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50
1
作者 郭汝宁 张正敏 +7 位作者 杨芬 康敏 邓爱萍 孙辉 戚佩玲 许璐 郑慧贞 何剑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0-531,共2页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作为一种致病性较强的肠道病毒血清型,EV71在近30年引起全球各地HFMD爆发性流行,近来频繁的发生在东南亚及周边地区。...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作为一种致病性较强的肠道病毒血清型,EV71在近30年引起全球各地HFMD爆发性流行,近来频繁的发生在东南亚及周边地区。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多名儿童EV71感染致死事件,相继全国多个城市出现HMFD暴发。研究表明我国南方地区一直存在EV71病毒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被引量:197
2
作者 廖巧红 冉陆 +9 位作者 靳淼 崔生辉 袁俊 马会来 班海群 孙立梅 罗莉 刘娜 段招军 余宏杰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8-458,共11页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我国一直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进行报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暴发 预防控制 指南
原文传递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被引量:185
3
作者 廖巧红 冉陆 +9 位作者 靳淼 崔生辉 袁俊 马会来 班海群 孙立梅 罗莉 刘娜 段招军 余宏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6,共10页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中国一直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中国一直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进行报告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及其暴发的报告。诺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疾病负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罗病毒 疾病暴发流行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六城市医生吸烟状况 被引量:170
4
作者 姜垣 魏小帅 +8 位作者 陶金 宋贵德 王健 许宏杰 吴先萍 夏江 徐浩锋 王红美 杨焱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 为了解中国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6个城市医生吸烟行为进行了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问卷,采用询问和自我填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全国6个城市,按照医生的构成分层抽样。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医生吸烟率男性为4 5... 目的 为了解中国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6个城市医生吸烟行为进行了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问卷,采用询问和自我填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全国6个城市,按照医生的构成分层抽样。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医生吸烟率男性为4 5 8% ,女性为1 3%。男女医生吸烟率分别为4 1 0 %和1 0 %。医生的平均吸烟量为12支/日。男性医生戒烟率10 4 % ,女性医生戒烟率19 0 %。结论 目前中国医生吸烟率很高,影响医生吸烟的主要因素为医生的性别、年龄、科室和所在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吸烟 流行病调查
下载PDF
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被引量:150
5
作者 刘秀梅 程苏云 +5 位作者 陈艳 袁宝君 戴建华 马群飞 戴昌芳 严纪文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 ,我国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呈显著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污染情况 ,2 0 0 3年 9~ 12月在我国沿海 4个省份 (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进行监测 ,试样分别从水产品批发市...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 ,我国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呈显著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污染情况 ,2 0 0 3年 9~ 12月在我国沿海 4个省份 (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进行监测 ,试样分别从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饭店采集 ,共采集海产品 2 36份 ,其中甲壳类 6 9份、贝类 116份、鱼类 5 1份。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最可能数 (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38 6 %的海产品检出VP ,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 4 9 3%、37 9%和 2 5 5 % ;阳性试样几何平均分布浓度依次为 171 4、76 9和 5 0 7MPN 10 0g。监测结果表明 ,我国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率较高 ,必须持续地进行食品中VP的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 阳性率 MPN 检出 污染情况 污染状况 零售 中国 水产品批发市场
下载PDF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142
6
作者 方悦怡 陈颖丹 +3 位作者 黎学铭 吴军 张启明 阮彩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3,109,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感染现状。方法2002-2004年对全国27个省(市、区)按不同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样本人群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一粪三检)。结果调查217829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 目的了解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感染现状。方法2002-2004年对全国27个省(市、区)按不同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样本人群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一粪三检)。结果调查217829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5230例,感染率为2.40%,推算全国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约为1249万。平均每克粪便含虫卵2208个,低、中、高度感染构成比分别为78.93%、17.40%和3.67%。19个省(市、区)查出感染者,感染率居前3位的是广东(16.42%,2278/13876)、广西(9.75%,1365/13990)和黑龙江(4.72%,636/13458)。男性平均感染率(2.94%,3267/111262)高于女性(1.84%,1963/106567)。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其中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9.16%)。华支睾吸虫感染存在职业差异,以商人感染率最高(13.42%,124/924)、其次为工人(7.9%,298/3773)和离退休人员(5.28%,70/1327)。在以食生鱼片为主要感染方式的地区,成人感染为主,其他地区则以儿童为主。不同地形间感染率亦有差异,水网地区感染率最高(5.23%,687/13125),其次为丘陵地区(2.34%,1111/47552)。采用二项分布拟合法分析,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具家庭聚集性。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性分布,成年男性感染率高,具家庭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感染率 感染度 家庭聚集性
