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书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9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并分析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9/39),对照组患者为51.3%(20/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4.1%和74.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2年生存率,抑制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有助于患者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分析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玉婷 许琼 王君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ITP并行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ITP并行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难治性ITP的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前后的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 优质护理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书长 黄万里 黄书立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4期7-9,37,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TACE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TACE治疗,观察组则实施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两组术后并发症及1年生存情况,两组不同时期甲胎蛋白AFP值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4.00%(3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AFP值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在手术后各时期的AFP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TACE与射频消融的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中晚期肝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万里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介入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组(观察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体温升高等不良...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介入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组(观察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体温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等表现,但观察组较轻,多数能耐受。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增强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不良反应 参芪扶正注射液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书长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行综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应用TAI治疗、TACE治疗、TACE+PEI治疗、TACE+...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行综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应用TAI治疗、TACE治疗、TACE+PEI治疗、TACE+手术切除治疗,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期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预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近期疗效、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危险因素包括期疗效、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其中TACE+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综合治疗 预后因素
下载PDF
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万里 王书长 黄书立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10Z期130-130,152,共2页
目的观察介入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访1~4年,根据随访记录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81%,无效率为19%。结论经皮腰椎间切割术治疗腰椎间盘突... 目的观察介入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访1~4年,根据随访记录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81%,无效率为19%。结论经皮腰椎间切割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较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 疗效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效果及对肿瘤微环境与血管生成的影响
7
作者 黄万里 许云朋 +1 位作者 黄书立 吴罗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4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仑伐替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效果及对肿瘤微环境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 目的观察仑伐替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效果及对肿瘤微环境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行TACE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初次TACE术治疗1周后予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治疗前后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炎性因子与免疫细胞[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T细胞与B细胞计数]差异,以及平均无进展存活期(PFS)与总存活期(OS)。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40.00%(χ^(2)=4.286,P=0.038);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53.33%(χ^(2)=4.444,P=0.035);治疗后,2组VEGF、MMP-2、MMP-9、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CD4+T细胞与B细胞计数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或增加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平均PFS与平均OS均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好,该疗法通过直接靶向肿瘤细胞,优化微环境并抑制血管新生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晚期 仑伐替尼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肿瘤微环境 血管生成
下载PDF
DSA引导下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9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书长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9例AOS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TCD治疗,观察治疗后的...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9例AOS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TCD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59例患者共穿刺成功57例,总有效率为96.6%,2例穿刺失败的病例中,1例为反复穿刺引起出血和胆漏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另1例患者因引流不畅,继发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死亡。穿刺成功的患者每日平均引流量为(856±150)mL,治疗前后比较血象、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磷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PTCD治疗AOSC简单有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PTC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下载PDF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书长 黄书立 黄万里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12X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插管结合经阴道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子宫动脉插管结合经阴道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在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优势及价值。方法观察组4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均先采用子宫动脉灌注MTX 100mg+子宫动脉明胶...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插管结合经阴道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子宫动脉插管结合经阴道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在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优势及价值。方法观察组4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均先采用子宫动脉灌注MTX 100mg+子宫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4例经该方法治疗失败后患者再采用在X线透视下选择性输卵管灌注MTX 60mg。对照1组42例单纯采用经子宫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对照2组16例单纯采用经阴道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全部获得成功,成功率100%。对照1组成功39例,成功率92.86%。对照2组成功14例,成功率87.5%。结论经子宫动脉插管结合经阴道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较单纯经子宫动脉插管或经阴道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成功率更高、更安全,是临床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一种新途径。具有微创、安全、保守治疗成功率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保留输卵管,对未婚未育妇女特别是对已切除一侧输卵管的妇女,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生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输卵管妊娠 子宫动脉插管 栓塞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
