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与龙门山地区水汽异常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志辉 陈梅花 +2 位作者 杨竹转 严兴 邓远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8-666,共9页
对龙门山地区水汽动态的分析研究表明,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地区大气相对湿度异常频次都出现了先逐年下降,然后快速回升的过程;下降时间较长,10a以上,上升时间较短,1~2a;震中位于异常频次相对下降和上... 对龙门山地区水汽动态的分析研究表明,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地区大气相对湿度异常频次都出现了先逐年下降,然后快速回升的过程;下降时间较长,10a以上,上升时间较短,1~2a;震中位于异常频次相对下降和上升幅度都是最大的中心或邻近区域.在地震孕育中期阶段发生水汽异常趋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岩层裂隙的张合、地下流体的运动和地热能的变化,影响地面温度和潜热交换的速度所致.在地震孕育的中长期阶段(10a~几a),地壳岩石受压缩变形,孔隙、裂隙不断闭合或减少,由地下释放的热水、热汽减少,潜热交换速度也随之降低,相对湿度异常频次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地壳岩石变形进一步加大,可能导致微破裂不断扩展,由地下释放的热水、热汽由减少转为增加,潜热交换速度由降低转为迅速增加,相对湿度异常频度也表现出由逐年下降转为突发的快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水汽异常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新丰江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活动构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叶秀薇 黄元敏 刘吉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476,共12页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2007年6月~2014年7月新丰江地区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对比区域活动构造的产状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等。结果显示,自ES向WN新丰江库区断裂深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与重...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2007年6月~2014年7月新丰江地区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对比区域活动构造的产状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等。结果显示,自ES向WN新丰江库区断裂深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与重力场的研究结果一致。库区大坝至东源锡场之间的中-上地壳存在4个大小不等的高速体,其中,锡场下方的高速体I体积最大(EW向截面约6km×7km),速度最大,中心速度达6.3km/s。库区大坝下方存在以人字石断裂(F2)、南山-坳头断裂(F4)、河源断裂(F1)、石角-新港-白田断裂(F5)等为中心的强烈构造变形区,1960年至今大坝下方高速体Ⅲ、Ⅳ边缘已发生包括1962年6.1级地震在内的7次ML≥5.0地震,能量释放较为彻底;锡场下方高速体Ⅰ的边缘自2012年以来中小地震活跃,且b值较低,不排除发展为中强震孕震凹凸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速度结构 联合反演 活动构造 新丰江水库
下载PDF
新丰江水库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特征及库水的渗透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叶秀薇 邓志辉 +4 位作者 黄元敏 刘吉平 王小娜 刘锦 谭争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32-3444,共13页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2007年6月—2014年7月新丰江水库地区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库区序列分布及速度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库区中上地壳不同深度P波速度存在显著横向不均匀性,浅...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2007年6月—2014年7月新丰江水库地区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库区序列分布及速度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库区中上地壳不同深度P波速度存在显著横向不均匀性,浅部库区速度高于周缘,在5~10 km上地壳从库坝下游白田至库尾锡场NW方向存在高速异常体以及2个低速间断区域,低速间断区分别位于人字石断裂与南山—坳头断裂交汇处以及1962年6.1级地震震源区,库水可能沿低速间断区的人字石断裂、石角—新港—白田断裂下渗至13~14 km的地壳.在10~14 km地壳以NE走向的大坪—岩前断裂为界,NW侧为最高速度6.2 km·s^(-1)的高速区域,SE侧从库区中部回龙至库坝下游白田为显著低速异常区域,是可能的库水渗透影响区域,亦是库区中强地震集中区.库区地震多发生在高速体内部、高低速过渡带或低速的渗水通道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速度结构 联合反演 新丰江水库 库水渗透影响区
下载PDF
山西霍山山脉河流地貌定量参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4
作者 徐岳仁 何宏林 +3 位作者 邓起东 魏占玉 毕丽思 孙浩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6-759,共14页
