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外科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策略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晓鹏 周成斌 +1 位作者 黄劲松 吴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5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的监测策略,为瓣膜外科术后患者寻求合适的随访监测手段。方法 选择2019年1~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成人二区接受心脏瓣膜外科手术并需要口服华法林抗...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的监测策略,为瓣膜外科术后患者寻求合适的随访监测手段。方法 选择2019年1~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成人二区接受心脏瓣膜外科手术并需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107例。同一患者根据抗凝监测手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即抽取枸橼酸钠静脉抗凝血送至医院检验科,应用法国思塔高公司生产STAGO-E监测仪器得出PT-INR结果;实验组即取两滴指尖末梢全血,应用深圳qLabsPT-INR(Q1/Q3型号)凝血检测仪得出PT-INR结果。对两组抗凝监测结果 PT-INR进行相关性、偏差分析及探讨两种监测手段的优劣性。结果 两种凝血监测仪之间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0.9,其结果偏差较小,且符合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窗范围内INR为1.5~2.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便携式深圳qLabs凝血检测仪,因操作方便、得出结果快捷及经济效应明显等优点,容易被接受。结论 便携式深圳qLabs凝血检测仪对比医院大型仪器相关性良好,尤其适合应用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要求治疗窗内的患者,为瓣膜术后患者抗凝随访寻求可行性新型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监测 凝血分析仪 随访管理模式 心脏瓣膜外科术后 自我检测
下载PDF
圆锥(Cone)重建技术在三尖瓣下移畸形应用的初步体验
2
作者 温树生 高强 +5 位作者 李晓华 赵俊飞 陈寄梅 岑坚正 许刚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总结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行Cone重建的临床体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行Cone重建技术治Ebstein畸形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0.1(4~57)岁;Carpentier分型A型2例、B型4例、介于B... 目的总结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行Cone重建的临床体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行Cone重建技术治Ebstein畸形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0.1(4~57)岁;Carpentier分型A型2例、B型4例、介于B型和C型之间2例、C型2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采用Cone重建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所纳入10例患者截至最近一次随访均无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术毕经食管心脏B超示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1.4±1.8)cm^2,术后出院前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6.4±6.9)cm^2,两者均比术前的(18.7±11.4)cm^2降低[95%CI(–25.154,–9.573),P=0.001;95%CI(6.567,18.113),P=0.001]。术后3个月时,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7.9±5.0)cm^2较术前明显下降[95%CI(4.523,12.052),P=0.004],较出院时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5.783,1.039),P=0.126]。术后3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85.7%,16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32.1%。术后出院前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14.7)mm vs.(59.1±24.7)mm,95%CI鲙1.033,31.480),P=0.039]。结论 Cone重建技术可最大程度对三尖瓣下移畸形进行解剖学矫治,术后效果满意,远期瓣膜功能稳定,但术后短期是出现三尖瓣大量反流的危险期,对Cone重建的手术适应证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畸形 Cone重建 瓣膜反流
原文传递
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定位诊断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文龙 王树水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5期488-492,共5页
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临床意义差别巨大,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是目前最常用的室性早搏定位诊断手段。心磁图、CT、MRI、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也能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其三维空间显示更加直观,但设备昂贵,重建心脏模型耗时... 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临床意义差别巨大,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是目前最常用的室性早搏定位诊断手段。心磁图、CT、MRI、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也能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其三维空间显示更加直观,但设备昂贵,重建心脏模型耗时长。人工智能因其强大的数据分类能力,近年也有应用于室性早搏自动定位诊断的研究。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分类繁多复杂,如何进一步提高定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使其经济实惠,更易于临床应用,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室性早搏 综述 定位 心电图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单中心回顾性随访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新建 庄建 +5 位作者 李佳妮 陈寄梅 岑坚正 温树生 许刚 张洪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939-943,共5页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再次狭窄及瓣膜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4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手术年龄4.00个月至22.7... 目的明确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发育、再次狭窄及瓣膜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4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手术年龄4.00个月至22.70岁(56.60±63.92)个月,均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随访评估心包卷及肺动脉发育情况、肺动脉与三尖瓣反流及其与随访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12.19%)。随访4.00个月至10.75年(3.00±2.35)年。随访期间失访3例(7.31%),二期手术后死亡1例。术后早期无吻合口狭窄,随访期间心包卷及左肺动脉无明显增长;10例出现心包卷重度狭窄,5例肺动脉分支中-重度狭窄;肺动脉及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后早期明显增加,反流增长量与随访时间长短无相关关系。结论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矫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早期效果良好,心包卷无远期生长能力,再次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需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心包卷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原文传递
