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fibulin-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傅斌生 刘炜 +5 位作者 张剑文 台艳 易慧敏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fibulin-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术,且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肝癌的40例患者(肝癌组)。患者均签署临... 目的探讨fibulin-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术,且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肝癌的40例患者(肝癌组)。患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肝癌组男36例,女4例;年龄(48±14)岁。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8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肝癌组的血液样本于术前检查时抽取,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ibulin-1蛋白水平。取8例肝癌患者的肝癌和癌旁组织,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ibulin-1蛋白相对含量。两组间的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fibulin-1蛋白相对含量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为(44±8)mg/L,对照组为(30±9)mg/L,肝癌组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P<0.05)。肝癌组肝癌及癌旁组织fibulin-1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65±0.25、0.24±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5)。肝癌组患者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浸润及肿瘤、淋巴、转移(TNM)分期相关(t=-6.12,-3.50;P<0.05),而与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和数目无关(t=-0.48,1.34,-1.29;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肝癌组织的fibulin-1蛋白含量亦较癌旁组织升高,血清fibu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浸润和TNM分期有关,fibulin-1蛋白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病理学 临床 甲胎蛋白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术后预后营养指数在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梁荣朴 叶林森 +2 位作者 张杰滨 汪国营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预后营养指数(post-PNI)在肝细胞癌(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的3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12)岁。患者均签... 目的探讨术后预后营养指数(post-PNI)在肝细胞癌(肝癌)肝切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的3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1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患者术后第一次检查的ALB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post-PNI。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ost-PN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ost-PNI组及低post-PNI组。两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生存预后的因素影响。结果 ROC曲线决定post-PNI最佳截断值为36.4。高post-PNI组165例,低post-PNI组151例。高post-PNI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4%、55.5%、50.3%和93.8%、85.9%、78.7%,低post-PNI组相应为60.9%、32.5%、27.1%和91.3%、72.0%、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9,8.42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ost-PNI≤36.4是肝癌肝切除患者无复发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5,1.771;P<0.05)。结论 post-PNI是肝癌肝切除患者无复发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低postPNI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四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3
作者 牛斌 易述红 +6 位作者 许赤 易慧敏 张琪 孟炜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后随访的416例中4例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后随访的416例中4例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48—61岁,中位年龄57岁。收集患者肝移植手术时年龄、原发病、既往病史、吸烟及饮酒不良嗜好病史、肿瘤家族史、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治经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0%(4/416)。4例患者中食管癌、胃癌、肝肉瘤、结肠癌各l例,男女比例为3:1,手术时年龄47—57岁,中位年龄53岁。原发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2例,肝细胞肝癌(肝癌)2例,2例肝癌均合并乙肝,其中1例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例,有结肠息肉病史1例。术前有吸烟史2例,有长期二手烟接触史1例;有长期饮酒史2例。有肝癌家族史1例。4例患者从接受肝移植手术至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的时间为10.71个月,中位时间为34个月。患者确诊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后,3例患者将他克莫司(FK506)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另1例患者继续口服确诊前一半剂量的FK506。仅1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但拒绝行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另3例因故均未行手术、放疗及化疗。4例患者从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至死亡时间为2~25个月,中位时间为5个月,均死于肿瘤进展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肝移植术前应给予评估有否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危因素,并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肿瘤 继发原发性 消化系统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卡瑞利珠单抗挽救性治疗移植肝组织PD-L1阴性肝外复发性肝癌 被引量:4
4
