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微颗粒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强 郭壮波 +2 位作者 伍光颖 李超霞 钟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9-363,373,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内皮微颗粒(endothial microparticles,EMP)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和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组(MI+AT组),每...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内皮微颗粒(endothial microparticles,EMP)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和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组(MI+AT组),每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 h和24 h采外周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和EMP,其中循环EMP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通过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2 h,MI组大鼠的CK-MB表达水平较sham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MI组及MI+AT组大鼠EMP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上升,显著高于sham组(P<0.05)。造模后24 h,MI组大鼠EM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P<0.05);MI+AT组大鼠CK-MB、c Tn T、EMP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较MI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MI组大鼠的CKMB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4 h较造模后2 h显著升高(P<0.05);MI+AT大鼠CK-MB、c Tn T和EMP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4 h较2 h显著下降(P<0.05)。结论:AT可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的EMP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提示AT对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内皮微颗粒 心肌细胞凋亡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林 刘科 +3 位作者 朱叶萌 代路路 谭巧燕 邝少松 《实验动物科学》 2015年第4期59-62,共4页
随着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复杂,因此运用中药多途径、多方式、多靶点的作用优势,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AD治疗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 中药
下载PDF
伤科接骨片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骨保护素及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翁春辉 赖晓宇 +2 位作者 詹春华 戴丽冰 钟志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551-1553,I0007,共4页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只)、模型对照组(24只)和伤科接骨片组(24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动物给予正常饲料,伤科接骨片组动物给...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只)、模型对照组(24只)和伤科接骨片组(24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动物给予正常饲料,伤科接骨片组动物给予伤科接骨片饲料。分别于建模后7、14、28、56天处死相同例数动物(n=6),收集下颌骨缺损处骨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OPG、OPGL表达分别于建模后第7、14天显著提高(P<0.05),伤科接骨片组OPG表达于建模后第7、14、28、56天均显著提高(P<0.05),OPGL表达则提高不明显(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伤科接骨片组OPG表达于建模后第14、28、56天均显著提高(P<0.05),OPGL表达于建模后第14天显著降低(P<0.05),OPG/OPGL比值在建模后第14、28、56天显著上升(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可能通过影响OPG、OPGL的表达而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伤科接骨片 骨保护素 骨保护素配体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内皮微颗粒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变化
4
作者 李强 郭壮波 +2 位作者 伍光颖 李超霞 钟志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微颗粒作为早期急性心肌缺血评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8只、心肌梗死组(MI组)8只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 h和24 ... 目的:探讨内皮微颗粒作为早期急性心肌缺血评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8只、心肌梗死组(MI组)8只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8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 h和24 h采外周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T),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 m Icroparticles,EMP),其中循环EMP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2 h与24 h,I/R组大鼠EMP水平均显著低于MI组(P<0.05),造模后2 h MI组、I/R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各组间比较,I/R组大鼠的c TNT表达水平造模后24 h较造模后2 h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大鼠的CK-MB表达水平造模后24 h较造模后2 h显著性升高(P<0.05);而EMP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微颗粒可以作为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颗粒 急性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骨保护素及配体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
5
作者 翁春辉 赖晓宇 +2 位作者 詹春华 戴丽冰 钟志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12-2714,共3页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建立...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于建模后3、14、28、56d处死相同例数动物(n=6),然后收集下颌骨缺损处的骨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技术检测OPG、OPGL、COX-2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兔下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OPG、OPGL、COX-2蛋白和mRNA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高表达(P<0.05),但各指标峰值出现的时间点不同(P<0.01)。OPG,OPGL,COX-2峰值分别出现在建模后3、28、14d。结论: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OPG、OPGL、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骨保护素配体 环氧合酶-2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伤科接骨片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骨保护素及配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翁春辉 赖晓宇 +2 位作者 詹春华 戴丽冰 钟志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伤科接骨片组(24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动物给予正常饲料,伤科接骨片组动物给予伤科接骨...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伤科接骨片组(24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动物给予正常饲料,伤科接骨片组动物给予伤科接骨片饲料。分别于建模后第7、14、28、56天处死相同例数动物(n=6),收集下颌骨缺损处骨组织块。采用RT-PCR技术检测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染色强度和面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下颌骨组织OPGmRNA表达在建模后第7天显著上调(P<0.05),OPGL mRNA表达在建模后第14天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伤科接骨片组建模后第14、28、56天OPGmRNA表达均上调明显(P<0.05),骨组织阳性染色更强,面积更广,建模后第14天OPGL mRNA表达下调明显(P<0.05),骨组织阳性染色更弱,面积更小,OPG mRNA/OPGL mRNA比值在建模后第14、28、56天明显上调(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OPGmRNA、OPGL 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伤科接骨片 骨保护素 骨保护素配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造影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肾Bax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强 刘春晓 +2 位作者 张孝斌 钟志勇 郑侠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3,47,共4页
目的研究造影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肾Bax mRNA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制备可复性的完全性左侧输尿管梗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与造影剂组;检测肾形态学变化、血NGAL、肾小管细胞凋... 目的研究造影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肾Bax mRNA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制备可复性的完全性左侧输尿管梗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与造影剂组;检测肾形态学变化、血NGAL、肾小管细胞凋亡及肾组织Bax mRNA的表达。结果造影组在注射后第1天,大鼠左右肾体积、肾实质厚度和重量差异显著,造影剂组NGAL含量及Bax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注射药物后第1天及第3周造影剂组大鼠血清NGAL及Bax mRNA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药物后第3周后造影剂组大鼠左侧肾小管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造影剂对单侧肾积水大鼠肾有一定的损伤作用,Bax介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可能是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输尿管梗阻 肾积水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凋亡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强 刘春晓 +1 位作者 钟志勇 郑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制备可复性完全性左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模型成熟后随机分为3组,NAC组,生理盐水(NS)组与模型对照组。3 d后NAC组和NS组大鼠注射造影剂,模型...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制备可复性完全性左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模型成熟后随机分为3组,NAC组,生理盐水(NS)组与模型对照组。3 d后NAC组和NS组大鼠注射造影剂,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药物1 d后,各组取半数大鼠处死取材检测肾脏形态学变化、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肾组织Bcl-2 mRNA表达;剩余大鼠手术解除输尿管梗阻,3 w后处死,同样作上述项目检测。结果注射造影剂的NAC组和NS组用药后第1天,大鼠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和重量差异显著(P<0.05),血清NGAL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NAC组较NS组NGA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三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梗阻后3 w,各组NGAL水平较前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NAC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NS组(P<0.05)。结论 NAC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引起的肾损害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表达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肾积水 造影剂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