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1年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纲 甄沛林 +3 位作者 丁佩佩 陈晓华 梁少群 甄月映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1年疗效。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选取54例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1年疗效。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选取54例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 DNA水平、INR、MELD评分及肝功能结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显著低于对照组(37例,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INR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INR、HBV DNA水平及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加快肝功能好转,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病情好转后维持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HBV DNA 预后
原文传递
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纲 谭雁冰 +4 位作者 刘翠珍 丁佩佩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量,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HIV/HCV合并感染组IL-7水平(8.55±3.15)pg/mL与HIV单纯感染组(8.63±3.64)pg/mL无显著差异(P>0.05),但HIV/HCV合并感染组CD4+CD127+T细胞百分比(53.82±15.24)%及CD4+T细胞数量(210.58±112.95)个/μL较HIV单纯感染者(61.25±16.75)%、(301.65±181.54)个/μL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CV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7R进一步损害HIV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HCV HIV 白细胞介素一7 CD127
下载PDF
骨与关节活检标本中结核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春宇 陈乙楠 +1 位作者 何纲 甄沛林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结核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骨与关节结核病在肺外结核中占比为10%~15%。骨与关节结核病早期的发病隐匿,临床和放射学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以及病灶组织中含菌量少,对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提出了较大... 结核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骨与关节结核病在肺外结核中占比为10%~15%。骨与关节结核病早期的发病隐匿,临床和放射学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以及病灶组织中含菌量少,对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误诊以及延迟诊断可能会导致骨、关节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早期的骨关节结核诊断尤为重要。骨结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学检查,通常在影像学图像的引导下或关节镜下进行穿刺活检,也可以在开放性手术中取得骨组织标本(包括骨组织、关节腔脓液、关节腔滑膜液)。通常取得组织活检标本后进行抗酸染色、细菌培养,但其灵敏度低、耗费时间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可以快速利用骨组织活检标本诊断结核的新技术。本文对骨与关节的活检标本的各种结核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骨与关节结核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与关节结核 分子生物学 聚合酶链反应 研究进展 活检标本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分子1在药物敏感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纲 丁佩佩 +7 位作者 甄沛林 伍金华 李秀娟 汤志强 胡长征 吴兴柳 陈晓华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及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住院药物敏感(DS)肺结核初治患者20例(DS 组)、住院耐多药(DR)肺结核...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及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住院药物敏感(DS)肺结核初治患者20例(DS 组)、住院耐多药(DR)肺结核患者15例(DR 组),另外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同期健康体格检查者26名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的CD4+、CD8+ T 淋巴细胞上 PD-1的表达及γ干扰素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多个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 Kruskal-Wallis H 检验,配对样本的比较采用 Wilcoxon signed-rank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 Pearson 检验。结果治疗后,DS 组(CD4+ T 淋巴细胞:15.99%比21.59%;CD8+ T 淋巴细胞:11.86%比18.52%)、DR 组(CD4+ T 淋巴细胞:26.64%比35.47%;CD8+ T 淋巴细胞:29.64%比34.56%)PD-1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S 组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50.65 ng/L 比32.31 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DR 组治疗前后(22.26 ng /L比20.03 ng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S 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CD4+ T 淋巴细胞PD-1阴性表达率与γ干扰素水平均呈负相关(治疗前:r =-0.510;治疗后:r =-0.520;均 P<0.05)。结论 PD-1对 DS 患者的 T 淋巴细胞功能有调节作用,尤其在 CD4+ T 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中扮演关键角色。但 DR 肺结核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程序性死亡分子1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