下载PDF
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 被引量:139
7
作者 苏琪茹 徐爱强 +27 位作者 Peter Strebel 许文波 郝利新 周勇 李慧 庞星火 马超 张燕 方刚 崔富强 丁峥嵘 沈永刚 安志杰 张永基 谢淑云 William Schluter 余文周 郑景山 夏伟 王青 郑慧贞 张延炀 张丽杰 段梦娟 杨维中 Lance Rodewald 李黎 罗会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3期264-270,283,共8页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认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免疫规划中心收集、汇总各级CDC专业人员近年来关注的问题,并会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组织国内外专家深人研讨了主要的技术问题,包括消除麻疹与接种疫苗、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保护〈8月龄婴儿、爆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活动、医院传播的作用和控制意义、特殊人群及场所等,形成专家解读共识,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在消除麻疹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麻疹 共识
原文传递
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6
8
作者 孙立梅 邓爱萍 +6 位作者 康敏 何剑峰 钟豪杰 郑焕英 曾汉日 林锦炎 张永慧 《华南预防医学》 2011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0年广东省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和2010年...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0年广东省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和2010年广东省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3 078和226 620例,报告死亡病例22和63例,发病率为97.53/10万和235.13/10万,死亡率0.02/10万和0.07/10万。2年度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市)及惠州市为主;2年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在4—7月和9—10月呈现2个高峰期(前者为全年高峰期),死亡病例在4—7月呈现高峰期;2年度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2009、2010年分别占78.71%和81.04%),死亡病例均为5岁及以下儿童;2年度男女发病率性别比分别为1.81∶1.00、1.74∶1.00,死亡率性别比分别为1.67∶1.00、2.58∶1.00;2年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均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72.21%和73.96%。2年全省报告手足口病10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分别为29、39起,平均罹患率分别为1.47%、4.86%。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2 889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感染病例构成比最高(49.57%,1 432/2 889),2010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5 355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病例构成比最高(55.41%,2 967/5 355)。2009年报告的22例死亡病例均为感染EV71的实验室确诊病例,2010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的57例死亡病例中,EV71感染病例构成比为94.74%(54/57)。结论 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毒株发生转变。做好社区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肠道病毒A组16型
原文传递
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4
9
作者 苏琪茹 刘隽 +6 位作者 马超 樊春祥 温宁 罗会明 王华庆 李黎 郝利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1-614,共4页
目的:分析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发病日期为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传染病报告卡审核状态为“已终审卡”、病例分类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 目的:分析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发病日期为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传染病报告卡审核状态为“已终审卡”、病例分类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信息(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04—2013年,全国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24.20/10万,其中2011和2012年为高发年份,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9/10万(454385/134091万)和35.6/10万(479518/134735万);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现规律的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二个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2004—2013年,宁夏、西藏、新疆和广西年平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2.1/10万(4425/613万)、48.5/10万(1396/287万)、51.7/10万(10887/2104万)和40.8/10万(19179/4699万);广东、四川、广西和浙江年平均病例数较多,分别为28078、21924、21616和20000例;北京、天津、上海持续低发。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年龄为5~9岁,报告发病率为118.2/10万~281.4/10万,其中2004—2008年,发病率高峰为6~8岁,报告发病率为174.1/10万;2009—2013年,高发年龄为5~7岁,报告发病率为234.5/10万。结论2011和2012年,中国腮腺炎报告发病率较高;学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发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监测
