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感染现状常见相关疾病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蓝仙娥 文尚梅 曾秀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1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EB病毒感染现状及常见相关疾病。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学龄前儿童25185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EB病毒壳抗原(VCA)IgM,EB病毒VCA抗体(IgA),EB病毒核抗原(EBNA1)IgG抗体,EB病毒壳抗原(VCA)Ig...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EB病毒感染现状及常见相关疾病。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学龄前儿童25185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EB病毒壳抗原(VCA)IgM,EB病毒VCA抗体(IgA),EB病毒核抗原(EBNA1)IgG抗体,EB病毒壳抗原(VCA)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25185例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阳性例数10144例,其中IgM 442例,IgA 531例,(EBNA1)IgG 4786例,(VCA)IgG 4385例,EB病毒累计感染率、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8.10%、15.60%,其中男性和女性儿童EB病毒累计感染率、新发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周、2~5岁(不含2岁)儿童EB病毒累计感染率均显著高于4周~1岁、1~2岁(不含1岁)(P <0.05),4周~1岁、1~2岁(不含1岁)、2~5岁(不含2岁)儿童EB病毒累计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学龄前儿童EB病毒新发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学龄前儿童EB病毒感染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占总数的34.60%;其次为肺炎、支气管炎,分别占总数的23.80%、20.80%;再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炎,分别占总数的7.90%、5.10%;之后为溃疡性口腔炎、心肌炎、粒细胞减少、发热,分别占总数的1.20%、1.00%、1.00%、1.00%;最后为腹泻、荨麻疹,分别占总数的0.70%、0.50%。结论学龄前儿童EB病毒感染率高,在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EB病毒占重要地位。家长应该将自身的儿童保健意识提升,将个人卫生监护做好,从而将EB病毒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学龄前儿童EB病毒感染率高,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儿童 EB病毒感染 常见相关疾病
下载PDF
呼吸干预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婉玲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9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呼吸干预法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促进其吸吮及吞咽协调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实施人工经口方式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实验组利用呼吸干预法,干预经口喂养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喂养不顺利的... 目的探讨利用呼吸干预法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促进其吸吮及吞咽协调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实施人工经口方式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实验组利用呼吸干预法,干预经口喂养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喂养不顺利的新生儿;对照组对本组经口方式喂养不顺利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抬高头部配合轻拍背的方法进行喂养,对两组喂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呼吸干预法能有效地协调新生儿的吸吮、吞咽功能,明显地减轻因经口吸吮费力引起的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有效维持患儿正常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最终能较快地完成经口喂养,比传统人工经口喂养方法提高了效率。结论以呼吸干预法干预经口喂养困难的新生儿,能促进其吸吮、吞咽的协调能力,达到顺利而安全的经口喂养,缩短了经口胃肠营养的建立时间,有助顺利建立胃肠营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此方法操作简单而有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干预法 新生儿 经口喂养困难 协调能力
下载PDF
儿童隐性脊柱裂对单症状性夜遗尿治疗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谭俊杰 于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隐性脊柱裂对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治疗及其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186例,从中筛选出伴隐性脊柱裂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去氨加压素组)41例和观察组(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奥昔布宁组)57... 目的探讨隐性脊柱裂对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治疗及其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186例,从中筛选出伴隐性脊柱裂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去氨加压素组)41例和观察组(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奥昔布宁组)57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干床训练。观察患儿治疗6个月和停药3个月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完全效应率61.0%,总有效率68.3%;观察组完全效应率80.7%,总有效率91.2%。两组间完全效应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37,P均<0.05)。停药3个月后,41例对照组患儿复发11例(26.8%),57例观察组患儿复发6例(1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6)。结论隐性脊柱裂在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中发现率高,治疗后遗尿容易复发。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奥昔布宁治疗遗尿,可提高完全反应率及有效率,并可降低复发率,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脊柱裂 单症状性夜遗尿 治疗 复发
下载PDF
3种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蓝仙娥 文尚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87-489,共3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方法:从某院收集183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末梢血及血清,采用胶体金法、间接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3种方法进行MP-IgM检测。结果:1832例中采用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42.07%,间接荧...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方法:从某院收集183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末梢血及血清,采用胶体金法、间接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3种方法进行MP-IgM检测。结果:1832例中采用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42.07%,间接荧光法阳性率20.52%,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率21.0%,胶体金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间接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胶体金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间接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且操作简便,结果报告快速,可作为临床肺炎支原体筛查指标;间接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一致性好,但操作相对繁琐,适合临床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首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抗体IGM 检测 胶体金法 间接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文英 郭影霞 +1 位作者 陈展伟 刘珍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6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时间为从治疗开始到治愈的时间(预计10d左右)。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在失水纠正时间与退热时间以及治愈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都好转,实验组疗效更加明显,且能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布拉氏酵母菌 疗效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彩丽 冯小平 +1 位作者 罗江萍 吴文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的 研究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理的营养补充方式.方法 将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营养补充方式分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48例和对照组(早期全静脉营养)36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后的各项指标,提出合理的喂养方式.结果 ... 目的 研究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理的营养补充方式.方法 将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营养补充方式分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48例和对照组(早期全静脉营养)36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后的各项指标,提出合理的喂养方式.结果 观察组达到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继发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2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有效缩短达到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继发感染率明显降低,患儿的发育运动水平得到提高,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微量喂养 全静脉营养