作者 邓宜南 汪国营 +7 位作者 王建丰 范林达 张英才 张彤 易述红 张剑 李华 杨扬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挽救性治疗移植肝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例卡瑞利珠单抗挽救性治疗移植肝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挽救性治疗移植肝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例卡瑞利珠单抗挽救性治疗移植肝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性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此3例肝外复发受者经一线和二线靶向药物治疗后,肿瘤出现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移植肝正常组织PD-L1阴性后,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进行挽救性治疗。通过监测3例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结局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随访时间为1.5~15.5个月,无受者出现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急剧升高等急性排斥反应表现。出现头痛1例,呕吐1例,出现乏力和高血压1例,上述症状均经治疗后缓解。截至2022年2月28日,3例受者中,死于肿瘤进展1例,死于食管穿孔所致胸主动脉破裂出血1例,存活1例。受者生存时间为11.0~15.5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6个月。结论移植肝正常组织PD-L1阴性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性肝癌受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挽救性治疗,可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延长受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卡瑞利珠单抗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预防兔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桥 宋伟峰 +3 位作者 易述红 张琪 刘剑戎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3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移植在防治兔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1)A组(假手术组),仅切开腹腔,不予任何特殊处理,...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移植在防治兔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1)A组(假手术组),仅切开腹腔,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术后分层关腹;(2)B组(实验模型组),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3)C组(hUC-MSC移植组),术前12h经耳缘静脉注射hUC-MSC(2×106/kg)5ml,然后按B组实验操作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术后定时监测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术后4周开腹行胆道造影。处死动物后,取第一肝门处汇管区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多个时间点各项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为P<0.05),但C组的生化指标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5),下降趋势明显。术后4周胆道造影、病理学检查结果示,B组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C组的胆管上皮细胞破坏较B组明显减轻,管壁结构完整。结论术前hUC-MSC移植能够有效减轻缺血性胆道病变的程度,预防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胆道病变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规划 杨扬 +1 位作者 张琪 潘国政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3,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来源于组织和器官的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炎症趋化、组织修复功能及低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在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已成功地将MSC从骨髓、胎盘、脂肪组织、脐...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来源于组织和器官的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炎症趋化、组织修复功能及低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在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已成功地将MSC从骨髓、胎盘、脂肪组织、脐带血、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培养出来。在正常动物中,MSC经静脉输注入体内首先移至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组织修复 免疫调节 组织器官 成体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经静脉输注
原文传递
门静脉血栓与肝移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洋 李华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已并非少见,其中门静脉部分性栓塞较完全性栓塞更为多见。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逐步升高,特别是在等候肝移植的患者中。此类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 血栓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妊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金海 汪根树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0-51,55,共3页
1958年报道了首例器官移植术后妊娠。1978年,Waleott等报道世界上首例肝移植术后妊娠。由于终末期肝病女性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肝脏的灭活,因此,停经或月经紊乱等症状极为常见,影响其正常妊娠。从理论上讲... 1958年报道了首例器官移植术后妊娠。1978年,Waleott等报道世界上首例肝移植术后妊娠。由于终末期肝病女性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肝脏的灭活,因此,停经或月经紊乱等症状极为常见,影响其正常妊娠。从理论上讲,育龄女性患者接受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妊娠 雌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敏如 汪根树 +2 位作者 汪国营 张琪 易慧敏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和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组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20例患者。根据术前原发...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和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组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20例患者。根据术前原发病将患者分为两组。慢重肝肝移植组(重肝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2±7)岁。肝癌肝移植组(肝癌组)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47±7)岁。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健康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肝移植患者分别在手术开始前30 min(术前)、术后1、3、7、14 d共5个时间点留取新鲜血液标本,健康组于入组时留取1次新鲜血标本。用血液标本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T细胞百分率)、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淋巴细胞百分率(Treg百分率)、Foxp3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表达水平。患者免疫学检测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重肝组术前T细胞百分率和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LSD-t=4.431,3.045;P<0.05),而Treg百分率、Foxp3 mRNA明显升高(LSD-t=5.667,3.663;P<0.05)。与健康组比较,肝癌组术前T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LSD-t=4.464,P<0.05),而Treg百分率、Foxp3 mRNA和IFN-γ/IL-4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778,1.010,1.698;P>0.05)。重肝组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肝癌组(LSD-t=4.253,3.117;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外周血T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术后7 d开始回升,并在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重肝组术后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含量均逐渐下降,至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2.842;P<0.05);肝癌组术后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含量也有下降趋势,其中Foxp3 mRNA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0,P<0.05);重肝组术后各时间点Treg百分率和Foxp3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T淋巴细胞 肝炎 慢性 肝细胞 T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
