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降钙素原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1
1
作者 周振军 孙新林 +1 位作者 文平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fn=201和非颅内感染患者(n=201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检测脑脊液和血清PCT,脑脊液和血液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脑脊...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fn=201和非颅内感染患者(n=201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检测脑脊液和血清PCT,脑脊液和血液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脑脊液和血清PCT水平、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PCT和白细胞计数诊断敏感性较高(95%、90%),脑脊液和血清PCT诊断特异性较高(90%、80%)。脑脊液PCT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血清PCT呈显著正相关(F0.729,仁0.000;r=0.679,P=-0.000)。结论脑脊液PC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血清PCT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均有意义,其中脑脊液PCT较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误诊率更低,较血清PCT敏感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三维重建手术定位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祎招 林波淼 +5 位作者 徐如祥 聂永庚 赛力克 王向宇 张世忠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 HICH患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罗成义 柯以铨 +7 位作者 徐如祥 章翔 顾建文 于如同 王穗暖 王志刚 卢凯旋 万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奥拉西坦与注射用吡拉西坦比较的临床研究,评价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收集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珠江医院等...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奥拉西坦与注射用吡拉西坦比较的临床研究,评价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收集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珠江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239例颅脑损伤和颅脑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采用注射用奥拉西坦治疗,120例)和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吡拉西坦治疗,119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肢体肌力分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安全性.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NIHSS、GCS评分和肢体肌力分级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善的程度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注射用奥拉西坦与注射用吡拉西坦一样,在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缺失 奥拉西坦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宣教模式在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叶丽丽 潘珍甲 +2 位作者 唐红梅 叶衍涓 郭燕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在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显微外...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在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宣教模式,试验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宣教模式。比较2组患者手术准备知识知晓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手术配合度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准备知识知晓率增高、SAS评分降低、手术配合度差者所占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5.1%vs.12.1%)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可以作为针对垂体瘤患者的一种全新的宣教模式,相比传统围手术期宣教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手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低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神经导航 垂体瘤 围手术期手术配合度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细菌性颅内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的新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邓敏峰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细菌性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术中各种植入物及止血材料的应用.可引起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类... 细菌性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术中各种植入物及止血材料的应用.可引起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类似颅内感染的表现,使得单纯依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十分困难。脑脊液病原学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进一步确诊细菌性颅内感染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细菌性颅内感染实验室诊断相关新进展进行回顾.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菌性颅内感染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鹏洲 柯以铨 +3 位作者 吴敬伦 李雪贞 杨本生 方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改变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改变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组,体检中心接收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采用ICP监护传感器置入术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的ICP,并根据ICP大小将患者分为ICP重度增高组(>40 mmHg)11例、ICP中度增高组(20~40mmHg)24例.(2)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外周血NSE、D-D、CRP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3)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ICP和NSE、D-D、CRP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12.11±2.35) μg/L、(0.39±0.61) mg/L、(3.72±0.69) mg/L]比较,ICP重度增高组、ICP中度增高组患者NSE、D-D、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重度增高组NSE、D-D、CRP水平[(104.08±7.90) μg/L、(1.55±0.26) mg/L、(47.66±8.60) mg/L]亦明显高于ICP中度增高组[(61.89±30.35) μg/L、(0.93±0.32) mg/L、(30.87±9.84)m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与NSE、D-D、CRP存在直线相关关系,NSE、D-D、CRP和ICP的回归方程分别是ICP=1 8.598+0.256NSE (t=7.200,P=0.000),ICP=10.779+23.955D-D(t=10.292,P=0.000),ICP=9.932+0.771CRP(t=8.423,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ICP与D-D的关系最为密切(复相关系数R=0.873,确定系数R2=0.762;F=105.917,P=0.00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与血中NSE、D-D、CRP具有正相关性,其中与D-D的关系最为密切;联合应用ICP和NSE、D-D、CRP等实验室指标分析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曾文贤 李振均 +5 位作者 张剑波 蒙宏亮 段传志 李西锋 张炘 何旭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160例(共160个破裂动脉瘤)。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160例(共160个破裂动脉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60枚支架均释放成功。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127个(79.4%)动脉瘤达到完全栓塞,17个(10.6%)动脉瘤瘤颈残留,16个(10.0%)动脉瘤瘤体残留。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7例(10.6%),其中出血相关并发症6例(3.8%),缺血相关并发症11例(6.9%)。有缺血相关并发症患者和无缺血相关并发症患者动脉瘤部位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15%)患者预后不良,136例(85%)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入院mRS评分、术前Hunt-Hess分级、支架类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mRS评分≥4分、术前Hunt-Hess分级Ⅳ~Ⅴ级、Solitaire支架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入院时mRS评分≥4分、术前Hunt-Hess分级Ⅳ~Ⅴ级、使用Solitaire支架的患者易发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栓塞 破裂
