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政光 禤浩纯 +7 位作者 欧景才 洪文松 张林海 陈秀萍 吴颖 周伟生 梁春雷 沈大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PACS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方法在PACS系统中,允许每一权限医生对典型病倒图像注释后按ACR编码方式进行归类,然后存储于SQLSERVER2000服务器中,采用模块化管理方式,归类的文件夹可以进行添加、删除等操作... 目的研究基于PACS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方法在PACS系统中,允许每一权限医生对典型病倒图像注释后按ACR编码方式进行归类,然后存储于SQLSERVER2000服务器中,采用模块化管理方式,归类的文件夹可以进行添加、删除等操作。在专业的显示器(或个人计算机)上,输入解剖部位/疾病即可调阅相关图像进行教学、会诊,必要时利用虚拟专用网,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教学。结果系统开放性、稳定性好,影像数据和信息能安全、无损的存储,传输速度快,操作互动性好。结论基于PACS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教学系统具有方便、直观、互动性好,操作简便,图像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 数字化 医学影像教学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余霞玉 张岳 +5 位作者 程建波 刘波 刘岘 吴政光 秦鑫 冯奕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976-1980,共5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的临床和CT资料,并将CT双期增强表现特点与病理对照。结果 12例均单发,均为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晰,5例(41.7%)可见包膜,密度均较...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的临床和CT资料,并将CT双期增强表现特点与病理对照。结果 12例均单发,均为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晰,5例(41.7%)可见包膜,密度均较均匀,以等密度多见,2例呈稍高密度,5例(直径≥7.2cm)病灶内见小斑片状坏死、囊变,3例见钙化,其中,2例为中央瘢痕并钙化;双期增强扫描,2例呈"快进快出"强化,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所见:肿瘤细胞呈腺泡、巢状排列,间质内可见大量薄壁血管影;各2例、8例呈"轻度进行性"、"慢进慢出"强化,镜下所见:间质内分别见少许、中等量厚壁血管影。仅1例出现左侧腰大肌外侧淋巴结转移,均未见明确肾动、静脉癌栓形成,未见明确远处转移。结论 CRCC双期CT增强扫描后可呈多种强化方式,且以"慢进慢出"多见,可能主要与病灶内血管的数量以及血管壁的构成有关;中老年人(特别>50岁)肾脏占位、体积较大而密度相对较均匀,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少见,CT双期增强后呈"慢进慢出"强化方式,特别是病灶内出现中央瘢痕并钙化,应考虑CRC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色细胞癌 肾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淮 邹玉坚 +6 位作者 蓝博文 吴政光 倪志文 黄绥丹 刘晓青 宋玉全 曾庆思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简称胸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广东省4家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2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床边胸片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简称胸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广东省4家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2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床边胸片影像学资料。重型12例,危重型17例。29例患者中27例进行了床边胸片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1~8 d,复查次数范围为1~15次。分析所有患者床边胸片的影像学表现及随访中的影像学改变。结果29例COVID-19患者床边照片显示病灶分布范围均在3个肺野以上。胸片示实变影19例,多发斑片影23例,网格状影12例,条索状影14例,病情严重形成“白肺”者4例,伴有水平裂增厚18例。复查胸片显示病灶增多15例,表现为原病灶范围较前增大,新增病灶5例,密度增高6例,两者均有4例;病灶减少9例,表现为病灶范围缩小,密度减低,8例由斑片、实变影为条索影或细网格状影;无明显变化3例,均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并发症有胸腔积液4例,气胸2例,纵隔及皮下气肿1例。结论床边胸片在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的病情评估提供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秀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8期119-120,F0004,共3页
目的提高对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响复位成功因素。结果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套叠类型为回结型(13例)、回回结型(10例)、回回型(1例)、回回... 目的提高对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响复位成功因素。结果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套叠类型为回结型(13例)、回回结型(10例)、回回型(1例)、回回结结型(2例)、回结结型(1例)及回盲结型(1例),后3种类型在复位成功病例中较少见。结论透视下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治疗,不应强行复位,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 复位失败
下载PDF
多层CT在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倩静 张桃 +2 位作者 严伟弘 曾利泉 吴政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6期74-76,11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资料共计2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并行全腹部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影像重点分析包括:肠系...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资料共计2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并行全腹部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影像重点分析包括:肠系膜血管受累部位、CT表现、相应肠管表现及其他继发表现,如腹水、系膜改变等。结果 27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栓塞3例,肠系膜下动脉血栓形成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3例,CT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9例、肠壁水肿增厚15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15例、腹腔积液6例。结论多层CT对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缺血 多层CT 诊断