原文传递
米卡芬净治疗肝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楠 汪根树 +5 位作者 李华 张剑 傅斌生 汪国营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对肝移植患者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到2010年6月我院32例肝移植术后采用米卡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换用米卡芬净治疗前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FK50...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对肝移植患者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到2010年6月我院32例肝移植术后采用米卡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换用米卡芬净治疗前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FK506)与每千克体重剂量比值的差异。结果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7%,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尤其对经过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产生耐药的菌株有良好效果。三唑类抗真菌药对FK506血药浓度/剂量比值[(1031±634.2)ng·ml^-1/mg·kg^-1]的影响明显高于换用米卡芬净治疗[(172.6±39.45)ng·ml^-1/mg·kg^-1]及停用抗真菌药时[(183.8±47.08)ng·ml^-1/mg·kg^-1]的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卡芬净治疗对FK506血药浓度/剂量比值的影响与停用抗真菌药后测定比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卡芬净不影响体内FK506血药浓度/剂量比值,是治疗肝移植术后合并IFI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真菌感染 米卡芬净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国营 邹勇 +5 位作者 赖文兴 张剑 汪根树 李华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检索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分析肝移植术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APL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发病时间、白血病分类、染色体变异类型、治疗、预后及死因等特点。结果本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52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无感染与出血倾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3型,即APL。经维A酸和复方黄黛片(主要化学成份为二硫化二砷)联合治疗,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检索文献共报道肝移植术后白血病34例(包括本例),其中22例诊断为AML(成人18例,儿童4例),术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38d至8年)。18例AML中,以APL最多见(8/18,44%)且伴有异常染色体核型t(15;17),治疗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22例AML死亡13例(59%),主要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肝衰竭和心力衰竭。APL和非APL患者中分别有2例(2/8)和11例死亡(79%,1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中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另2例死于DIC和败血症。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AML总体预后不佳,其中APL的预后好于非APL。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APL疗效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维A酸 二硫化二砷 预后
下载PDF
肝移植后长期存活受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斌生 李敏如 +9 位作者 张彤 朱曙光 李华 易述红 汪根树 张剑 姜楠 许赤 杨扬 陈规划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肝移植,截至2011年11月30日,存活时间超过7年的受者共62例。回顾性分析这62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检查结果,包括体重、血压、血糖、...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肝移植,截至2011年11月30日,存活时间超过7年的受者共62例。回顾性分析这62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检查结果,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统计肝移植术后各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调查其治疗现状。结果术后发生代谢性并发症包括体重超重或肥胖21例(33.9%),新发糖尿病18例(29%),高脂血症17例(27.4%),高血压9例(14.5%),肾功能不全12例(19.4%),其中体重超重和肥胖者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2.4%和42.9%)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分别为17.1%和19.5%)(P〈0.05)。58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的受者中,1例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17例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的受者中,2例出现肿瘤复发。随访期间,4例接受了再次肝移植,1例因肝动脉狭窄,3例因发生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结论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的主要并发症为代谢性并发症及原发病复发,术后远期应加强对受者随访和监测,积极防治各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随访
原文传递
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肝移植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晖 杨扬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08-410,共3页
1概述遗传代谢性肝病是一类较常见的儿童肝病,大多数治疗无特异性方法,主要通过纠正代谢紊乱及改善其引发的生化改变,可在一定程度延缓疾病进展[1]。但当肝病进展到了肝硬化晚期或肝衰竭,须进行肝移植。遗传代谢性肝病约占儿童肝移植适... 1概述遗传代谢性肝病是一类较常见的儿童肝病,大多数治疗无特异性方法,主要通过纠正代谢紊乱及改善其引发的生化改变,可在一定程度延缓疾病进展[1]。但当肝病进展到了肝硬化晚期或肝衰竭,须进行肝移植。遗传代谢性肝病约占儿童肝移植适应症的15%~25%[2],是除了胆道闭锁以外的第二大常见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遗传代谢性疾病 肝移植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衡 纳宁 +4 位作者 黄正宇 缪斌 赵大强 华学锋 洪良庆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63-267,273,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BN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BN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单...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BN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BN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单侧原位大鼠肾移植模型。