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型和Ⅳ型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及主要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患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巧容 杨满青 +1 位作者 蓝丽琼 杨建群 《护理学报》 2009年第11期52-53,共2页
总结34例Ⅲ型和Ⅳ型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及主要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患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对9例术后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严密监测临床表现及血氧指标、评估血症的原因,与手术医生进行良好沟通,了解个体对血氧指标的要... 总结34例Ⅲ型和Ⅳ型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及主要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患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对9例术后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严密监测临床表现及血氧指标、评估血症的原因,与手术医生进行良好沟通,了解个体对血氧指标的要求,力求血氧指标保持在"安全范围"。对5例并发肺出血患儿,注意呼吸道分泌物性质,仔细鉴别其色是陈旧性或鲜红,其量多或少,是否吸痰所致的黏膜损伤或气道内出血;观察呼吸音的变化,预防血痂形成、堵塞气道;对肺出血患儿同时观察消化道出血症状。对11例并发肺部感染患儿,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熟练操作要领,避免损伤气道黏膜;进行任何操作前后有效洗手,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体位引流及肺部物理治疗,达到排痰、减少痰潴留的目的;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湿化、雾化装置;及早痰培养监测致病菌,针对性用药及指导隔离工作。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患儿存活出院27例,死亡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主—肺动脉侧支血管 并发症 呼吸系统 护理
下载PDF
胎儿镜引导下胎羊食管超声心脏监测手段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滕云 庞程程 +6 位作者 赵俊飞 周成斌 温树生 许刚 岑坚正 陈寄梅 庄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胎儿镜引导下食管超声评估胎羊心脏的监测手段,以解决宫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影像条件不足的问题。方法取孕羊6只(zp105-119d),在体表超声探测下明确胎羊头部、四肢所在部位,评估穿刺羊膜腔部位及可行性。选择孕... 目的探讨建立胎儿镜引导下食管超声评估胎羊心脏的监测手段,以解决宫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影像条件不足的问题。方法取孕羊6只(zp105-119d),在体表超声探测下明确胎羊头部、四肢所在部位,评估穿刺羊膜腔部位及可行性。选择孕羊腹部前方合适位置经皮放置胎儿镜(2mm STORZ腔镜系统)至子宫内。在胎儿镜直视下寻找胎羊嘴部并进入胎羊口咽部,然后在胎儿镜引导下放置食管超声探头(心腔内超声探头)至胎羊食管,以食管超声监测胎羊心脏情况。结果6只胎羊均成功放置食管超声探头至食管,获取胎羊心脏监测数据及图像。实验前、后胎羊平均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为(3.29±1.29)ml/min和(3.12±1.24)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后胎羊平均右心室每搏输出量为(4.75±2.18)ml/min和(4.37±1.52)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镜引导下的胎羊食管超声监测技术可行,更能清晰显示胎羊左心系统解剖结构,心腔内超声探头应用于食管超声监测胎羊心脏情况对胎羊心脏功能影响小,相对于体表心脏超声监测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镜 食管 超声检查 绵羊
原文传递
Ⅰ型肺动脉闭锁姑息术和根治术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滕云 庄建 +3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许刚 温树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以及对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1例Ⅰ型PA/VSD患者... 目的探讨Ⅰ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以及对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1例Ⅰ型PA/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1例,中位年龄249 d(13 d^19岁)。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根治术组42例,男27例、女15例,中位年龄11.11(0.80~211.70)个月;分期手术组19例,男13例、女6例,中位年龄2.96(0.47~161.83)个月。总结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早期预后。结果全组61例患者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8%±9.64%vs.74.08%±12.99%,P<0.05)。分期手术组院内死亡3例,根治术死亡率与分期首次手术死亡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分期首次手术组体外循环最低温度比根治术组低(24.69℃±3.11℃vs.27.18℃±2.10℃),而其呼吸系统并发症则高于根治术组。结论Ⅰ型PA/VSD行分期或根治术均有利于增加肺血,促进肺血管的发育。年龄小的患儿选择根治术应谨慎,对于肺动脉发育良好满足根治条件的特定类型患儿,可考虑选择根治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分期手术 根治术
原文传递
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在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洪宇 庄建 +3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温树生 许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460-463,共4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诊治7例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男3例,女... 目的总结并分析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诊治7例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1.4-10.8岁,中位年龄2.5岁;体质量8—17kg,平均(11.4±3.4)k。均采用锥形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果6例同期行侧支单一化,体外循环97-174min,平均(132.7±32.5)min;主动脉阻断57~99min,平均(71.9±15.1)min。术后1例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1例乳糜胸行胸导管结扎,1例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17.8-356.9h。无术后死亡,住ICU2.8-21.5天,总住院13-74天。随访期间患儿无死亡,无严重缺氧。结论锥形心包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效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固有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主肺侧支动脉,有助于术中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锥形心包管道
原文传递