原文传递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循环microRNA表达谱差异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武英 金俊 +3 位作者 陈健 郭阳 汤郡 谭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50-1753,共4页
目的:利用microRNA芯片研究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循环血浆中是否存在相关的miRNAs及有表达差异的miRNAs。方法:分别收集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全血各3例,运用Norgen血浆外泌体R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总RNA并通过定量PCR... 目的:利用microRNA芯片研究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循环血浆中是否存在相关的miRNAs及有表达差异的miRNAs。方法:分别收集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全血各3例,运用Norgen血浆外泌体R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总RNA并通过定量PCR进行质量和浓度检测。采用μParaflorTM microRNA芯片技术进行miRNAs表达谱研究。用相关软件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浆中发现8个与脑卒中相关的miRNAs,且有显著差异性表达(P<0.05)。脑梗死和健康对照者、脑出血和健康对照者间分别有11、24个差异表达miRNAs,但两两比较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的miRNA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组间miRNA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卒中发生的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循环MICRORNA microRNA芯片
下载PDF
完全神经内镜下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一种可以通过1cm小骨孔在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的手术技术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祎招 徐如祥 +3 位作者 何雷 赛力克 王向宇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68-1170,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大的疾病。作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年发病率高达50.6/10万~80.7/10万,位居我国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首。近年来,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如何降低手术创伤并提...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大的疾病。作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年发病率高达50.6/10万~80.7/10万,位居我国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首。近年来,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如何降低手术创伤并提高手术疗效已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发牧 李西锋 +1 位作者 许小兵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并筛选其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3例,其中43例行选择性弹簧圈栓塞,16例行载瘤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并筛选其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3例,其中43例行选择性弹簧圈栓塞,1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4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根据影像学随访结果判断动脉瘤是否复发,并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根据临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1分1组及预后不良(mRS评分2~6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动脉瘤复发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63例动脉瘤中完全栓塞50例,部分栓塞13例。患者影像学随访时间6~96个月,7例复发,均为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随访时间6-100个月,预后良好52例,预后不良11例。复发组患者夹层动脉瘤比例、术后即刻部分栓塞比例高于未复发组(100%vs550%、57.1%vs5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高血压比例、Hunt—Hess分级Ⅲ~Ⅴ级比例、合并脑积水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脑积水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夹层动脉瘤及部分栓塞为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合并脑积水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复发 疗效
原文传递
虚拟内镜技术在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蒋伟平 陈祎招 +4 位作者 林波森 徐如祥 王向宇 罗成义 李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 运用虚拟内镜(VE)技术观察内镜经鼻蝶入路的解剖结构,探讨其对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指导价值.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21例,患者术前均采用64排CT... 目的 运用虚拟内镜(VE)技术观察内镜经鼻蝶入路的解剖结构,探讨其对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指导价值.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21例,患者术前均采用64排CT扫描及VE图像重建.比较术前VE和术中内镜图像并分析经鼻蝶入路中解剖结构累加分值的相关性. 结果 术前VE图像与术中神经内镜图像非常相似;解剖结构的相符性良好,术前VE和术中内镜下8个解剖结构显示的累加分值具有正相关关系(r=0.923,P=0.001);调整VE的位置可以模拟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解剖结构. 结论 VE能于术前准确直观地显示内镜经鼻蝶入路的重要解剖结构及变异,指导术前计划形成,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 垂体腺瘤 虚拟内镜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祎招 徐如祥 +5 位作者 聂永庚 赛力克 王向宇 罗成义 张世忠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6-939,共4页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改进现有神经内镜手术技术与设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通过常规骨孔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15例,分析患者...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改进现有神经内镜手术技术与设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通过常规骨孔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0.4)h,手术失血量约30~40mL,丘脑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6.2±7.9)%.随访3个月显示恢复良好3例(21.4%),轻度残疾4例(28.6%),重度残疾4例(28.6%),植物状态2例(14.3%),死亡1例(7.1%).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如祥 张鹏 +7 位作者 姜晓丹 罗成义 柯以铨 张世忠 段传志 王向宇 王清华 薛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52例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3个月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 目的探讨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52例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3个月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瞳孔、阻氧饱和度、收缩压、血糖、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脑损伤类型等10项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间长、血糖和ISS评分较高,丽瞳孔评分、血氧饱和度、收缩压、GCS分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和颅内血肿患者预后较差;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可有效判断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交通伤 预后 影响因素 分析
原文传递
大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率比较 被引量:17
14
作者 柯勋昌 何旭英 +6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方钦锐 李维 王泽群 刘文超 段传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9-584,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 目的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NAC组)52例(5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SAC组)38例(39枚),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差异及复发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再治疗率分别为38.5%(35/91)、20.9%(19/91),其中SAC组分别为35.9%(14/39)与17.9%(7/39),NAC组分别为40.4%(21/52)与23.1%(12/52),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裂动脉瘤(OR=0.284,95%CI=0.083~0.978,P=0.046)、单纯弹簧圈栓塞(OR=5.03,95%CI=1.04~24.44,P=0.045)、伴有高血压(OR=0.13,95%CI=0.036~0.51,P=0.003)及远期随访(OR=1.002,95%CI=1.001~1.003,P=0.002)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动脉瘤破裂、单纯弹簧圈栓塞、远期随访及伴发高血压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巨大型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支架 复发 远期随访
