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通联合眼底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段娜 戴丹 周灵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751-2753,275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栓通联合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眼科激光机... 目的研究血栓通联合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眼科激光机进行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每7天加服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治疗后眼部情况、治疗后眼部黄斑荧光和出血面积、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OS(109.40±16.42)U/ml优于对照组(68.47±10.02)U/ml;VEGF、IL-6(95.60±57.02、16.93±5.70)pg/ml小于对照组(235.97±70.01、32.68±9.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0.70±0.16)优于对照组(0.56±0.26),微血管瘤数(10.63±2.12)小于对照组(15.78±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斑区荧光面积、眼底出血面积(0.61±0.16、0.46±0.11)均小于对照组(0.70±0.20、0.5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4.00%(47/50)优于对照组62.00%(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NOS、IL-6和VEG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胶囊 激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NOS VEGF IL-6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8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PACG-C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乳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治...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PACG-C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乳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超乳组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滤过泡、并发症、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结果超乳组和常规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乳组和常规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高于术前,超乳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高于常规组,超乳组和常规组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超乳组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乳组术前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PACG-C患者的视力、眼压,对患者角膜散光度影响少,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长期局部单用抗青光眼药物与联用贝复舒滴眼液在眼表损伤方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蔡树泓 张世华 林小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6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药物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对眼表损伤的影响。方法 8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药物治疗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单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B组采用抗青光眼药物+贝复舒滴眼液进行治...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药物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对眼表损伤的影响。方法 8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药物治疗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单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B组采用抗青光眼药物+贝复舒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A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膜上皮虎红染色(RB)分别为(0.72±0.22)、(0.46±0.21)分,B组分别为(0.75±0.23)、(0.48±0.19)分;治疗后,A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65±0.53)、(1.56±0.71)分,B组分别为(0.88±0.55)、(0.62±0.22)分;两组患者FL、R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A组泪膜劈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测定(SI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症状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治疗前轻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复舒滴眼液可有效减轻抗青光眼药物所致的眼表损伤,缓解药物性干眼症的各种不适,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损伤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抗青光眼药物
下载PDF
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邓水凤 李君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干眼患者98例(1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76眼)和对照组(49例7...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干眼患者98例(1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76眼)和对照组(49例72眼),观察组术后给予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效果好,能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贝复舒滴眼液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玻璃酸钠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超声乳化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 被引量:3
5
作者 段娜 陈梦平 +1 位作者 梁勇 周灵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75-877,共3页
目的观察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35眼)硅油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29例术前已取出硅油),均在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视病情联合或不联合一期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3... 目的观察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35眼)硅油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29例术前已取出硅油),均在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视病情联合或不联合一期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35例患者术中均无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中脉络膜脱离1例;硅油溢到前房2例;后囊膜破裂3例,其中2例联合晶状体切除术。出院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27例。术后并发黄斑水肿3例,继发高眼压5例,视网膜脱离3例,经相应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前房维持器灌注下行超声乳化治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具有前房稳定、组织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前房维持器 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除 硅油 并发症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觉和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秦小美 梁远波 原慧萍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65-472,共8页
