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汤志铮 卢艳平 陈学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 A1c、HOMA-IR与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HbA1c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 05)。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 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胰岛素抵抗 房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分别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汤志铮 吴学辉 +1 位作者 陈学平 梁耀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分别联合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治疗的78例PACG患者,其中40例患者(房角分离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分别联合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治疗的78例PACG患者,其中40例患者(房角分离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38例患者(小梁切除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视力、眼压、前房角度及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房角分离组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P<0.05);视力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月及6月,两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房角分离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前房角度、深度均增大,房角分离组增大优于小梁切除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能够显著改善视力、降低眼压、增大前房角度及前房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PACG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蛛网膜下隙面积差异以及与相关因素间关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汤志铮 吴学辉 +1 位作者 陈学平 梁耀方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9期775-779,共5页
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蛛网膜下隙面积(ONSSA)的差异以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确诊的53例NTG患者(A组)、46例POAG患者(B组),均未接受任何治... 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蛛网膜下隙面积(ONSSA)的差异以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确诊的53例NTG患者(A组)、46例POAG患者(B组),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C组),检测各组的体质量指数、血压、24 h眼压、视野缺损、视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同时进行眼部二维超声扫描并分析各组球后3~7 mm的ONSSA差异,并分析ONSSA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A组ONSSA明显小于B组、C组[(5.07±0.83)mm^2比(6.19±0.90)、(6.57±1.43)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9、6.107,P<0.05)。A组的ONSSA与24 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呈正相关(r=0.658、0.479,P<0.05);而B、C组ONSSA与24 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无相关性(P>0.05)。三组的ONSSA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平均动脉压、中央角膜厚度、视野缺损以及视轴长度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NTG患者的ONSSA较POAG患者及健康人群均降低,且NTG患者的ONSSA与24 h眼压的平均值及最高值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眼内压 视神经 蛛网膜下腔
原文传递
无囊膜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志铮 吴学辉 +1 位作者 梁耀方 陈学平 《中外医疗》 2020年第5期42-43,47,共3页
目的分析无囊膜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后囊膜缺失患者17例(17只眼),在无后囊膜支持的情况下,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2~6个月,观察眼... 目的分析无囊膜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后囊膜缺失患者17例(17只眼),在无后囊膜支持的情况下,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2~6个月,观察眼压、视力、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 17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升高,视力0.2~0.6者4例,视力>0.6者13例;眼压平稳,维持在14.0~21.0 mmHg,前房深度正常;各例术眼的人工晶体位置居中,无偏移或倾斜现象。术中1例巩膜穿刺口内侧出血,术后1例角膜内皮皱褶,均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发生。结论无囊膜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对人工晶体的固定有效、可靠,相关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体 无囊膜 巩膜 无缝线 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