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98
1
作者 蔡立梅 马瑾 +4 位作者 周永章 黄兰椿 窦磊 张澄博 付善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496-3502,共7页
对东莞市农业土壤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测定了表层土壤中Cu、Zn、Ni、Cr、Pb、Cd、As和Hg的含量.利用GIS技术和多元地统计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Cu、Zn、Ni、Pb、Cd和Hg的含量均超过广东省... 对东莞市农业土壤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测定了表层土壤中Cu、Zn、Ni、Cr、Pb、Cd、As和Hg的含量.利用GIS技术和多元地统计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Cu、Zn、Ni、Pb、Cd和Hg的含量均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尤其是Hg、Cd和Pb含量分别达到0.24、0.12和65.38 mg/kg,远高于背景值,说明随着东莞市快速工业化,土壤中重金属呈明显积聚的趋势.上述8种元素可以由3个主因子反映.因子1为'自然源因子',主要包括元素Cu、Zn、Ni、Cr和As,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主要受河流冲积物海相沉积物控制,低值区的空间分布受酸性火山喷出岩风化物和花岗岩风化物影响,因子1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因子2为'工业及交通源因子',主要包括元素Pb和Hg,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过渡区和西部平原区,高值区中心集中在中部过渡区的虎门镇和西部平原区的茶山镇,主要由该区工业污染所致.因子3为'工农业活动因子',主要包括Cd元素,其空间变异完全受人为随机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重金属 多元地统计 空间分布 来源
原文传递
我国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90
2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17 位作者 孙艳 李建康 赵芝 赵汀 屈文俊 付小方 江善元 黄华谷 冯文杰 徐平 李胜苗 黄新鹏 周辉 朱永新 涂其军 李新仁 方一平 周园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2011年组织全国33个单位220余人开展了我国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工作。在五年时间里,初步建立了全国三稀调查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了稀土矿产地、价格等多项数据库(涵盖全球);在稀土矿山开采和建设用地压覆资源调查等多方面为矿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估算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四川甲基卡、福建永定大坪等多个地区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在三稀成矿规律和赋存状态研究尤其是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和勘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该项工作提升了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理论、技术研究水平,为通过矿产地质供给侧调查研究引导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稀金属 矿产调查 综合研究 矿政管理 进展综述
下载PDF
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科学研究和调查评价新进展 被引量:70
3
作者 王登红 赵芝 +13 位作者 于扬 王成辉 代晶晶 孙艳 赵汀 李建康 黄凡 陈振宇 曾载淋 邓茂春 邹新勇 黄华谷 周辉 冯文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5,共9页
自2011年以来,我国稀土产业跟其他矿种产业类似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无论是调查评价还是科学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理论创新和调查评价方面提出了"8多2高1深"的新认识,即:多类型、多岩性、多时代、多层... 自2011年以来,我国稀土产业跟其他矿种产业类似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无论是调查评价还是科学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理论创新和调查评价方面提出了"8多2高1深"的新认识,即:多类型、多岩性、多时代、多层位、多模式、多标志、多因继承、多相复合、高纬度、高海拔、深勘探;技术上,推广采用了赣南钻,加大了风化壳的勘查深度从而成倍增加了资源潜力,全方位采用了遥感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矿政管理的公信度并提供了新的找矿方法,持续采用水化学方法跟踪调查、综合评价了稀土矿山开采的环境效应并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实践中,发现了多处稀土靶区和远景区,查证多处大中型矿产地,并在浙江、福建、云南、江西等地实现了"高海拔、高纬度、大深度"的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 矿产调查 综合研究 进展综述
下载PDF
华南“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及其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69
4
作者 王登红 陈郑辉 +2 位作者 黄国成 武国忠 陈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9,共8页
钨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十年前被列入紧缺资源。华南是我国钨矿的集中产地,尤其是南岭的石英脉型黑钨矿闻名于世,赣南也被称为世界百年"钨都"。但是,近5年来皖南东源、赣北大湖塘、滇东南等大型钨矿的相继发现和成功勘探,... 钨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十年前被列入紧缺资源。华南是我国钨矿的集中产地,尤其是南岭的石英脉型黑钨矿闻名于世,赣南也被称为世界百年"钨都"。但是,近5年来皖南东源、赣北大湖塘、滇东南等大型钨矿的相继发现和成功勘探,新探明的资源储量可望占到总资源储量的1/4以上。这样,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将成为目前和今后钨矿勘查和钨工业布局的新方向。加强江西北部大湖塘、香炉山,浙江西部千亩田、夏色岭,安徽南部东源、东至岩、百丈岩,湖南东部邓埠仙、砖头坳、高坳背,广东北部和尚田,广东西部大绀山,广西东北部水岩坝、大明山及云南东南部南秧田一带钨矿的成矿规律研究,期望能够取得找矿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钨矿 成矿规律 南钨北扩 东钨西扩 找矿方向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9
5
作者 赵芝 王登红 +6 位作者 王成辉 王瑧 邹新勇 冯文杰 周辉 黄新鹏 黄华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4-1465,共12页