目的:评估与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最具相关性的视觉指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31例... 目的:评估与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最具相关性的视觉指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31例262只眼。采用Humphrey Field Analyzer II 750i型视野分析仪对入选患者分别进行单眼Cent ral 24-2程序和Esterman双眼视野检查程序(Esterman Binocular Visual Field Test,EBVFT)各两次检查,以保证所得数据的可靠性。使用LogMAR视力表检查并记录受试者日常单眼生活视力和日常双眼生活视力、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直接眼底镜检查视神经的杯盘比。记录病史及目前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角膜及晶状体状态。应用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25(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VFQ-25)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将双眼日常生活视力、较好眼生活视力、较差眼视野MD(mean defect)值、较好眼视野MD值、(Esterman Visual Field Test,EVFT)效用值和VFQ-25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有131例受试者符合入选条件。在患者生存质量的统计中,自我评价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依赖程度、色觉、视野这7项得分较好,即受试者完成该7项的能力较高。VFQ-25总分与EBVFT效用值成正相关(r=0.24998,P=0.004<0.05),与双眼日常生活视力成负相关(r=−0.37778,P<0.0001),与较差眼视野MD值成正相关(r=0.22917,P=0.0187<0.05),与较好眼生活视力、较好眼视野、较差眼生活视力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觉(双眼视野和双眼日常生活视力)和VFQ-25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慢性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青光眼 双眼视觉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晓峰 黄淑瑜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7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眼为颞侧8~10点切口,左眼为颞侧2~4点切口)和对照组(11~1点切口)各36例,比较两... 目的: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7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眼为颞侧8~10点切口,左眼为颞侧2~4点切口)和对照组(11~1点切口)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散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患者术后散光度产生影响,其中以颞侧位置切口对患者术后散光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 散光 摘除术
下载PDF
探讨康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彦霓 李文涛 廖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康柏西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 目的:探讨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康柏西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水平及视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小视角对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与雷珠单抗相当,可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视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激光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周灵 廖锐 段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1期249-250,共2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将60例65眼眼底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250μm以外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例24眼,采用卵磷脂络合碘口服联合半导...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将60例65眼眼底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250μm以外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例24眼,采用卵磷脂络合碘口服联合半导体激光光凝眼底;对照A组20例21眼仅采用半导体激光光凝眼底;对照B组20例20眼仅采用卵磷脂络合碘口服;比较治疗后患者视力、自觉症状、疗效的不同。结果治疗后眼底造影荧光素渗漏吸收情况治疗组快于对照A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A及B组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A及B组(P<0.01);治疗组视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A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觉症状好转快于对照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口服是治疗眼底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250μm以外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快速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卵磷脂络合碘 半导体激光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乳术后的屈光误差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邓水凤 庞柏林 +3 位作者 廖锐 文勇强 张碧玉 周秀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对比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及单纯白内障患者行PHACO+IOL术后3mo的屈光误差(refraction error,RE),并分析影响两组术后屈光误差相关的眼球生物学参数(眼轴、角膜曲率... 目的:对比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及单纯白内障患者行PHACO+IOL术后3mo的屈光误差(refraction error,RE),并分析影响两组术后屈光误差相关的眼球生物学参数(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方法:前瞻性、非随机性病例对照研究。APACG合并白内障组为试验组,单纯白内障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眼,测量眼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利用SRK-Ⅱ公式计算预留屈光度。以术后3mo的主觉验光结果作为术后屈光度,减去术前预留屈光度,即为屈光误差(RE,<-0.50D或>+0.50D;-0.50~+0.50D不认为存在屈光误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屈光误差的差别及比较两组间的相关参数如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相关参数如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的差异。结果:白内障组术后的平均屈光误差为-0.46±0.46D,其中近视性屈光误差共24例(80%),远视性屈光误差共6例(20%);APACG组术后的平均屈光误差为+0.56±0.79D,其中近视性屈光误差共9例(30%),远视性屈光误差共21例(70%),两组术后屈光误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的术前术后生物参数比较:白内障组术前眼轴长度23.55±0.47mm,术后23.56±0.48mm,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G组术后的眼轴长度21.52±0.54mm,较术前的眼轴长度(21.71±0.46mm)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组术后前房深度4.09±0.38mm,较术前前房深度(2.71±0.24m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G组术后的前房深度3.55±0.35mm,较术前前房深度(1.90±0.23m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43.93±0.95D,术后43.92±0.95D,平均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G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44.71±0.84D,术后44.70±0.9D,平均角膜曲率变化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屈光误差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下载PDF
翼状胬肉手术方式对眼前节屈光状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奇观 黄伟梅 +2 位作者 陈思敏 赖小琼 周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80-681,共2页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前后眼前节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选取单侧翼状胬肉患者分两组,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前测量胬...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前后眼前节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选取单侧翼状胬肉患者分两组,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前测量胬肉大小、记录术后15d及1mo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角膜水平曲率:两组术后比术前都有显著提高。角膜垂直曲率:A组术后比术前有所提高;B组术后15d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mo比术前提高。角膜平均曲率:两组术后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2.5mm就可引起影响视力的角膜散光,行胬肉手术有临床意义。翼状胬肉手术使术后患者裸眼视力提高,水平径线角膜曲率回升,而垂直径线角膜曲率变化不明显。术后1mo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两种手术方式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曲率 散光
下载PDF
