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锋 董广法 +2 位作者 李天勇 高啸也 彭焱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429-7440,共12页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体之一,容易导致隧道围岩失稳甚至塌方等问题。为了分析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依托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南湾隧道,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二维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作用下隧道围岩...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体之一,容易导致隧道围岩失稳甚至塌方等问题。为了分析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依托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南湾隧道,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二维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作用下隧道围岩应力呈非对称性,当断层位于受拉一侧时,断层对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更为明显;当断层穿越隧道轮廓面时,断层对隧道围岩竖直方向位移的影响比水平方向位移更加显著;对比断层比邻与穿越隧道两种情况,断层与隧道相交时的最大潜在松动破坏区是未相交时的2倍以上;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当断层与隧道边墙位置相交时,该断面的位移最大且相比其他断面位移值明显增大,约为其他断面相同位置位移的2.5倍,这与数值计算中断层破碎带对潜在松动破坏区的影响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离散元 松动破坏区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探讨 被引量:22
2
作者 袁龙灿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第13期153-155,共3页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企业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企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对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企业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企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对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以及针对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财务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考虑黏度时效性与空间效应的C-S双液浆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机理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叶飞 孙昌海 +2 位作者 毛家骅 韩鑫 陈治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6,共8页
在假定C-S双液浆符合宾汉姆流体的基础上,考虑双液浆黏度时变性与空间效应,并认为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符合球形渗透模型,通过平衡方程与Dupuit-Forchheimer公式,对宾汉姆流体壁后注浆渗透扩散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C-S双液浆扩散半径计算... 在假定C-S双液浆符合宾汉姆流体的基础上,考虑双液浆黏度时变性与空间效应,并认为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符合球形渗透模型,通过平衡方程与Dupuit-Forchheimer公式,对宾汉姆流体壁后注浆渗透扩散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C-S双液浆扩散半径计算公式以及管片受力计算公式。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注浆压力、注浆管内浆液流速以及C-S双液浆黏度参数A与参数Y对浆液扩散半径及管片受力的作用,对比了不同注浆参数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扩散半径随注浆压力与注浆管内浆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黏度参数A与参数Y增大而减小,其中注浆压力与参数Y对浆液扩散影响较大,注浆管内浆液流速与参数A对浆液扩散影响较小;管片受力随注浆压力与注浆管内浆液流速增大而增大,但注浆压力的影响效果不断增大而后趋于稳定,注浆管内浆液流速的影响效果不断减弱而后趋于稳定;管片受力随参数A与参数Y增大而减小,其中参数A对管片受力的影响呈负线性关系,影响效果较弱,参数Y对管片受力的影响呈现"三段式"变化——缓慢减小阶段、加速减小阶段以及快速减小阶段,影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C-S双液浆 理论分析 浆液扩散 管片注浆
原文传递
公路路面智能压实监控系统在云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曾庆成 《公路交通技术》 2018年第4期21-25,共5页
压实作业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沥青路面的充分压实对于保证其结构强度,避免路面发生早期损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沥青路面压实作业管理通常为事后管控,沥青路面压实质量难以控制,且施工完成后... 压实作业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沥青路面的充分压实对于保证其结构强度,避免路面发生早期损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沥青路面压实作业管理通常为事后管控,沥青路面压实质量难以控制,且施工完成后处理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云湛高速公路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采用路面智能压实监控系统,将物联网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引入路面施工,在压实作业中提供全过程实时监控,并及时反馈结果,实现了对路面压实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提高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压实监控系统 沥青路面 压实 全过程监控
下载PDF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措施 被引量:20
5
作者 乔翔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93,共5页
针对已存在失稳变形特征的某道路高边坡构建了典型剖面地质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对开挖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及不同部位的支护力反分析,得出较优的支护位置、形式及支护力。推荐采用700 k N预应力、8~10 m锚固段... 针对已存在失稳变形特征的某道路高边坡构建了典型剖面地质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对开挖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及不同部位的支护力反分析,得出较优的支护位置、形式及支护力。推荐采用700 k N预应力、8~10 m锚固段长度及3 m横向间距的支护方案,给出了边坡综合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稳定性 处治方案 极限平衡法 安全系数 预应力锚索