原文传递
微小RNA-223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脓毒症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彩丽 卢灵莉 +2 位作者 梁桂林 郭影霞 董艳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浆中微小RNA-223(mi R-223)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方法选取49例脓毒症患儿,其中一般脓毒症24例、严重脓毒症25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检测及比较血浆中mi R-223及血清HMGB-1的表达水平...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浆中微小RNA-223(mi R-223)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方法选取49例脓毒症患儿,其中一般脓毒症24例、严重脓毒症25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检测及比较血浆中mi R-223及血清HMGB-1的表达水平。结果严重脓毒症组、一般脓毒症组及对照组mi R-223、HMGB-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2、76.32,P<0.05)。mi R-223和HMGB-1预测脓毒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21-0.998),0.748(95%CI:0.625-0.903)。mi R-223与HMGB-1呈正相关(r=3.532,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mi R-223及HMGB-1表达水平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脓毒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微小RNA-223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儿童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彩丽 米沛明 廖翠乐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变化及对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82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180例为MPP组及60例... 目的观察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变化及对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82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180例为MPP组及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分析各组SF和LDH的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RMMP患儿的特异性指标。结果RMPP组患儿外周血中的LDH、SF含量高于对照组及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的外周血中LDH、SF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与SF水平成正相关(r=0.254,P<0.05)。SF联合LDH检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RMPP患儿LDH、SF明显升高,可用于预测RM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乳酸脱氢酶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预测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卢灵莉 张伟锋 陈华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4期1763-1765,共3页
目的探讨IVIG无反应性患儿再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川崎病住院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IVIG治疗,并对初始IVIG治疗无反应及敏感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初始IVIG治疗无反应危险因素。结果 5... 目的探讨IVIG无反应性患儿再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川崎病住院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IVIG治疗,并对初始IVIG治疗无反应及敏感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初始IVIG治疗无反应危险因素。结果 59例初次IVIG治疗敏感,11例首次治疗无反应;接受第2次1 g/kg的IVIG治疗、2次2 g/kg的IVIG及400~600 mg/kg IVIG治疗的患者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发病至用IVIG天数、WBC、CRP增加、ALT上升、血沉增快、ALB、Hb减低及治疗方案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病至用IVIG天数、WBC、CRP增加、ALT上升、血沉增快、ALB、Hb减低及治疗方案是初次IVIG无反应患儿的独立因素,在治疗上可使用第2剂2 g/kg IVIG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
下载PDF
维生素D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彩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8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A (94例)与试验组B(94例),两组患者均采... 目的:研究维生素D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8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A (94例)与试验组B(9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缓解哮喘药物,试验组B除上述治疗外哮喘发作前不予任何干预,试验组A在上述基础上每日服用罗钙全胶囊作为预防措施,两组随访2周观察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情况,比较哮喘发作严重程度。另外选取3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检测治疗前所有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及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试验组A哮喘发作者24例,其中轻度18例,中度6例,无重度者;试验组B哮喘发作56例,其中轻度24例,中度21例,重度9例;两组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前试验组A、B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显著低,治疗后试验组A维生素D水平显著上升,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试验组B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D水平的缺乏可能是哮喘的重要原因,通过积极补充维生素D水平可以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哮喘发作
下载PDF
换血疗法防治早产儿胆红素脑病14例的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灵莉 向杏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换血疗法 胆红素脑病
下载PDF
初生早产儿婴儿培养箱内体温监测部位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婉玲 杨燕芳 王元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7期826-827,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培养箱内初生早产儿体温测量的最佳部位及方法。方法:选择出生日龄10min^4h置于婴儿培养箱内保暧的早产儿100例,分别同时测量肩胛间温度与肛温,所得数值应用Yes-j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间温度与肛温差异无显著性,... 目的:探讨婴儿培养箱内初生早产儿体温测量的最佳部位及方法。方法:选择出生日龄10min^4h置于婴儿培养箱内保暧的早产儿100例,分别同时测量肩胛间温度与肛温,所得数值应用Yes-j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间温度与肛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培养箱内初生早产儿肩胛间温度能准确反映患儿机体的真实温度,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省力,减少测体温造成的外环境温度波动,避免使早产儿日体温温差増大等优点,可替代肛温测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早产儿 婴儿培养箱 体温监测部位
下载PDF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结合激光治疗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焕金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1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结合激光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的98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观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实验组采用氨溴...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结合激光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的98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观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实验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结合激光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结合激光治疗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氨溴索雾化吸入 激光治疗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之21-羟化酶缺乏症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珍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6期134-134,149,共2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5月我科分别收治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症的原因。结果两例均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之21-羟化酶缺乏症失...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5月我科分别收治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症的原因。结果两例均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之21-羟化酶缺乏症失盐型。其临床表现均有顽固性水电解质紊乱,难以纠正。结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之21-羟化酶缺乏症失盐型容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失盐型 误诊