原文传递
连花清瘟胶囊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7
10
作者 莫红缨 柯昌文 +1 位作者 郑劲平 钟南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连花清瘟胶囊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作阳性对照药物,采用存留细胞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不同给药方式对甲型人流感病毒H3N2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时效关系。结果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多环节抗甲型人流感病... 目的研究连花清瘟胶囊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作阳性对照药物,采用存留细胞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不同给药方式对甲型人流感病毒H3N2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时效关系。结果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多环节抗甲型人流感病毒的作用:综合抑制作用、对病毒吸附的预防作用、抑制病毒吸附后的复制增殖作用以及直接杀伤病毒的作用,这4种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042,0.031,0.051,0.050g/mL,以预防给药方式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最强。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连花清瘟胶囊的低浓度抗病毒有效率呈减少趋势,在高浓度时(≥0.031g/mL)其抗病毒能力基本不变。同时连花清瘟胶囊可明显降低病毒的感染性。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甲型人流感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胶囊 人流感病毒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中国流感疫苗应用现状及促进预防接种的政策探讨 被引量:105
11
作者 彭质斌 王大燕 +13 位作者 杨娟 杨鹏 张延炀 陈健 陈涛 郑亚明 郑建东 姜世强 徐莉立 康敏 秦颖 赵梦娇 李中杰 冯录召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5-1050,共6页
流感是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在我国是二类疫苗,年平均接种率仅2%-3%。接种率低的原因包括公众对流感和流感疫苗认知不足、医务人员极少推荐、接种服务可及性和费用等... 流感是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在我国是二类疫苗,年平均接种率仅2%-3%。接种率低的原因包括公众对流感和流感疫苗认知不足、医务人员极少推荐、接种服务可及性和费用等。为促进我国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降低流感对公众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应考虑采取综合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包括采用不同筹资方式和机制,提高重点人群的接种意愿和接种率、改进免疫服务公平性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流感和疫苗预防的认识,改进临床预防实践,通过制订临床指南、路径、专家共识等多种渠道,推动临床医生对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建议的推荐;加快预防接种工作体系建设,为公众提供更方便、可及和规范的预防接种;加大新型流感疫苗研发支持力度,加快新型流感疫苗上市应用;修订我国药典中“妊娠期妇女为流感疫苗接种禁忌”的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疫苗 预防接种 促进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全球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12
作者 占华剑 柯昌文 《华南预防医学》 2011年第5期34-38,41,共6页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报道,特别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警惕。目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已达20余种,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报道,特别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警惕。目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已达20余种,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为主,两者常相伴引起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本文就全球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广东省1990~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7
13
作者 罗会明 何剑峰 +2 位作者 郑夔 李灵辉 江立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 1990~ 2 0 0 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 ,测定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 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  1990~ 2 0 0 0年间 ,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 97...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 1990~ 2 0 0 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 ,测定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 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  1990~ 2 0 0 0年间 ,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 974 7例 ,死亡 3例 ,年发病率在 0 10万~9.75 10万之间 ,平均为 1.2 7 10万。流行多呈爆发 ,疫情涉及 13个市 (占全省 2 1个市的 6 1.9% ) ,主要集中在广州、潮州、肇庆和佛山市 ,呈现高度集中而相对分散特点。每月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 ,其中1~ 6月份为散发输入病例 ,7~ 12月份为流行期。男性∶女性为 1.0 4∶1,所有年龄组均易感。四个型别的登革病毒均发生过流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 ,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也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广东省 12株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 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 ,显示广东省登革Ⅰ型代表毒株可分为两个基因亚型。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广东省存在有利于登革热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同国外登革热流行程度相关联。流行呈输入性流行的特征 ,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 1990~ 2 0 0 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登革热 流行病学 疫情监测
