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孝军 彭超 +1 位作者 王立 王琛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463例(482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部位等,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结...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463例(482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部位等,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44(9.1%)眼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的发生率最高,为10.9%(28/257)。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11.8%,高于术前有玻璃体后脱离眼的6.8%(P<0.05)。有晶体眼和无或人工晶体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为9.4%和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最高,术前玻璃体未完全后脱离、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者更易出现医源性裂孔,晶状体状态和裂孔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状体疾病 玻璃体切除术 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后脱离 晶状体状态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孝军 彭超 王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76-157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近4a行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分析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处理。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共23例24眼。年龄...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近4a行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分析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处理。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共23例24眼。年龄24~67(平均49.0±12.0)岁。男17例18眼,女6例6眼。右眼6眼,左眼18眼。结果:视网膜脱离的24眼中,18眼(75%)无任何症状,为常规检查时所发现;6眼(25%)为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就诊时发现。视网膜脱离距离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时间1~223(平均40.7±54.2)d,其中10眼(42%)发生于1wk内,14眼(58%)发生于1mo内。视网膜脱离的直接原因中:新发视网膜裂孔19眼,共27个裂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4眼;原裂孔未封闭1眼。所有视网膜脱离最终均完全复位。结论:视网膜新裂孔的发生是导致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最主要原因,应重视术后早期周边视网膜的检查;经过及时的再次手术,视网膜均可得以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健聪 沈慧莲 +1 位作者 黄燕然 梁玉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256-2257,共2页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显微逆行切除 带蒂球结膜移植术
下载PDF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TPR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志成 吴秀匀 +1 位作者 罗小柳 刘玉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CW-T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TPRK(CW-TPRK组)患者109例(215眼)和准分子激...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CW-T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TPRK(CW-TPRK组)患者109例(215眼)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LASEK组)112例(220眼),对比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和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结果 CW-TPRK组术后上皮愈合时间为(2.9±0.3) d,LASEK组术后上皮愈合时间为(5.9±1.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CW-TPRK组的裸眼视力为5.10±0.60,LASEK组的裸眼视力为4.99±0.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CW-TPRK组3眼发生0.5级Haze(发生率1.40%),LASEK组3眼发生0.5级Haze、2眼发生1级Haze(发生率2.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T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均能安全地完成治疗,获得满意的术后视力,但CWTPRK术后上皮愈合时间更短,视力恢复更快,Haze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