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开展的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40
1
作者 章晓华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2期68-71,91,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衍生于1953年Gibbon首先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技术。1971年Hill使用EC—MO成功治疗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Bartlett于1972年成功使用ECMO技术为一例心脏手术后小儿...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衍生于1953年Gibbon首先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技术。1971年Hill使用EC—MO成功治疗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Bartlett于1972年成功使用ECMO技术为一例心脏手术后小儿提供了心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生命支持 技术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郭惠明 张晓慎 +3 位作者 谢斌 曾庆诗 罗智超 庄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女14例,男6例。其中3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右心房。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体外循环。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4~5cm),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在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途转正中切口开胸手术,主动脉阻断19~28(22±5)min,无大出血、术后再次开胸止血、脑部栓塞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23(10±5)个月,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技术可行、安全,既减少了常规正中开胸的手术创伤,又没有过度延长体外循环时间造成的进一步全身器官损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手术切口小、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胸腔镜 房间隔修补术 微创
下载PDF
6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手术术后监护治疗 被引量:16
3
作者 曾嵘 朱卫中 +4 位作者 王晟 陈寄梅 岑坚正 庄建 何少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总结6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术后监护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5月至2011年10月共为60例2500g以下LBWI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孕周26-42周,平均... 目的总结6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术后监护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5月至2011年10月共为60例2500g以下LBWI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孕周26-42周,平均(33.50±4.07)周,出生体重640±2500g,平均(1729.3±522.45)g,其中47例为早产儿。手术时日龄4~55d,平均(24.88±12.49)d;手术时体重650~2712g,平均体重(1953.2±463.57)g。术前所有患儿均在NICU接受治疗。患儿均在全麻下接受先心病矫治手术,其中非体外循环组29例,体外循环组31例(不停跳3例,深低温停循环4例)。全组患儿术后进入心外小儿ICU进行监护治疗。结果全组患儿住院期间死亡13例,总病死率为21.7%。其中术中死亡4例,手术病死率6.7%;术后早期死亡(72h内)6例,占总例数10.0%;术后家属放弃治疗3例,占总例数5.0%。体外循环时间35-326min,平均(121.0±7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73min,平均(74.8±44.7)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648h,中位数96h。全组患儿术后延期关胸13例,术后床旁开胸探查止血8例。其余主要并发症包括重症肺炎10例,肺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综合症8例。结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早期实施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良好的术后管理有助于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 心脏病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成形技术治疗心脏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焕雷 柯英杰 +8 位作者 杨亮 颜倩 何标川 周勘 陈泽锐 郭惠明 卢聪 刘菁 黄劲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2-907,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手术后远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中期疗效,明确瓣叶补片扩大在三尖瓣成形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心脏术后远期重度或极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微创成形手术的8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手术后远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中期疗效,明确瓣叶补片扩大在三尖瓣成形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心脏术后远期重度或极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微创成形手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2例,女性63例,年龄(53.6±12.4)岁(范围:15-75岁).三尖瓣手术与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16.0±7.3)年(范围:0.2-35.0年).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分别为(77.3±17.2)mm和(61.0±8.4)mm.三尖瓣反流为重度或极重度,三尖瓣反流面积为(19.0±10.3)cm^2.采用右侧胸壁打孔和全胸腔镜技术,行心脏不停跳下三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技术包括瓣叶补片扩大、瓣环植入、人工腱索重建、乳头肌松解、双孔法等.记录术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输血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超声心动图.通过微信、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三尖瓣成形,20例患者因三尖瓣人工瓣膜衰败及三尖瓣成形失败改行三尖瓣置换.住院期间死亡5例(5.9%),1例患者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其余7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并全部获得随访.术后住院时间为7.0(5.5)d[M(QR)],机械通气时间为18.0(16.2)h,ICU停留时间为68.0(75.5)h.41.1%(35/85)的患者未输注任何血制品.出院复查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反流重度4例,中度9例,无或轻度67例,残余三尖瓣反流面积为(2.8±3.5)cm2(范围:0-19.1 cm^2).术后随访1-3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瓣周漏,另1例死于顽固性右心功能不全.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例,因人工瓣膜感染和机械瓣梗阻再次入院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再次置换各1例,无再次三尖瓣手术患者.结论全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心脏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瓣叶补片扩大技术可使之前无法修复的病变获得理想的成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胸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小清 庄建 +6 位作者 陈寄梅 欧艳秋 温树生 韩凤珍 潘微 聂志强 麦劲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23-726,共4页
