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99
1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秦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2-1269,共8页
利用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和前、后汛期的暴雨日数、强度、贡献率等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来,华南年平均暴雨... 利用华南11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和前、后汛期的暴雨日数、强度、贡献率等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来,华南年平均暴雨日数的地理分布总体上呈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最多中心在广西东兴(14.9d),最少中心在广西隆林(3.2 d)。华南的暴雨72%发生在汛期,其中前汛期占45%,后汛期占27%。华南平均年和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呈微弱上升趋势,但不明显。年和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南平均年和前汛期的暴雨强度有微弱增加趋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升幅明显,而后汛期暴雨强度有不明显减少趋势。华南年暴雨贡献率增加明显,而前、后汛期暴雨贡献率增加并不明显。小波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华南年、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具有2~3 a和3~4 a准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华南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华南霾日和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74
2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1 位作者 何健 潘蔚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7-614,共8页
利用华南192个测站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计算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霾日、雾日的时空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为多霾区,海南为极... 利用华南192个测站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计算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华南年霾日、雾日的时空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为多霾区,海南为极少霾区;华南有三个多雾区,分别位于海南中西部地区,两广的西北部地区。两广雾日呈由内陆向沿海递减的趋势。华南平均年霾日以5.8天/10年的速率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全国平均(3.19天/10年)。华南年霾日长期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北部以及广西中部和东北部增加最明显,增加中心在深圳(38.8天/10年)。华南平均年雾日以0.8天/10年的速率明显减少。但华南站点雾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广东东部和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边缘地区以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区,雾日减少明显,减少最大在海南保亭(—16.8天/10年),增加最大在海南白沙(20.7天/10年)。华南年霾日在1989年发生增加的突变,雾日在1995年发生减少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日 雾日 MANN-KENDALL检验 华南 气候特征
下载PDF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73
3
作者 黄珍珠 秦鹏 +1 位作者 胡娅敏 曾雅靖 《广东气象》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于内陆,东南部为0.026℃/年,西南部0.023℃/年,中部0.021℃/年,北部0.012℃/年。各区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60、70和80年代变化不大,90年代升高最明显。从季节分布看,各区域增温速率冬季最为明显,为0.025~0.035℃/年,秋季次之,为0.012—0.031℃/年,冬、秋增温速率均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为0.011~0.019℃/年,夏季最小,为0.001—0.019℃/年,春、夏增温速率大多没有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不同区域 温度变化 广东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1
4
作者 杜尧东 李键陵 +2 位作者 王华 唐湘如 胡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41-2548,共8页
采用盆栽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4个生育期(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分别进行5个高温处理(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每个处理为期5d,每天2h,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 采用盆栽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4个生育期(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分别进行5个高温处理(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每个处理为期5d,每天2h,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和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剑叶光合和荧光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因高温处理、生育期、参数的不同而有差异,温度越高影响越大;高温处理后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O2浓度(Ci)上升;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ΦPS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光化学反应(P)下降,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其他热耗散(E)上升;当最高温度大于35℃时,4个生育期的光合和荧光指标大多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最高温度大于38℃时,则大幅下降;抽穗期和乳熟期Pn、Gs下降显著、Ci上升显著,蜡熟期和完熟期SPAD下降显著,但高温下抽穗期、乳熟期水稻剑叶Fv/Fm的下降幅度和Fo的上升幅度比蜡熟期、完熟期大;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Pn的影响比SPAD大,抽穗和乳熟期水稻剑叶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而蜡熟期和完熟期剑叶Pn的下降则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水稻 剑叶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原文传递
2008年广东罕见寒冷灾害的特点、影响及防寒减灾对策 被引量:60
5
作者 黄珍珠 杜尧东 +2 位作者 潘蔚娟 郑璟 曾侠 《广东气象》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2008年1月,广东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寒冷灾害。此次寒冷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范围广等特点。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寒冷灾害的主要原因。这场寒冷灾害给广东春运、能源电力、农业、林业、居民生活、旅... 2008年1月,广东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寒冷灾害。此次寒冷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范围广等特点。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寒冷灾害的主要原因。这场寒冷灾害给广东春运、能源电力、农业、林业、居民生活、旅游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防寒减灾应采取强化寒冷灾害防范、加强寒冷灾害综合监测、提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寒冷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努力拓宽寒冷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切实增强寒冷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寒冷灾害 防寒减灾对策 广东