下载PDF
用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68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瑞珍 陈雄 谭玉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者用介入法进行治疗,探讨该方法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168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用导丝进行输卵管插管行再通术并造影。结果在治疗16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者用介入法进行治疗,探讨该方法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168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用导丝进行输卵管插管行再通术并造影。结果在治疗16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达85·23%,手术成功后患者受孕率达68·39%。结论用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不孕症 受孕率 输卵管阻塞
下载PDF
吉西他滨动脉插管结合静脉治疗晚期肝癌15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书立 李劲 黄万里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9期117-117,119,共2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经动脉插管结合静脉治疗晚期肝癌(Ⅲ期)的初步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5例晚期肝癌伴有门脉癌栓患者,第1天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吉西他滨1000mg+顺铂60mg,第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mg/m2,30d/周期,治疗后初步评诂疗效及疾...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经动脉插管结合静脉治疗晚期肝癌(Ⅲ期)的初步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5例晚期肝癌伴有门脉癌栓患者,第1天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吉西他滨1000mg+顺铂60mg,第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mg/m2,30d/周期,治疗后初步评诂疗效及疾病相关症状改善情况,观测毒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完成2个周期以上;9例获PR(64.3%),4例获NC(28.6%)。肝癌相关症状改善在用药结束后第1、2周分别为78.6%(11/14)、85.7%(12/14)。结论吉西他滨经动脉插管结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疗效满意,可减轻肝癌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癌 吉西他滨 动脉插管 结合静脉
下载PDF
DSA定位下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黄万里 李劲 黄书立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8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DSA定位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在DSA定位下行食管支架植入术,观察支架植入情况,评判支架植入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随访观察食管癌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56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7枚,54例放置位置准确... 目的探讨DSA定位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在DSA定位下行食管支架植入术,观察支架植入情况,评判支架植入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随访观察食管癌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56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7枚,54例放置位置准确无误,1次植入成功率为96.4%。患者吞咽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当天即可进流质饮食,吞咽困难分级,Ⅰ级36例,Ⅱ级20例。支架植入有效率为100%。术后患者胸骨后疼痛26例(46.4%);出血14例(25%);发热8例(14.3%);胃食管反流4例(7.1%);支架移位2例(3.6%,向上移位);再狭窄2例(3.6%)。经2~36个月的随访,7例患者仍存活。结论 DSA定位下食管支架植入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一次植入成功率高,术后患者可经口进食,生存质量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食管癌 食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
13
作者 黄书立 黄万里 谭玉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579-58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选择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且无介入溶栓禁忌证患者18例,在介入溶栓治疗前先于下腔静脉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再...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选择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且无介入溶栓禁忌证患者18例,在介入溶栓治疗前先于下腔静脉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再行患肢髂总动脉置管结合患肢足背静脉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8例均成功,其中溶栓治疗效果显著15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肿胀症状消失,2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1例疗效不明显。结论动脉置管结合静脉双路冲击溶栓治疗DVT作为一项先进的介入溶栓手段,为DVT患者提供了安全、高疗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过滤器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冲击溶栓 动静脉双路
下载PDF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万里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367-1368,共2页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足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足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4,P<0.05)。观察组的足背动脉多普勒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Embosphere微球及明胶海绵颗粒在脾栓塞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万里 郑游冰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比较使用Embosphere微球和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9例脾亢患者分为微球组(n=36)和明胶海绵组(n=33),分别进行PSE,比较术后14 d、1个月、3... 目的比较使用Embosphere微球和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9例脾亢患者分为微球组(n=36)和明胶海绵组(n=33),分别进行PSE,比较术后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1a、2 a的血常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在术后上述不同时间随访,微球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高于明胶海绵组(P<0.01或0.05)。两组术后栓塞综合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明胶海绵组的疼痛发生率高于微球组(84.8%vs 63.9%,P<0.05)。结论 Embosphere微球用于PSE,可快速升高白细胞、血小板,维持时间较长,术后不良反应轻微,优于明胶海绵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脾栓塞 栓塞材料 embosphere微球
下载PDF
副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取石术后出血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书立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5期112-113,共2页
目的通过1例经皮肾取石术后出血病例的介入二次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过程,反思及总结诊疗经过。方法 1例病例因诊断左肾结石并感染行经皮肾取石术,术后6 h诊断肾动脉出血行左肾下极血管栓塞,1次栓塞后约20 h再次肾出血行造影发现副肾动脉,... 目的通过1例经皮肾取石术后出血病例的介入二次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过程,反思及总结诊疗经过。方法 1例病例因诊断左肾结石并感染行经皮肾取石术,术后6 h诊断肾动脉出血行左肾下极血管栓塞,1次栓塞后约20 h再次肾出血行造影发现副肾动脉,遂二次栓塞止血。结果二次动脉插管靶血管栓塞止血成功,栓塞后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病例副肾动脉开口罕见,于副肾动脉主干栓塞止血成功,术后未见明显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出血 肾动脉栓塞 副肾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