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晓飞 陆展华 +5 位作者 刘维 卢东柏 王石光 巫浩翔 方志强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1-13,共13页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较大面积倒伏将会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同时导致稻米品质的严重下降。目前,随着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水稻倒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水稻正常生产的巨大隐患之一。国内外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在水稻抗倒伏的成因、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抗倒伏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综述了“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多年来进行水稻抗倒伏研究工作的经验,全面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的由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本质,归纳了水稻抗倒伏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稻抗倒伏性的相关对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新时期水稻抗倒伏育种、栽培及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水稻抗倒伏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基因 育种
下载PDF
功能性水稻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传光 周新桥 +5 位作者 陈达刚 郭洁 陈平丽 陈可 李逸翔 陈友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87-99,共13页
功能性水稻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对改善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变、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及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功能性水稻主要包括有色稻、低谷蛋白水稻、高抗性淀粉水稻、富微营养水稻和药物... 功能性水稻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对改善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变、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及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功能性水稻主要包括有色稻、低谷蛋白水稻、高抗性淀粉水稻、富微营养水稻和药物制造生物反应器水稻等5大类。有色稻由于种子果皮积累花色素苷而呈紫色或红褐色,有红米和黑米两大类,分别受2个和3个基因控制,是体弱者药食同源的重要滋补食品,国内已育成一大批有色稻品种推广应用。低谷蛋白水稻由于稻米谷蛋白含量低,适于肾病患者作主粮使用,目前中国和日本已育成多个品种用于商业化开发应用。高抗性淀粉水稻由于有部分淀粉无法被人体淀粉酶分解而不能被肠道吸收,可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已成为糖尿病患者重要的主食,目前国内已育成多个品种推广应用。富微营养水稻由于稻米特种维生素、有益微量元素等含量高而有益于不同缺素症患者治疗与保健,国内外已育成以“黄金大米”为代表的多个富微营养水稻品种。药物制造生物反应器水稻利用水稻为药用重组蛋白、多肽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生产平台,合成与提取目标功能成分物质,目前国内外都有成功报道,并已尝试进行商业化开发应用。全球对功能性水稻的需求日益增大,功能性水稻研究具有广阔前景。功能性水稻育种未来将从功能的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由保健型向保健与辅助疗效相结合转变。多组学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挖掘与创制新种质以培育功能性水稻新品种,是功能性水稻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水稻 有色稻 低谷蛋白水稻 高抗性淀粉水稻 富微营养水稻 生物反应器 育种
下载PDF
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妹娟 钟旭华 +5 位作者 梁开明 潘俊峰 傅友强 胡香玉 胡锐 巫志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1-120,共10页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面积仍然较小。主要阐述了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概况,在广东省发展该模式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指出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存在应用面积少、产量低、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水肥管理落后、适宜于该模式的水稻品种和田鱼品种较少以及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缺乏等问题。该模式在广东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提出未来广东省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支持、完善技术规范和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稻鱼共生 减肥减药 增收增效 粮食安全
下载PDF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胡香玉 钟旭华 +9 位作者 林绿 胡学应 黄农荣 文喜贤 徐世宏 吕仲贤 梁开明 潘俊峰 刘彦卓 傅友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0-110,共11页
