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超声评价急性脑缺血对犬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平 孙学刚 +4 位作者 查道刚 宾建平 周颖玲 陈勇驰 刘伊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应用对比超声(CEU)定量评价急性脑缺血对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6条,左侧顶骨开窗。动脉夹夹闭左颈总动脉(LCCA)后即刻、30、60、90及120min后行声学造影。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得出不同时间点左右大脑皮质相应的脑组... 目的应用对比超声(CEU)定量评价急性脑缺血对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6条,左侧顶骨开窗。动脉夹夹闭左颈总动脉(LCCA)后即刻、30、60、90及120min后行声学造影。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得出不同时间点左右大脑皮质相应的脑组织微循环血管容积(A)、血流速度(β)及血流量(A×β)。以右侧颈总动脉血流及犬头部SPECT扫描与CEU结果相对照。结果 CEU估测脑血流量(CBF)与颈动脉血流量具有良好相关性。夹闭LCCA后同一大脑半球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及双侧大脑半球同一时间点之间A、β及A×β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夹闭侧大脑半球即刻出现缺血性低灌注,对侧大脑半球出现充血性高灌注,120min后两侧大脑半球CBF基本一致。结论对比超声实现了实时观察犬一侧颈总动脉夹闭后时双侧大脑半球CBF的动态变化过程,血流速度β可能是急性脑缺血时CBF变化的主要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超声 脑缺血 脑组织血流灌注
下载PDF
MIF在糖尿病性冠心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坚 刘惠霞 +3 位作者 谭宁 邓春玉 林秋雄 余细勇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具有生长因子和多种酶活性的特点。近年研究表明:MIF参与了体内血糖调节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用抗MIF治疗策略可减...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具有生长因子和多种酶活性的特点。近年研究表明:MIF参与了体内血糖调节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用抗MIF治疗策略可减轻糖尿病高血糖及胰岛炎的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MIF水平升高,且MI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C等位基因rs1007888与女性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密切相关。MIF还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斑块稳定性,选用MIF抗体、敲除MIF基因或影响MIF基因表达均可望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益探索。MIF基因-173G/C位点多样性与冠心病易感性有关,血MIF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有差异。因此,MIF如何参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仍有待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糖尿病
下载PDF
老年患者二尖瓣反流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平 龙梅菁 +7 位作者 周颖玲 陈勇驰 张璐 卓胜青 田相亭 杨辉剑 连环 靖林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建立详...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要求患者每年到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复诊并电话随访。随访2年后对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R程度与LVEF均值成负相关,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均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P〈0.05);(2)随访2年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房颤等多因素基础上,IMR组轻、中、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7%(1.4-4.1),2.7%(1.3-4.0),5.2%(3.5-6.9),趋势P值=0.04;NIMR组轻度、中度、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3.2%(1.6-4.8),3.0%(1.4-4.5),1.7%(-0.5-3.9),趋势P值=0.30。结论 MR返流程度越大,LVEF均值越低,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针对重度IMR患者的分层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其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左心室射血分数 随访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热打击诱导人肠上皮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8与p38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志锋 唐丽群 +5 位作者 曾平 李炳玲 孙学刚 童华生 孟繁甦 苏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热打击诱导人肠上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可能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方法 用不同温度的热打击(39、41、43 ℃)1 h刺激培养的人肠上皮细胞株(SW480)后,继续于37 ℃下培养24 h,收集细胞和细胞上清液.另将细胞进行...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热打击诱导人肠上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可能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方法 用不同温度的热打击(39、41、43 ℃)1 h刺激培养的人肠上皮细胞株(SW480)后,继续于37 ℃下培养24 h,收集细胞和细胞上清液.另将细胞进行热打击(43 ℃,1 h),同时加用100 kU/L和1 000 kU/L的乌司他丁继续于37 ℃下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裂解液中p38蛋白表达.结果 低温度的热打击(39 ℃)对SW480细胞分泌IL-8没有诱导作用,但高温(41 ℃、43 ℃)可明显诱导IL-8水平的升高(均P【0.01);而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热打击对SW480细胞IL-8的诱导表达作用(均P【0.01),尽管大剂量乌司他丁对IL-8的抑制作用较小剂量组更加明显,但两个剂量乌司他丁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温度的热打击可诱导SW480细胞p38表达上调,并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效应(均P【0.01).而乌司他丁不仅可以抑制SW480细胞p38的基础表达水平,并且小剂量的乌司他丁即可明显抑制热打击对p38的诱导表达作用(P【0.01),但两个剂量乌司他丁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p38表达来抑制热打击对肠上皮细胞释放IL-8的诱导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其他信号通路参与的可能,这为理解肠屏障细胞的炎症反应在重症中暑中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也为乌司他丁作为免疫调节剂未来用于治疗重症中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白细胞介素-8 肠上皮细胞 乌司他丁 重症中暑