下载PDF
腹部肾上腺外、脊柱副节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军 张岳 +2 位作者 吴政光 林晨琳 肖树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6期47-50,61,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肾上腺外(腹膜后、膀胱)、脊柱副节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脊柱副节瘤CT(n=17)、MRI(n=3)资料,将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19例均单发,其中,腹膜... 目的探讨腹部肾上腺外(腹膜后、膀胱)、脊柱副节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脊柱副节瘤CT(n=17)、MRI(n=3)资料,将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19例均单发,其中,腹膜后12例,CT平扫病灶均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均呈中度/明显强化,其中,4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镜下所见:瘤细胞排列呈小腺泡状或实性巢状,间质毛细血管丰富;各6例、2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慢进慢出"型,镜下所见:瘤细胞形成器官样结构,间质内见中等/大量血窦影。膀胱5例,平扫均呈均匀稍低密度/稍长T1等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模式呈"快进慢出"型,镜下所见:瘤细胞呈小梁/巢状排列,间质血窦丰富。脊柱2例,病灶内均可见点、匍匐条状流空血管影;均未见淋巴结转移,1例腹膜后病例出现腰椎体及附件转移。结论腹部肾上腺外副节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好反映肿瘤内部构成,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脊柱副节瘤较少见,诊断困难,病灶内"点状、匍匐条状流空血管征"可能具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腹部肾上腺外 脊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岳 张金娥 +3 位作者 赵振军 刘再毅 吴政光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07-2010,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9例中,肿瘤位于左肺3例,右肺6例,其中上叶6例,中叶1例,下叶2例;CT显示病灶位于单或多段支气管... 目的探讨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生长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9例中,肿瘤位于左肺3例,右肺6例,其中上叶6例,中叶1例,下叶2例;CT显示病灶位于单或多段支气管及其分支腔内,呈不规则息肉样改变,近肺门侧粗大,远端细小,局部管径移行变化急剧;平扫病灶密度较均匀,CT值27~48HU,中位数42HU,仅1例内见斑点状钙化;增强后均呈轻-中度欠均匀强化,CT净增值约25HU;4例邻近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明显受包绕;7例合并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肺内转移,其中1例伴局部胸膜转移。病理结果显示中/低分化鳞癌5例,类癌3例,小细胞肺癌1例。结论中央型肺癌可表现为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特殊生长方式,可能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其CT表现具有明显特征,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内息肉样生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岳 张金娥 +3 位作者 赵振军 刘再毅 吴政光 梁长虹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PMES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PMEST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MEST临床、病理及CT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组病例年龄11~38岁,平均19岁,其中男∶女=8∶2。结果:10例PMEST病灶均局限于前... 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PMES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PMEST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MEST临床、病理及CT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组病例年龄11~38岁,平均19岁,其中男∶女=8∶2。结果:10例PMEST病灶均局限于前纵隔,居中4例,偏右/左侧6例;最大径为6.9~15.0cm,平均10.7cm;局部边界不清,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呈"蜂窝状"低密度为主,CT呈低密度区,组织学检查,镜下见大片粘液和坏死;CT呈等/稍高密度间隔和实质部分,镜下见大量纤维增生。1例病灶内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间隔和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其中4例行延迟扫描可见间隔和蜂窝轻微延迟强化,组织学检查镜下见蜂窝内富含粘液样基质以及黏液样变性。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纵隔大血管及心脏均不同程度受压、推移。上腔静脉受侵2例,左头臂静脉受侵2例;7例合并心包积液,4例合并胸腔积液。所有病例AFP均显著升高(>1000ng/ml)。结论: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巨大肿块,CT平扫及增强呈"蜂窝状"改变,延迟扫描间隔和蜂窝延迟强化,结合AFP明显升高应考虑PMES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胚层窦瘤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分析(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一东 张岳 吴政光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复习文献,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11例。