【目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近10多年来在南方稻区得到广泛应用。总结分析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效果和推广方法,可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 【目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近10多年来在南方稻区得到广泛应用。总结分析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效果和推广方法,可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汇总2008年以来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区公开发表的47篇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论文数据,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农民习惯栽培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平均减少29.5 kg/hm^(2)、减幅为16.0%,氮磷钾总施肥量平均减少11.6%;水稻产量平均提高626.3 kg/hm^(2)、增幅为8.8%;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27.3%;无效分蘖数平均减少89.0万hm^(2)、减幅为37.7%,成穗率提高9.7个百分点;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分别减少50.7%、28.6%和46.6%,倒伏大幅减轻;平均增收1902.0元/hm^(2)。从建立全国性技术推广协作网、整合资源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稳定的示范基地多措并举助推技术落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速技术推广等方面,总结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经验和启示。【结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能稳定实现水稻减肥增产增收,其推广经验和方法可供借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控”施肥 减肥控害 抗倒高产 节本增收 推广方法
下载PDF
水稻耐冷性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唐璇 吕树伟 +3 位作者 范芝兰 陈文丰 潘大建 李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1,共7页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低温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已经成为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采取农业防御技术来降低冷害不仅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在生产上种植耐冷水稻品种是解决...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低温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已经成为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采取农业防御技术来降低冷害不仅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在生产上种植耐冷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而耐冷品种的选育依赖于科学、准确的耐冷鉴定评价体系以及重要耐冷基因的挖掘与利用。近年来,通过图位克隆、GWAS以及QTL等方法克隆了多个重要耐冷基因,并对其分子机理进行了解析。本文从水稻耐冷研究的鉴定方法和时期、评价体系、分子研究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应以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耐冷性进行评价,同时提出在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对重要耐冷基因/QTL进行聚合,进一步通过创新利用,为探索水稻耐冷机制以及水稻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 评价体系 分子改良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吕树伟 江立群 +10 位作者 唐璇 张静 孙炳蕊 刘清 毛兴学 于航 吴柔贤 范芝兰 陈文丰 潘大建 李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2-421,共10页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布整个广东地区,在珠三角周边的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等4个地级市未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收集的水稻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主要以籼稻为主,鉴定评价获得抗水稻白叶枯病与稻瘟病资源23份(中山12、包选2、银湖香占等)。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海稻86、地禾粘、兰溪选、三饶香米等4份分别具有耐盐、耐旱、高直链淀粉与香味等特性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水稻育种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 鉴定评价 广东
下载PDF
广东省近40年常规水稻审定品种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潘阳阳 黄道强 +7 位作者 王重荣 王志东 李宏 周德贵 陈宜波 赵雷 龚蓉 周少川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具有辉煌的历史,近40年(1982—2021年)共通过审定359个常规稻品种。本研究将这40年分为8个时期,对各时期审定品种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产由5313.0 kg/hm^(2)稳步提升至6882.2 kg/hm^(2);平均株高逐渐...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具有辉煌的历史,近40年(1982—2021年)共通过审定359个常规稻品种。本研究将这40年分为8个时期,对各时期审定品种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产由5313.0 kg/hm^(2)稳步提升至6882.2 kg/hm^(2);平均株高逐渐增加,有效穗数明显下降,穗长和穗粒数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未明显改变;直链淀粉含量由26.1%下降至16.5%;审定品种总体优质率75.2%,近3年(2019—2021年)审定品种的优质率达85.2%,其中国标1级优质稻占比达39.5%;稻瘟病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85.8%,白叶枯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44.0%;通过审定的359个品种来源于406个亲本,其中有8个亲本直接衍生10个以上品种,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分别衍生25个和21个品种,而这8个亲本均衍生自当前我国籼稻育种中重要骨干亲本丰八占;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品种共55个,其中12个品种超过66.67万hm^(2),黄华占和双桂1号推广面积均在333.33万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水稻 优质稻 审定品种 品种特性 广东省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适宜直播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8