下载PDF
小儿肺炎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的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灵莉 董艳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致病菌的现状,并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和院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回顾性查阅病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小儿肺炎痰培养阳性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儿...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致病菌的现状,并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和院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回顾性查阅病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小儿肺炎痰培养阳性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儿肺炎痰培养分离致病菌282株,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220株(78.0%),革兰氏阳性菌61株(21.6%),真菌1株(0.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8株(31.2%)、大肠埃希菌79株(28.0%)为最主要致病菌,两者均有较明显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仅为79%、8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69%、74%,主要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85%~96%,而对常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敏感率为38%~59%,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为(43/88、41/79),ESBLs阳性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均有>80%的耐药率。院感和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小、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抗生素≥14d。结论:我院小儿肺炎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对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β-内酰胺酶抑制、亚胺培南等高级抗生素敏感率不理想,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须严格限制使用具有高潜在耐药性的一类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致病菌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清远地区0~3岁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16
作者 戴洪法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6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清远地区0~3岁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2~12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因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患儿1000例,于使用抗菌药物前,患儿常规用0.9%氯化钠溶液漱口清洁口腔... 目的分析清远地区0~3岁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2~12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因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患儿1000例,于使用抗菌药物前,患儿常规用0.9%氯化钠溶液漱口清洁口腔,用电动机吸取痰标本不少于2mL送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观察感染的主要细菌及耐药性。结果本组10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分离出446株致病菌,阳性率为44.6%。其中阳性菌168例,占37.7%;阴性菌237例,占53.1%;真菌41例,占9.2%。所有细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清远地区0~3岁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偏高,临床应选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测 耐药性 婴幼儿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腺病毒肺炎20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戴洪法 黄志荣 +1 位作者 廖翠乐 米沛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5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婴幼儿重症腺病毒肺炎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其他类型的感染占60.0%(12/20)合并其他类型的感染,合并1种5例、2种5... 目的分析婴幼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婴幼儿重症腺病毒肺炎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其他类型的感染占60.0%(12/20)合并其他类型的感染,合并1种5例、2种5例、3种2例,混合感染中肺炎支原体10例。其他类型的病毒6例、细菌6例。发热100.0%。峰值(39.9±0.4)℃;机械通气11例,进入ICU9例,吸氧9例;住院时间(11.1±3.2)d。6例重症患儿进行了支气管镜灌洗检查,胸腔积液11例、肺不张3例、肺实变5例。静脉使用激素13例、抗病毒6例、丙种球蛋白免疫治疗6例。结论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病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混合感染是导致病情较重、肺损伤、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需要重视多病原体的分析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腺病毒肺炎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5例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临床分析及体会
18
作者 戴洪法 米沛明 +2 位作者 廖翠乐 黄志荣 文尚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9期193-195,共3页
外源性类脂性肺炎是一种少见的危急重症肺炎,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对临床上及时治疗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参与5例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患儿的诊治过程,探讨和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和转归,得出尽早行胸片或CT检查对于儿童急... 外源性类脂性肺炎是一种少见的危急重症肺炎,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对临床上及时治疗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参与5例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患儿的诊治过程,探讨和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和转归,得出尽早行胸片或CT检查对于儿童急性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的及时发现和诊断有着重要作用,早期胸片无异常者可提示预后较好,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及短期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源性 类脂性肺炎
下载PDF
2种不同采血方式对住院患儿采血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锐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采血方式对住院患儿采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56例科室收治的住院患儿随机分成2组,即桡动脉采血组与股静脉采血组,各178例。2组均由操作熟练、心理素质较好的护理人员操作,比较2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采血方式对住院患儿采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56例科室收治的住院患儿随机分成2组,即桡动脉采血组与股静脉采血组,各178例。2组均由操作熟练、心理素质较好的护理人员操作,比较2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采血组一次成功率较股静脉组高(χ2=8.790,P<0.05),桡动脉采血组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发生率较股静脉组低(χ2=14.560,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桡动脉 股静脉 采血 护理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温美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1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在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在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44例中显效31例,有效13例;对照组44例中19例显效,有效22例,3例无效。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能降低副作用发生几率,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 个性化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