21世纪以来由于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全球对稀土的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极为关注,并加大了稀土的勘查和开发程度。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资源因轻重稀土元素配分齐全,且不需要通过矿物分解的方式来分离不同的稀土元素,成为近十多年... 21世纪以来由于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全球对稀土的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极为关注,并加大了稀土的勘查和开发程度。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资源因轻重稀土元素配分齐全,且不需要通过矿物分解的方式来分离不同的稀土元素,成为近十多年全球稀土找矿和研究的热点。iRee矿产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已有40多年的开采历史,为全球稀土产业尤其是重稀土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项目组在江西、广西和云南等省区发现了一批矿产地,矿床的分布范围已从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扩大到高海拔(云南)和高纬度(安徽和浙江)地区,从亚热带气候扩大到热带气候,如越南、缅甸、泰国、马达加斯加及智利等国家。我们的研究继续丰富了iRee成矿"八多两高一深"的认识,即:多类型、多岩性、多期次、多层位、多模式、多标志、多因继承、多相复合,高海拔、高纬度及大深度,新矿床的发现也不断为此认识提供实例。同时,本文对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花岗岩风化壳、华南不同岩性(花岗岩、火山岩和浅变质火山-沉积岩)以及不同稀土配分类型(LREE和HREE型)的iRee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目前,国内的iRee矿床无论从规模和品位,还是母岩的多样性和稀土配分的全面性都优于国外的。然而,我国长期仍无法摆脱矿山及周边环境污染和优势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今后,寻找经济价值大的iRee矿床是找矿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开采 找矿 风化壳 全球
下载PDF
广东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5
6
作者 郑伟 陈懋弘 +6 位作者 徐林刚 赵海杰 凌世彬 吴越 胡耀国 田云 吴晓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文章选取8件闪锌矿、3件方铅矿和1件黄铁矿样品,采用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测定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获得闪锌矿等时线年龄为(98.1±1.6)Ma,闪锌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99±2)Ma,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98... 文章选取8件闪锌矿、3件方铅矿和1件黄铁矿样品,采用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测定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获得闪锌矿等时线年龄为(98.1±1.6)Ma,闪锌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99±2)Ma,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98.2±1.3)Ma,闪锌矿+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97.87±0.96)Ma,方铅矿+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98.6±4.2)Ma。Rb-Sr定年结果表明,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为98Ma左右,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可能与135Ma之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转向,使得中国大陆包括华南板块在内均处于持续伸展阶段有关。硫化物矿石Rb-Sr所得的Sr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平均值为0.7117,小于陆源硅酸盐的值(0.720),高于地幔Sr的初始值0.707,结合笔者对该矿床所做的S、Pb等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研究表明,利用特定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采用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通过共生矿物组合和单矿物相互约束,可以有效地确定成矿时代,这对了解矿床的成矿背景等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闪锌矿 共生矿物 RB-SR定年 成矿时代 天堂铜铅锌矿
下载PDF
广东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杨大欢 肖光铭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6期462-468,共7页
广东省是我国稀土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省内稀土矿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最具特色.其含矿原岩分布广,成矿条件优越.基于成矿特征分析,从成矿控制条件、分布富集规律等方面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关键词 成矿规律 稀土矿 离子吸附型 广东省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6
8
作者 窦磊 杨国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54-2963,共10页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采集了7种典型农用地的605个表层样品,采用GC-ECD定量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并对其残留特征、区域分布、可能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OCPs检出率达97.85%,残留浓度最高值为649...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采集了7种典型农用地的605个表层样品,采用GC-ECD定量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并对其残留特征、区域分布、可能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OCPs检出率达97.85%,残留浓度最高值为649.33μg·kg-1,平均值为20.67μg·kg-1,主要检出物是DDTs、HCHs、硫丹硫酸盐和甲氧滴滴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研究区土壤HCHs和DDTs残留属于中下水平.OCPs分布区域特征非常明显,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活动强度大的珠三角中心城市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OCPs残留量差异较大,耕地残留量较高,且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最高,其次是园地,林地残留量最低.