实验组受体大鼠术后立即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1 000 U/kg,对照组大鼠同样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受体大鼠在术后5 d剪尾取血,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将移植肾取出,肾组织行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马松(Masson)染色和过碘酸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受体大鼠术后Scr水平为(102±3)μmol/L,对照组为(369±7)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体大鼠移植肾均出现肾小管坏死改变。对照组移植肾组织病理切片主要表现为大片肾组织坏死,提示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肾小管坏死及动脉损伤;实验组肾组织病理切片主要表现为肾被膜下小灶性肾组织凝固性坏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肾组织坏死面积较小,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程度较轻。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使用EPO进行预处理可抑制肾脏IRI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缓解移植后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清肌酐
下载PDF
合并高钠血症供肝在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卿 梁智星 +12 位作者 易述红 易慧敏 张彤 傅斌生 曾凯宁 冯啸 张英才 姚嘉 唐晖 刘剑戎 魏绪霞 陈规划 杨扬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86-59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钠血症供肝在劈离式肝移植(SLT)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SLT的连续122例供受者临床资料。供受者或(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供者均...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钠血症供肝在劈离式肝移植(SLT)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SLT的连续122例供受者临床资料。供受者或(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供者均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其中男97例,女25例;年龄4.6~56.8岁,中位年龄27.3岁。受者中,男85例,女37例;年龄0.2~82.8岁,中位年龄8.0岁。供者和受者经过严格筛选和匹配,选择循环稳定的供者,尽可能缩短冷缺血时间(CIT)≤8 h,供肝尽可能选取质地柔软、无或轻微脂肪变(<10%),并优化供肝灌注流程。根据供者血钠浓度将受者分为高钠血症组(160 mmol/L≤血清钠浓度<170 mmol/L,22例)和对照组(血清钠浓度<160 mmol/L,100例)。两组受者CIT、术中出血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后7 d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30 d死亡比较采用χ2检验;术后90 d生存情况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高钠血症组CIT和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445(360,514)min、700(300,1500)ml,对照组相应为450(360,510)min、500(200,12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2,0.448;P>0.05)。两组受者术后7 d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6%(8/22)、40%(40/100),术后30 d死亡率分别为5%(1/22)、6%(6/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0.071;P>0.05);两组受者术后90 d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93.0%,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结论供者血清钠浓度<160 mmol/L的供肝可用于劈离;当160 mmol/L≤血清钠浓度<170 mmol/L时,通过更加严格的脂肪肝评估、CIT控制和优化供肝灌注流程,亦可谨慎安全地实施S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离式肝移植 脑死亡器官捐献 高钠血症 移植物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儿童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5 位作者 易述红 张彤 傅斌生 姚嘉 冯啸 杨扬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劈离式肝移植(SLT)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SLT的连续88例儿童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受者男56例,女32... 目的探讨儿童劈离式肝移植(SLT)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SLT的连续88例儿童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受者男56例,女32例;年龄2~208个月,中位年龄9个月。供肝类型包括右三叶供肝11例,右半肝供肝5例,左半肝供肝9例,左外叶供肝63例。供受者动脉在3.5倍手术放大镜下用8-0血管缝线间断端端吻合,尽量吻合所有动脉分支,吻合完成后、关腹前、关腹后常规使用彩超和血流仪监测血管血流情况,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方案抗凝。结果2例患儿术后第1天发生HAT,HAT发生率2%(2/88),其供肝类型分别为儿童右三叶供肝和儿童左外叶供肝,均立即予介入下溶栓及肝动脉支架置入。1例支架置入后肝动脉复通,规律随访48个月,无血管、胆道并发症;另1例术后第2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合理的供受者动脉匹配、手术放大镜下间断吻合所有动脉分支、标准化抗凝方案和规范化围手术期血流监测等综合策略可有效预防儿童SLT受者术后发生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血栓形成 预防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剂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的研制及其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楠 李洋 +7 位作者 胥顺 傅斌生 汪国营 李华 汪根树 张剑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27-135,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免疫抑制剂常见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明确肝移植供、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细胞色素3A5(cytochrome P4503A5,CYP3A5)及多药耐药1(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他克莫司(...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免疫抑制剂常见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明确肝移植供、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细胞色素3A5(cytochrome P4503A5,CYP3A5)及多药耐药1(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他克莫司(FK506)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方法选取CYP3A5和MDR1基因外显子的8个常见变异基因位点(CYP3A5Exon1、Exon2、Exon3、Exon13和MDR1Exon1、Exon12、Exon21、Exon26)设计特异性野生型、突变型引物检测探针,通过AD3200微阵列芯片点样仪点样于醛基基片上,室温保湿过夜固定。采用该基因芯片对109份肝移植供、受者全血标本进行检测,每份样本重复检测3次,GenePix4100共聚焦扫描仪阅读芯片,GenePixPro410芯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根据同一检测位点野生型探针和突变型探针在阴阳性状态的信号值比值来确定探针的切值(cut-off值)。引物探针和样本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作比对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2例肝移植患者,比较供、受体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患者FK506C/D值的影响。结果芯片样点分布均匀、清晰、规整度好、无漏点和连点,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信号强度区分明显;按照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强度比值设定cut-off值,结果易于判断,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高达99%。供体CYP3A5基因Exon3第6986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CYP3A5*3)与FK506C/D值有关,术后2、4、12周供体CYP3A5*1/*1和*1/*3型患者的FK506C/D值明显低于*3/*3型患者(均为P<0.05),而供、受体CYP3A5其它基因型及供受体MDR1各基因型组间FK506C/D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供体CYP3A5基因第6986位点携带*1等位基因的患者需更高剂量FK506才能达到目标血药浓度。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的检测效果理想,可重复性强,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芯片技术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位点 他克莫司 细胞色素3A5 多药耐药基因