结果 NF1型7例,3例累及脊柱、肋骨,2例为皮下神经纤维瘤,2例为颈部、胸廓入口及腹腔神经纤维瘤并视...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复习文献,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11例。结果 NF1型7例,3例累及脊柱、肋骨,2例为皮下神经纤维瘤,2例为颈部、胸廓入口及腹腔神经纤维瘤并视神经胶质瘤。累及骨骼者主要表现为:(1)脊柱后缘弧形压迹,椎间孔增大。(2)脊柱侧弯畸形,关节脱位分离。(3)肋骨发育不全,颈变细,并见弧形压迹。(4)椎体滑脱,局部骨质不清,椎弓缺损、变小畸形。NF2型4例,主要表现为单、双侧听神经瘤、多发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及椎管外肿瘤等。本组病例中4例NF1有棕褐色斑,1例NF2有咖啡色斑,各有1例NF1和2例NF2有I级家属遗传史。结论 NF1型和NF2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变广泛,症状轻微,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可较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X线表现 CT MRI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影像方法结果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林海 肖承江 +4 位作者 陈延 何忠利 陈秀萍 王忠信 吴政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和E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120例疑诊FHN患者同期进行了X线、CT、MRI和ECT检查,并进行随访。从中挑选出经随访或病理证实的75例作为统计对象。结果75例患者共累及114个髋关节,X线诊断42个股...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和E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120例疑诊FHN患者同期进行了X线、CT、MRI和ECT检查,并进行随访。从中挑选出经随访或病理证实的75例作为统计对象。结果75例患者共累及114个髋关节,X线诊断42个股骨头;CT为100个股骨头;ECT为102个股骨头;MRI为114个股骨头;6例坏死股骨头,病理为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和成骨,结果与FHN影像相符。结论各种影像方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成人 CT 磁共振成像 E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Lauren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力文 张颖 +4 位作者 张岳 黄伟康 陈俊 霍梦娟 吴政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8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术前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通过研究293例术后确诊胃癌患者的术前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比较三种Lauren分型的胃癌在发生位置、浆膜受侵、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术前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通过研究293例术后确诊胃癌患者的术前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比较三种Lauren分型的胃癌在发生位置、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体积及各期CT值方面的差异。结果胃癌的Lauren分型在位置、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及门脉期、延迟期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较好的反映胃癌的Lauren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期增强CT 胃癌 Lauren分型
下载PDF
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力文 邓先琴 +3 位作者 郭裕华 张岳 陈秀萍 吴政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2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临床和CT、MRI资料,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年龄范围:6-23岁,中位数:16岁;均单侧发生,呈类圆形或分叶状(12/3),边缘清晰,15例行CT平扫+三期... 目的探讨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临床和CT、MRI资料,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年龄范围:6-23岁,中位数:16岁;均单侧发生,呈类圆形或分叶状(12/3),边缘清晰,15例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以实性为主,5例呈均匀密度,8例病灶内见小条片状,2例见较大片状坏死;6例见点、条片状钙化。增强后,14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其中,12例病灶内见卵巢动脉进入肿块内供血,且9例血管呈"间隔状"排列。1例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延迟强化;4例同时行MRI检查,纤维间隔T1WI/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纤维血管间隔"及包膜明显强化;出现腹膜后及子宫直肠陷凹、盆腔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各1例,均未见远处脏器转移;6例伴血清β-HCG升高,2例伴LDH增高。结论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好发青少年女性,密度较均匀,血供丰富而实质强化却相对较轻,特别是MRI增强后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包膜明显强化,结合血清β-HCG、LDH明显升高,大部可明确诊断;CT增强后病灶内出现"血管间隔"对本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无性细胞瘤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岳 刘波 +4 位作者 梁长虹 刘岘 徐莉 吴政光 张金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神经母细胞瘤(PMNB)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MNB临床、病理和CT(n=12)、MRI(n=5)资料,将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12例均单发,其中后纵隔10例,年龄1个月-2岁,前纵隔2例,年龄65岁、19...