8
作者 方志强 陆展华 +6 位作者 王石光 刘维 卢东柏 王晓飞 巫浩翔 陈浩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育苗移栽和直播是当前广东应用最广的水稻种植方式。探究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广东及华南地区淹水直播的水稻品种,为广东及华南地区直播稻品种选择和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 【目的】育苗移栽和直播是当前广东应用最广的水稻种植方式。探究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广东及华南地区淹水直播的水稻品种,为广东及华南地区直播稻品种选择和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育成的25份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模拟大田淹水成苗试验,并在早、晚两季的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测定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抗倒伏性、产量等性状,筛选适宜直播的水稻品种。【结果】粤新银占2号、粤农丝苗、粤泰油占等12个品种的耐淹成苗率达到80%;通过分析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种植模式,发现早、晚季直播稻的生育期比育苗移栽平均缩短7~15 d;田间抗倒伏表型鉴定表明,有11份水稻品种的抗倒性强;产量分析表明,早、晚季直播产量比育苗移栽表现为增产,平均增幅分别为0.99%和1.25%。【结论】综合参试品种的耐淹性、抗倒性和丰产性筛选出粤农丝苗、粤美占、五山丝苗、粤特油占等4个品种适宜华南稻区的直播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移栽 直播 品种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和氮素营养关系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傅友强 钟旭华 +5 位作者 黄农荣 潘俊峰 胡香玉 胡锐 李妹娟 梁开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1-131,共11页
【目的】明确华南地区籼稻主栽品种冠层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关系,为专家决策系统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美香占2号(MXZ2H)和吉丰优1002(JFY1002)为试材,设置施氮0 kg/hm2(N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等3个处理... 【目的】明确华南地区籼稻主栽品种冠层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关系,为专家决策系统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美香占2号(MXZ2H)和吉丰优1002(JFY1002)为试材,设置施氮0 kg/hm2(N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等3个处理,采用习惯施肥法,在JFY1002中增设施氮180 kg/hm2(N180+)的水稻“三控”施肥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叶片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的关系。【结果】与N0相比,N150处理下MXZ2H和JFY1002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16.05%和13.76%,N210处理分别增加24.29%和25.00%。N180+处理下JFY1002叶片氮含量与N210处理相比增加18.03%。随着叶片氮含量的增加,蓝光到红光(450~650 nm)波段的叶片反射率逐渐下降,红边到近红外(730~840 nm)波段的叶片反射率逐渐增加,红光650 nm、近红外840 nm处的MXZ2H和JFY1002叶片反射率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XZ2H叶片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呈正相关;JFY1002叶片氮含量与RVI、EVI、改进非线性植被指数(MNLI)、DVI和NDVI呈正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MXZ2H和JFY1002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R2分别为0.817和0.973,RE分别为8.35%和3.48%。【结论】建立了华南籼稻品种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可为精准施肥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 施氮方式 叶片光谱特征 叶片氮含量
下载PDF
优质稻品种美香占2号产业化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涂从勇 王重荣 +2 位作者 林绿 陈风波 周少川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102,共4页
美香占2号具有优异的食味品质,是目前唯一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籼稻品种。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和云南省品种审定,及江西、广西、海南、湖南、陕西和四川省引种许可。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种植美香占2号的经济效益普... 美香占2号具有优异的食味品质,是目前唯一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籼稻品种。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和云南省品种审定,及江西、广西、海南、湖南、陕西和四川省引种许可。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种植美香占2号的经济效益普遍高于其他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加快美香占2号的推广应用,育种单位联合种子企业和米业企业,构建了从水稻种子生产到稻米加工全产业链协同推广网络,形成了品种推广与品牌创建有机结合的产业化推广新模式,推动了美香占2号在生产上的大规模应用,截止2020年美香占2号推广面积超过140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品种 产业化 美香占2号
下载PDF