下载PDF
基于集料力学指标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模型 被引量:18
6
作者 孔令云 尹果果 +1 位作者 林雄伟 田强春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抗滑表层抗滑性能衰减规律与粗集料力学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小型四轮加速加载试验设备对3个级配、4种粗集料共12组沥青混合料的摩擦系数随着加载次数的衰减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级配主要影响沥...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抗滑表层抗滑性能衰减规律与粗集料力学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小型四轮加速加载试验设备对3个级配、4种粗集料共12组沥青混合料的摩擦系数随着加载次数的衰减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级配主要影响沥青路面摩擦系数初始值,而对其摩擦系数的衰减规律(衰减幅度、衰减速率、衰减终值等)影响不显著;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的力学指标(磨耗值、压碎值、磨光值)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影响显著:压碎值、磨耗值越小,磨光值越大,其对应的沥青混合料摩擦系数的衰减速率越小,衰减幅度越小,衰减终值越小,反之亦然。最后建立了摩擦系数衰减规律与集料力学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力学指标 抗滑性能 衰减规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冯忠居 王富春 +6 位作者 张其浪 席称心 甄东晓 苏航州 田江磊 靳子良 郝宇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3,128,共11页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两种研究变量,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横轴向承载特性,得到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土抗力曲线、H-y曲线及桩身弯矩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埋深在12cm范围内增大时,能明显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超过12cm后继续增大钢管埋深,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仍继续增大,但增幅已不明显;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的增大能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但增幅度较小。研究成果将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 离心模型试验 桩侧土抗力 H-y曲线 桩身弯矩
下载PDF
考虑浆液自重的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浆液渗透扩散模型 被引量:18
8
作者 叶飞 陈治 +3 位作者 孙昌海 韩兴博 杨涛 纪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75-2183,共9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的渗透扩散模型,以宾汉姆浆液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达西定律(毛管组理论),并运用相关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考虑浆液自重的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渗透扩散模型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及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结... 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的渗透扩散模型,以宾汉姆浆液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达西定律(毛管组理论),并运用相关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考虑浆液自重的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渗透扩散模型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及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结合具体计算案例,讨论了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地层特性(地层渗透系数)等主要因素对浆液扩散半径的影响及浆液对管片总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浆液自重后,浆液的扩散范围呈椭球形;相同的注浆压力下,顶部注浆孔的浆液扩散范围小于底部注浆孔浆液扩散范围(顶部注浆孔出现最小扩散半径,底部注浆孔出现最大扩散半径);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及地层渗透系数增大,浆液扩散半径也增大,但其增长速率均减小;注浆压力增大,管片所受的注浆压力增大,单位管片所受的浆液压力呈线性增长,考虑浆液自重后,上部单位管片所受的浆液压力大于下部单位管片所受的浆液压力;注浆压力越大,注浆时间越长,地层渗透系数越大,最大扩散半径与最小扩散半径的差值越大,即浆液自重对浆液扩散半径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注浆 宾汉姆流体 渗透扩散
下载PDF
管幕冻结暗挖工法冻结止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剑 李志宏 胡向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1-758,共8页
管幕冻结法是利用管幕配合冻结止水措施解决复杂建设条件下暗挖施工的一种创新性工法,该工法利用管幕顶管内冻结管路对管间土体进行冻结止水,在顶管管幕和冻结土体的超前支护下实施隧道暗挖施工。文章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冻... 管幕冻结法是利用管幕配合冻结止水措施解决复杂建设条件下暗挖施工的一种创新性工法,该工法利用管幕顶管内冻结管路对管间土体进行冻结止水,在顶管管幕和冻结土体的超前支护下实施隧道暗挖施工。文章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冻结方案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积极冻结期不同土层的冻结效果及圆形冻结管、异形冻结管开启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圆形冻结管和异形冻结管宜同步开启。对维护冻结期开挖断面温度、风速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开挖断面内空气温度宜控制在25℃,风速对冻结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北隧道 管幕冻结法 止水效果
下载PDF
曲线顶管管幕管间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志宏 李剑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8,102,共7页