原文传递
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1
14
作者 李剑森 梁骏华 +8 位作者 柯碧霞 卢玲玲 何冬梅 邓小玲 柯昌文 黄蔚 黄熙 李世聪 黄琼 《华南预防医学》 2013年第6期10-16,共7页
目的通过对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食源性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对2012年广东省收集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在12个地市27家监测医院开展的疑似食源性异常... 目的通过对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食源性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对2012年广东省收集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在12个地市27家监测医院开展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以及在监测医院收集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疑似食源性就诊个案和病例粪便/肛拭标本病原菌监测的所有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96起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共计发病1 037例,死亡6例,病死率5.8‰。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的发生,以第三季度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占全年总起数的35.4%(34/96)和中毒总人数的37.1%(385/1 037);发生场所以宾馆饭店最多,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31.3%(30/96)及32.9%(341/1 037),其次为家庭(19起115例)和单位食堂(17起260例);发病年龄以16~60岁组为主,占77.0%(798/1 037);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事件共发生49起600例,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17起193例)和沙门菌(11起155例)为主;引发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的前3位食品分别是肉与肉制品(23.8%,19/80)、豆类及其制品(13.8%,11/80)、海产品(10.0%,8/80)及毒蕈(10.0%,8/80)。全省12个地市27家监测医院均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2012年全省共收集到2 192例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主要集中在5—8月(60.9%,1 334/2 192),主要症状为腹泻(55.2%,1 211/2 192)、发热(28.5%,625/2 192)和呕吐(16.4%,360/2 192)。从主动监测医院上送的21 358份粪便/肛拭标本中共分离到790株沙门菌、9株志贺菌以及32株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主要血清型包括鼠伤寒沙门菌(26.1%,206/790)、鼠伤寒沙门菌变种(I 4,5,12:i:-)(15.6%,123/790)、肠炎沙门菌(14.7%,116/790)及斯坦利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致病菌
原文传递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 被引量:82
15
作者 彭国文 何剑峰 +7 位作者 林锦炎 周端华 余德文 梁文佳 李灵辉 郭汝宁 罗会明 许锐恒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利用EPI 6 .0软件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 ,地区、时间...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利用EPI 6 .0软件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 ,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SARS在广东省的发病率为 1.72 / 10万 ,病死率为 3.6 4 %。发病主要集中在 1月下旬至 2月下旬 (2月上旬达到高峰 ) ,占病例总数的 6 1.88%。地区分布以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 ,占病例总数的 96 .6 6 % ;患者以青壮年居多 ;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 ,占病例总数的 2 4 .9%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 ,聚集性病例占 37.1%。结论 SARS是一种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 ,目前发现传染源是人 ,潜伏期 1~ 12天 ,中位数 4天 ;通过短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调查
原文传递
Joinpoint回归模型及其在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7
16
作者 曾四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7-791,共5页
时间序列数据趋势分析的经典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模型、回归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等,常用的回归模型包括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等。传统回归分析主要反映全局数据总体趋势,可能无法揭示局部数据的特定趋势。因此,分段回归... 时间序列数据趋势分析的经典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模型、回归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等,常用的回归模型包括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等。传统回归分析主要反映全局数据总体趋势,可能无法揭示局部数据的特定趋势。因此,分段回归模型应运而生[1],但如何分段又成为新的问题。Kim等提出的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提供了解决方法[2]。近年来,JPR模型在癌症和慢性病流行病学趋势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模型 局部数据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回归模型 线性模型 指数模型 全局数据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不同免疫策略下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症的初步比较分析 被引量:93
17
作者 刘隽 苏琪茹 +5 位作者 马超 郝利新 马静 温宁 李黎 罗会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6期519-522,546,共5页