目的 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产后及时诊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先心病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救治的先心病患婴资料,共172例,... 目的 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产后及时诊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先心病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救治的先心病患婴资料,共172例,随访至2013年8月30日.通过广东先心网建立的绿色通道,对网络内医院筛查的先心病患婴提供明确、便捷的胎儿期早期诊断及出生后及时救治.结果 平均随访13个月,随访率95.8%,婴儿期病死率8.8% (11/125).产前检查孕周18~38周.妊娠胎儿结局:保留125例(72.7%),引产45例(26.2%),宫内死亡2例(1.2%).新生儿期死亡3例.产后外科手术22例,中位手术日龄8.5天,术后死亡3例.早期手术的主要病种为: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离断、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论 通过多学科合作、建立广东先心网绿色通道,对胎儿先心病形成一个顺畅的诊治流程,可缩短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婴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治疗结果 一体化诊疗模式
原文传递
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晟 梁杰贤 +3 位作者 陈萍 曾嵘 陈寄梅 庄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目的总结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并探讨其围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6月至2011年4月共完成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孕周26~42(33.52±3.98)周,出生体重640~2500... 目的总结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并探讨其围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6月至2011年4月共完成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孕周26~42(33.52±3.98)周,出生体重640~2500(1713.30±522.43)g。手术时日龄4~55(26.50±15.72)d,体重650~2712(1963.20±454.72)g。其中52例为早产儿。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其中非CPB手术34例,CPB下手术36例,其中心脏不停跳3例,深低温(<20℃)10例。结果术中死亡5例(7.14%),术后早期死亡(72h内)7例(10%),放弃治疗3例(4.29%)。CPB时间35~326(129.0±7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73(77.8±47.3)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648(116.9±128.1)h。16例延迟关胸,7例术后出血,心包填塞,需再次开胸止血。结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实施简单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低体重儿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 先天性心脏病 麻醉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麦明杰 陈星权 +3 位作者 郑少忆 吴若彬 郭惠明 黄劲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45例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IMR)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4例,瓣膜... 目的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45例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IMR)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4例,瓣膜置换术21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3274岁[平均(58.46±12.51)岁]。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11.80±2.45)cm2和(2.83±0.98)cm2,t=22.80,P=0.00],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57.61±10.06)mm和(51.84±8.98)mm,t=2.85,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无明显差异(52.7%±15.4%和53.2%±13.2%,t=0.16,P=0.87)。结论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对二尖瓣病变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矫正,早期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心脏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曾嵘 庄建 +3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丁以群 王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6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和早产儿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1年10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6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 500 g)和早产... 目的分析6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和早产儿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1年10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6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 500 g)和早产儿施行心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4~55(24.9±12.5)d;孕周26~42(33.5±4.1)周,其中47例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640~2 500(1 729.3±522.5)g,手术时体重650~2 712(1 953.2±463.6)g。术前所有患者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行先心病矫治手术,其中行非体外循环手术29例,体外循环手术31例。术后住NICU进行监护治疗,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共死亡13例,总病死率为21.7%(13/60)。其中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72 h内)死亡6例,放弃治疗3例。