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素养下的“提示语”教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祥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18期60-61,共2页
“提示语”作为文本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人物间的对话起着连贯作用,是对话中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在话语前加入“提示语”,对人物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特定情况下,隐去“提示语”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会学生关注“提示语”、... “提示语”作为文本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人物间的对话起着连贯作用,是对话中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在话语前加入“提示语”,对人物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特定情况下,隐去“提示语”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会学生关注“提示语”、理解“提示语”、运用“提示语”,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提示语 素养 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现象 运用能力 说明性 学生
下载PDF
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德育功能的启示
2
作者 梁东红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7年第6期131-132,共2页
"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思想之一,主张"以人为本",亲身参与,即兴发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文章就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德育功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 音乐教学 音乐德育
下载PDF
浅谈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运用
3
作者 邵丽莹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第12期54-55,共2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数学问题以更形象、更简单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经常会借用图形、图文等方式,将数学问题转换为更简明的图形运算。这种方式能将数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对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掌握数学规律具有重要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数学问题以更形象、更简单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经常会借用图形、图文等方式,将数学问题转换为更简明的图形运算。这种方式能将数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对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掌握数学规律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系统接触数学的最初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有必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模式,逐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形结合 学生系统 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 问题转换 数学知识 数学规律
下载PDF
建立教师评价新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合并学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
4
作者 彭娅 《现代教育论丛》 2011年第8期39-41,58,共4页
探讨合并学校后教师团队建设的新途径,通过建立学习型教师评价机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教师团队,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活出生命的意义!本文从自我评价、人本评价、动态评价三个方面对刚并为一校的老师实施多维度评... 探讨合并学校后教师团队建设的新途径,通过建立学习型教师评价机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教师团队,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活出生命的意义!本文从自我评价、人本评价、动态评价三个方面对刚并为一校的老师实施多维度评价,达到柔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效果,使学校、教师一同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教师 评价 专业发展
下载PDF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用教学的三重境界
5
作者 徐虹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22期64-65,共2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义务教育语...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教学 语言文字 言语能力 语言建构 丢手绢 审美鉴赏 语言运用 言语表达 一门 义务教育
下载PDF
关注学生个性 抓住教育契机——我的教学教育故事
6
作者 林妙珍 《生活教育》 2016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接任小峰所在的班级时,他在读五年级。五年级是毕业班的过渡年级,也是关键时期。凭我多年的教学教育经验看,接手任何一个班级现在都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了。我像以往那样信心满满地接了这个班。但当我走马上任后,却发现要带好这个班的数学... 接任小峰所在的班级时,他在读五年级。五年级是毕业班的过渡年级,也是关键时期。凭我多年的教学教育经验看,接手任何一个班级现在都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了。我像以往那样信心满满地接了这个班。但当我走马上任后,却发现要带好这个班的数学并不简单。因为这个班的孩子太有个性了,而小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故事 五年级 教育契机 漫画书 给你 她说 事业有成 告诉我 就这样 发过
下载PDF
巧用提问,在阅读教学中提升思维能力
7
作者 王婷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9年第11期20-23,共4页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巧用提问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阅读前——围绕主题,以问过渡,激活思维活力;阅读中——及时指导,以问推进,拓展思维深度;阅读后——解读文...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巧用提问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阅读前——围绕主题,以问过渡,激活思维活力;阅读中——及时指导,以问推进,拓展思维深度;阅读后——解读文本,以问沟通,提升思维品质,由此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提问 思维能力
下载PDF
贯彻年段铺垫 发展语言能力
8
作者 邓敏玲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第14期53-54,共2页
语文的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萌芽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而,发... 语文的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萌芽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应恰到好处地贯彻年段铺垫,循序渐进,普惠所有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能力 铺垫 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年龄 语文素养 关键能力 启蒙阶段 语文学习
下载PDF
別人眼中的我
9
作者 郑佳媛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9年第5期16-17,共2页
身份证笑眯眯地说:'她叫郑佳媛,性别跟妈妈一样,反正不是男的,2009年出生。什么?你问她年龄?那你就自己算算吧.'镜子捂着嘴偷笑道:'她呀,有一张圆嘟嘟的脸,看起来像一个小面团,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弯的.