来源分析表明,土壤中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使用,DDTs主要来源于早期施用农药的残留,局部地区三氯杀螨醇已经成为土壤DDTs污染的主要来源.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区HCHs残留量一级、二级标准合格率分别为97.5%和100%,DDTs一级、二级标准合格率分别为95.5%和97.7%.土壤HCHs残留属于低风险,DDTs类有机氯农药对研究区生物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但危害性总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原文传递
粤西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富文 李华芹 +5 位作者 王登红 肖光铭 杨晓君 高亦文 梅玉萍 林秀广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98-1305,共8页
园珠顶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北缘、粤桂交界的广东省封开县境内。铜钼矿化普遍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中,岩体内部见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布,但铜钼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并围绕着岩体具椭圆形环状矿化分... 园珠顶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北缘、粤桂交界的广东省封开县境内。铜钼矿化普遍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中,岩体内部见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布,但铜钼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并围绕着岩体具椭圆形环状矿化分带特征,由内向外依次为钼矿化带→铜钼矿化带→铜矿化带,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和Re-Os分析技术,作者分别对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和矿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54±2Ma(95%可信度,MSWD=0.75,N=11),铜钼矿体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5±5Ma(95%可信度,MSWD=0.31,N=8),表明圆珠顶斑岩型铜钼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南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珠顶 斑岩型铜钼矿床 二长花岗斑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下载PDF
硒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被引量:32
10
作者 罗杰 王佳媛 +2 位作者 游远航 欧阳春飞 石迪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6,共7页
通过研究江门市都斛、牛江、宅梧3个优质稻产地土壤Se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指示不同物质来源的特征元素组合的相互关系,得出土壤Se来源于陆相沉积,其中基性物源对土壤硒的贡献率大于花岗岩物源.Se的7种形态中,强有机态Se和腐殖酸态Se均... 通过研究江门市都斛、牛江、宅梧3个优质稻产地土壤Se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指示不同物质来源的特征元素组合的相互关系,得出土壤Se来源于陆相沉积,其中基性物源对土壤硒的贡献率大于花岗岩物源.Se的7种形态中,强有机态Se和腐殖酸态Se均占全量的一半以上,且此2种形态与全量间相关系数高,说明土壤中Se的富集与有机质的活动密切相关.硒在水稻植株根、茎、叶、谷壳、米粒中的分布、迁移和总量传输,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土壤和根部传输上来的硒会逐渐在各器官内积累,浓集系数大小顺序表现为C茎-谷壳,C土-根,C茎-米,C根-茎的特点.水稻在地面以上部分的硒量不足植株总硒量的50%.高硒区土壤总硒与土壤有机态硒和残渣态硒有关,硒的含量、形态明显受土壤pH、Eh和有机质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稻系统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粤北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付建明 李祥能 +3 位作者 程顺波 徐德明 马丽艳 陈希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1-1339,共9页
粤北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采用云母Ar-Ar法和石英包裹体Rb-Sr法,分别获得锯板坑含钨锡石英脉中的云母Ar-Ar坪年龄为(139.2±1.5)Ma(等时线年龄为143.6±3.9Ma,MSWD=0.30);鸡啼石含钨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Rb... 粤北连平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采用云母Ar-Ar法和石英包裹体Rb-Sr法,分别获得锯板坑含钨锡石英脉中的云母Ar-Ar坪年龄为(139.2±1.5)Ma(等时线年龄为143.6±3.9Ma,MSWD=0.30);鸡啼石含钨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55.4±5.1)Ma(MSWD=2.1)。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燕山早期和燕山早晚过渡期两期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并且认为(1)鸡啼石钨矿为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150~160Ma)的产物;(2)南岭地区140Ma左右也有大型钨锡多金属矿的形成。这一成果为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型 钨锡多金属矿床 云母Ar-Ar法 石英包裹体Rb-Sr法 连平 粤北
下载PDF
粤西石菉铜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2
作者 赵海杰 郑伟 +2 位作者 余长发 胡耀国 田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04-1613,共10页