广东丝苗米品种南晶香占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传光 周新桥 +6 位作者 陈达刚 李小盛 郭洁 曾文斌 陈平丽 陈可 陈友订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7期94-97,共4页
“南晶香占”是由“南晶占”和“象牙香占”杂交后代经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丝苗米品种,具有米质好、产量较高、稻瘟病抗性好和抗倒性较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2020年12... “南晶香占”是由“南晶占”和“象牙香占”杂交后代经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丝苗米品种,具有米质好、产量较高、稻瘟病抗性好和抗倒性较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2020年12月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并在首届广东国际名米评选中获金奖。自2016年起,该品种在广东省内惠州、清远、中山、梅州等地,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省份示范试种表现突出,已成为广东省内惠州、揭阳、中山等市的水稻主推品种。该品种栽培技术上要求早施分蘖肥、重施钾肥,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晶香占” 优质稻 广东丝苗米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兴学 郑晓钰 +6 位作者 孙炳蕊 李晨 陈文丰 潘大建 柳武革 范芝兰 王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3-591,共9页
Wx基因直接控制水稻胚乳直链淀粉的合成,进而影响胶稠度等多个品质指标,是控制稻米食味的主效基因。适当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可改善稻米品质。吉丰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组配后代的食味品质。本研究以吉丰B... Wx基因直接控制水稻胚乳直链淀粉的合成,进而影响胶稠度等多个品质指标,是控制稻米食味的主效基因。适当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可改善稻米品质。吉丰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组配后代的食味品质。本研究以吉丰B为试验材料,对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进行编辑,以期获得Wx基因表达下调,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水稻种质。以农杆菌为介导进行转基因,获得9个转基因株系,从后代中筛到2个大片段缺失的变异株系L8和L9。它们的Wx基因表达大幅下调,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胶稠度和食味品质也有所改善。L8和L9糙米外观有很大差异,L8与糯米相近,L9与粘米类似。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获得两份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该结果为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WX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CRISPR/Cas9
下载PDF
水稻直播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雅美 张少红 赵均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3-22,共10页
推广应用直播稻以替代水稻传统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是解决经济效益低、水资源浪费、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等目前水稻产业面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国直播稻推广迅速,但限制直播稻推广的诸多关键制约因素,如杂草难以控制、... 推广应用直播稻以替代水稻传统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是解决经济效益低、水资源浪费、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等目前水稻产业面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国直播稻推广迅速,但限制直播稻推广的诸多关键制约因素,如杂草难以控制、直播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倒伏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选育早期活力强、耐厌氧和低温发芽、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是解决水稻直播关键制约因素的材料基础。水稻基因库中存在大量相关优异性状和功能基因,鉴定和应用这些功能基因,通过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适应直播的水稻品种,是突破目前直播稻推广和应用瓶颈的关键。但长期以来水稻育种是围绕移栽的种植方式进行的,大量直播相关性状的优异功能基因在现代品种中已经丢失。因此必须利用现代基因组学技术,从更广泛的多样性种质资源中挖掘优异功能基因,剖析控制相关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加快推进精准选育适应直播的水稻品种进程。围绕目前水稻直播亟需解决的早期生长活力、厌氧发芽、低温发芽以及抗倒伏性状,综述了这些性状目前在种质资源挖掘、性状遗传分析、功能基因克隆和分子机制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展望了这些研究进展在相关性状改良和适合直播水稻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前景,为水稻直播相关性状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功能基因 早期活力 厌氧发芽 低温发芽 抗倒伏
下载PDF
华南优质稻主栽品种粤农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秀英 刘维 +5 位作者 陆展华 卢东柏 王晓飞 王石光 廖耀平 陈钊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52-59,共8页
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 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审定和引种备案,并作为早晚兼用型优质稻、一季中稻、再生稻、直播稻及虾稻等广泛推广应用。对粤农丝苗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粤农丝苗收获指数较高、抗倒力强、后期结实熟色好,具有广谱抗稻瘟病抗性,是新一代的高收获指数品种。同时,粤农丝苗(即恢复系R1212)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亲本,以其为亲本育成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有37个,其中常规稻10个、杂交稻27个,这些品种均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良亲本的“芯”片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粤农丝苗自2012年起成为广州市优质稻主导品种,2013—2021年连续9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粤农丝苗 选育