体外循环时间(121.0±74.7)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4.8±44.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36.9±138.1)h。术后延期关胸13例,床旁开胸探查止血8例,发生重症肺炎10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或好转。随访47例,随访时间2~12个月,患者均生存。结论对危重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早期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手术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初次手术应用sutureless技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欧艳秋 丁以群 +5 位作者 刘小清 麦劲壮 温树生 岑坚正 陈寄梅 庄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次手术中应用sutureless技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26例行外科矫治术的心上型、心下型和混合型TAPVC患儿(婴)入选,其中sutureless手术方式组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次手术中应用sutureless技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26例行外科矫治术的心上型、心下型和混合型TAPVC患儿(婴)入选,其中sutureless手术方式组54例,传统手术方式组72例,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3年4月.结果 Sutureless技术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Z=1 296.000、P=0.001和Z=1 181.500、P=0.000).Sutureless技术组和传统手术组相比,院内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对11.1%,x2 =1.414,P=0.234),术后总死亡比例低(5.6%对23.6%,x2=7.533,P=0.006),术后肺静脉梗阻发生率低(1.9%对16.7%,x2=7.319,P=0.007).校正术前肺静脉狭窄、混合型、新生儿以及体质量等因素后,术后死亡与传统手术方式(HR =4.53,95%置信区间1.31~ 15.72,P=0.017)和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HR=10.42,95%置信区间1.32~ 82.02,P=0.026)显著相关.结论 对于心上型、心下型及昆合型TAPVC患儿,初次矫治手术采用sutureless技术可以明显缩短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术后死亡比例和肺静脉梗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Sutureless技术
原文传递
微小化体外循环对低体重小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迪斯 章晓华 +4 位作者 周成斌 陈星 肖灯科 彭勤宝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1期9-12,17,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微小化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10月157例体重≤10 kg患儿ECC手术。传统组(C组,n=73例)采取传统ECC系统;微小化组(M组,n=84例)采用微小化ECC系统,记录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微小化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10月157例体重≤10 kg患儿ECC手术。传统组(C组,n=73例)采取传统ECC系统;微小化组(M组,n=84例)采用微小化ECC系统,记录围术期血气指标、围术期输血量、术后24 h胸液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均无死亡。M组平均每例术中及术后红细胞用量均显著少于C组;M组中有51例实施了无输血ECC,17例住院期间零输血。两组24 h胸液量无显著性差异。M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C组。结论对体重≤10 kg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使用微小化ECC系统,能显著减少ECC中及围术期输血量,甚至可达到围术期零输血,并对患儿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化体外循环 婴幼儿 输血
下载PDF
从经验到循证:《2019欧洲成人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指南》解读 被引量:6
11
作者 吉冰洋 闫姝洁 +1 位作者 章晓华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3-7,共5页
2019年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欧洲心胸麻醉学会(EACTA)和欧洲心血管灌注委员会(EBCP)质量与结局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9欧洲成人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指南》。本文旨在解读该指南,该指南涵盖心肺转流的多个环节,是体外循环领域"从... 2019年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欧洲心胸麻醉学会(EACTA)和欧洲心血管灌注委员会(EBCP)质量与结局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9欧洲成人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指南》。本文旨在解读该指南,该指南涵盖心肺转流的多个环节,是体外循环领域"从经验到循证"的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体外循环 指南 循证 经验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焕雷 谢旭晶 +4 位作者 卢聪 刘菁 肖学钧 谢斌 庄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77-2779,共3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和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有7例患者确诊为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第1次手术在笔者单位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另1例为外院手术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所有...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和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有7例患者确诊为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第1次手术在笔者单位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另1例为外院手术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瓣环,第1次手术至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的间隔时间为0~65d(中位数30d),出现溶血至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0~40d(中位数19d)。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有二尖瓣残余返流,返流面积3.6~20.88cm2。内科保守治疗1例,再次外科手术治疗6例。再次手术均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1例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接受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出血,另外4例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至3年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后期死亡病例。结论:人工瓣环植入并有残余返流是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发病基础,重症患者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再次瓣膜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溶血性 二尖瓣成形术 再次手术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国产大隐静脉采集系统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星权 麦明杰 +1 位作者 郑少忆 吴若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40-2142,共3页
