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虫酶解液脱腥的工艺优化
1
作者 钟旭美 陈铭中 +3 位作者 陈怡帆 陈勇 杨虹 何誉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72-77,共6页
通过比较活性炭、绿茶、酵母3种不同脱腥处理对禾虫酶解液的脱腥效果,研究最佳的脱腥工艺。以禾虫酶解液为主要原料,进行活性炭吸附脱腥处理、绿茶掩盖脱腥处理、酵母发酵脱腥处理后,测定禾虫酶解上清液的澄清度、蛋白损失率,进行腥味... 通过比较活性炭、绿茶、酵母3种不同脱腥处理对禾虫酶解液的脱腥效果,研究最佳的脱腥工艺。以禾虫酶解液为主要原料,进行活性炭吸附脱腥处理、绿茶掩盖脱腥处理、酵母发酵脱腥处理后,测定禾虫酶解上清液的澄清度、蛋白损失率,进行腥味感官评价,根据感官评价的模糊数学法评定出3种脱腥处理后腥味去除效果的强弱顺序。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探究脱腥组合的禾虫酶解液脱腥效果,最终确定禾虫脱腥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绿茶的脱腥效果最好,但蛋白质损失率较高;酵母的脱腥效果次之,而蛋白质损失率最低;活性炭的脱腥效果差且蛋白质损失率最高。对比绿茶和酵母的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禾虫酶解液最佳的脱腥方法是酵母处理,最优工艺为酵母用量0.6 g,温度35℃,时间30 min,经该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禾虫酶解上清液澄清透亮、腥味较小、蛋白质损失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虫 活性炭 绿茶 酵母 脱腥工艺 模糊数学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生物复合保鲜剂联合UV-C保鲜罗非鱼的工艺优化研究
2
作者 陈铭中 钟旭美 +3 位作者 何誉 陈勇 孔繁灿 姚进襟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17-23,28,共8页
探讨不同浓度的生物保鲜剂联合UV-C照射对罗非鱼贮藏期品质影响。以海藻酸钠(SA)、壳聚糖(Chi)、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褪黑素和UV-C照射进行保鲜单因素试验。将单因素处理后的罗非鱼真空包装后放置于温度4℃,湿度50%的恒温恒湿箱中,贮... 探讨不同浓度的生物保鲜剂联合UV-C照射对罗非鱼贮藏期品质影响。以海藻酸钠(SA)、壳聚糖(Chi)、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褪黑素和UV-C照射进行保鲜单因素试验。将单因素处理后的罗非鱼真空包装后放置于温度4℃,湿度50%的恒温恒湿箱中,贮藏8 d后观察罗非鱼的变化。选择出最佳单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得到优化配方后,以TVB-N值、pH值、蛋白质含量、细菌总数、硬度和感官评价,探讨和评价复合保鲜剂联合UV-C对罗非鱼的保鲜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在0.58%SA,0.65%Chi,0.64%CMC组合得到的复合保鲜液能延缓罗非鱼的腐败变质,处理组的TVB-N值、pH值、蛋白质含量、细菌总数、硬度和感官评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在Box-behnken设计下的保鲜剂配方可将罗非鱼处理组的贮藏期延长至14 d,而罗非鱼对照组只能贮藏至8 d。该新型保鲜剂联合UV-C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生物复合保鲜剂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下载PDF
抗菌生物复合保鲜液保鲜金鲳鱼的工艺优化
3
作者 钟旭美 陈铭中 +3 位作者 何誉 陈勇 姚进襟 孔繁灿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1期80-85,共6页
以金鲳鱼为原料,研究了经正交设计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金鲳鱼在冷藏条件下(4℃、50%RH)的保鲜效果,并以感官评分、酸碱度、活菌总数、TVB-N及蛋白含量等作为金鲳鱼保鲜评价指标,探讨金鲳鱼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抗菌生... 以金鲳鱼为原料,研究了经正交设计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金鲳鱼在冷藏条件下(4℃、50%RH)的保鲜效果,并以感官评分、酸碱度、活菌总数、TVB-N及蛋白含量等作为金鲳鱼保鲜评价指标,探讨金鲳鱼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抗菌生物复合保鲜剂可以明显改善金鲳鱼的感官品质,延长其货龄期。在添加量为0.4%的海藻酸钠,0.8%的壳聚糖,0.8%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3 mmol/L的褪黑素的组合时,贮藏保鲜的金鲳鱼各指标始终优于空白对照组,其酸碱度、TVB-N、蛋白质及感官评价下降缓慢,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在该设计下保鲜剂处理的金鲳鱼的保质期能有效延长约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生物保鲜剂 正交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
下载PDF
酶解法制备禾虫多肽液的工艺优化及其脱腥工艺探究
4
作者 陈铭中 钟旭美 +3 位作者 陈怡帆 陈勇 孔繁灿 何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04-313,共10页
目的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禾虫的酶解工艺,结合模糊数学法探究一种有效的脱腥方法。方法以中性蛋白酶为酶解剂,禾虫为主要原料,研究液料比、酶用量、时间、温度、pH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酶解温度、... 目的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禾虫的酶解工艺,结合模糊数学法探究一种有效的脱腥方法。方法以中性蛋白酶为酶解剂,禾虫为主要原料,研究液料比、酶用量、时间、温度、pH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酶解温度、酶用量为自变量,禾虫多肽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不同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确定酶解的最优组合,并应用美拉德反应、硅藻土和酵母粉对禾虫多肽液进行脱腥实验,模糊数学法评价3种脱腥处理的效果。结果根据响应面实验得出禾虫的最佳酶解组合为:液料比1:1(g/mL)、酶解温度60℃、中性蛋白酶用量2450 U/g,得到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47.25%±0.11%;禾虫多肽液脱腥的最佳处理为:酵母粉添加量0.7%,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0 min。结论中性蛋白酶酶解禾虫制备禾虫多肽液并采用酵母粉脱腥效果最佳,为禾虫的精深加工提供借鉴,促进禾虫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虫 中性蛋白酶 酶解 脱腥 响应面法 模糊数学法
下载PDF
基于鲜切苹果保鲜的可食性复合保鲜膜配方优化
5
作者 钟旭美 陈铭中 +4 位作者 孔繁灿 何誉 陈勇 李丽晓 邓如花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154-162,共9页
以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保鲜膜。由单因素实验制得复合膜,根据复合膜的性能及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获得最优的单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膜的工艺组合并验证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 以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保鲜膜。由单因素实验制得复合膜,根据复合膜的性能及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获得最优的单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膜的工艺组合并验证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复合膜主要原料配方为:壳聚糖添加量0.98 g,海藻酸钠添加量1.55 g,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1.31 g。应用该复合保鲜膜进行鲜切苹果保鲜,得到处理样品的色差a值5.95、DPPH自由基清除率35.27%、ABTS自由基清除率34.43%,而对照样品的a值9.10、DPPH自由基清除率21.31%、ABTS自由基清除率27.62%。该可食性复合保鲜膜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为生态复合保鲜膜的研发与果蔬保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复合保鲜膜 保鲜 鲜切苹果 响应面法 色差a值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