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扩大象鼻支架覆盖范围后脊髓损伤风险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广田 闫新建 +5 位作者 梁秋儿 王超杰 彭继海 何杰 范小平 周成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91-1597,共7页
目的探讨扩大冷冻象鼻支架(frozen elephant trunk,FET)覆盖范围是否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风险。方法纳入2017—2020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术后复查胸部X线片或主动脉全程CT血管造... 目的探讨扩大冷冻象鼻支架(frozen elephant trunk,FET)覆盖范围是否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风险。方法纳入2017—2020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术后复查胸部X线片或主动脉全程CT血管造影诊断确定的FET成像最低点对应的胸椎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低于第8胸椎水平的为Th9组,高于或等于第8胸椎水平为Th8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照1∶2比例匹配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资料。总结并分析PSM后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PSM前纳入患者573例,其中Th9组58例、Th8组515例。PSM后纳入患者174例,其中Th9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91±9.92)岁]、Th8组116例[男93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01±9.53)岁]。PSM后两组术后脊髓损伤共有8例,其中Th8组5例(4.31%)、Th9组3例(5.17%,P=0.738)。Th8组2例术后暂时性轻瘫,对症治疗后自行恢复;1例患者术后截瘫行脑脊液引流,3 d后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术中支架覆盖范围未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风险,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未来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冷冻象鼻支架 脊髓损伤 支架覆盖范围
原文传递
长象鼻支架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风险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超杰 张文倩 +5 位作者 彭继海 陈广田 郭海江 洪亮 黄劲松 范小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探讨长象鼻支架是否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风险。方法纳入2018—2019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72例,根据术中采用象鼻支架的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支架长度100 mm的为短支架组,... 目的探讨长象鼻支架是否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风险。方法纳入2018—2019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72例,根据术中采用象鼻支架的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支架长度100 mm的为短支架组,长度150 mm的为长支架组。短支架组124例,男108例(87.1%)、女16例(12.9%),年龄(51.8±7.9)岁;长支架组48例,男44例(91.7%)、女4例(8.3%),年龄(50.6±9.7)岁。总结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对于术中支架远端锚定区,长支架组平均锚定于第(8.5±0.7)胸椎水平,短支架组平均锚定于第(6.8±0.6)胸椎水平(P=0.001)。术后两组共16例患者死亡[短支架组13例(10.5%)vs.长支架组3例(6.2%),P=0.561]。术后两组共7例脊髓损伤[短支架组6例(4.8%)vs.长支架组1例(2.2%),P=0.675]。再次开胸止血、内漏等并发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16.7(1~30)个月,长支架组随访期间2例死亡,短支架组随访期间5例死亡。出院后无新发脊髓截瘫或轻瘫,无远端再次手术干预。结论长象鼻支架不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脊髓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象鼻支架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改良全弓置换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蔡诗豪 范小平 +4 位作者 黄劲松 彭继海 张鸣生 何杰 许文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962-966,共5页
目的应用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通过评估其临床疗效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连续3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全弓置换术,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停循环及双... 目的应用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通过评估其临床疗效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连续3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全弓置换术,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停循环及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术式:行Bentall术4例,David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25例,Cabrol术8例;弓部处理均采用改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18.5±42.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2±32.4)min,停循环时间(4.9±2.3)min,手术时间(415.5±80.5)min,术后透析4例,短暂性神经并发症2例,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截瘫,住院期间无死亡。全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及主动脉全程CT。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性血栓化37例,部分性血栓化2例。结论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低温 选择性脑灌注
原文传递
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治疗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及嗓音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继海 范小平 +3 位作者 任庆宜 张鸣生 杜健茹 汤惠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对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连续42例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7... 目的探讨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对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连续42例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7例、女4例,年龄(51.0±6.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9.8±7.3)岁。观察组进行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2周,每天一次,每次各20 min),对照组进行吞咽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纤维喉镜、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进食量表及计算机嗓音分析等客观评估指标。结果观察组经过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后患者呛咳明显减少,纤维喉镜下左侧声带闭合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性提高;患者FOIS进食量表分数较治疗前显著性提高(6.30 vs.4.60,P<0.05),声门闭合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性改善(1.00 vs.1.70,P<0.05);两组患者嗓音嘶哑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基频微扰(0.60%±0.96%vs.1.99%±1.86%,P=0.033)、振幅微扰(2.47%±4.26%vs.5.89%±3.66%,P=0.043)、最长发声时间[(15.31±9.10)s vs.