目的:总结内窥镜辅助下国产大隐静脉采集系统采集大隐静脉(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12月84例连续进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36例采用EVH,48例采用间断皮肤切口采... 目的:总结内窥镜辅助下国产大隐静脉采集系统采集大隐静脉(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12月84例连续进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36例采用EVH,48例采用间断皮肤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结果:两组所采集的大隐静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较间断切口组的大隐静脉采集时间长(P<0.05),但切口总长度(P<0.05),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缩短。在术后1个月内,EVH组和间断切口组分别有13.9%(5/36)和37.5%(18/48)发生下肢切口脂肪液化、红肿、感染等并发症。EVH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间断切口组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H是冠状动脉微创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安全和值得推荐的可选择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与皮层脑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桂娟 孙云霞 +3 位作者 刘玉梅 钟劲 余宇晖 陈寄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手术前后脑氧供需平衡与脑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CHD新生儿,分别在手术前、后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TOI)和氧摄取分数(FTOE),结合临床特征和振幅整合脑电图...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手术前后脑氧供需平衡与脑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CHD新生儿,分别在手术前、后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TOI)和氧摄取分数(FTOE),结合临床特征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结果,分析手术前、后TOI、FTOE的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CHD新生儿,术前监测TOI 0.56±0.05,术后0.59±0.03,均低于正常新生儿平均水平(P<0.05)。术前FTOE 0.36±0.07,术后FTOE 0.39±0.04。术后TOI、FTO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OI术后较术前改善程度与术前发绀程度呈负相关(β:-0.202),术后FTOE则无明显差异。术前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婴,术前TOI水平较低(β:-0.879));术前导管前SpO2较高,则术前TOI也较高(β:0.214)。术前aEEG背景模式轻度异常的患婴术后FTOE较背景模式正常的患婴显著减低(P<0.05),术后aEEG监测显示睡眠觉醒周期(SWC)不成熟的患婴术后TOI较SWC成熟的患婴显著减低(P<0.05)。延迟关胸是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结论CHD患婴术后TOI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紫绀型CHD改善显著。术前TOI与呼吸支持级别负相关,与导管前SpO2正相关。术前脑电活动波幅较低的患婴术后脑氧摄取分数亦较低。术后监测脑功能异常则脑氧饱和度亦较低。NIRS监测TOI与aEEG检测皮层脑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指导CHD新生儿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目标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 脑氧饱和度 皮层功能
原文传递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43例报道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涛 张晓慎 +4 位作者 刘胜中 谭今 向波 蒋露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完成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3例。房间隔缺损19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瓣膜病2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完成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3例。房间隔缺损19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瓣膜病2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7例,合并房颤者11例;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者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全组无术后残余漏、瓣周漏,无术中扩大切口,无二次开胸止血。体外循环时间31~147 min[(56±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95 min[(44±32)min];手术时间127~311 min[(169±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8±1.5)h。胸液引流量75~350 ml[平均(101±46)ml]。术后住院时间(6.5±2.7)d。81.4%(35/43)的患者住院期间未接受任何血制品的输注。术后随访1~22个月,心功能均为I^II级。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微创外科 心脏手术
下载PDF
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缺血性心脏病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鹭鹭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6期381-384,共4页
外泌体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都能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囊泡。该囊泡作为细胞间可溶性蛋白质、脂质、RNAs和其它生物活性分子转运的载体,代表了一种新型细胞通讯机制。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缺血性心脏病发展的多个阶段并具有心脏保护... 外泌体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都能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囊泡。该囊泡作为细胞间可溶性蛋白质、脂质、RNAs和其它生物活性分子转运的载体,代表了一种新型细胞通讯机制。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缺血性心脏病发展的多个阶段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本文对心脏细胞和不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调控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望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心脏保护
下载PDF