227例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滕云 岑坚正 +3 位作者 庄建 陈寄梅 许刚 温树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及早期预后。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227例成人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2例,女115例;年龄18~58岁,中位年龄34岁;体质量(49.00±8.27)kg。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矫治手...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及早期预后。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227例成人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2例,女115例;年龄18~58岁,中位年龄34岁;体质量(49.00±8.27)kg。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矫治手术,其中跨瓣环补片129例,61例合并粗大体肺侧支,4例同期hybrid手术封堵粗大体肺侧支。结果死亡12例,术后早期病死率5.3%;二次开胸止血24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术后肺部感染10例。术后残余分流25例,其中术者为先心病外科医师的患者术后残余分流8例,成人心脏病外科医师手术的患者术后残余分流17例,P〈0.05。跨瓣环补片患者阻断时间[(87.83±26.02)min]明显大于非跨瓣环补片患者[(78.47±26.00)min],P=0.009。合并粗大体肺侧支患者住院费[(83137.02±69363.05)元]明显高于无粗大体肺侧支患者住院费用[(66184.29±44219.38)元],P=0.03。结论成人法洛四联症手术早期疗效肯定,合并粗大体肺侧支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不合并粗大体肺侧支者,先心病专业医师手术残余分流发生率相对较低,应由先心病专业组医师实施个性化治疗,并注重围术期右心功能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并发症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Nodal信号通路与TGA发病机制的关系
6
作者 杨永超 庄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先天性大动脉转位(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且病死率最高的先天性心脏出生缺陷之一,尽管TGA产前预防和产后治疗已取得较大进步,但无法改变部分重症TGA患者预后不良的结果。目前对TGA的发病机制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 先天性大动脉转位(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且病死率最高的先天性心脏出生缺陷之一,尽管TGA产前预防和产后治疗已取得较大进步,但无法改变部分重症TGA患者预后不良的结果。目前对TGA的发病机制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TGA属于圆锥动脉干发育异常类疾病,其产生同左、右不对称发育过程密切相关。Nodal信号通路是调控胚胎左、右不对称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因此深入研究Nodal信号通路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TGA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al信号通路 TGA
原文传递
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的外科疗效
7
作者 张洪宇 庄建 +3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许刚 温树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总结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诊治的98例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儿(者)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44例;年龄14天~23.3岁,平均(4.2±... 目的:总结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诊治的98例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儿(者)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44例;年龄14天~23.3岁,平均(4.2±4.8)岁;体质量2~67 kg,平均(13.2±10.0) kg。67例行姑息性手术,31例行根治性手术;体外循环下手术85例。结果体外循环48~284 min,平均(121.2±49.4) min,其中9例姑息手术在心脏不停搏下完成,76例主动脉阻断9~204 min,平均(75.4±31.8) min。术后死亡6例(6.1%)。生存患者呼吸机辅助3.8~1184.0 h,平均(106.7±184.3) h;住ICU 0.8~65.8天,平均(8.9±10.9)天;总住院10~118天,平均(33.4±17.0)天。姑息手术组与根治手术组术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28例再次手术,死亡2例(7.1%,2/28),余者生活状态良好。结论Ⅲ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固有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侧支血管,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期间对有指征的患者应积极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发育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13例弯刀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谭玉玉 孙云霞 +2 位作者 温树生 庄建 潘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弯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超声心动图诊断后经手术、心脏CT或心导管检查证实的13例弯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脏CT及心导管检查、手术方... 目的探讨弯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超声心动图诊断后经手术、心脏CT或心导管检查证实的13例弯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脏CT及心导管检查、手术方法、预后和随访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男7例,女6例。年龄21天~10岁,平均17个月。体质量3.2~29.5 kg,平均7.9 kg。婴儿型10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其中8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人型3例,均因发现心脏杂音检查确诊。合并心脏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1例,右肺及右肺动脉发育不良4例,右肺发育不良2例,侧支循环供应右肺6例。10例行右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仅行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其中3例术后因严重肺动脉高压死亡;1例因梗阻型肺动脉高压失去手术机会,1例因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放弃治疗。出院时1例出现右肺静脉狭窄,血流速度2 m/s。随访8例患儿,最长7年7个月。随访期间2例出现右肺静脉狭窄,血流速度分别为1.8 m/s、2.4 m/s。结论如发现中位心或右位心,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需考虑弯刀综合征的可能。可联合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A尽早明确诊断。婴儿型、术前肺动脉高压重度是弯刀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术后仍需长期终身的随访,必要时需再次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刀综合征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动脉导管依赖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滕云 庄建 +3 位作者 岑坚正 陈寄梅 许刚 温树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依赖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不同解剖分型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9例PA/VSD患儿临床资料,男63例,女36例;年龄0.4~...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依赖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不同解剖分型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9例PA/VSD患儿临床资料,男63例,女36例;年龄0.4~291.9个月,中位值8.2个月;体质量2.3—50.0kg,中位值6.5kg。PA/VSD的Castaneda分型I型61例,Ⅱ型38例;分期手术36例,根治手术63例。结果I型、Ⅱ型PA/VSD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手术时动脉导管的处理方式以及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期手术和根治手术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最低温度、手术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和手术时动脉导管的处理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导管依赖的PA/VSD患儿早期疗效满意,手术方式以及不同解剖分型的手术难度、早期疗效存在差异,需要个性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