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感染及高级别CIN患者阴道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晴 汪艳珠 +2 位作者 李欢梓 刘宸妤 黄卓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宫颈感染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阴道微生态特征。方法以3例湿疣样变或CIN1级HPV16和/或18感染患者为低级别CIN组,以5例高级别CIN病变HPV16和/或18感染患者为高级别CIN组,以3例HPV阴性...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宫颈感染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阴道微生态特征。方法以3例湿疣样变或CIN1级HPV16和/或18感染患者为低级别CIN组,以5例高级别CIN病变HPV16和/或18感染患者为高级别CIN组,以3例HPV阴性阴道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技术分析各研究组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组成,采用分层聚类法分析并比较各研究组阴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特征。结果高级别CIN组阴道微生物细菌种类多样性及复杂性较低级别CIN组、对照组更为明显;从对照组、低级别CIN组至高级别CIN组,卷曲乳杆菌和穹隆乳杆菌丰度呈下降趋势,惰性乳杆菌丰度呈增加趋势;定植菌犬布鲁氏菌丰度呈下降趋势,致病菌戴阿李斯特琥珀酸纤毛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和短普雷沃菌丰度呈上升趋势。结论高级别CIN患者阴道菌种结构复杂性、多样性明显。阴道乳杆菌种类和丰度对阴道健康起重要作用,惰性乳杆菌则具有相反作用。犬布鲁氏菌、戴阿李斯特琥珀酸纤毛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和短普雷沃菌长期存在于阴道,与HPV持续感染、进展至高级别CIN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基因测序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 微生态
下载PDF
妊娠多形疹相关发病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欢梓 李晴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34-935,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妊娠多形疹(polymorphic eruption of pregnancy,PEP)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调查皮肤科门诊PEP患病组43例及同期产科门诊产检晚孕妇无PEP 90例相关发病因素。结果:PEP相关发病危险因素与孕周、妊娠纹、血糖、直接胆红素... 目的:探讨妊娠期妊娠多形疹(polymorphic eruption of pregnancy,PEP)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调查皮肤科门诊PEP患病组43例及同期产科门诊产检晚孕妇无PEP 90例相关发病因素。结果:PEP相关发病危险因素与孕周、妊娠纹、血糖、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相关(P<0.05);与年龄、产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LT、血钙无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多形疹发病趋势随孕妇孕周、妊娠纹增加而增加,与血糖、总胆汁酸数值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妊娠多形疹 发病因素
下载PDF
妊娠期外阴尖锐湿疣与子宫颈病变103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欢梓 李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964-965,共2页
对妊娠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同时感染高危型HPV和伴有子宫颈上皮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03例病理诊断外阴尖锐湿疣,子宫颈高危型HPV—DNA阳性81例,占78.64%;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68例,占66.02%;ASC—US25例,占24... 对妊娠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同时感染高危型HPV和伴有子宫颈上皮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03例病理诊断外阴尖锐湿疣,子宫颈高危型HPV—DNA阳性81例,占78.64%;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68例,占66.02%;ASC—US25例,占24.27%;ASC—H2例,占1.94%;LSIL6例,占5.83%;HSIL2例,占1.94%。ASC—US者35例行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其结果无HPv感染证据15例,占42.86%;扁平型湿疣7例,占20.00%;CIN—Ⅰ11例,占31.43%;CIN—Ⅱ2例,占5.71%;未检出CIN—Ⅲ及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率1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国菊 刘跃 +3 位作者 刘江波 马黎 张杏平 周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1-323,331,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简称梅控项目)后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确诊的330例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结果 2004-2009年共检测孕妇67693例,... 目的了解深圳市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简称梅控项目)后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确诊的330例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结果 2004-2009年共检测孕妇67693例,妊娠梅毒阳性率从2004年的8.26‰下降至2009年的4.11‰,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从36.92%下降至24.24%,先天梅毒、死胎及不良结局总的发生率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孕28周前治疗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孕28周后治疗的患者及孕期未治疗的患者。结论本区域妊娠梅毒及梅毒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妊娠梅毒进行正确的干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梅毒 干预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激光与吡美莫司乳膏及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龙海东 杨逸韵 隆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激光、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308 nm准分子激... 目的 激光、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吡美莫司乳膏及他克莫司软膏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3.87%(χ^(2)=4.211,P=0.040)。治疗4个月后,2组CD_(3)^(+)、CD_(4)^(+)较治疗前升高,CD_(8)^(+)及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CD_(3)^(+)、CD_(4)^(+)较对照组更高,CD_(8)^(+)及IgA、IgG、IgM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4个月后,2组SOD、CAT、GSH-PX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DA、N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SOD、CAT、GSH-PX水平较对照组更高,MDA、NO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13%,与对照组的11.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433)。