粤西阳春盆地石菉铜钼矿床发育有氧化型铜及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在成因上与石菉花岗闪长岩相关。本文通过对辉钼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5件辉钼矿化石英脉获得较一致的模式年龄,介于(104±1.5... 粤西阳春盆地石菉铜钼矿床发育有氧化型铜及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在成因上与石菉花岗闪长岩相关。本文通过对辉钼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5件辉钼矿化石英脉获得较一致的模式年龄,介于(104±1.5)Ma-(104.6±1.5)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04.34±0.66)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04.1±1.3)Ma,略晚于成矿相关的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年龄(107±0.72 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石菉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形成滞后于阳春盆地内侏罗纪铜铁矿床近50 Ma,是华南白垩纪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一部分,其与区内侏罗纪铜铁矿床形成不同的构造背景,石菉铜钼矿床形成于岩石圈伸展拉张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定年 铜铁矿床 夕卡岩 石菉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8
13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7 位作者 荆继红 汪珊 杜海燕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狄效斌 支兵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1-538,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尤其在平原区,地下水铁含量与部分地表河流的污染程度更是密切相关,随着远离污染的地表河流,地下水铁含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不同地区对其地下水铁含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相同,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酸碱条件和地面污染则只在局部地区对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起主导作用。另外,含水层介质组分、径流条件、上覆土层性质等因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下水 铁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郭秀红 陈玺 +10 位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刘景涛 汪珊 荆继红 支兵发 陈慧川 杜海燕 何俊美 梁向阳 刘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799,共2页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有机氯农药 浅层地下水 污染特征 有机污染物 河流底泥 环境介质 污染状况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奚小环 李敏 +5 位作者 张秀芝 张燕平 张德存 张建新 窦磊 杨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比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与海南等6省经黄河、长江纵贯南北,由较高纬度带到较低纬度带,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截然...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比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与海南等6省经黄河、长江纵贯南北,由较高纬度带到较低纬度带,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调查面积约33.4万km2,表层土壤(0~0.2m)碳储量为906.84Mt,平均碳密度为2 716.93t/km2。连接更高纬度带的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中东部地区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碳密度呈现高低高低的规律性变化,即3 327.8t/km2(东北平原)2 207.39、2 421.02t/km2(河北、河南)3 442.15、3 942.92t/km2(湖北、湖南)2 255.90、2 936.72t/km2(广东、海南)。不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值比研究发现,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农田与城市系统均值比呈反向变化,农田趋高,城市趋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中东部地区20年期间土壤有机碳总计增加115.18Mt,占14.5%,年均增加5.76Mt。但有机碳增加比例极不平衡,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增加比例及变化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乃至负增长。其中农田、城市系统变化比例呈现增长,呈下降趋势的由大至小为潮间带、河流、湖泊、草原、森林及沼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部平原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第二次土壤普查 土壤有机碳储量 碳密度 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土壤碳密度比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pH值的分布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玉玺 孙继朝 +6 位作者 陈玺 黄冠星 荆继红 刘景涛 向小平 王金翠 支兵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1,共6页
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千余组地下水样的pH值现场测试,发现水体酸化是该区地下水环境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偏酸性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占全区76.3%。该区地下水pH值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丘陵台地区以偏酸性地下水为主,pH值集中在5.6... 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千余组地下水样的pH值现场测试,发现水体酸化是该区地下水环境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偏酸性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占全区76.3%。该区地下水pH值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丘陵台地区以偏酸性地下水为主,pH值集中在5.6~6.4;三角洲平原区地下水普遍呈中性,pH值主要介于6.4~7.2。