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伤口的愈合情况,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密度变化,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指导手术设计及术后的处理。方法通过Nide...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伤口的愈合情况,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密度变化,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指导手术设计及术后的处理。方法通过Nidek公司的CONFOSCAN2.0共焦显微镜观察29例(58眼)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将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激活范围作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有无差异;同时观察术后上皮下神经纤维的生长情况。结果LASIK后1周见多数患眼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皱褶,角膜瓣板层切口前后见基质细胞激活,细胞稀疏,排列紊乱,边界不清,层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反光颗粒,随时间延长变少。角膜最浅层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下降,直至术后6个月仍未恢复;最深层基质细胞密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基质激活范围与切削量无相关性(P>0.05),而与角膜瓣厚度呈负相关(r=-0.828,P<0.05),并且随时间延长激活范围减小(r=-0.580,P<0.01);术后第1周大部分未见上皮下神经纤维,少数出现短的无交联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约半数出现短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直至术后6个月才出现长的神经纤维,但密度及形态仍未恢复。结论LASIK手术导致角膜层间出现微小皱褶和碎屑,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范围随时间减小,并且角膜瓣越薄激活反应范围越广。调整手术相关参数(角膜瓣的厚度、大小、激光切削的深度和范围等)能减轻术后伤口的愈合反应和角膜神经的受损程度,减少术后干眼等并发症,促进术后角膜神经和基质细胞的早期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近视组: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5~14岁近视眼儿童60例120眼;对照组: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60例120眼。通过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检影验光。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的浓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近视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近视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近视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视程度越高,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清IGF1,IGFBP-3浓度对儿童眼球发育起着调控作用,而该调控与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IGF1的生物活性受IGFBP-3的调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伤口的愈合情况,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密度变化,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指导手术设计及术后的处理。方法通过Nidek公司的CONFOSCAN2.0共焦显微镜观察29例(58眼)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将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激活范围作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有无差异;同时观察术后上皮下神经纤维的生长情况。结果LASIK后1周见多数患眼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皱褶,角膜瓣板层切口前后见基质细胞激活,细胞稀疏,排列紊乱,边界不清,层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反光颗粒,随时间延长变少。角膜最浅层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下降,直至术后6个月仍未恢复;最深层基质细胞密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基质激活范围与切削量无相关性(P>0.05),而与角膜瓣厚度呈负相关(r=-0.828,P<0.05),并且随时间延长激活范围减小(r=-0.580,P<0.01);术后第1周大部分未见上皮下神经纤维,少数出现短的无交联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约半数出现短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直至术后6个月才出现长的神经纤维,但密度及形态仍未恢复。结论LASIK手术导致角膜层间出现微小皱褶和碎屑,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范围随时间减小,并且角膜瓣越薄激活反应范围越广。调整手术相关参数(角膜瓣的厚度、大小、激光切削的深度和范围等)能减轻术后伤口的愈合反应和角膜神经的受损程度,减少术后干眼等并发症,促进术后角膜神经和基质细胞的早期恢复。
文摘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近视组: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5~14岁近视眼儿童60例120眼;对照组: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60例120眼。通过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检影验光。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的浓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近视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近视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近视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视程度越高,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清IGF1,IGFBP-3浓度对儿童眼球发育起着调控作用,而该调控与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IGF1的生物活性受IGFBP-3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