河流地貌形态定量研究是了解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耦合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山山脉位于山西地堑系中部,介于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以发育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M_S8级地震而著名,通过分析跨断裂带及周边的48条河流的纵剖面形态... 河流地貌形态定量研究是了解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耦合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山山脉位于山西地堑系中部,介于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以发育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M_S8级地震而著名,通过分析跨断裂带及周边的48条河流的纵剖面形态、SL参数、Hack剖面、面积高程积分曲线以及HI值等,得到以下认识:1)跨断裂带的河流,其纵剖面在断层两侧的形态具明显差异,反映其受断层活动控制,而其他河流,除极少部分在上游存在局部陡变外,纵剖面为近似下凹的指数曲线形态显示近均衡状态;2)河流的HI值及积分曲线显示了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整体处于强抬升弱侵蚀状态,即所有河流均处于壮年或幼年期;3)48条河流一致上凸的Hack剖面也表明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处于强烈的构造抬升阶段,跨断裂带的Hack剖面形态以陡变下降而区别与其他河流的近似圆弧形;4)跨断裂带河流的SL/K参数在断层附近出现异常高值,反映了SL/K参数与断层垂直差异运动的相关性,周边其他河流的SL/K参数反映了没有差异运动的准均衡状态,局部的异常高值可能对应不同基岩的抗风化能力差异。河流地貌定量参数与构造环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河流地貌定量参数特征揭示霍山山前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的强烈垂向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参数 构造地貌 Hack剖面 霍山山前断裂带 山西地堑系
原文传递
霍山山前断裂带冲沟纵剖面数学拟合函数的构造响应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毕丽思 何宏林 +3 位作者 徐岳仁 魏占玉 石峰 孙浩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处于不同构造环境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冲沟会呈现出不同的数学函数形态特征,常见的有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乘幂函数等。它们反映了冲沟演化对发育时间、区域气候特征、河床基岩性质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响应。基于DEM数据提取... 处于不同构造环境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冲沟会呈现出不同的数学函数形态特征,常见的有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乘幂函数等。它们反映了冲沟演化对发育时间、区域气候特征、河床基岩性质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响应。基于DEM数据提取了横跨霍山山前断裂带的64条冲沟,分析了冲沟纵剖面的拟合函数及其所反映的冲沟对断裂活动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横跨霍山山前断裂带的冲沟均表现为幼年期的线性函数形态或轻微下凹的指数函数形态,这反映了上新世以来霍山山前断裂带持续而强烈的正断层作用,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时间间隔较短的多次强烈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纵剖面 数学拟合函数 DEM数据 霍山山前断裂带 构造响应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钻孔揭露的广州城区软土分布特征及震陷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毕丽思 陈小芳 卢帮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6-1033,共8页
以面积达270km2的广州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密度分布的近12 000个钻孔,综合各行业规范对软土的定义,判别出广州城区的软土层,并详细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为:研究区内近80%的面积其下伏地层有软土分布,软土层在广州城区埋藏较浅,其顶... 以面积达270km2的广州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密度分布的近12 000个钻孔,综合各行业规范对软土的定义,判别出广州城区的软土层,并详细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为:研究区内近80%的面积其下伏地层有软土分布,软土层在广州城区埋藏较浅,其顶板埋深约6.0m以浅,并呈现中部浅、南北两侧深的特点;另外,软土层在广州城区沉积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不足1.5~13.5m者皆有分布,其中厚度大于3.0m的地区占了研究区面积的32%,同时软土的厚度分布呈现出研究区南部、西部的厚度大,中部、北部的厚度小,河流岸边的厚度大,远离河流的厚度小的特点,并且呈现出两个沉积中心。结合上述结果,初步预测出研究区内近1/3的面积在强烈地震时可能产生软土震陷,软土震陷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 广州 软土 震陷
下载PDF
基于航磁资料解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深部断裂 被引量:2
7
