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晓倩 蒋苏华 +3 位作者 黄葆莹 梁永祺 甄劲争 庞永昌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检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效果,了解佛山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PICU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鼻咽分泌物,运用自动... 目的探讨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检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效果,了解佛山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PICU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鼻咽分泌物,运用自动巢式多重PCR检测腺病毒、冠状病毒(HKUl型、NL63型、229E型、0C43型)、人类偏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亚型、H1-2009亚型、H3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百日咳杆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结果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检测290份标本中,阳性246份(84.83%)。单一病原阳性样本166份,检出2种病原阳性样本60份,3种病原阳性样本17份,4种病原阳性样本3份。病毒检出阳性病例中,小于6月龄最常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62.39%,73/117);7月龄~1岁最常见病原体为人鼻病毒/肠病毒(3.48%,20/46);1~3岁患儿最常见病原为腺病毒(37.50%,18/48);3~6岁最常见病原为人鼻病毒/肠病毒(35.00%,7/20);大于6岁最常见病原为流感病毒(46.67%,7/15)。腺病毒检出率每年5月份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8月份最高,流感病毒检出率7月份最高,肺炎支原体及百日咳杆菌感染全年均有散发。结论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可高效、快速、准确检测多种病原;不同年龄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不同;不同地区因气候不同,常见病原的流行季节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体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引导精准输血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救治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甄劲争 蒋苏华 +2 位作者 梁永祺 陈晓倩 朱晓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3959-39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引导精准输血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12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31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以血...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引导精准输血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12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31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以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检查指导输血;研究组采用TEG实施精准输血策略。对比两组患者血制品输注情况、输血前与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DP)、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ICU住院3d的新鲜冷冻血浆(FFP)、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悬浮液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后的APTT及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引导的精准输血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救治中应用,可降低血液制品的消耗量,维持良好的凝血状态,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精准输血 重型颅脑损伤 救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