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为明确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F1代核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利用1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对15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选择的15个SSRs位点中,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基因(number of alleles,N_(a)),60.453个有效等位基因(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N_(e)),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均值为0.648。15个F1代核心选育家系的平均N_(e)为1.925–2.626,平均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_(o))为0.425–0.783,平均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_(e))为0.403–0.572。聚类分析表明,15个家系主要分为3个类群,遗传距离在0.252–0.574之间。各家系间遗传分化系数(fixation index,F_(st))为0.112–0.278,表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本研究证明15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适中,为后续耐受高水平豆粕饲料的凡纳滨对虾家系选育工作提供了遗传学证据。
文摘海参幼苗发育需要经历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及幼苗阶段,而从浮游幼体变态发育至附着幼苗阶段的高死亡率是热带海参繁育中的共性问题,目前有关热带海参变态发育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以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为研究对象,采集小耳幼体(A)、中耳幼体(B)、大耳幼体(C)和樽形幼体(D)4个时期样品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以探究其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共产生83.6 GB Raw reads,拼接获得93528个Unigenes。对4个组测序文库的相邻组间(A_vs_B,B_vs_C,C_vs_D)进行两两比较,A_vs_B、B_vs_C和C_vs_D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别为17732、11757和11319个。GO功能富集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分子功能、催化活性等与细胞成长相关的GO功能。此外对KEGG通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PI3K-Akt、细胞周期、癌症途径等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其中在幼体由浮游的大耳状幼体变态至附着的樽形幼体过程中,癌症途径的富集频率显著上升,表明其在幼体生长发育模式转换上发挥了关键作用。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及预测的功能信息可为热带海参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研究、人工繁育及分子改良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