结论 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吡美莫司、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可增强疗效,且可更有效地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使氧化—抗氧化平衡,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308 nm准分子激光 吡美莫司乳膏 他克莫司软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疣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马黎 吴铁强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皮肤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良性传染性上皮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治愈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不适,防止自身接种感染和传染给他人。对于疣的治疗,目前尚没有非常可信赖的方法,传统的侵袭性治疗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局部光动力疗法具有操作... 皮肤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良性传染性上皮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治愈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不适,防止自身接种感染和传染给他人。对于疣的治疗,目前尚没有非常可信赖的方法,传统的侵袭性治疗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局部光动力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和美容效果好的优点。本文拟综述局部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疣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多态性与东亚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何丹华 徐健 +1 位作者 符红阳 陈知英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位点多态性与东亚人群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并评价质量。Meta分析通过...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位点多态性与东亚人群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并评价质量。Meta分析通过Stata 12.0进行。结果最终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尚不能认为TNF-α238各基因型与银屑病易感性相关(P均>0.05)。通过Begg’s和Egger检验判断发表偏倚,所有基因型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均>0.05)。结论东亚人群TNF-α基因238位点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不相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全文增补中
0.05%地奈德软膏联合8-甲氧补骨脂素治疗面部白癜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杏平 陶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评价0.05%地奈德软膏联合8-MOP(8-甲氧补骨脂素)治疗颜面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颜面部的白癜风患者分3组,第一组患者(18例)单用8-MOP,第二组(19例)单用0.05%地奈德软膏,第三组患者(即联合用药组,23例)采用8-MOP和0... 目的:评价0.05%地奈德软膏联合8-MOP(8-甲氧补骨脂素)治疗颜面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颜面部的白癜风患者分3组,第一组患者(18例)单用8-MOP,第二组(19例)单用0.05%地奈德软膏,第三组患者(即联合用药组,23例)采用8-MOP和0.05%地奈德软膏联合治疗,治疗后12周评价疗效。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53.84%,57.89%和73.9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0%,21.05%和4.34%,其中实验组与两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0.05%地奈德软膏联合8-MOP治疗颜面部白癜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奈德软膏 8-MOP 白癜风
下载PDF
大麻素2型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杏平 贺小红 +1 位作者 刘跃 刘江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08-209,211,共3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CB2受体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CB2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均有表达;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CB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CB2受体表达水平随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均<0.01)。结论 CB2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癌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随病变组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CB2受体可能在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逐级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大麻素受体2
下载PDF
X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跃 刘江波 李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检测1例3月龄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男性患儿及其家族成员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ED1)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家系成员白细胞中的DNA,设计引物特异扩增ED1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并测序,与正常人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儿ED1... 目的:检测1例3月龄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男性患儿及其家族成员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ED1)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家系成员白细胞中的DNA,设计引物特异扩增ED1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并测序,与正常人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儿ED1基因第466位碱基由胞嘧啶变为胸腺嘧啶,使翻译产物中相应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即R156C。先证者母亲为杂合子,父亲未检测到突变。结论:R156C导致了X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在该家系中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450C/G 多态性与银屑病的Meta 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丹华 徐健 +1 位作者 陈国菊 赵利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450C/ G 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并评价研究质量,采用 Stat...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450C/ G 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并评价研究质量,采用 Stata 12.0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 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的 VEGF +405C/ G 各基因型与银屑病易感性均无相关性(P 均〉0.05)。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基因型 CC vs. GG、(CC + CG)vs. GG 与银屑病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通过 Begg’s 检验判断发表偏倚,所有基因型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 均〉0.05)。结论亚洲人 VEGF +450C/ G 基因可能与银屑病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多态性 META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