外科创新技术/器械临床研究方法学——IDEAL框架与推荐系列文章之一:IDEAL框架与推荐介绍 被引量:4
5
作者 喻佳洁 陕飞 +10 位作者 Peter McCulloch Allison Hirst 胡建昆 孙鑫 李幼平 刘伦旭 刘雪梅 董念国 陈寄梅 乔贵宾 李鹤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快速创新是外科临床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其评价总体思路与药物干预类似,但具体方法学存在很大差异。2009年IDEAL协作网提出一套适用于外科创新干预的方法学框架—IDEAL框架,将外科创新技术发展分为5个阶段,涵盖从概... 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快速创新是外科临床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其评价总体思路与药物干预类似,但具体方法学存在很大差异。2009年IDEAL协作网提出一套适用于外科创新干预的方法学框架—IDEAL框架,将外科创新技术发展分为5个阶段,涵盖从概念提出到推广应用的全生命周期。2019年,协作网更新IDEAL框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临床前评价(Pre-IDEAL),梳理明确各阶段研究目的、核心问题和伦理依据。作为IDEAL框架和推荐系统的首篇文章,本文将详细介绍IDEAL推荐和框架的产生、发展、具体内容、应用推广现状,旨在促进该方法在国内外科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创新 框架与推荐 IDEAL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罗丹东 庄建 +4 位作者 朱卫中 周成斌 吴岚 陈妙云 李晓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儿童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发生心跳骤停,经短时间传统心肺复苏无法恢复自...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儿童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发生心跳骤停,经短时间传统心肺复苏无法恢复自主循环的儿童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为(7±11)个月],给予ECMO支持。将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维持核心温度在37.0℃,11例)和亚低温组(维持核心温度在33.0℃,12例),对比两组的出院率、ECMO脱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中,11例(47.8%)成功脱离ECMO,7例(30.4%)出院,亚低温组出院率(6例,50.0%)和常温组出院率(1例,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69);亚低温组ECMO脱机率(9例,75.0%)高于常温组(2例,18.2%,χ~2=7.425,P=0.006)。两组并发症(感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难以恢复自主循环的儿童,给予ECMO辅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联合亚低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撤离ECMO的成功率,但不能说明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手术 体外膜肺氧合 亚低温治疗 心跳骤停
原文传递
我国单中心先心病外科治疗结果与欧洲先心病数据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罗丹东 庄建 +5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许刚 温树生 崔虎军 吴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 利用欧洲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医师协会先天性心脏病数据库(ECHSA Congenital Database),对比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欧洲大陆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数据,探索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抽取ECHSA Congenital ... 目的 利用欧洲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医师协会先天性心脏病数据库(ECHSA Congenital Database),对比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欧洲大陆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数据,探索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抽取ECHSA Congenital Database网站上数据资料,对比广东省人民医院和欧洲大陆在2009年至2015年的数据,包括:患者基本资料、患者手术难度和手术死亡比例.结果 欧洲大陆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数据对比:手术人数71 763例对13 119例,手术次数/手术患儿数比126.2%对104.1%,平均年龄(75.91±146.18)个月对(105.80±172.18)个月,在新生儿组患儿例数比例(18.2%对4.4%),Aristotle Score平均分数(7.00对6.67),30天手术死亡比例(2.98%对1.73%).在新生儿组手术方式中,欧洲大陆较广东省人民医院有较多的姑息性手术;在成人组手术方式中,欧洲大陆主要为再次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主要为初次手术.结论 广东省人民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整体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整体接近欧洲大陆的平均水平.但在新生儿手术、复杂手术、成人再次手术的比例仍低于欧洲大陆,是我们今后应关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手术 数据库 死亡率
原文传递
呼吸机通气下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丹东 庄建 +5 位作者 朱卫中 吴岚 陈妙云 李晓峰 李柳苑 张崇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情况下超声诊断膈肌麻痹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我院54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者怀疑存在膈肌麻痹的患者,分别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情况下超声诊断膈肌麻痹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我院54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者怀疑存在膈肌麻痹的患者,分别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下和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以超声检查膈肌功能诊断是否存在膈肌麻痹。其中男327例、女215例,年龄(14±32)个月。对比在呼吸机CPAP模式下与在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超声诊断的结果。结果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82例患者诊断为膈肌麻痹,其中右侧39例,左侧25例,双侧18例,其他均为正常;CPAP模式下,82例患者诊断膈肌麻痹,其中右侧38例,左侧25例,双侧19例,其他均为正常。超声在CPAP模式下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结果,与在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对比,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9.9%。结论在呼吸机通气状态下用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是否存在膈肌麻痹结果准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 心脏手术 膈肌麻痹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外科创新技术/器械临床研究方法学--IDEAL框架与推荐系列文章之二:IDEAL报告规范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喻佳洁 Allison Hirst +11 位作者 Peter McCulloch 陕飞 胡建昆 孙鑫 刘伦旭 刘雪梅 董念国 陈寄梅 乔贵宾 李鹤成 刘浩 李幼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70,共8页
