测出20种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较丰富,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脂肪酸16∶0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不同浓度BDE-209会改变微生物的组成与含量,与对照(CK)相比,1.0 mg·kg-1处理可将不同种类PLFAs的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分为3类,10 mg·kg-1和100 mg·kg-1处理的分为4类,增加程度最大的都是细菌。BDE-209对以PLFAs表征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影响,且真菌对BDE-209更敏感,细菌对BDE-209耐受更强,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对BDE-209污染的响应较敏感,革兰氏阳性细菌更容易存活,而含16:1ω7t的微生物比含16:1ω7c的微生物抗逆性更强。主成分分析发现,对照、1.0、10 mg·kg-1处理和第一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100 mg·kg-1处理和第二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第一主成分以含16:0、18:0、18:1ω7t、18∶2ω6,9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第二主成分以含i17:0、a15:0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PLFAs表征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对BDE-209的响应敏感,可以作为BDE-209污染下指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土壤环境质量
下载PDF
短短芽胞杆菌及其芽胞对芘的降解
19
作者 刘芷辰 叶锦韶 +4 位作者 彭辉 刘则华 邓庭进 尹华 廖丽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63-1768,共6页
考察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菌体及芽胞对四环多环芳烃芘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菌体5 d内对1 mg·L-1芘的降解率可达53%.菌体和胞内酶降解芘过程中检测到1-羟基芘、9-羟基菲、α-萘酚和β-萘酚这4种单羟基降解产物,在完... 考察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菌体及芽胞对四环多环芳烃芘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菌体5 d内对1 mg·L-1芘的降解率可达53%.菌体和胞内酶降解芘过程中检测到1-羟基芘、9-羟基菲、α-萘酚和β-萘酚这4种单羟基降解产物,在完整菌体降解体系中,产物呈现先积累后下降的趋势,而在胞内粗酶液降解体系中,大分子代谢产物表现为一直积累的趋势,说明B.brevis完整菌体在降解初期并不具备一些中间产物的降解酶,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被诱导产生相关酶对生成的新产物进行进一步降解.芽胞悬液在添加芘的无机盐培养基中5 d内萌发生成的营养细胞可达到1.5×109个·L-1,对1 mg·L-1芘的降解率达到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短芽胞杆菌 胞内酶 芽胞 降解产物
原文传递
短短芽孢杆菌降解芘的细胞毒性分析
20
作者 廖丽萍 尹华 +3 位作者 刘芷辰 叶锦韶 彭辉 刘则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1-504,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对芘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的菌种选育、降解性能和降解产物分析等相关报道较多,但针对芘降解菌与芘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却不多见。为了探明降解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与芘的分子作用机制,考察了B.brevis对质量浓... 近年来国内外对芘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的菌种选育、降解性能和降解产物分析等相关报道较多,但针对芘降解菌与芘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却不多见。为了探明降解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与芘的分子作用机制,考察了B.brevis对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芘的生物降解,分析了在无机盐培养基中B.brevis与芘作用过程中,其细胞凋亡规律及膜电位的变化,以期从细胞毒性的角度揭示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芘的降解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B.brevis对芘的降解率在168 h达到56.5%。在芘的降解过程中,细胞出现显著的凋亡现象,细胞总凋亡率与细胞早期凋亡率均在48 h时达到峰值,之后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168 h时细胞早期凋亡率与总凋亡率均小于0.5%,菌体依然对芘具有降解能力。随着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膜电位下降,即细胞膜电位发生去极化现象,说明细胞外的芘与K+共转运进入细胞内,从而有助于菌体对芘的吸收与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细胞凋亡 细胞膜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