下载PDF
1961—2008年华南区域寒潮变化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60
6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3期192-197,共6页
利用华南三省(广东、广西、海南)192个台站196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南寒潮频次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定义了一个表征华南寒潮强度的指数,由此分析了华南寒潮活动的强度变化。气候分析结果表... 利用华南三省(广东、广西、海南)192个台站196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南寒潮频次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定义了一个表征华南寒潮强度的指数,由此分析了华南寒潮活动的强度变化。气候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在近48年中出现了221次寒潮过程,主要分布在10月至次年4月,以12月、1月、2月、3月为主,占88.7%;华南区域单站寒潮的年均发生频次和平均降温持续天数从内陆向沿海递减,平均最低气温从内陆到沿海逐渐增加,单站寒潮过程平均最大降温幅度在11.5~16.0℃。近48年来,华南寒潮活动在减少的趋势上还具有频数和强度上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发生特强寒潮和中等寒潮的比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减少,而发生弱寒潮比率显著增加,但2008年出现了近48年华南最强的寒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强度指数 气候特征 华南
下载PDF
广东省40多年来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7
作者 秦鹏 杜尧东 刘爱君 《广东气象》 2008年第2期13-15,51,共4页
利用广东省76个气象站1962~2004年高温日数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广东省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及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温天气的空间分布以全省一致型为主,部分年份还呈现南北差异型分布。高温日... 利用广东省76个气象站1962~2004年高温日数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广东省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及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温天气的空间分布以全省一致型为主,部分年份还呈现南北差异型分布。高温日数波动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以后最剧烈,其次为80年代,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间最稳定;气候突变发生在1998年。对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变换发现,前两个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均具有显著的周期振荡特征,周期尺度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时空变化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小波分析 高温天气 广东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3
8
作者 郑璟 方伟华 +1 位作者 史培军 卓莉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0-1572,共13页
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系统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流域水文过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结果表明1980—2005年期间该流域的耕地、林地及灌草地的比例由93.54%减少为34.79%,而城镇用地由1.65... 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系统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流域水文过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结果表明1980—2005年期间该流域的耕地、林地及灌草地的比例由93.54%减少为34.79%,而城镇用地由1.65%增至54.25%;在对SWAT(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布吉河流域的应用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要素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条件的不同可导致流域水文过程发生极大的差异:以2005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与以1980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相比,流域蒸散发量、土壤水含量和地下径流深度分别减少了42.09、28.10和279.74 mm,而地表径流则平均增加了431.97 mm;土地利用变化还导致各水文要素的空间和年际分布特征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 流域水文过程 SWAT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9
作者 王春林 陈慧华 +2 位作者 唐力生 段海来 孙春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7-163,共7页
从气象干旱定义出发,考虑干旱累积效应,借鉴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建立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逐日气象干旱指标,并利用1961—2010年全国632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SAP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逐日SAPI曲线呈... 从气象干旱定义出发,考虑干旱累积效应,借鉴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建立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逐日气象干旱指标,并利用1961—2010年全国632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SAP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逐日SAPI曲线呈典型"锯齿型"特征,在降水持续偏少时段平稳下降,克服了基于"等权累加"建立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由于前期降水移出计算窗口而导致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能够精细刻画干旱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SAPI敏感性分析表明,加剧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无雨日数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多,减缓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日降水量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少。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与理论频率一致。降水量较少的季节(地区),轻旱、中旱及总旱频率略高于降水量较多的季节(地区),而重旱、特旱频率时空特征相反。1961—2010年全国平均各等级旱日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特旱较为明显,但具有复杂的时空特征:9—11月各等级旱日频率显著增加,其余月份以减少为主;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呈"西减东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 气象干旱指标 旱日
下载PDF
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_(new)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王春林 郭晶 +1 位作者 薛丽芳 丁丽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621-626,631,共7页