严格遵守报告规范有助于研究者完整、清晰和透明地报道方法学和研究结果。目前国际报告规范网站收录的与外科干预相关的报告指南主要针对某种研究设计类型和部分研究内容。因IDEAL框架是对外科创新技术发展的所有阶段进行评估,而每个阶... 严格遵守报告规范有助于研究者完整、清晰和透明地报道方法学和研究结果。目前国际报告规范网站收录的与外科干预相关的报告指南主要针对某种研究设计类型和部分研究内容。因IDEAL框架是对外科创新技术发展的所有阶段进行评估,而每个阶段都有其核心问题和关键要素,若仅采用已有针对设计类型的报告规范可能忽略这些重要特征,导致研究者不能全面准确地报道相关信息。2018年IDEAL协作网启动制订适用于外科创新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报告规范。本文旨在从产生背景、制作过程和核心内容上对IDEAL报告规范进行解读,促进其在国内研究人员中的理解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规范 IDEAL 框架与推荐 外科
原文传递
右心辅助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敏 麦明杰 +5 位作者 吴怡锦 周成斌 章晓华 林中林 郭海江 黄劲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右心辅助方式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8月我院行右心辅助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6.2±1.8)岁。术前行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阻力为(7.8... 目的探讨右心辅助方式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8月我院行右心辅助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6.2±1.8)岁。术前行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阻力为(7.80±0.67)Wood单位,肺动脉收缩压(69.75±3.47)mm Hg。在心脏复跳后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时行肺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建立右心室辅助并撤离体外循环。辅助至右心功能恢复满意,逐步减低流量,撤除右心辅助。结果 4例患者全部成功撤除右心辅助并存活。平均供心冷缺血时间为(235.0±18.8)min,体外循环时间为(272.0±41.1)min,并行辅助循环时间为(166.0±32.7)min,平均右心辅助时间为(157.7±27.5)h,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监测波动于120~150 s之间。期间无再次开胸止血事件,无辅助机械障碍发生,无管道内凝血事件发生。结论右心辅助比体外膜肺氧合具有机械故障少,辅助时间长,抗凝要求低,出血少,血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破坏少的优点,而且经济效益可观,更加接近生理循环,不会增加左心后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右心辅助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原文传递
胎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肾积水的宫内及生后诊治一例
11
作者 申俊君 庞程程 +1 位作者 杨柳青 潘微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45-548,共4页
本文报道1例诊断为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发育差、重度三尖瓣反流等合并重度肾积水胎儿的诊治情况。经心脏超声检查及多学科会诊评估后,孕30周+3行胎儿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促进右心室及三尖瓣的发育,为生后的双心室循环创造条件。孕3... 本文报道1例诊断为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发育差、重度三尖瓣反流等合并重度肾积水胎儿的诊治情况。经心脏超声检查及多学科会诊评估后,孕30周+3行胎儿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促进右心室及三尖瓣的发育,为生后的双心室循环创造条件。孕31周行经皮胎儿肾穿刺术,经生化检查证实肾积水的性质为尿液。孕37周+3孕妇阴道分娩后,使用前列环素维持患儿动脉导管开放,保持血氧饱和度80%以上。患儿于生后6 d行左肾造瘘术改善肾积水及肾功能,生后16 d成功行双心室矫治手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生后37 d行左侧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复查超声心脏及肾脏结构及功能均逐渐恢复。本例总结胎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肾积水病例的特点和治疗方案,期待能为将来类似患儿的成功救治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肾盂积水 危重病 超声检查 临床方案 胎儿
原文传递
内科与外科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2
作者 杨珏 于长江 +4 位作者 李欣 陈泽锐 肖飞 孙图成 范瑞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连续接诊的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符合我中心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连续接诊的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符合我中心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其他患者则接受了严格的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组)。结果纳入患者127例,其中男112例、女15例,年龄(53.6±13.0)岁。85例(66.9%)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余42例(33.1%)患者接受了严格的内科保守治疗。两组患者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90.4%,内科治疗组为74.3%(P=0.010)。在内科治疗组,主动脉最大直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45 mm或最大IMH厚度(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8 mm的患者,其与IMH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01)。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在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成熟的中心,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外科手术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间血肿 治疗策略 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误诊先天性主动脉瓣闭锁1例
13
作者 庞程程 潘微 温树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0,816,共2页
患儿男,32d,因“出生后气促1个月,呛奶后加重伴反应差5d”入院。入院体检:呼吸机辅助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90%,心率141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右上肢血压65/35mmHg(1mmHg=0.133kPa),右... 患儿男,32d,因“出生后气促1个月,呛奶后加重伴反应差5d”入院。入院体检:呼吸机辅助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90%,心率141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右上肢血压65/35mmHg(1mmHg=0.133kPa),右下肢血压70/4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瓣闭锁 超声心动图 呼吸机辅助呼吸 经皮血氧饱和度 误诊 入院体检 收缩期杂音 上肢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