曲线顶管管幕施工较直线顶管管幕精度控制难度大、管间相互影响显著、管幕形成更难。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曲线顶管管幕施工为依托,通过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手段对曲线顶管管幕管间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顶管对土体... 曲线顶管管幕施工较直线顶管管幕精度控制难度大、管间相互影响显著、管幕形成更难。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曲线顶管管幕施工为依托,通过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手段对曲线顶管管幕管间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顶管对土体的累积扰动、土体应变以及管土接触压力、轨迹影响等规律特征。结果表明:顶管顶进过程中,顶管机头前方的地表发生隆起,机头前方土体横、纵向应变增大;模型试验所得土体的位移及应变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一致;在顶进参数有效控制、施工措施得当的条件下,通过及时测量纠偏,曲线管幕顶管间的相互影响可得到有效降低和控制,可确保顶管形成管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顶管 管幕 相互影响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徐鸥明 王士珩 +2 位作者 白敏 刘烜 张连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9-515,共7页
为了系统评价活性粉末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研究了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单掺及复掺比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在单... 为了系统评价活性粉末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研究了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单掺及复掺比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在单掺、复掺下均能通过填充效应及二次水化反应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特性和收缩特性,其中掺加粒化高炉矿渣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增长较快,复掺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特性与收缩特性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 强度 收缩特性
下载PDF
基于保角映射的断层影响区内隧道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傅鹤林 李鲒 +1 位作者 成国文 安鹏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2,共7页
建立了断层影响区内衬砌隧道渗流模型.在该模型中,断层被视为地下水补给边界,以隧道涌水量作为衡量依据将隧道横断面内倾斜断层等效为竖向断层.利用镜像叠加原理将有限边界渗流问题转化为半无限空间渗流模型,再通过保角坐标变换和极坐... 建立了断层影响区内衬砌隧道渗流模型.在该模型中,断层被视为地下水补给边界,以隧道涌水量作为衡量依据将隧道横断面内倾斜断层等效为竖向断层.利用镜像叠加原理将有限边界渗流问题转化为半无限空间渗流模型,再通过保角坐标变换和极坐标联立求解渗流微分方程,推导富水断层影响区内地下水头半解析公式,得到了隧道涌水量计算公式.经过退化验算、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层与衬砌的相对渗透系数(KS/KL)、隧道与水位线的距离(h)、隧道与断层的距离(L)对涌水量的影响:KS/KL对涌水量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h,h也会影响L的作用效果,h越大,L的影响程度也越大.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注意衬砌防水措施的施作,隧道线路的选择应尽可能考虑埋深设计,避免高水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涌水量预测 等效断层 镜像叠加原理 保角变换 半解析解 渗流场
原文传递
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鹏 李志宏 +1 位作者 曾聪 马保松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0-1125,共6页
为了研究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通过分析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曲线顶管现场实测数据,得出曲线顶管地表沉降槽的偏移曲线;在现有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曲线顶管与隧洞的相对位置对沉降槽偏移量的影响,得出经... 为了研究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通过分析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曲线顶管现场实测数据,得出曲线顶管地表沉降槽的偏移曲线;在现有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曲线顶管与隧洞的相对位置对沉降槽偏移量的影响,得出经过沉降槽偏移修正的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预测公式。结果表明:1)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曲线表现为非对称,最大沉降点可能出现在轨迹弯曲内侧,也可能偏向外侧;2)曲线顶管与隧洞相对位置引起的土体损失变化是造成沉降槽偏移的主要原因,相对位置与顶管穿越地层性质、顶进力、注浆压力和轨迹曲率半径等因素有关;3)修正的Peck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砂层和淤泥质土层中曲线顶管施工地面沉降槽偏移效应和最大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顶管 地表变形 变形预测 土体损失 沉降槽偏移
下载PDF
施工热扰动对管幕冻结止水帷幕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志宏 王文州 胡向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74-379,共6页
人工冻结、管幕施工工法虽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但将两者结合的"管幕冻结法"尚十分少见,针对施工热扰动(包括开挖施工、衬砌混凝土浇筑等)对冻结止水帷幕的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本文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冻结... 人工冻结、管幕施工工法虽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但将两者结合的"管幕冻结法"尚十分少见,针对施工热扰动(包括开挖施工、衬砌混凝土浇筑等)对冻结止水帷幕的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本文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冻结工程为依托,通过模型试验,对由于施工热扰动导致的冻结止水帷幕弱化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施工开挖、衬砌混凝土浇筑热扰动对冻结止水帷幕的影响有限。开挖热扰动的影响程度与开挖面裸露时间关系密切,加强冻结管可有效抑制混凝土水化热对冻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 热扰动 管幕冻结法 止水帷幕 影响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忠居 王富春 +6 位作者 张其浪 甄东晓 席称心 苏航州 尹洪桦 田江磊 靳子良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9,共8页
