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扬 李海生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669-1670,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2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T5骨折2例、T6骨折1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6例...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2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T5骨折2例、T6骨折1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6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3骨折5例、L4骨折2例、L5骨折1例、T12和L2骨折2例。病程3 d^24个月,平均1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Cobb's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单个腰椎骨水泥注射量3~6 ml,单个胸椎骨水泥注射量2~4 ml。7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5例患者骨水泥漏至椎旁组织,1例渗漏至椎管内,1例渗漏至椎间盘内,至随访结束时这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术后第2天明显减轻。本组患者术前Cobb's角(23.1±2.0)°,VAS评分(8.45±1.35)分;术后第5天Cobb's角(9.40±2.5)°,VAS评分(2.10±0.75)分。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基于ICF-RS的1例左半骨盆肿瘤切除及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重建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佘晓芸 吴桂丽 +1 位作者 邓文清 陈喜贵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6期150-154,共5页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对1例半骨盆肿瘤切除及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重建术患者进行功能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给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功能康复护理计划。经过护理,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步行及平衡等躯体功能有...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对1例半骨盆肿瘤切除及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重建术患者进行功能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给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功能康复护理计划。经过护理,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步行及平衡等躯体功能有明显改善,各项活动及参与能力显著提高。ICF-RS在患者康复护理评定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RS 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重建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1例拇指再造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征 邓文清 刘小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3期96-97,共2页
拇指是人体最灵活的器官之一,拇指约占手功能的40%,拇指残缺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手功能、还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影响生活质量.将残缺的拇指进行再造,对恢复其手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月6日我院对1例右手拇指近节基底以远... 拇指是人体最灵活的器官之一,拇指约占手功能的40%,拇指残缺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手功能、还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影响生活质量.将残缺的拇指进行再造,对恢复其手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月6日我院对1例右手拇指近节基底以远缺失的患者行左足第二足趾游离右拇指再造手术,术后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及护理,患者右手再造拇指成活,右手手功能基本恢复,ADL自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再造手术 术后患者 康复护理 第二足趾游离 综合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手功能 拇指残缺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创伤性手部小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雅芬 周宪章 +5 位作者 吴武 陈娟 陈成威 陈晓陇 李蓬东 张继宗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88-89,共2页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治疗对创伤致掌指(MP)、近侧指间(PIP)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手外伤致MP、PIP关节僵硬的患者31例37指,行Swason硅胶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康复治疗,记录随访、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治疗对创伤致掌指(MP)、近侧指间(PIP)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手外伤致MP、PIP关节僵硬的患者31例37指,行Swason硅胶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康复治疗,记录随访、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指标。结果 2例2指术后失去随访,29例35指(16指PIP关节,19指MP关节)获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8.29±2.09)个月。1例因感染术口延迟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指PIP关节复发尺偏畸形,1指MP关节复发桡偏畸形,2指PIP关节复发关节僵硬。术后6个月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14±0.91)分、主动活动度(33.57±11.35)°、畸形评分(8.60±1.48)分优于术前的(2.91±0.95)分、(18.77±7.83)°、(5.63±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X线显示无下沉、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关节明显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部小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创伤性手指关节僵硬患者的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近侧指间关节 掌指关节 僵硬 康复
下载PDF
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宪章 陈娟 +5 位作者 谢雅芬 陈成威 张国栋 黄建锋 赖雪媛 李海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近指间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致近指间关节僵硬患者110例(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指),对照组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近指间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致近指间关节僵硬患者110例(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指),对照组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实验组采用"系统康复-程式化关节松解术-系统康复"治疗模式,比较两组的近指间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2周,两组患者的近指间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开始,实验组的近指间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式化近指间关节松解术结合系统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功能,且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指间关节僵硬 关节松解术 系统康复 疗效
下载PDF
掌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宪章 陈成威 薛松 《青岛医药卫生》 2015年第5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掌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经掌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腕舟骨骨折患者65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其中HerbertⅡa型10例、Ⅱb型25例、Ⅱc型1... 目的探讨采用经掌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经掌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腕舟骨骨折患者65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其中HerbertⅡa型10例、Ⅱb型25例、Ⅱc型11例、Ⅱd型10例、Ⅱe型9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所有骨折均在术后12周内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舟骨缺血坏死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时按照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40例、良16例、可9例。结论对于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采用经掌侧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腕舟骨 掌侧入路 HERBERT螺钉
下载PDF
德国颈髓损伤患者自我间歇导尿的方法与护理体会
7
作者 何征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8期212-213,共2页
颈髓损伤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形成,表现为失协调性膀胱,尿液残留在膀胱内,膀胱压力升高时极容易导致尿液经输尿管反流至肾,引起肾积水和泌尿系感染,低压排尿和间歇导尿的应用是维持肾功能和膀胱稳定的关键... 颈髓损伤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形成,表现为失协调性膀胱,尿液残留在膀胱内,膀胱压力升高时极容易导致尿液经输尿管反流至肾,引起肾积水和泌尿系感染,低压排尿和间歇导尿的应用是维持肾功能和膀胱稳定的关键[1],康复后期,依据患者损伤程度,手功能状况,选择适合产品及辅助器具,指导患者自我间歇导尿,是防止泌尿系感染、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是笔者在德国慕尔瑙外科医院学习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间歇导尿 伤患者 颈髓 德国 神经源性膀胱 泌尿系感染 护理 上运动神经元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手部骨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
8
作者 周宪章 陈成威 +3 位作者 李海生 谢雅芬 刘伟健 李冠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1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手部骨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手部骨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3~55岁,平均26.5岁;左手2例,右手6例。共涉...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手部骨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手部骨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3~55岁,平均26.5岁;左手2例,右手6例。共涉及9个手指,近节指间关节6例6指,其中食指1指、环指3指、小指2指;掌指关节1例3指,食、中、环指各1指。均为陈旧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受损关节疼痛、僵硬、屈曲畸形。采用Swanson小骨关节植入物进行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采用固定、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随访观察患指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采用Swanson小骨关节植入物,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至随访结束时,所有置换关节活动度良好、无疼痛,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塌陷及假体周围骨吸收。按照顾玉东等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优6指、良3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手部骨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解除疼痛,纠正畸形,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手部损伤 康复伽I练 指间关节 掌指关节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