两种剂量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慧兰 翁伟君 +1 位作者 戴丹 王丁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不同剂量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07/2015-10就诊于我院的黄斑水肿患者,随机纳入2mg组和4mg组54例54眼,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2wk^1mo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目的:不同剂量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07/2015-10就诊于我院的黄斑水肿患者,随机纳入2mg组和4mg组54例54眼,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2wk^1mo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1、3、6mo随访患者视力、黄斑厚度、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mg组和4mg组患眼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后均可使患者视力提高,黄斑厚度变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视力提高和黄斑厚度变薄程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疗效与4mg剂量相当,临床可选择2mg剂量代替4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治疗 激光凝固术 曲安奈德
下载PDF
6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惠军 潘勇权 +3 位作者 彭敏文 陈恒光 卢晓峰 叶小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2期64-65,68,共3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眼表病理学指标恢复情况,为临床诊治、评价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选取6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于治疗前后对健侧、患侧眼均行印迹细胞学检查,治疗后行健、患侧泪膜破裂时间检...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眼表病理学指标恢复情况,为临床诊治、评价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选取6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于治疗前后对健侧、患侧眼均行印迹细胞学检查,治疗后行健、患侧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并作健、患侧眼病理学指标比较和治疗前后患眼鳞状上皮化生情况比较。结果:62例患者角巩膜缘重建后眼表上球结膜、睑间结膜、下球结膜、下睑结膜处的杯状细胞计数健患侧眼比较,数据[(5.0±3.4)、(1.7±0.6)、(-1.2±0.4)、(4.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患者患眼与健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患眼均值为(12.3±2.1)s,健眼为(12.6±2.2)s,平均差值(0.3±0.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未见双核、固缩细胞,总炎症细胞出现率约为8%。治疗前后患者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分级治疗后秩和大于治疗前,总体分级降低(Hd=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能够良好恢复泪液分泌的数量和质量,鳞状上皮化生可停止甚至恢复正常的细胞增殖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巩膜重建 病理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变与眼屈光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瑞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5Z期52-52,54,共2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血糖水平与眼屈光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8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其双眼屈光度、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360只...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血糖水平与眼屈光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8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其双眼屈光度、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360只眼均为近视屈光不正,其中近视性屈光度为-0.75D--3.0D;180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0~15.4mmol/L。患者血糖水平与屈光度改变呈正相关,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屈光度改变越明显(r=0.61,P<0.05)。结论对年龄在50岁以上、突发屈光不正且无明显糖尿病症状患者,应进行常规空腹血糖测定,以提高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屈光不正 血糖 屈光度
下载PDF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瑞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9期140-141,共2页
角膜病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只有通过穿透性角膜移植才能获得一定视力。术前术后护理也是保证角膜移植片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35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感染症状,无缝线脱落,伤口裂开、植片移位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大大提... 角膜病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只有通过穿透性角膜移植才能获得一定视力。术前术后护理也是保证角膜移植片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35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感染症状,无缝线脱落,伤口裂开、植片移位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角膜移植 护理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高稳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3期454-455,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及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SMILE治疗的60例(120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术后角膜后表面高... 目的:探讨实施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及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SMILE治疗的60例(120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同时使用Peaeson相关性分析角膜后表面高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在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表面高度差异同术前相比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在术后3个月基本同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也显示SMILE术后角膜高度变化同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切削深度及角膜切削比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在短期同术前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术后会逐渐恢复,手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均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后表面高度 影响因素 安全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K值变化的IOL Master观察
17
作者 周灵 李奇观 +2 位作者 周秀婵 张碧玉 杨海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6期299-300,共2页
目的比较3.0 mm、5.5mm长度透明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引起的角膜曲率变化。方法白内障患者102例136眼随机分成3.0mm切口组和5.5mm切口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应用IOL Master进行角膜曲率测量... 目的比较3.0 mm、5.5mm长度透明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引起的角膜曲率变化。方法白内障患者102例136眼随机分成3.0mm切口组和5.5mm切口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应用IOL Master进行角膜曲率测量。结果术后1个月及6个月3.0mm切口组手术前后角膜差值曲率均低于5.5mm切口组,不同时间点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3.0mm组与5.5mm组相比手术后平均角膜曲率差值变化较小,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0mm组获得更小的角膜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角膜曲率 透明角膜切口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治疗体会
18
作者 周灵 段娜 +1 位作者 廖锐 张碧玉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3658-3658,共1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及发作次数、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方法,探讨其治疗方法,比较其优缺点。结果:通过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及发作次数、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及治...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及发作次数、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方法,探讨其治疗方法,比较其优缺点。结果:通过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及发作次数、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方法后,患者选择不同治疗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该病的治疗,应注意患者的自觉症状,探讨其更适合个人的治疗方法,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得到持续稳定的治疗,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