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9
1
作者 许建强 李永鸿 +2 位作者 霍保善 梁爱霞 吴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73-2275,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抑制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U组53例与C组53例。U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半小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术后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8 h 1次,...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抑制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U组53例与C组53例。U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半小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术后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8 h 1次,连续7 d;C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3天、第5天、第7天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化验检查;在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后两组患者血清IL-6、NEU、hs-CRP水平均升高,但U组升高幅度均低于C组(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有改善(P<0.05),但U组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损伤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乌司他丁 炎症抑制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俊 高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PAF、炎症反应指标、脂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PAF、HMGB1、FKN、CD40L、IL-18、HCY、DKK1、LDL-C、Vaspin、Resistin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isfati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高PAF含量患者血清中HMGB1、FKN、CD40L、IL-18、HCY、DKK1、LDL-C、Vaspin、Resistin的含量显著高于低PAF含量患者,Visfatin的含量显著低于低PAF含量患者。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PAF含量升高与炎症反应激活、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炎症反应 脂代谢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永光 张再强 李永鸿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 35 .16% ,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高 ,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且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显著关系 ,应于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永鸿 周庆昆 谭淑英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9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在临床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3组病人入院时血Hcy水平比对照组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9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在临床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3组病人入院时血Hcy水平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周及2周后血Hcy有降低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例因病情加重出院患者,第1周血Hcy有明显增高。结论高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经有效治疗后血清Hcy有降低趋势,提示血清Hcy水平变化可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预后的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针灸结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延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1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轻度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精神状态简易速表(MMSE)、...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轻度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精神状态简易速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MMSE和MoCA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ERP的潜伏期及波幅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尼莫地平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尼莫地平 认知障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含量及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157-2160,共4页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及其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TIA患者,根据1周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情况分为...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及其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TIA患者,根据1周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情况分为单纯TIA组和脑梗死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PAF、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单纯TIA组患者血清中PAF、FVⅢ、vW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介素(IL)-17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PAF、FVⅢ、vWF、TNF-α、hs-CRP、MCP-1、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单纯TIA组(P<0.05),PT、APTT、TT的水平显著短于单纯TIA组(P<0.05);高PAF含量TIA患者血清中FVⅢ、vWF、TNF-α、hsCRP、MCP-1、IL-17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低PAF含量TIA患者(P<0.05),PT、APTT、TT的水平显著短于低PAF含量TIA患者(P<0.05)。结论:PAF生成过多能够通过激活凝血途径及炎症反应来促进TIA进展为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区腾飞 潘速跃 +4 位作者 杨洁 李永鸿 巫碧佳 李荣 周庆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688-2691,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跟踪随访首次住院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1例,除去4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为尚未复发组(267例)和复发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跟踪随访首次住院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1例,除去4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为尚未复发组(267例)和复发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随访期内,尚未复发组与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比较,年龄、严重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脑供血动脉狭窄(所有类型)、脑供血动脉狭窄(单纯责任血管)、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酗酒、ESRS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脑供血动脉狭窄(单纯责任血管)或脑供血动脉狭窄(所有类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复发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病、脑供血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复发,必须做好上述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卢颖瑜 黄秉文 +5 位作者 王金良 方咏红 王运林 秦兴华 王鹏 袁春丽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308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103例及非MS组205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生活依赖情况,比较两组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及死亡比...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308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103例及非MS组205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生活依赖情况,比较两组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及死亡比例、生活依赖情况,采用Cox模型对可能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死亡及生活依赖程度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S组患者发病1年内卒中复发率高于非MS组(P<0.05),MS组与非MS组起病1年内的死亡比例及改良Rankin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1年后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MS与患者起病1年内死亡和生活依赖度无关(P>0.05)。结论合并M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风险增加,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应注意对MS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代谢综合征 复发 死亡 生活依赖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荣 区腾飞 +1 位作者 巫碧佳 李永鸿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9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用药组在...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9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按其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分为A组32例(10 mg/d)、B组34例(20 mg/d)和C组32例(30 mg/d)3个亚组。治疗14 d后检查患者的血脂情况、血小板凝集功能和不良反应,0.5年后超声检测患者的斑块数量及稳定性。结果 :用药前,组间血脂情况(CHOL、TG、LDL)、血小板凝集功能(CD62p、PAC-1、ET-1)、斑块数量和不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除HDL指标外,联合用药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上述指标逐渐减少;联合用药组患者HDL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HDL逐渐增加(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血脂情况、血小板凝集功能和斑块稳定性呈逐渐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荣 赵旭 +1 位作者 巫碧佳 李永鸿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0期73-73,75,共2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对照组40例...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对照组40例,只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以口服肠溶阿司匹灵片作为基础治疗。