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野 林映花 +3 位作者 廖雨风 易礼平 徐晓妮 皮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包括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制定声门下吸痰操作指引,完善健康教育等,观察比较实施品管圈...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包括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制定声门下吸痰操作指引,完善健康教育等,观察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由活动前的42.86%降低至活动后的1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有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非人工气道 声门下吸痰
下载PDF
诱导HO-1表达对慢性间歇性缺氧下INS-1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徐健 李小莉 +1 位作者 李一禄 陈济明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3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HO-1表达对慢性间歇性缺氧下INS-1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钴原卟啉(CoPP)作用于慢性间歇性缺氧下INS-1细胞,观察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采用RT-PCR检测HO-1 mRNA表达.结果 随着CoPP浓... 目的 探讨诱导HO-1表达对慢性间歇性缺氧下INS-1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钴原卟啉(CoPP)作用于慢性间歇性缺氧下INS-1细胞,观察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采用RT-PCR检测HO-1 mRNA表达.结果 随着CoPP浓度增高,胰岛素、SOD、HO-1表达逐渐增高,而MDA逐渐降低,当CoPP浓度达到40 μmol/L时作用最强(P〈 0.05).结论 慢性间歇性缺氧下诱导INS-1细胞HO-1表达,对细胞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缺氧 INS-1细胞 钴原卟啉 HO-1 HO-1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和呼出气冷凝液AngⅡ和ET-1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利清 张厚德 +3 位作者 马伦 涂向东 招强光 徐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和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和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中、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21例,OS-AHS血压正常组26例和健康对照组22例。3组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ly,PSG),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呼出气冷凝液中AngⅡ和ET-1水平。结果 (1)OSAHS合并高血压组呼出气冷凝液中AngⅡ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OSAHS血压正常组呼出气冷凝液中AngⅡ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出气冷凝液中的ET-1水平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SAHS合并高血压组和OSAHS血压正常组血浆AngⅡ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OSAHS合并高血压组高于OSAHS血压正常组(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和OSAHS血压正常组血浆ET-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OSAHS合并高血压组和OSAHS血压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组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AngⅡ和ET-1与血浆中AngⅡ和ET-1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80,P=0.397;r=-0.107,P=0.381)。(4)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ET-1水平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B=6.810,β=0.372,P=0.002);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浆中AngⅡ均与舒张压相关(B值分别为0.110、0.863,β值分别为0.245、0.441,P值分别为0.042和0.048)。结论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浆中AngⅡ均与舒张压相关,而且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AngⅡ高于健康者,但OSAHS血压正常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AngⅡ值与健康者无明显差异,推测监测呼出气冷凝液中AngⅡ的变化可能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高血压 呼出气冷凝液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下载PDF
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中AngⅡ和ET-1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利清 张厚德 +5 位作者 涂向东 马伦 招强光 成能斌 徐洪 吴凡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5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o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p lasm a,ET-1)的变...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o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p lasm a,ET-1)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中、重度OSAHS患者分为OSAHS并发高血压组、OSAHS血压正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3组均行PSG监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和ET-1水平,并对比分析3组血浆中AngⅡ和ET-1水平及其相关性,评价血浆中AngⅡ和ET-1变化与检测价值。结果 OSAHS合并高血压与OSAHS血压正常组血清ET-1质量浓度(x±s下同)分别是(58.94±16.37)和(44.75±15.6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89±20.12)ng/L(P<0.01);同时OSAHS合并高血压组与OSAHS血压正常组之间比较血清ET-1质量浓度也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AH I呈明显的正相关(r=0.334,P<0.01)。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AngⅡ和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H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但合并高血压者并没有特异性改变。ET-1可能在OSAHS合并高血压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钱福永 王家传 王玉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治疗对肝纤维化大鼠几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的影响,探讨人工冬虫夏草... 目的观察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治疗对肝纤维化大鼠几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的影响,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模型组用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造模,给药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人工冬虫夏草菌液进行预防治疗,正常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实验大鼠,肝脏取材,RT-PCR法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P38MAPK、TGF-β、α-SMA、CTGF和CollagenⅣmRNA表达变化,用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组织学染色发现,给药预防组肝组织结构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纤维组织沉积也明显轻于模型组;给药预防组大鼠肝组织中P38MAPK、TGF-β、α-SMA、CTGF和CollagenⅣ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人工冬虫夏草菌液能预防肝纤维化形成,能够降低几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冬虫夏草抗肝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冬虫夏草菌液 肝纤维化 P38MAPK/TGF-β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利清 吴凡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15-1716,共2页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20 m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并观察治疗...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20 m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并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的57.1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Β-七叶皂甙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青兰浸膏片治疗COPD患者血清TNF-α、IL-8变化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文艳红 唐文辉 +1 位作者 王冬梅 刘灼帆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6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索青兰浸膏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本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青兰浸膏片作为实验干预(A组),同时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50μg/500μg治疗为阳性对照组(B组)... 目的探索青兰浸膏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本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青兰浸膏片作为实验干预(A组),同时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50μg/500μg治疗为阳性对照组(B组)、常规用药治疗为阴性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水平,比较观察青兰浸膏片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IL-8变化,并对其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①A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水平浓度明显下降(P<0.01),MRC呼吸困难评分明显降低(P<0.01);②A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MRC呼吸困难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MRC呼吸困难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兰浸膏片治疗能明显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由于其价格便宜,可能会大大降低COPD的治疗成本,这将会为COPD防治带来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青兰浸膏片
原文传递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强华 招强光 +3 位作者 张宏美 盛艳 唐文辉 刘灼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88-389,共2页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我科2008年6月~2009年12月诊治的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我科2008年6月~2009年12月诊治的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2.50%,经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2例(4.76%)出现药物副反应,对照组8例(20.00%)出现药物副反应,经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且对老年肺炎的常见致病菌抗菌作用强,在老年肺炎的治疗上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相关人员参考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老年肺炎 头孢曲松钠 阿奇霉素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IFNγ对淋巴结核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钱福永 王玉梅 +1 位作者 李红春 陶红光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出结核特异性IFNy对诊断淋巴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89例确诊为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lispot、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PCR和...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出结核特异性IFNy对诊断淋巴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89例确诊为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lispot、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PCR和病理检查对淋巴结核的诊断差异。结果89例临床确诊淋巴结核患者,Elispot检测阳性率为79.78%(71/89),培养法阳性为39.29%(11/28),PCR阳性为53.57%(30/56),病理诊断阳性为84.51%(60/71)。Elispot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和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6.655、11.166,P均〈0.05),与病理诊断阳性率相似(Х^2=0.596,P〉0.05);Elispot联合培养法或PCR法,阳性率分别达到89.29%(25/28)、82.14%(46/56),当Elispot、培养法和PCR法三者联合应用时,阳性率高达91.67%(22/24)。结论Elispot检测方法对淋巴结核有辅助诊断价值,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家庭氧疗加用间断无创通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强华 招强光 +3 位作者 杨波 盛艳 张宏美 刘灼帆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6期25-25,共1页
目的:探讨家庭氧疗加用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随访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氧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家庭氧疗加用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随访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氧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家庭氧疗加用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少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缓解期 氧疗 间断无创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