(3.72±8.83)s,P=0.006]、最长最大音发声时间[(9.30±5.73)s vs.(2.32±2.99)s,P=0.039]、噪谐比(23.99±10.17 vs.9.98±9.37,P=0.006)以及谐噪比(0.03±0.02 vs.0.17±0.23,P=0.019)6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可以明显改善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嗓音恢复,提高患者进食及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调制中频电 针刺 二腹肌 主动脉弓部手术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文柳 范小平 +5 位作者 黄劲松 张鸣生 彭继海 蔡诗豪 何杰 陈群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总结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策略,评价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院收治的15例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 目的总结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策略,评价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院收治的15例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5 mm]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55(32.9±8.7)岁。5例马方综合征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均行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0例非夹层患者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Bentall术7例,Cabrol术1例,Bentall术+右半弓置换2例,所有患者同期均予二尖瓣修复或置换处理,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结果该组患者中因心律失常出现心搏骤停死亡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11例,占73.3%。术后3个月LVEDD较术前明显缩短[(80.5±7.4)mm vs.(58.3±6.0)mm,P<0.05];LVEF较术前增加(37.3%±5.2%vs.46.3%±4.4%,P<0.05)。术后1年LVEDD较术前明显缩短[(80.5±7.4)mm vs.(53.7±3.6)mm,P<0.05];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37.3%±5.2%vs.57.7%±4.2%,P<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再手术病例。结论必要的术前治疗、术中同期彻底矫治所有瓣膜及血管病变问题以及术后较长时间的ICU监护治疗是成功治疗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左心室功能不全 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杰 范小平 +4 位作者 黄劲松 彭继海 张鸣生 蔡诗豪 许文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和要点,以提高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23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70岁)行手术治疗,均在...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和要点,以提高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23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70岁)行手术治疗,均在全身麻醉、低温停循环及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73.6±4.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7.5±3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8.1±35.7)min,停循环时间(9.4±5.1)min,手术时间(7.2±3.6)h,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e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2例,透析4例,2例(8.9%)住院期死亡。全组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全程CT提示:覆膜支架及其分支血管通畅无狭窄,支架位置正常,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19例,部分血栓化3例。结论对于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外科治疗仍是首选。减少或避免低温尤其是深低温停循环对患者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缩短全身重要脏器缺血时间及总体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老年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冷冻象鼻支架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广田 梁秋儿 +4 位作者 王超杰 闫新建 彭继海 黄劲松 范小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1期998-1002,共5页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其病死率极高,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冷冻象鼻支架植入术是国际常用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冷冻象鼻支架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其病死率极高,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冷冻象鼻支架植入术是国际常用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冷冻象鼻支架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术后降主动脉的重塑、术后并发症以及再次干预治疗的时机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冷冻象鼻支架 临床应用及进展
下载PDF
不同温度停循环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蔡诗豪 范小平 +3 位作者 黄劲松 彭继海 何杰 许文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0-393,共4页
从低温停循环技术的发展、在主动脉弓部手术应用及基础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地阐述,着重比较不同温度停循环技术在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为后续低温停循环最佳温度的探讨提供一定的指引。
关键词 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弓 外科
原文传递
离体脊髓超薄切片生物活性的评定
9
作者 范小平 郑丁文 +3 位作者 蔡诗豪 何杰 Tatsuya Asai 彭继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离体脊髓超薄切片的生物活性以及具有生物活性脊髓片的生存时间窗.方法 选取Wister大鼠(6~7周)24只,用微型切片机制备胸段脊髓横切片(厚400 μm).脊髓片在自制双聚苯乙烯孵化箱内采用5% 02/5% C02持续灌注的克-林氏液... 目的 探讨离体脊髓超薄切片的生物活性以及具有生物活性脊髓片的生存时间窗.方法 选取Wister大鼠(6~7周)24只,用微型切片机制备胸段脊髓横切片(厚400 μm).脊髓片在自制双聚苯乙烯孵化箱内采用5% 02/5% C02持续灌注的克-林氏液(36℃)中进行孵化,采用正电子放射自显影法(dPAT),测量脊髓组织区域葡萄糖代谢率(MRglc)变化为参考指标,考察离体脊髓片的生物活性及具有生物活性脊髓片的生存时间窗.结果 在离体后6h内脊髓组织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吸收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拟合(r=0.99),[18F] FDG的相对吸收值即MRglc保持恒定(K =7.49±1.27),缺氧、河豚毒素、高K+ (50 mmol/L)溶液等能明确诱发出与脊髓神经元的功能改变相关的MRglc变化,K值分别为:-0.09(45 min)、6.17、11.17,表明离体后6h内脊髓片具有的神经活动依赖性代谢.结论 脊髓片在离体后6h内仍保存了脊髓神经元的生理功能以及神经活动依赖性代谢,脊髓横切片(厚400 μm)是进行离体脊髓保护及电生理等实验可利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氟代脱氧葡萄糖 大鼠 葡萄糖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