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肺动脉缺如29例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江林 潘微 +2 位作者 黄美萍 王树水 张智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99-3001,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肺动脉缺如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单侧肺动脉缺如病例,以外科手术所见为标准,比较二维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64排螺旋CT及心血管造影在本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无单发者... 目的:探讨单侧肺动脉缺如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单侧肺动脉缺如病例,以外科手术所见为标准,比较二维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64排螺旋CT及心血管造影在本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无单发者。19例接受外科姑息或根治手术,1例早期死亡,其余病例均康复出院。术前胸片提示双肺血不对称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缺如2例(1例行外科手术,另1例行心血管造影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14例行心脏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11例接受手术并全部得以证实(11/11);19例行心导管术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者中16例手术者亦全部得以证实(16/16)。结论:心脏多层螺旋CT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单侧肺动脉缺如做出正确诊断。本组中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提示放射科医师及超声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肺动脉缺如 超声心动图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不同介入术式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春平 张智伟 +3 位作者 谢育梅 钱明阳 李俊杰 谢兆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评估儿童经逆行途径、前向途径或有无右心室起搏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PBAV)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PBAV术的3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主动脉... 目的评估儿童经逆行途径、前向途径或有无右心室起搏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PBAV)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PBAV术的3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主动脉瓣残余狭窄与再狭窄、动脉损伤、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儿中男27例,女5例;年龄(55.8±52.0)个月(20 d^15岁);体质量(18.2±14.0) kg(3.5~59.0 kg)。其中2例经股静脉顺行途径左心导管检查,1例有介入指征通过未闭卵圆孔行PBAV术,其余均为股动脉途径,24例右心室快速起搏。导管所测得的收缩期跨瓣压差由术前(81.6±28.0) mmHg(1 mmHg=0.133 kPa)下降至(41.4±19.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3,P=0.000);术后次日多普勒超声测量收缩期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由术前(82.7±23.0) mmHg下降至(44.6±18.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32,P=0.000)。术中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13.8±3.0) mm(6.5~21.0 mm),选择球囊直径(14.1±4.0) mm (6~23 mm)。术后随访1~72个月,术后次日多普勒超声测量收缩期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6±18.0) mmHg比(58.6±30.0) mmHg,t=-2.549,P=0.016]。5例(14.7%)患儿PBAV术后因再狭窄或合并中至重度反流行外科手术。术后即刻新增轻度反流7例。1例术后第2天死亡,1例股动脉栓塞。结论随着PBAV术的步骤规范、多样化及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良,PBAV术对于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可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并且安全性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介入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遗传性心律失常30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稚灵 曾少颖 +3 位作者 梁东坡 刘甜 王树水 张智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0-704,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常见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肥厚型心肌病(HCM)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 目的分析儿童常见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肥厚型心肌病(HCM)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30例患儿(男19例、女11例)的诊治以及随访结果。结果30例患儿中,诊断为LQTS 14例(其中1例合并癫痫)、CPVT 5例、HCM 7例、ARVC 1例、BrS 3例。3例BrS患儿入院前未发生过晕厥,余27例患儿均因晕厥入院。初次发病年龄为(10.0±3.3)岁。20例有基因检测,随访时间为3.3(0.3,10.7)年。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5例全部存活,其中2例出现ICD频繁放电,1例行射频消融术,1例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并提高ICD起搏频率后ICD放电次数明显减少;药物治疗10例死亡4例,其中2例自行停药后死亡;家属放弃治疗2例均死亡;1例诊断未明突发脑死亡,2例无药物治疗指征,未行特殊治疗存活。结论遗传性心律失常伴晕厥的患儿猝死率高,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植入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的频繁放电需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律失常 心性 晕厥 随访
原文传递
儿童代谢性心肌病1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饶姣 李渝芬 +3 位作者 王树水 张智伟 张程 曾国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总结代谢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通过串联质谱检查、血清酶学检测、尿黏多糖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的11例代谢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有6例经血串联质谱检测及SLC22A5基... 目的:总结代谢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通过串联质谱检查、血清酶学检测、尿黏多糖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的11例代谢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有6例经血串联质谱检测及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4例经外周血α-酸性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Ⅱ),1例经尿黏多糖定性检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6例PCD患儿予以补充左旋肉碱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随访2-10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正常;4例GSD和1例MPS患儿因缺乏有效治疗在诊断后数天-5个月内死亡。结论遗传性代谢缺陷是儿童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不同代谢缺陷所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不同,早期确诊及针对性治疗可逆转部分代谢性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 糖原累积病 黏多糖贮积症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迟发型缓慢型心律失常1例分析
5
作者 刘琴 钱明阳 +1 位作者 曾少颖 李渝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 ventricular block,CAVB)报道和研究较多,对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研究较少。现报道1例VSD封堵术后5年出现二度窦...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 ventricular block,CAVB)报道和研究较多,对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研究较少。现报道1例VSD封堵术后5年出现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静止等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希望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律失常 心导管术 迟发