一氧化碳高压干燥环境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钟 肖泽周 +4 位作者 郭义龙 周鹏宇 朱平 麦明杰 郑少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CO)高压干燥环境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与传统HTK液低温浸泡保存比较,为心脏移植提供一种新的保存方式。方法将8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5),CO组(n=40)和HTK组(n=40)。空白对照组在...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CO)高压干燥环境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与传统HTK液低温浸泡保存比较,为心脏移植提供一种新的保存方式。方法将8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5),CO组(n=40)和HTK组(n=40)。空白对照组在取下心脏后直接进行酶学检测,而两个保存组中,每组兔心在不同保存方式下(高压罐中干燥保存及HTK液中浸泡保存)分别保存2、4、6、8、10、14、18和24 h,每个时间点各5只。通过建立改良Langendor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监测模型保存前后心肌舒缩功能变化情况,心律失常评分,检测CK、CK-MB等酶学指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恢复灌注后30 min,(1)CO干燥组的心肌舒缩功能、心功酶和心律失常评分改变在短期保存(2-4 h)内与HTK浸泡组无明显差别,而在中长期保存(6-24 h)上, CO干燥组各项指标均优于HTK浸泡组;(2)保存24 h后2组心肌超微结构均存在明显改变,但CO干燥组心肌细胞内结构损伤较HTK浸泡组轻。结论 CO高压干燥环境确实对离体兔心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在长时间保存方面,CO高压干燥保存比HTK浸泡保存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保存 一氧化碳 干燥 细胞保护
下载PDF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目前的认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亮 黄焕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16-720,共5页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是指由于右心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张而瓣膜本身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反流。慢性进展性三尖瓣反流患者晚期预后差、生活质量低、经济负担大。本文就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解剖、病理分期、影像评估、外科决策等方面...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是指由于右心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张而瓣膜本身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反流。慢性进展性三尖瓣反流患者晚期预后差、生活质量低、经济负担大。本文就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解剖、病理分期、影像评估、外科决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功能性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置换
原文传递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Ⅰ期或分期生理矫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岑坚正 庄建 +3 位作者 陈寄梅 丁以群 许刚 温树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4-818,共5页
目的 总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生理矫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探讨选择Ⅰ期或分期TCPC手术的策略.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9年11月,为88例患儿施行了TCPC术.男58例,女30例.低风险病例进行Ⅰ期TCPC术,高风险病例进行分期TCPC术... 目的 总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生理矫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探讨选择Ⅰ期或分期TCPC手术的策略.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9年11月,为88例患儿施行了TCPC术.男58例,女30例.低风险病例进行Ⅰ期TCPC术,高风险病例进行分期TCPC术.Ⅰ期手术组41例,平均年龄(8.4±4.5)岁;分期手术组47例,平均年龄(9.0±4.2)岁.Ⅰ期TCPC组中27例采用外管道,14例肺动脉直接下拉与下腔静脉吻合.Ⅱ期TCPC组中42例采用外管道,3例采用心房内通道,2例肺动脉直接与下腔静脉吻合.结果 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6.8%.Ⅰ期TCPC组死亡5例(4例死于重度低心排征,1例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12.2%;Ⅱ期TCPC组死亡1例(死于开胸时大出血),病死率2.1%,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二组的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胸管停留时间、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例随访4个月到6.5年.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严重的房室瓣反流、心力衰竭;1例术后3个月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Ⅰ期和分期TCPC都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分期TCPC的效果似较Ⅰ期TCPC好.对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应选择分期手术.低风险患儿也应尽可能进行分期TCPC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原位心脏移植16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若彬 黄克力 +4 位作者 姚桦 郑少忆 范瑞新 熊卫萍 林曙光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总结16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9年9月施行的16例次(15例患者)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例次心脏移植中,经典式原位心脏移植术4例次、双腔静脉吻合法心脏移植术12例... 目的总结16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9年9月施行的16例次(15例患者)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例次心脏移植中,经典式原位心脏移植术4例次、双腔静脉吻合法心脏移植术12例次,全部病例采用术后早期免疫诱导+三联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方案。6例死亡,存活时间5 d~103个月,中位数3.5个月。1例存活5 d,死于低心排血量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并发症;1例存活13 d,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存活3个月,死于肺部细菌、真菌感染;1例存活4个月,死于肺结核;1例存活18个月,死于中、重度急、慢性排斥反应;1例存活103个月,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合并肝功能衰竭,尸体解剖检查未发现排斥反应。余9例(10例次)至今存活,存活时间3~119个月,中位数49个月。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近、远期疗效良好。术后近期须密切监测和处理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等术后并发症,长期生存病例须特别注意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心肌病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