为研究水域环境中的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为变量,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钢管埋深为8、12、16、20cm时和挤土区模量为1.1E、1.2E、1.3E、1.4E、1.5E(E为非挤土区土体模量)时钢管混凝土... 为研究水域环境中的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为变量,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钢管埋深为8、12、16、20cm时和挤土区模量为1.1E、1.2E、1.3E、1.4E、1.5E(E为非挤土区土体模量)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得到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荷载(P)-位移(S)曲线、桩身轴力曲线及桩侧摩阻力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埋深在12cm范围内增大时,能明显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超过12cm后继续增大钢管埋深,仍能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但增幅已不明显,钢管埋深从8cm增大到20cm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影响度从3.1%增大到6.7%;随着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的增加,钢管混凝土复合桩钢管段侧摩阻力逐渐变大,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从1.1E增大到1.5E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影响度从3.1%增大到5.1%。提出的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工程建议,可为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 离心模型试验 竖向承载特性
原文传递
桥梁转体施工中球铰接触应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莫增模 黄仕平 王卫锋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转体施工是桥梁建造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转体施工中,其转动装置处于高应力状态。因此,对转动装置的接触应力分析是确保结构安全、转动顺利完成的关键性工作。获得准确的接触应力分布,亦是后续计算摩擦力、摩擦力矩的基础。以茂湛铁路跨... 转体施工是桥梁建造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转体施工中,其转动装置处于高应力状态。因此,对转动装置的接触应力分析是确保结构安全、转动顺利完成的关键性工作。获得准确的接触应力分布,亦是后续计算摩擦力、摩擦力矩的基础。以茂湛铁路跨线桥为例,建立了两种有限元接触模型,对转动球铰进行数值分析,获得了球铰表面接触应力分布规律。数值分析表明:球铰表面接触应力呈现出中间向两边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两种有限元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弹簧模型有更高的计算效率。按照获得的接触应力分布计算摩擦力,比规范方法更接近试验值。采用的有限元模型及得到的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可以在转体施工接触应力分析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转体施工 接触应力 有限元模拟
原文传递
石粉和泥粉对MB值的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董瑞 沈卫国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7-70,74,共5页
目前现行国标和行业标准对机制砂MB值的临界值界定未给出任何解释及理论依据,对机制砂MB值、石粉及黏土含量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对机制砂MB值与石粉含量限量标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M... 目前现行国标和行业标准对机制砂MB值的临界值界定未给出任何解释及理论依据,对机制砂MB值、石粉及黏土含量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对机制砂MB值与石粉含量限量标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MB值、石粉及黏土含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值 石粉 黏土 动态关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企业财务数字化建设优化路径探究——基于南粤交通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践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楠 陈丽 谢树平 《交通财会》 2022年第8期5-12,共8页
数字化浪潮赋能各行各业搭乘新一代数字“快车”实现发展和管理转型升级。而财务数字化转型始于财务共享,财务共享中心作为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如何优化财务数字化建设以发挥共... 数字化浪潮赋能各行各业搭乘新一代数字“快车”实现发展和管理转型升级。而财务数字化转型始于财务共享,财务共享中心作为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如何优化财务数字化建设以发挥共享中心的最大效能,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高速公路投资企业南粤交通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践,在思考数字化建设实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内在需求,探析了共享中心的数字化建设优化升级路径,丰富了对财务共享中心数字化建设优化的研究,亦为其他高速公路投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优化完善数字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企业 财务数字化建设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围岩非均质性对隧道突涌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李凯 成国文 李鲒 余小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9-1528,共10页
受开挖扰动或地应力的影响,围岩非均质性是普遍存在的,此时将渗透系数视为定值会降低涌水量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构建考虑围岩非均质时隧道突涌水计算模型,基于渗流平衡微分方程及达西定律,推导了涌水量及结构外水压力计算公式,并利用... 受开挖扰动或地应力的影响,围岩非均质性是普遍存在的,此时将渗透系数视为定值会降低涌水量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构建考虑围岩非均质时隧道突涌水计算模型,基于渗流平衡微分方程及达西定律,推导了涌水量及结构外水压力计算公式,并利用泰勒公式及级数展开定理对解析公式进行退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检验了模型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降低开挖扰动程度,可减弱隧道围岩渗透系数的变异性,对提高隧道阻水能力有积极作用;考虑开挖扰动对围岩渗透系数的影响时,支护结构外缘水头高度计算误差可由14%降低到6%;考虑地应力对围岩渗透系数影响时,涌水量计算误差可由18.2%降低为10.6%,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扰动 渗透系数 地应力 涌水量预测
下载PDF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仁健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5-57,共3页
本文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得出了行之有效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
关键词 热再生 配合比设计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