下载PDF
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
15
作者 廖亦龙 柳武革 +7 位作者 王丰 刘迪林 孔乐 李金华 霍兴 付崇允 朱满山 曾学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一般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华南杂交水稻的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以华南地区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个籼稻不育系和6个籼稻恢复系配置了18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不... 本研究旨在揭示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一般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华南杂交水稻的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以华南地区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个籼稻不育系和6个籼稻恢复系配置了18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种及其亲本叶片SPAD值移栽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于幼穗分化期(栽后43或50 d)达到最低点,始穗期(60 DAT)后快速下降。不同组合以及同一组合在不同发育时期叶片SPAD值存在较大差异。灌浆结实期至蜡熟期,‘荣丰A’、‘五丰A’、‘华占’和‘广恢308’及其相应组合叶片SPAD值下降较快,而‘明恢63’和‘桂99’及其相应杂交组合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SPAD值,并与亲本SPAD值一般配合力的动态变化相一致。除分蘖始期叶片SPAD值以特殊配合力为主外,达70.76%,其余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均以一般配合力起主导作用。杂种叶片SPAD值在生殖生长阶段的遗传力(21.90%~63.89%),显著高于其营养生长阶段的遗传力(8.02%~14.79%);其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显性或/和上位性效应,始穗期至抽穗扬花期的显性或/和上位性效应增大,达18.37%和22.02%。发育前期和中期,叶片SPAD值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后期则较大地受到环境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SPAD值 一般配合力 遗传效应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华南优质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及适宜施用量探讨
16
作者 张兰兰 刘迪林 +4 位作者 马晓智 霍兴 孔乐 柳武革 王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2,共7页
优质稻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稻米品质前提下提高稻谷产量。本研究以4个广东丝苗米优质常规稻品种及优质杂交稻品种泰丰优208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早、晚两季在广州同一田块上开展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90 kg/hm^... 优质稻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稻米品质前提下提高稻谷产量。本研究以4个广东丝苗米优质常规稻品种及优质杂交稻品种泰丰优208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早、晚两季在广州同一田块上开展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华南优质稻产量受品种、季节、施氮水平、品种×施氮水平互作效应和季节×品种×施氮水平互作效应等5种因子影响,但米饭食味值仅受品种和施氮水平影响。早季同一施氮水平下品种间稻谷产量有显著差异,但品种间食味值差异不显著;晚季除N0处理外,其他处理品种间稻谷产量有显著差异;食味值仅N3处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早、晚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和0.950;施氮量与食味值则呈极显著负相关,早、晚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和-0.956。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各参试品种既高产又食味优良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施氮量 产量 食味 华南
下载PDF
稻渔共生模式下水稻种植覆盖率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
17
作者 李妹娟 吴郁丽 +11 位作者 胡香玉 王昕钰 曹明 梁开明 叶群欢 尹媛红 胡锐 潘俊峰 傅友强 钟旭华 刘彦卓 姜志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5,102,共7页
稻渔共生是“一水两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在稳定水产养殖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以优质籼稻品种粤香430和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养殖澳洲淡水龙虾鱼塘中开展不同水稻种植覆盖率(0%、25%、50%和75%)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以为... 稻渔共生是“一水两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在稳定水产养殖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以优质籼稻品种粤香430和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养殖澳洲淡水龙虾鱼塘中开展不同水稻种植覆盖率(0%、25%、50%和75%)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以为优化稻渔共生技术、提高稻渔产量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30个水稻品种(种植覆盖率约37.1%)为参试材料,在养殖大口黑鲈鱼塘中进行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覆盖率50%和75%处理的稻谷产量明显高于覆盖率25%的处理,其中,粤香430以覆盖率50%处理的产量最高,五山丝苗以覆盖率75%处理的产量最高。