关键词 大自然
下载PDF
基于现行《道德与法治》的小学生法治教育探究
10
作者 陈广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15期60-60,共1页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把道德和法治教育全面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其教育目的为提高学生道德以及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主构建道德意识、全面健康成长。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生法治教育情况进...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把道德和法治教育全面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其教育目的为提高学生道德以及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主构建道德意识、全面健康成长。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生法治教育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需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法治素养 培育策略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建设与应用浅谈
11
作者 吴小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4期0038-0038,共1页
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观念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分离的,教师不是采用大量文学作品堆砌,引导学生做阅读理解练习,就是要求学生反复重复主题作文训练,学生感受不到语文读写的快乐,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观念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分离的,教师不是采用大量文学作品堆砌,引导学生做阅读理解练习,就是要求学生反复重复主题作文训练,学生感受不到语文读写的快乐,因而,教学效率不高。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提出后,教师教学观念得以很大改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思想备受关注。立足于此,本文展开了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望能得到同仁的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结合教学 小学语文 应用方法
下载PDF
聚焦语用 注重实践——以《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为例
12
作者 涂秀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25期281-281,共1页
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基本目标是语言文字运用,而文化修养、精神熏陶等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很自然的融入进来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为我... 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基本目标是语言文字运用,而文化修养、精神熏陶等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很自然的融入进来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为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语文课堂要聚焦语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从教材中挖掘合适的训练点,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以《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为例:一、体会心情变化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我们”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用“——”画出相关语句。生汇报,师板书:紧张、焦急——震惊——后悔1.体会紧张、焦急。(1)师:你在紧张什么?学生根据上下文、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来感受紧张氛围。(2)师引读:所以,我们才会如此紧张,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一生读)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一生读)师:刚才两位同学读的语气截然相反,我们心中焦急,向导为何如此冷淡?生1答:向导没有同情心。生2答:向导是生物学家,知道不能干涉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规律。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你们还可能喊什么?生1答:你得救它!(命令)生2答:幼龟也是一条生命,救救它吧!(请求)生3答:你太没有同情心了!(谴责)所以,向导迫于无奈,极不情愿地抱起抱起那只小龟,朝海边走去。师:同学们,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想法和心情就很可能不同。比如:明天就要考试了,平时认真听课的同学,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的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课程 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 《语文课程标准》 语用 聚焦 学习语言 文字运用
下载PDF
对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以指导《西游记》的阅读为例
13
作者 涂秀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12期206-206,共1页
在提倡核心素养的今天,整本书的阅读已成为社会共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自然就成为了所有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学生阅读领路人的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节阅读课,进行关于整本书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交... 在提倡核心素养的今天,整本书的阅读已成为社会共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自然就成为了所有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学生阅读领路人的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节阅读课,进行关于整本书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交流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 阅读 指导
下载PDF
沟通迸发灵感关爱鼓励成功
14
作者 涂秀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31期270-270,共1页
一、案例背景乐乐,男,11岁,因父母离异,孩子长期跟父亲生活,父亲工作较忙,无法给予孩子身心上的关心,因此,孩子顽皮,且不服管教,常靠违反纪律获得师生关注,同学关系紧张,老师对其软硬兼施也无济于事。我对乐乐一直很关注,也采取了很多方... 一、案例背景乐乐,男,11岁,因父母离异,孩子长期跟父亲生活,父亲工作较忙,无法给予孩子身心上的关心,因此,孩子顽皮,且不服管教,常靠违反纪律获得师生关注,同学关系紧张,老师对其软硬兼施也无济于事。我对乐乐一直很关注,也采取了很多方法,乐乐逐渐愿意与我交流,但还是状况不断,效果不很理想。二、案例经过一天语文课我上《落花生》这一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后,乐乐主动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爱 灵感 生活实际 《落花生》 父母离异 同学关系 孩子 语文课
下载PDF
语文诗词教学与德育的分析——以统编教材为例
15
作者 吴小丽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1年第4期168-168,共1页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多元,传统思想如爱国、孝道、礼仪和诚信等历久弥香。古典诗词,就是众多文化形式中的一种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词,不仅节奏鲜明、意境深远,更兼具思想道德的教育意义。本文就将以统编版教材中的优秀古诗...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多元,传统思想如爱国、孝道、礼仪和诚信等历久弥香。古典诗词,就是众多文化形式中的一种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词,不仅节奏鲜明、意境深远,更兼具思想道德的教育意义。本文就将以统编版教材中的优秀古诗词为例,探索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道德教育 诗词文化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16
作者 杨婷文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6年第Z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地球 人类 污染 滥用 属于 声音 水资源 愤怒 开始讨论 文章
下载PDF
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17
作者 苏美珍 《中国教师》 2009年第18期40-40,共1页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的营造需要精心设计的提问作为前提条件。显然,巧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 培养 现代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