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下肢麻木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玉刚 何耀洪 莫健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下肢麻木的临床效果,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以督脉亏虚为基本病机认识的临床意义及温养督脉法治疗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 目的观察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下肢麻木的临床效果,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以督脉亏虚为基本病机认识的临床意义及温养督脉法治疗其有效性。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出现下肢麻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补肾强督中药组及西医对照组,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及停药1个月后的棉签测试评分、视觉麻木VAS评分及针刺测试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补肾强督中药组及西医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麻木情况均改善(P<0.05),但补肾强督中药组改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且停药1个月后疗效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下肢麻木症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养督脉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下肢麻木 经皮椎间孔镜术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黎美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行常...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精细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护理满意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精细的护理,不仅护理满意率、护理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少,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更高的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精细护理 护理满意率 有效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青少年脊柱侧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黎美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9期1143-1144,共2页
目的:总结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护理。方法:2000-2008年我科共收治脊柱侧弯手术青少年患者共19例,对治疗中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19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 目的:总结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护理。方法:2000-2008年我科共收治脊柱侧弯手术青少年患者共19例,对治疗中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19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采用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床上大小便,加强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做好引流管及定期翻身护理,落实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脊柱侧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脊髓神经损伤致瘫痪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钟红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神经损伤致瘫痪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收集脊髓损伤致瘫痪的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脊髓神经损伤致瘫痪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收集脊髓损伤致瘫痪的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在提高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对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焦虑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损伤 瘫痪 护理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老年性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5
作者 翁志辉 梅汉尧 +2 位作者 黄永杰 莫健斌 贾海升 《光明中医》 2012年第11期2233-2235,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PKP技术(PKP组)治疗50例,保守疗法(保守治疗组)治疗50例OVCF患者,PKP组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65~90岁,平均81岁...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PKP技术(PKP组)治疗50例,保守疗法(保守治疗组)治疗50例OVCF患者,PKP组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65~90岁,平均81岁。保守治疗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65~89岁,平均78岁。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壁高度、计算椎体高度百分率。结果患者术后获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前椎体前壁、后壁高度比与术后高度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早期采用PKP技术具有即刻减轻痛苦、早期起床活动、恢复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等优点。保守治疗组经过3~6个月严格保守治疗也能达到症状减轻,但椎体高度恢复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