种稻养虾模式下鱼塘水体的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均显著低于不种稻处理(覆盖率0%),水体总有机碳(TOC)在水稻生长前期也表现相同趋势,水体酸碱值(pH)和溶解氧含量(DO)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无显著变化。在鱼塘种稻养殖大口黑鲈模式下,华航48号、双黄占、青香优丝苗、粤香430、泰丰优208和五山丝苗的稻谷产量较高,均达到5.50 t/hm^(2)以上。综上所述,稻虾共生模式下50%水稻种植覆盖率具有较稳定的水稻产量和净化养殖水质,适合在鱼塘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模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共生 水稻 种植覆盖率 品种筛选 产量 鱼塘水质
下载PDF
水稻低温发芽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8
作者 周旭 杨梯丰 +1 位作者 刘祖培 周炼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8,共8页
低温萌发力是水稻适应极端天气、特别是水稻直播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性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水稻低温萌发力的鉴定方法、生理机制、分子克隆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趋势与展望。在水稻低温萌发力鉴定方面,多采用1... 低温萌发力是水稻适应极端天气、特别是水稻直播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性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水稻低温萌发力的鉴定方法、生理机制、分子克隆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趋势与展望。在水稻低温萌发力鉴定方面,多采用13℃~15℃试验温度、低温萌发第10 d的萌发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图位克隆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等技术手段已鉴定的水稻低温萌发力相关QTL超过100个,但实现目的基因克隆的仅4个,关于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极少。当前水稻低温萌发力强的品种主要是从育成品种中筛选而来。水稻低温萌发生理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低温萌发鉴定及其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萌发 鉴定方法 分子克隆 遗传育种
下载PDF
开放式增温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陶陶 邹积祥 +4 位作者 伍龙梅 包晓哲 江瑜 张楠 张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7,共12页
【目的】华南双季稻区是我国优质籼稻的主产区之一,研究气候变暖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对早稻(合丰丝苗,2020年;粤禾丝苗,2021年)和晚稻(粤禾丝苗,2020和2021年)进行全生育期昼夜... 【目的】华南双季稻区是我国优质籼稻的主产区之一,研究气候变暖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对早稻(合丰丝苗,2020年;粤禾丝苗,2021年)和晚稻(粤禾丝苗,2020和2021年)进行全生育期昼夜不间断增温处理,分析增温对早、晚稻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早稻,1.5~1.8℃;晚稻1.9~2.0℃)对早、晚稻糙米率均无显著影响。增温条件下,早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显著降低,而晚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变化。增温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影响在早、晚稻之间呈相反趋势;增温显著提高早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而降低晚稻垩白粒率。增温条件下,早、晚稻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呈升高趋势。此外,增温提高早、晚稻稻米峰值黏度和米饭黏性,降低其消减值及晚稻糊化温度和米饭硬度。相关分析表明,增温条件下,早、晚稻糊化特性和米饭质构的改变主要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有关。【结论】增温导致早稻加工和外观品质变差,而有利于改善其营养和食味品质。增温条件下,晚稻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均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双季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优质丰产香稻新品种粤香430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秀英 刘维 +4 位作者 陆展华 卢东柏 王晓飞 王石光 方志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为推进水稻优质化进程,自2018年起广东省开始设立香稻组区域试验,粤香430是广东省第一批参试并通过审定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为感温型常规稻,株型集散适中,抗倒力强,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区试平均产量456.3 kg/667 m^(2),在区试组中名... 为推进水稻优质化进程,自2018年起广东省开始设立香稻组区域试验,粤香430是广东省第一批参试并通过审定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为感温型常规稻,株型集散适中,抗倒力强,丰产性好,稻米品质优,区试平均产量456.3 kg/667 m^(2),在区试组中名列第一,比香稻组对照美香占2号显著增产;稻米品质达部标优质1级,直链淀粉含量16.2%,长宽比3.3,有香味(2-AP含量675.0~1 030.9μg/kg),品鉴食味分84.0~91.0分,米饭软滑、浓香,曾获广东首届稻米发展大会金奖。叶瘟1.4~3.0级,穗瘟3.0~3.4级,田间表现较强抗性,适宜广东省各地早、晚季种植。在广东阳山、化州、新会、茂名、南雄等地试种表现良好,已成为广东多个丝苗米产业园的生产和加工用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稻 粤香430 选育与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