作者 毕丽思 黄剑涛 +4 位作者 任镇寰 叶秀薇 卢帮华 刘天佑 乔计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9,共10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航磁异常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并且在以近EW向为主体的磁场背景下,同时存在NE、NW向磁场体。经过对其航磁资料进行系统处理、分析、解释,确认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壳深部存在近EW向、NW向、NE向三组断裂系。近EW向断裂是主要断... 珠江三角洲地区航磁异常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并且在以近EW向为主体的磁场背景下,同时存在NE、NW向磁场体。经过对其航磁资料进行系统处理、分析、解释,确认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壳深部存在近EW向、NW向、NE向三组断裂系。近EW向断裂是主要断裂,大部分深及30 km以上。NW向断裂较发育,但切割深度较浅,大部分在10 km左右。NE向断裂的切割深度亦不大,特别是一些以往被称为是深部断裂者大多数只有10 km左右,不超过20 km。三组断裂间相互切割,但近EW向与NW向断裂活动性较强、活动时代较新。这些成果与重力资料系统处理结果基本一致,与传统认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深部断裂格局则有较大改变。最后,本文提出"新构造期深部断裂"的新概念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航磁异常 深部断裂 新构造期
下载PDF
建筑物基本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小芳 刘小保 杨芳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了提高建筑物普查的效率及质检管理工作,基于Android开发的系统将建筑物普查工作的基本信息数据采集通过移动终端录入,直接形成电子数据,改变了传统的调查方式,避免了多头采集,重复劳动,确保了建筑物基本信息的完整、准确,节省了大量... 为了提高建筑物普查的效率及质检管理工作,基于Android开发的系统将建筑物普查工作的基本信息数据采集通过移动终端录入,直接形成电子数据,改变了传统的调查方式,避免了多头采集,重复劳动,确保了建筑物基本信息的完整、准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为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的有效取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基本信息 移动终端 采集 震害预测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钻孔分析广州城区的软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震陷情况 被引量:2
9
作者 毕丽思 陈小芳 +1 位作者 马浩明 卢帮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645,共9页
以面积为270 km2的广州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密度分布的近12 000个钻孔,判别出广州城区的软土层,详细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区内的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大部分地段为单层,埋藏深度小于6. 0 m,且中部较浅,南北两侧... 以面积为270 km2的广州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密度分布的近12 000个钻孔,判别出广州城区的软土层,详细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区内的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大部分地段为单层,埋藏深度小于6. 0 m,且中部较浅,南北两侧较深。软土的沉积厚度较大,并呈现出研究区南部、西部的厚度大,中部、北部的厚度小,靠近河流岸边的厚度大,远离河流的厚度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2个沉积中心。在强烈地震时广州城区内相当一部分面积可能产生软土震陷,软土震陷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由于软土的厚度与埋深、液性指标和孔隙比等指标不同,震陷性在空间上呈现出轻微、中等、严重等不同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城区 钻孔 软土 地震 震陷
下载PDF
东莞市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芳 李富维 聂树明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3期66-73,共8页
通过对东莞市近20年来完成的地震小区划、地震烈度复核、活断层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大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基于ArcgIS软件的抗震设防数据库,并在ArcgIS平台上采用C/S架构,结合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完成东莞市抗震设防业务管理系... 通过对东莞市近20年来完成的地震小区划、地震烈度复核、活断层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大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基于ArcgIS软件的抗震设防数据库,并在ArcgIS平台上采用C/S架构,结合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完成东莞市抗震设防业务管理系统及审批系统建设,实现了抗震设防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抗震设防 服务平台 广东东莞市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灾害自动成图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小芳 戚洪飞 俞岗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有许多定性图件,目前常用的成图方法是根据研究区的离散点钻孔结果人工勾画,费时费力;或对离散点钻孔结果强制赋予0、1数值,然后进行插值成图,其从逻辑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的客观情况。