下载PDF
脂多糖和热打击联合作用对人肠上皮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志锋 曾平 +3 位作者 刘亚伟 唐柚青 童华生 苏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346-2348,共3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与热打击单独和联合作用对人肠上皮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肠上皮细胞株(SW 480),实验分组为:对照组,热打击组(又分为热打击1、3、6 h组),LPS刺激组,热打击和LPS联合刺激组,用骨架蛋白(肌动蛋白F-actin)的...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与热打击单独和联合作用对人肠上皮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肠上皮细胞株(SW 480),实验分组为:对照组,热打击组(又分为热打击1、3、6 h组),LPS刺激组,热打击和LPS联合刺激组,用骨架蛋白(肌动蛋白F-actin)的特异性染料罗丹明标记的F-actin特异性结合物鬼笔环肽(rhodam ine-phalloid in)和细胞核特异性染色剂(DAPI)行免疫荧光,检测在上述刺激作用下细胞形态的改变和F-actin在细胞内分布的变化。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热打击1 h就可以使细胞轮廓变圆,细胞伪足变短变粗,细胞间间隙变大。热打击3 h时上述情况更加明显,而热打击6 h时,细胞几乎全部坏死漂浮。单独LPS作用6 h时也能看到多数细胞出现伪足变短变粗,细胞间间隙增大情况,但较单独热打击1 h组程度轻。而热打击和LPS联合作用则可看到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正常对照组细胞的F-actin呈相对均匀分布,但以细胞周边和核的周围居多,而单独LPS作用即可看到细胞骨架发生重组,出现应力纤维,而和热打击联合作用时,细胞周边的F-actin明显减少,出现明显的应力纤维(变粗、变短、紊乱,排列呈明显的非极性单向分布)。结论热打击和LPS单独作用均可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骨架发生重组,细胞间间隙增大,并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这为理解重症中暑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发展过程中,肠屏障细胞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直观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热打击 细胞骨架 肠上皮细胞 重症中暑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田相亭 杨辉剑 +1 位作者 郑猛 陈勇池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和伊贝沙坦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前期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前期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及伊贝沙坦干预组,观察1年,比较二组干预前后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水平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水平...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和伊贝沙坦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前期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前期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及伊贝沙坦干预组,观察1年,比较二组干预前后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水平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水平的变化。结果生活方式干预前后循环EMPs[(1 946±234)个/μl和(1 745±416)个/μl,t=2.530、P=0.011]水平及baPWV[(1 653±172)cm/s和(1 511±230)cm/s,t=2.448、P=0.0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贝沙坦干预前后循环EMPs[(19 507±146)个/μl和(1 446±286)个/μl,t=3.340、P=0.002]水平及baPWV[(1 639±165)cm/s和(1 361±211)cm/s,t=3.156、P=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伊贝沙坦干预组循环EMPs水平及baPWV水平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38、2.475,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前期者生活方式干预和伊贝沙坦干预对血管内皮功能都有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伊贝沙坦干预较生活方式干预对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血管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连环 杨峻青 陈竹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2845-2848,共4页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不同抽吸结果对患者微循环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在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使用血栓...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不同抽吸结果对患者微循环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在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抽吸结果分为抽吸阳性组(38例)和抽吸阴性组(28例),同期仅行介入治疗而未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者为对照组(66例)。比较组间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情况。结果3组间基础和临床资料相似;抽吸阴性组在无复流或慢血流及远端栓塞、主要心血管病事件改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阳性组比抽吸阴性组可显著改善cTFC帧数[(29±9)帧/s比(354-11)帧/s,P〈0.05],心电图ST段回落[(90±20)%比(76±25)%,P〈0.05)]、心肌血清标志物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201±86)U/L比(264±93)U/L,P〈0.05;肌钙蛋白T:(41±21)μg/L比(60±24)μg/L,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STEMI急诊PCI中应用安全可行,特别是抽吸阳性者能显著提高心肌灌注水平,改善临床预后。抽吸阴性者能改善微循环,但对临床预后的改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冠状动脉 血栓抽吸导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