丰、枯水期地下水pH值变幅不大,受酸雨影响,丰水期略有降低。该地区影响地下水pH值的主要因素为酸雨、包气带介质、河流及海水潮汐。丘陵区酸雨入渗强度大、包气带的缓冲能力低,对地下水pH值偏低起了主要作用;平原区粘土层厚,酸雨入渗强度减弱,而河流与地下水交换频繁,加上咸潮与海水入侵的影响,共同导致了地下水pH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浅层地下水 PH值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控制性因素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董好刚 黄长生 +3 位作者 陈雯 张宏鑫 支兵发 赵信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9-549,共11页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海陆相互作用较强烈,新构造运动活跃,侵蚀和剥蚀作用明显,第四系广布,地貌类型多样,是地质环境的过渡带和敏感带,独具特色的区域地质环境必然产生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基于现代调查并综...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海陆相互作用较强烈,新构造运动活跃,侵蚀和剥蚀作用明显,第四系广布,地貌类型多样,是地质环境的过渡带和敏感带,独具特色的区域地质环境必然产生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基于现代调查并综合以往研究成果,从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第四纪沉积的角度分析了控制珠三角城市群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对可持续城市化进程具有广泛影响的灾害性环境地质问题:地震灾害,软土区地面形变,岩溶塌陷,海岸异常变迁叠加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质环境 第四纪 成因分析 对策研究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朱俊凤 王耿明 +1 位作者 张金兰 黄铁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近期演变情况,利用TM,ETM,ALOS等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对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进行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通过几何纠正与图像配准,得到具有统一投影和坐标系统的基础图像;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特征和所建...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近期演变情况,利用TM,ETM,ALOS等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对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进行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通过几何纠正与图像配准,得到具有统一投影和坐标系统的基础图像;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特征和所建立的解译标志,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珠江三角洲1998,2003和2008年3个时段的各类海岸线,提取精度优于80%;借助GIS的叠加和统计工具,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海岸线近期演变特点、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长度在1998—2003年间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而在2003—2008年增加较多,其中人工岸线的增加比例最高(达50%以上),其次是基岩岸、河口岸、沙砾质岸和淤泥质岸,而红树林岸的增加比例最低;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趋势以向海延伸为主,主要是沿岸工程建设、滩涂围垦、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等所致,而人为造地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遥感调查 海岸线 演变分析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锰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5
19
作者 梁国玲 孙继朝 +5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杜海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906,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锰超标现象。区内地下水的锰含量与总溶解固体(TDS)、化学需氧量(COD)以及HCO3ˉ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E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该地区地下水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条件、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上覆盖层性质、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介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锰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粤北城口—九连钨多金属成矿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4
20
作者 罗汉民 肖光铭 唐铿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6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粤北城口—九连钨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北西向半隐伏—隐伏构造岩浆岩带和海西期隆拗过渡带。钨成矿与燕山第三期、四期花岗岩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岩体同位素年龄97.5-157Ma。钨矿化类型复杂,其中石英脉型钨矿是主要矿床类型。根据该... 粤北城口—九连钨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北西向半隐伏—隐伏构造岩浆岩带和海西期隆拗过渡带。钨成矿与燕山第三期、四期花岗岩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岩体同位素年龄97.5-157Ma。钨矿化类型复杂,其中石英脉型钨矿是主要矿床类型。根据该成矿带钨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信息,目前除寻找石英脉(带)型钨矿外,还应寻找蚀变花岗岩型和矽卡岩型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矿床类型 找矿方向 粤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