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神经母细胞瘤(PMNB)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MNB临床、病理和CT(n=12)、MRI(n=5)资料,将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12例均单发,其中后纵隔10例,年龄1个月-2岁,前纵隔2例,年龄65岁、19岁;CT/MRI平扫肿块以实性为主,间杂小片状囊变/坏死,增强后中度-明显强化,其中5例以实性为主夹杂“类蜂窝”状改变,蜂窝内见低密度/稍长T1、稍长T2信号,组织学检查,镜下为小片状囊变、坏死;间隔呈T1WI、T2WI低信号,实质部分呈等密度/等T1等T2信号,镜下见肿瘤由巢状排列的小圆细胞构成,并被增生的纤维血管基质分隔成小叶状;9例病灶内见钙化;5例后纵隔病灶内见“血管漂浮征”,并侵犯邻近椎管;3例并双腋下、1例并纵隔、1例并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见肺内/远处转移,邻近肋骨无破坏;NSE均明显升高(均值88ng/ml)。结论儿童(特别≤2岁)、后上纵隔肿块,平扫以实性为主,间杂小片状囊变、坏死,增强后呈中度-明显强化,钙化多见,出现“血管漂浮征”、易侵犯邻近椎管,结合NSE明显升高,应考虑PMNB的诊断;“类蜂窝”状改变更能反映PMNB多种成分构成的病理基础,对其诊断可能具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原文传递
Her2在介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俊宏 吴政光 +1 位作者 蔡长青 彭盘俐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27-30,3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介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er2、上皮样细胞标志E-钙黏素(E-cadherin)、间质样细胞标志N-钙黏素(N-cadherin)表达,根据Her2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介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er2、上皮样细胞标志E-钙黏素(E-cadherin)、间质样细胞标志N-钙黏素(N-cadherin)表达,根据Her2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Her2阳性组与Her2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E-cadherin N-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与Her2阴性组比较,Her2阳性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75%VS39.47%),N-cadherin明显升高(30%VS61.8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N-cadherin两者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表现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严重,E-cadherin阳性表达越低,N-cadherin阳性表达越高;Her2、N-cadherin阳性表达患者的病死率更高,而E-cadherin阴性表达患者的病死率更高,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阳性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过程,同时增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换
下载PDF
腹部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CT表现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晓飞 张雪林 +3 位作者 苏欢欢 王宏琢 韩路军 熊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DSRCT患者的CT表现,8例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例DSRCT单发,5例多发;病变主要位于膀胱后方(n=5)及... 目的:探讨腹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DSRCT患者的CT表现,8例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例DSRCT单发,5例多发;病变主要位于膀胱后方(n=5)及肠系膜间隙(n=5);CT表现为腹、盆腔内分叶状或结节状低密度肿块;可见坏死区(n=3)及钙化灶(n=4);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肿块的平均CT值各为38.9 HU5、6.1 HU6、2.5 HU。8例肿瘤病理特点均表现为瘤组织呈片状或巢状弥漫浸润性生长,中间由宽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3例可见瘤内坏死。结论:DSRCT的CT表现与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有助于DSRCT的诊断、分期及定位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腹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在腕骨骨折诊断和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16
作者 周启健 葛陈西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腕骨骨折诊断和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腕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5例行腕骨骨折固定术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和两个月时... 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腕骨骨折诊断和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腕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5例行腕骨骨折固定术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和两个月时行腕关节普通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DTS检查。结果显示,断层融合技术具有成像清晰、细节完整、价格低廉、对骨折的检出率高等优点,可有效地改善成像质量。研究发现,在腕骨骨折影像诊断中,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是一种准确的方法,可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断层融合成像技术 腕骨骨折 固定术 影像诊断
下载PDF