下载PDF
人肝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楠 阮丹云 +7 位作者 李洋 汪国营 傅斌生 汪根树 李华 张剑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肝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MHCC97H细胞接种至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获得稳定传代的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分别取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微球和人肝癌MHCC97H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 目的探讨人肝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MHCC97H细胞接种至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获得稳定传代的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分别取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微球和人肝癌MHCC97H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标志物分化群(CD)133、CD90、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实验、肿瘤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实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两种细胞克隆形成、侵袭性及成瘤情况。两种细胞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或t′检验。结果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CD133、CD90、EpCAM mRNA含量分别为32.70±0.20、66.30±0.32、115.40±4.00,人肝癌MHCC97H细胞分别为1.27±0.29、13.60±1.36、1.34±0.40,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CD133、CD90、EpCAM mRNA平均含量明显高于人肝癌MHCC97H细胞(t′=117.8,53.97,83.37;P<0.05)。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213±10)%,人肝癌MHCC97H细胞为(5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P<0.05)。通过Transwell实验发现,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穿膜细胞数为(587±120)个/视野,人肝癌MHCC97H细胞为(97±13)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P<0.05)。在裸鼠成瘤实验中,接种2×103个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的裸鼠4周可形成皮下移植瘤,成瘤率1/6;2×105个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可使全部裸鼠形成皮下移植瘤,成瘤率6/6;至少需要2×105个人肝癌MHCC97H细胞裸鼠才能形成皮下移植瘤,成瘤率2/6。结论与人肝癌MHCC97H细胞相比,人肝癌MHCC97H干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更高的成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干细胞 培养基 无血清 微球体
原文传递
活体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啸 姜楠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40-242,246,共4页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已进人应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难以避免死亡的阶段。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肝脏肿瘤,其预后差,同样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是目前公认治疗...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已进人应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难以避免死亡的阶段。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肝脏肿瘤,其预后差,同样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是目前公认治疗包括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体 肿瘤复发 炎症 再生 肝脏
下载PDF
β-arrestin-2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励 汪根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39-145,156,共8页
目的探讨β-arrestin-2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肝脏自噬的影响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β-arrestin-2野生型(WT)及基因敲除(KO)小鼠制作肝脏IR模型(70%肝脏缺血9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实验分为4组:即WT小鼠假... 目的探讨β-arrestin-2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肝脏自噬的影响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β-arrestin-2野生型(WT)及基因敲除(KO)小鼠制作肝脏IR模型(70%肝脏缺血90 min后恢复肝脏血流)。实验分为4组:即WT小鼠假手术组(WT+Sham组)、WT小鼠IR组(WT+IR组)、KO小鼠假手术组(KO+Sham组)、KO小鼠IR组(KO+IR组),每组各18只。再灌注6、12、24 h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判断肝脏损伤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关键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中的自噬体来分析判断肝脏自噬活动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显著升高(均为P<0.01),KO+IR组较WT+IR组升高更明显(均为P<0.01)。肝组织HE染色显示,WT+Sham组和KO+Sham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肝细胞形态、肝小叶结构正常;KO+IR组和WT+IR组再灌注后6 h肝细胞轻、中度肿胀,肝窦稍扩张,12 h肝细胞重度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片状损伤区域明显,24 h肝索排列趋于规则;与WT+IR组比较,KO+IR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损伤程度更严重和范围更大。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再灌注后6、12 h自噬关键蛋白LC3的表达呈上升趋势,24 h表达略有下降,其中KO+IR组的表达水平高于WT+IR组。肝组织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再灌注后各时间点IR组的自噬体数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0.01),KO+IR组的自噬体数量较WT+IR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β-arrestin-2可能通过抑制自噬来减轻小鼠肝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β-arrestin-2 自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