下载PDF
多发动脉瘤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权涛 何旭英 +6 位作者 李西锋 刘轶靖 Tamrakar Karuna 法志强 罗斌 龙霄翱 张炘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动脉瘤(MIA)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MLA并发SAH患者93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动脉瘤(MIA)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MLA并发SAH患者93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是否治疗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MIA并发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LA并发SAH患者的预后受Hunt-Hess分级、治疗方式2个因素影响。早期对破裂动脉瘤判别并处理,对非破裂动脉瘤随访观察、适度干预,大多数患者都可获得满意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淦诚 张炘 +3 位作者 范海燕 李西锋 何旭英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3,共8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395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395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术后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及其他无法分类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对术前动脉瘤状态进行Hunt-Hess分级及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28%(9/395)和1.01%(4/395),术后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54%(14/395)和1.27%(5/395),另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术后缺血性事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动脉瘤破裂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466,95%CI:1.267~4.797,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75,95%CI:1.260~14.508,P=0.020)和术前动脉瘤破裂(OR=2.442,95%CI:1.182~5.043,P=0.016)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趋势性检验显示,与低Hunt-Hess分级相比,较高的Hunt-Hess分级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OR=1.514,95%CI:1.144~2.004,P=0.004)。结论糖尿病或术前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Hunt-Hess分级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颅底外科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林继业 文平 +5 位作者 柯以铨 杨志林 周振军 黄敏 范小敏 徐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颅底疾病模型用于术前规划、模拟手术的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颅底外科手术治疗复杂颅底肿瘤或脑血管病患者9例,其中脑膜瘤6例,神经鞘瘤1例,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颅底疾病模型用于术前规划、模拟手术的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颅底外科手术治疗复杂颅底肿瘤或脑血管病患者9例,其中脑膜瘤6例,神经鞘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术前获取患者头颅CT/MR资料,应用Mimics Research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借助3D打印机打印出颅底疾病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模拟手术和制定手术方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术者均在术前完成了颅底疾病模型的制作,模型能清楚显示颅底病变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空间关系,并在体外进行模拟手术。术中借助3D模型指导肿瘤切除或动脉瘤夹闭,除1例表皮样囊肿囊壁次全切除、1例脑膜瘤次全切除外.余6例颅底肿瘤均全切除。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均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未夹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3D打印颅底疾病模型技术上可行,能够有效辅助复杂颅底疾病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模拟手术,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3D打印 模拟手术 肿瘤模型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介入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银海 张慧 +1 位作者 李萌 王清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SCD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SCI患者80例,其中伤后1个月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患者40例(治疗组),伤后1个月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患者40例(...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SCD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SCI患者80例,其中伤后1个月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患者40例(治疗组),伤后1个月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患者40例(对照组)。除康复治疗外.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在治疗前、后3个月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M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SCI患者治疗后AMS、BI、FIM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AMS、BI、FI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SCI患者功能的恢复,应尽量在伤后1个月之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康复 功能评定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及手术靶点的选择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军 张旺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9-382,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1]。该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世界人口患病率约为1%。2005年对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地的调查显示,我国的老年(〉50岁)PD患病率...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1]。该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世界人口患病率约为1%。2005年对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地的调查显示,我国的老年(〉50岁)PD患病率为1.7%,较上世纪有所提高,而欧洲的患病率早在上世纪就已达1.6%^[2-3].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靶点
下载PDF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兵 陈祎招 +3 位作者 蒋伟平 邓心情 杨硕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脑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将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组.再按时间因素将脑出血组分为出血后6h、24h、48h、72h、7d、14d6个亚组。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法...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脑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将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组.再按时间因素将脑出血组分为出血后6h、24h、48h、72h、7d、14d6个亚组。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HE染色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分布状况:定量RT—PCR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occludin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水肿,在48h左右尤为明显,局部可见明显脑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紧密连接发生明显破坏,内皮细胞间出现裂隙。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呈强阳性表达。脑出血后6hoccludin的表达即开始下降,呈阳性表达;脑出血后24~72hoccludin的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呈弱阳性表达。定量RT-PCR结果显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occludin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在6—72h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发生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下降,这可能是脑出血发生后血脑屏障破坏及脑水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 OCCLUD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