进行双盲对照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的有效率(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脑梗死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脑梗死 头痛 疗效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干预治疗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晓红 粱永耀 +2 位作者 赵武民 刘怀昌 曾惠良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研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干预性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无症状脑梗死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只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治疗;干预组44例,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 目的研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干预性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无症状脑梗死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只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治疗;干预组44例,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尼莫通保护脑细胞及中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测定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低切全血黏度降低(P<0.05)。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3年随访期间,对照组发生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21例(52.5%)高于干预组12例(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望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干预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LDL、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俊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者1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选择性清除法测定血清LDL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入院时研究组血清LDL、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与出院时预后良好组血清LDL、h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LDL、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16,0.927,与ROC曲线下平均面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LDL、hs-CRP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原文传递
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洁 区腾飞 杨新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及时开通导致梗死的责任血管以恢复脑灌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机械取栓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血栓组织能够被获取并得到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及时开通导致梗死的责任血管以恢复脑灌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机械取栓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血栓组织能够被获取并得到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机械取栓术获取的血栓的相关研究发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是造成取栓困难的重要组织学原因,影像学方法可以在术前评估血栓特征。这些发现提示临床工作者可以积极开发新型血栓取出装置用于处理难治性血栓,并有必要探索精确便捷的血栓特征影像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机械取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 血栓 综述
下载PDF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荣 区腾飞 李永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1期3172-3173,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使用...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使用免疫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500 mg/d静脉滴注。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3天、5天肌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70.1%(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天、5天,研究组患者肌力评分分别为(16.3±1.7)分、(18.4±1.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四肢肌力,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甲泼尼龙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永光 曾惠良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40例脑卒中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78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29%,其中早期发作癫痫(2周内)占61.54%,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及强直...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40例脑卒中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78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29%,其中早期发作癫痫(2周内)占61.54%,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脑出血及病灶累及皮层者发病率高,对症治疗控制良好,但病死率比无癫痫发作者高(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多并发于皮层病灶,脑出血比脑梗死多见,控制良好,但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影像学特点 预后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的运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焕弟 杨惠芳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0期93-94,共2页
随着医院市场的变化,病人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护理人员应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自觉培养服务竞争意识,认识到人性化护理是无模式、无止境的创新服务。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包... 随着医院市场的变化,病人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护理人员应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自觉培养服务竞争意识,认识到人性化护理是无模式、无止境的创新服务。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包括:对人信念的秉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重视;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不应只是简单的接待患者和机械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工作 创新服务 多元化发展 医院市场 医疗保健 医患关系
原文传递
优化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丙美 莫静霞 崔钰琼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优化后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急性脑梗死并用阿普替酶(rt-PA)静脉溶栓患者为优化前组。选择2019年7月—2020... 目的观察优化后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急性脑梗死并用阿普替酶(rt-PA)静脉溶栓患者为优化前组。选择2019年7月—2020年07月确诊AIS并用阿普替酶(rt-PA)静脉溶栓患者为优化后组,各25例。优化前组按照传统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优化后组后组则对传统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优化。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平均住院费、治疗前,治疗一周后NIHSS评分、溶栓治疗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优化后组优于优化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两组静脉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临床路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更受益,不但让患者赢得时机,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临床护理路径 脑卒中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巫碧佳 王鹏 +2 位作者 卢颖瑜 区腾飞 李永鸿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303-2304,共2页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情开始第1天、第2天、第3天早晨采空腹血测定Hcy及每天按NIHSS评分标准评估,选取早期进展性卒中患者40例入组进展组,同期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情开始第1天、第2天、第3天早晨采空腹血测定Hcy及每天按NIHSS评分标准评估,选取早期进展性卒中患者40例入组进展组,同期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进展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病情进展的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进展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相关性,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作为评估卒中进展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恶化程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延红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4例顽固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加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曲池)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抗组胺药(新敏乐、桂利...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4例顽固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加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曲池)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抗组胺药(新敏乐、桂利嗪、雷尼替丁)治疗。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复发率经X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针灸疗法 穴位注射 水针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鲁霞 周庆昆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4期595-59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采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言语变化...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采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言语变化,注意监测凝血机制等进行常规护理;而综合护理组则在溶栓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采用综合护理流程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系统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溶栓后的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死亡0例;而对照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无变化6例、恶化0例、死亡0例,两组溶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综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0274,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其溶栓疗效与护理配合密切相关,提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