针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采用线性递减权重方法计算近90d降水和可能蒸散,提出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并从干旱过程描述能力、干旱频率及旱期相对少雨季节滞后特征方面,通过与CI相比较阐述CInew... 针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采用线性递减权重方法计算近90d降水和可能蒸散,提出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并从干旱过程描述能力、干旱频率及旱期相对少雨季节滞后特征方面,通过与CI相比较阐述CInew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1)CInew在无降水时段平稳下降,有效克服了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能够描述干旱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的丰富细节;(2)CInew的干旱频率与CI相比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但由于新的相对湿润度指数项MI90new统计时段由原来的30d延长至90d,使CInew能够刻画干旱频发开始月份(11月)相对于少雨时段开始月份(10月)的滞后效应。本文可为CInew在国内其它地方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复杂山地近地层强风特性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宋丽莉 吴战平 +3 位作者 秦鹏 黄浩辉 刘爱君 植石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2-460,共9页
利用在贵州省西南部复杂山地上获取的近地层梯度风观测资料和三维超声测风仪观测资料,从中筛选出具有该地气候特征的强风样本,利用数量统计和谱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由于复杂地形影响而导致的局地低层强风的平均和脉动特征。平均风场... 利用在贵州省西南部复杂山地上获取的近地层梯度风观测资料和三维超声测风仪观测资料,从中筛选出具有该地气候特征的强风样本,利用数量统计和谱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由于复杂地形影响而导致的局地低层强风的平均和脉动特征。平均风场主要表现在受当地主要特征地形(西北—东南走向的深切峡谷)影响,其全年的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出现的方向几乎完全转为沿峡谷走向,即使在符合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风的垂直廓线也完全不满足幂指数分布,风攻角远远大于规范推荐的值,并且不同风向的强风攻角因地形影响其差异可达20°;强风条件下脉动风场的主要特征是:不同风向强风的湍流强度有所不同,在纵、横和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比值与现行设计规范给出的三维湍流强度比值有明显差异,其中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显著偏大是突出特征;湍流积分尺度偏大,其中纵向值偏大20%—60%,横向值在某些风向上可偏大3倍以上,垂直方向则普遍较平坦地形偏大一个量级左右;在桥梁结构较为敏感的频域范围内,各风向的湍流谱密度值有显著差异,其中不同风向在纵向上最大差值可达8倍,横向和垂直向可相差6倍,但无论哪个方向的湍流谱密度值均比台风中心要小1—2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特性 复杂山地 近地层
下载PDF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对水平和垂直流场的大小和分布都有较大影响;地形高度增加有利于迎风坡附近水平风场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这对云的垂直和水平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中高层云的发展影响最明显,并且能明显扩大地面降水的分布范围,地面最大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高度增加后能促进中高层云水的产生,尤其是零度层之上的过冷云水含量的增多,这大大促进了冰相粒子(雪和霰)的增多,从而使得以冷云过程为主的此次降水过程中,冰相粒子融化形成的雨水含量增多。虽然地形高度的增加会抑制云系发展前期的暖云过程,但对冷云过程有持续加强作用,而且不会明显改变云内降水的形成机制,冷云过程依然是降水的最大贡献项,总体上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雨 地形动力作用 云和降水微物理
下载PDF
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定量化评估及气候特征 被引量:39
13
作者 伍红雨 邹燕 刘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利用1961—2017年广东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标准,构建了综合考虑区域暴雨过程持续时间、暴雨范围、最大日降水量和最大过程降水量4个指标的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由此分析近57年广东... 利用1961—2017年广东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标准,构建了综合考虑区域暴雨过程持续时间、暴雨范围、最大日降水量和最大过程降水量4个指标的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由此分析近57年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强度、雨涝年景等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近57年来,广东共出现121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每年21. 2次,主要出现在4—9月,单次过程平均持续时间是2. 3 d;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次数和强度存在明显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次数最多出现在5月,强度最大出现在6月;广东雨涝年景指数以0.17/(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强和较强等级的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较弱等级区域性暴雨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评估得到广东强雨涝年有5年:2008年、2001年、1973年、1994年、1993年,其中有4年出现在1990年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区域性暴雨过程 综合强度指数
下载PDF
广州市2005年热岛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春梅 陈新光 +1 位作者 唐力生 张江勇 《广东气象》 2006年第4期30-33,共4页
分析2005年广州市市区和郊区的8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得出,热岛强度(UHI)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一般来说,广州市UHI夜间〉UHI白天;UHI干(10月-次年5月)〉UHI雨事(6-8月份);UHI春季〉UHI夏季。用不同的温度指标计... 分析2005年广州市市区和郊区的8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得出,热岛强度(UHI)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一般来说,广州市UHI夜间〉UHI白天;UHI干(10月-次年5月)〉UHI雨事(6-8月份);UHI春季〉UHI夏季。用不同的温度指标计算出的UHI略有不同:UHI最低气温为1.50℃、UHI平均气温为1.16℃、UHI最高气温为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强度 广州市
下载PDF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灰霾天气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吴兑 廖碧婷 +4 位作者 吴晟 陈慧忠 李菲 李海燕 艾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1-527,共7页