目的分析采取不同免疫策略的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疫情趋势,探讨不同免疫策略下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常规免疫实施两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 CV)免疫策略的北京、天津、上... 目的分析采取不同免疫策略的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疫情趋势,探讨不同免疫策略下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常规免疫实施两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 CV)免疫策略的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市和全国其他地区流腮疫情资料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全国流腮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以来,三个市流腮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全国流腮疫情呈规律的季节分布,每年存在冬季和夏季两个发病高峰,北京和上海市仅夏季高发。流腮报告发病率最高为5-9岁儿童,2008-2011年三个市5-9岁儿童流腮发病率较2004-2007年平均水平大幅下降,全国5-9岁儿童流腮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三个市报告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大幅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结论实行两剂Mu CV常规免疫,有助于降低流腮高发人群发病率,有效地控制爆发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免疫策略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广东省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6
18
作者 黎建乐 王莹 +6 位作者 冯慧宇 林健雯 许晓君 许燕君 陈艺聪 欧阳馥冰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状况。方法本研究是2013年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逐户家访,共调查了广东省内6个监测点的16724名成年居民。脑卒... 目的调查广东省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状况。方法本研究是2013年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逐户家访,共调查了广东省内6个监测点的16724名成年居民。脑卒中后至2013年8月31日仍幸存者被认为是患病病例,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一年内的首次发病者被认为是发病病例,死亡者被认为是死亡病例。结果16724名受调查者中,共有脑卒中患者155例,患病率为926.8/10万;一年内病例33例,发病率为197.3/10万;死亡病例10例,死亡率为59.8/10万。年龄标化后,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73.7/10万、168.6/10万和49.4/10万。男性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081.1/10万,明显高于女性的777.2/10万,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785.7/10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706.3/10万。共有130例(83.9%)患病病例在起病7 d内住院治疗。在155例患病病例中,脑梗死121例(78.1%),脑出血28例(18.1%),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1.3%),不确定型4例(2.6%)。脑卒中患者中,99例合并高血压(63.9%)、36例合并血脂异常(23.2%),33例合并吸烟(21.9%)。结论广东省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城市地区的脑卒中负担比农村更重,流行病学状况值得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痕量分析消解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82
19
作者 胡曙光 苏祖俭 +8 位作者 黄伟雄 梁旭霞 陈明 蔡文华 王晶 张学武 汤柳英 黄振波 彭盛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270-1278,共9页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痕量分析消解技术是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直接关系到分析方法的优劣。本文概述了干灰化、湿式消解、微波消解和高压罐消解4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根据重金属元素特性,探讨了的各种消解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情况、最新...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痕量分析消解技术是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直接关系到分析方法的优劣。本文概述了干灰化、湿式消解、微波消解和高压罐消解4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根据重金属元素特性,探讨了的各种消解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情况、最新进展及其对不同元素和检测仪器的适用性。本文表明:1.控制消解过程的污染,降低样品空白值是重金属痕量分析质量控制的关键点;2.高压罐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的样品空白值低于湿式消解法和干灰化法;3.应根据元素特性、检测目的以及样品空白值大小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消解方法:食品中汞的测定宜采用高压罐消解或微波消解法,食品中砷的测定最好采用湿式消解法,食品中铅、镉、铜、镍、铝和硼的质量控制考核或本底值测定可采用高压罐消解和微波消解,而日常检测或半定量测定可采用湿式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重金属 痕量分析 消解
下载PDF
2014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79
20
作者 付萍 刘志涛 +4 位作者 梁骏华 戴月 刘成伟 朱姝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8-634,共7页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发生场所和引发因素。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发生场所和引发因素。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480起,累计发病17 651人,死亡111人。已知原因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8.0%(437/1 151)和58.1%(8 181/14 093);毒蘑菇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6.5%(61/108);已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肉类和蔬菜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4.7%(186/1 265)和13.5%(171/1 265)。发生场所主要为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37.1%(549/1 480)和51.0%(9 008/17 651)。引发因素明确的事件中,主要引发因素为误食误用和对食品的加工不当,事件起数分别占31.1%(348/1 118)和27.3%(305/1 118)。结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家庭误食毒蘑菇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宾馆饭店和集体食堂等餐饮服务场所对食品加工不当是引起暴发的常见原因,误食误用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致病因素 原因食品 发生场所 食物中毒 死亡 毒蘑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