X线、CT及MRI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林海 肖承江 +4 位作者 陈延 何忠利 陈秀萍 王忠信 吴政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现较大的碎骨片,清晰地显示椎体的楔形改变。CT像可显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的形态、方向,显示骨折碎片,尤其对椎管内碎骨片显示清晰,可发现附件骨折,显示椎管狭窄。MRI对脊髓损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显示清晰。结论X线平片、CT、MRI对显示脊椎外伤骨折各有优缺点,多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 X线摄影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低管电流低管电压扫描联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在胸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锦田 左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低管电流低管电压扫描联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在观察胸部肋骨骨折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因胸部外伤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低管电流低管电压胸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A组(n=24)采用230mAs管电流,100kV管电... 目的:探究低管电流低管电压扫描联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在观察胸部肋骨骨折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因胸部外伤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低管电流低管电压胸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A组(n=24)采用230mAs管电流,100kV管电压进行扫描,B组(n=21)、C组(n=27)采用100mAs管电流,80kV管电压进行扫描,A组、B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C组采用人工智能重建算法。记录三组患者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n,CNR),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以及图像评分。结果:A、B两组胸部CT图像噪声、ED、SNR、CNR、DLP、CTDIv o l、图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两组DLP、CTDI_(vol)、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两组胸部CT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在外伤患者胸部CT成像中可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在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能满足肋骨骨折的诊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胸部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秀萍 黄湛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10期100-101,1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患者胸部影像学特点的分析,提高对PCP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并计算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合并感染率。结果:25例PCP患者胸部X线片或CT均表现...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患者胸部影像学特点的分析,提高对PCP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并计算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合并感染率。结果:25例PCP患者胸部X线片或CT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9例(36%)[其中4例(44%)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双肺间质性改变(肺炎)4例(16%)[其中3例(75%)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双肺弥漫性感染12例(48%)[其中10例(83%)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结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为艾滋病合并单纯PCP的最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则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感染病变或双肺间质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力文 张岳 +1 位作者 吴政光 丁渡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0例病灶均单发,前纵隔8例,前中纵隔1例,1例位于前纵隔-心包区;最大径范围:8~13cm,中位数:11cm;类圆形/卵圆形...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0例病灶均单发,前纵隔8例,前中纵隔1例,1例位于前纵隔-心包区;最大径范围:8~13cm,中位数:11cm;类圆形/卵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局部边界不清;8例为单纯精原细胞瘤,CT平扫显示肿块呈均匀等密度,其中3例并外周小囊变,1例病灶中央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呈轻度较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见条状血管影,病理组织学检查,镜下为纤维血管间隔;2例为内胚窦瘤为主(60%~70%),伴精原细胞瘤,CT平扫/增强病灶呈"类蜂窝状"改变,内见明显坏死、囊变影;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肺内、外转移。3例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窄;2例肿块呈灌注样生长,填充前上纵隔间隙,纵隔血管于肿块内呈"漂浮状";6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同时并心包积液,其中1例侵犯心包;8例出现β-HCG轻-中度升高,其中2例同时伴AFP明显升高。结论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占位,肿块巨大,而密度却较均匀,强化较轻微、特别是肿块呈灌注状生长、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结合β-HCG升高,排除继发,应考虑该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