使用广州地区气象资料,重点研究了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灰霾天气特征. 结果发现,2010 年 11 月广州出现灰霾天气 5 d,较近年平均水平明显偏少,但 2008—2010 年的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表明,2010 年的扩散条件较 2008 和 2009 年均较差,... 使用广州地区气象资料,重点研究了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灰霾天气特征. 结果发现,2010 年 11 月广州出现灰霾天气 5 d,较近年平均水平明显偏少,但 2008—2010 年的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表明,2010 年的扩散条件较 2008 和 2009 年均较差,说明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前期的各项减排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对照,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并导致灰霾天数增加,每年 10 月至次年 4 月的旱季灰霾天数较多,改革开放以来,每年 11 月份的灰霾天气大幅增加,并于 1994 和1999 年分别出现了最多的17 d. 2000 年以后,11 月份灰霾天气最多为 12 d,出现在 2005 年; 最少为 3 d,分别出现在 2002 和 2003 年. 广州市空气质量逐年恶化的趋势不容乐观,珠江三角洲复合型新型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态势非常严峻; 且区域性特征明显,治理难度加大; 广州周边的佛山、清远、东莞、江门的灰霾天气都比广州多,对广州治理灰霾天气形成了压力. 因而 2010 年 11 月灰霾天气的明显减少,更说明区域联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工业污染源调控、严控垃圾秸秆焚烧等减排措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灰霾天气 减排措施 细粒子污染 光化学烟雾
原文传递
广东省风速极值I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0
16
作者 黄浩辉 宋丽莉 +1 位作者 植石群 刘爱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51—2003年的年最大风速序列资料,应用极值I型分布函数对各站的年极值风速进行了概率计算,计算过程中极值I型分布函数分别采用了3种参数估计方法矩法、耿贝尔法和极大似然法,结合3种表征参数估计优良性的指标,对...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51—2003年的年最大风速序列资料,应用极值I型分布函数对各站的年极值风速进行了概率计算,计算过程中极值I型分布函数分别采用了3种参数估计方法矩法、耿贝尔法和极大似然法,结合3种表征参数估计优良性的指标,对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耿贝尔法时拟合效果最好,即使在矩法或极大似然法为优的情况下,其拟合优良性指标与耿贝尔法也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极值Ⅰ型 参数估计
下载PDF
暴雨综合影响指标及其在灾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春梅 刘锦銮 +1 位作者 潘蔚娟 罗晓玲 《广东气象》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广东省86个站1951~2006年的气象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和灾情等,对暴雨的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指标及其在灾情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的致灾因子包括降雨量、暴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灾害影响面积等指标中的11个因子... 利用广东省86个站1951~2006年的气象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和灾情等,对暴雨的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指标及其在灾情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的致灾因子包括降雨量、暴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灾害影响面积等指标中的11个因子,这些因子之间相关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1个致灾因子进行综合简化,得到了一个物理意义清晰,且方差占总方差大部分的暴雨综合影响指标。根据暴雨综合影响指标,分级评判暴雨的影响程度,可以实现对暴雨灾情的灾后快速评估和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灾情评估 主成分分析法 暴雨致灾因子 综合影响指标
下载PDF
微博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娜 卢伟萍 秦鹏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2期107-109,121,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增高,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公共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途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公众的需求,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气象服务尝试,气象微博的出现,为整个公共...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增高,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公共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途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公众的需求,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气象服务尝试,气象微博的出现,为整个公共气象服务市场增色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微博 突发性灾害事件
下载PDF
近49年广东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36
19
作者 伍红雨 杜尧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7-432,共6页
利用广东省86个站点1961—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9年来,广东年平均高温日数为14.7 d,2003年最多(27.8 d),其次是2009年(27.6 d),1973年最少(4.6 d)。广东每年高温集中于6... 利用广东省86个站点1961—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9年来,广东年平均高温日数为14.7 d,2003年最多(27.8 d),其次是2009年(27.6 d),1973年最少(4.6 d)。广东每年高温集中于6—9月,7、8月是高温频发期。49年来广东年平均高温日数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2.9 d/(10 a)的速率增加,特别是2000年以后更加明显,并具有2~3 a和4~6 a两个显著周期。广东各站年高温日数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部分地区趋势系数高达0.6~0.8。广东月平均高温日数在7、8月变化最大,特别是1990年代后显著增加;2001—2009年广东86个站的年高温日数有三个地区增加最明显,增加中心分别位于广东的东部、中部以北和西部地区,高温日数距平都在15 d以上。21世纪以来,异常高温年频繁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候特征 高温日数 极端最高气温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近58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胡娅敏 宋丽莉 +1 位作者 刘爱君 潘蔚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利用1949-2006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TC)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近58 a登陆我国TC的频数、强度、初(终)旋日、台风季长度等气候特征参数的总体和区域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分析得出各参数的主要演变特征为:(1)1949-2006年登陆我国T... 利用1949-2006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TC)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近58 a登陆我国TC的频数、强度、初(终)旋日、台风季长度等气候特征参数的总体和区域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分析得出各参数的主要演变特征为:(1)1949-2006年登陆我国TC频数呈下降趋势,台风季长度缩短、平均中心气压降低、登陆点区域分布也发生了改变;(2)登陆我国TC频数、中心气压、台风季长度等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突变;(3)相比于突变发生前(1949-1994年),突变后的12 a间,①登陆全国TC频数减少,并且沿海各省登陆TC频数大多减少或持平,只有浙江增加;②我国台风季长度缩短,并且除广西和浙江略增长外,其它沿海各省均一致缩短;③除登陆台湾TC的平均中心气压略上升外,登陆其它沿海各省TC的平均中心气压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TC) 气候特征参数 时间演变 区域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