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该文提出了...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有许多定性图件,目前常用的成图方法是根据研究区的离散点钻孔结果人工勾画,费时费力;或对离散点钻孔结果强制赋予0、1数值,然后进行插值成图,其从逻辑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的客观情况。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该文提出了使用分类工具SVC,将不同结果的离散点钻孔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分类的自动成图方法。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效率高,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风险评估 钻孔 定性灾害图件 自动生成
下载PDF
珠三角白涧—高明—金湾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12
作者 张项 叶秀薇 +2 位作者 刘宝峰 吕作勇 王小娜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108-109,共2页
南海北部边缘是南海唯一的拉张边缘,与南海扩张形成有相同的力学背景,其中记录了许多南海扩张和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因此,南海北部边缘的地壳结构一直是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的热点.珠江口区域位于南海北部边缘,曾发生多次7级强震的滨... 南海北部边缘是南海唯一的拉张边缘,与南海扩张形成有相同的力学背景,其中记录了许多南海扩张和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因此,南海北部边缘的地壳结构一直是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的热点.珠江口区域位于南海北部边缘,曾发生多次7级强震的滨海断裂带从该区穿过,但以往对该区深部结构的探测仅限于两条跨海陆过渡带的二维主动源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剖面 地壳速度结构 构造意义 珠三角 南海北部 南海扩张 地球科学家 滨海断裂带
下载PDF
个旧高松矿田多成矿地质因素BP网络成矿预测
13
作者 吴华平 赵江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研究了BP网络模拟多成矿地质因素和矿床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创建了BP网络成矿预测流程图。以个旧高松矿田为例,分析矿区地质背景、控矿地质要素、地球化学特征,组建了多成矿地质因素预测模型;圈出了4个一级远景区(成矿有利度>0.6),... 研究了BP网络模拟多成矿地质因素和矿床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创建了BP网络成矿预测流程图。以个旧高松矿田为例,分析矿区地质背景、控矿地质要素、地球化学特征,组建了多成矿地质因素预测模型;圈出了4个一级远景区(成矿有利度>0.6),2个二级远景区(0.6>成矿有利度>0.5)。经踏勘验证,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多成矿地质因素 预测流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适用于区域建筑群实时震害模拟的LSTM-FC组合深度网络模型研究
14
作者 孙海 徐晓君 +3 位作者 邢启航 张孝伟 姜慧 阮雪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9,共14页
建筑物破坏在地震灾害中往往会导致巨大损失,对城市建筑群进行灾前灾时的震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网络和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在进行震害预测时多集中于提取建筑物信息。然而,... 建筑物破坏在地震灾害中往往会导致巨大损失,对城市建筑群进行灾前灾时的震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网络和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在进行震害预测时多集中于提取建筑物信息。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地震波的时序数据方面有所不足,导致其在整合和分析对地震灾害预测至关重要的时序相关因素时效果有限。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耦合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和FC(fully connected)神经网络的震害预测方法。LSTM网络擅长处理具有时间序列特性的地震波信息,能够捕捉和分析随时间变化的地震波动模式。同时,全连接网络可用于综合分析所有相关的震害因子。通过对云浮地区265栋典型钢混建筑进行指标量化并确定输入指标(震害影响因子)和输出指标(震害指数),利用LSTM-FC组合深度网络、CNN网络和BP网络模型对数据进行训练并优化。通过将LSTM-FC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发现该模型在拟合效果和精度方面优于传统的BP和CNN模型。拟合效果提升了36.8%和10.6%,精度分别提升了77.6%和91.7%,表明LSTM-FC网络在地震损害预测上更为有效。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东省云浮市钢混结构群震害预测,构建的易损性矩阵与华南地区的易损性矩阵均值进行了对比,显示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该模型不仅理论上可行,在实际应用中也能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预测 LSTM网络 全连接网络 钢混建筑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