原文传递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应用及随访
6
作者 李稚灵 曾少颖 +4 位作者 张智伟 梁东坡 刘甜 王树水 李渝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中的应用、不良事件的处理及随访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植入ICD的19例患儿(男12例,女7例)既往住院及门诊资料,包括病史、ICD植入方...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中的应用、不良事件的处理及随访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植入ICD的19例患儿(男12例,女7例)既往住院及门诊资料,包括病史、ICD植入方式、ICD术后程序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及ICD恰当/不恰当放电和心室电风暴的处理,并做随访研究。结果共纳入19例患儿,植入术前均出现过1次或多次晕厥,植入ICD时的年龄为(12.30±2.08)岁,体质量为(40.00±13.93)kg。11例植入胸大肌下间隙,6例植入胸大肌筋膜下间隙,2例分别植入左侧腹部及左侧腋下。患儿术后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时间为3.2年(0.3~11.1年),患儿均存活,无电极断裂、脱位、静脉血栓、心脏穿孔、囊袋血肿、破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2例(63.2%)患儿有放电治疗事件,包括10例(83.3%)恰当识别/治疗事件,2例(16.7%)不恰当识别/治疗事件,其中5例出现心室电风暴。7例(36.8%)ICD具有远程监测系统,其中4例(57.1%)监测到不良反应,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ICD是目前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最可靠的方法,需根据年龄、体质量和发育条件选择不同的植入方式;术后恰当/不恰当放电治疗事件,需及时明确病因、优化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源性猝死 随访 儿童
原文传递
HIF-1α和HIF-2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不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邓鋆 张旭 喻珊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低氧诱导因子家族(HIFs)是机体应对低氧环境时的主要调节因子,它们与低氧引起的肺组织细胞损伤以及异常增殖有关,其中又以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作用最为明显。该文主要对HIF-1α、HIF-2α在结构功能... 低氧诱导因子家族(HIFs)是机体应对低氧环境时的主要调节因子,它们与低氧引起的肺组织细胞损伤以及异常增殖有关,其中又以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作用最为明显。该文主要对HIF-1α、HIF-2α在结构功能上的异同和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低氧诱导因子-2α 低氧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调控 功能
下载PDF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及争论 被引量:23
8
作者 曾国洪 王树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CHD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然而目前人们对常见CHD介入治疗仍存在着一些争论。现重点讨论PDA、VSD、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常见CHD介入治疗适应证及方法学等方面的进展及... 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CHD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然而目前人们对常见CHD介入治疗仍存在着一些争论。现重点讨论PDA、VSD、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常见CHD介入治疗适应证及方法学等方面的进展及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封堵器 球囊扩张术 心导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范 被引量:19
9
作者 钱明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介入器材不断完善,技术方法日臻成熟,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CHD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数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要提高CHD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就必须...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介入器材不断完善,技术方法日臻成熟,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CHD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数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要提高CHD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就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远期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树水 曾国洪 +6 位作者 庄建 张智伟 黄美萍 李渝芬 潘微 陈寄梅 何少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婴儿及新生儿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 d~12个月),其中13例并心内畸形。患儿均行胸片、心脏超... 目的探讨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婴儿及新生儿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 d~12个月),其中13例并心内畸形。患儿均行胸片、心脏超声及螺旋CT检查,其中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5例于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松解术,1例行血管环松解术+心包补片扩大气管成形术。11例在术中同时治疗心内畸形。结果肺动脉吊带5例(其中1例并气管环),右位主动脉弓/左侧韧带或迷走左锁骨下动脉8例,双主动脉弓1例,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肺动脉吊带、左位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形成2处血管环并气管环1例。超声心动图漏诊9例。16例CT检查均诊断为血管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受压。其中14例治愈或症状消失出院,2例并气管环者死亡。随访11例,其中5例术后仍间断有轻度喘息发作。结论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多表现为气促、喘鸣及呼吸困难,螺旋CT在该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环松解术能使其呼吸道受压情况缓解,气管狭窄明显者应同时行气管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气管狭窄 主动脉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外科手术 婴儿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失败后封堵器取出术14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江林 徐哲 +2 位作者 李渝芬 张智伟 庄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94-79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因介入失败或严重并发症需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资料,总结其经验教训。方法收集2003年3月-2009年12月行封堵器取出术的VSD患儿1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VSD大小、形态,使用的封堵器型号,介入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因介入失败或严重并发症需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资料,总结其经验教训。方法收集2003年3月-2009年12月行封堵器取出术的VSD患儿1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VSD大小、形态,使用的封堵器型号,介入治疗并发症,外科手术中所见及手术效果等。对比有残余分流组和无残余分流组VSD和封堵器大小有无差异。结果 14例患儿平均年龄6.5岁(3.0~12.3岁);体质量21.3kg(13.5~40.0kg)。VSD均为膜周型,12例为膜周流入道型伴膜部瘤,左室面大小4~15mm,封堵器大小6~10mm。有残余分流组与无残余分流组VSD和封堵器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4,P=0.388;t=0.691,P=0.523)。介入治疗并发症包括残余分流6例(3例并机械性溶血),瓣膜损伤5例(三尖瓣狭窄3例、重度三尖瓣返流和中度主动脉瓣返流各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2例(年龄均为4岁,1例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封堵器成形不良不能回收1例。14例患儿均在全麻和体外循环下行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全部痊愈出院,手术效果满意,无新增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见的VSD封堵术严重并发症包括cAVB、瓣膜损伤和残余分流并机械性溶血,最常发生于膜周部VSD伴膜部瘤形成的患儿,应慎重对待这一类型的介入治疗,个体化选择封堵器。VSD封堵过程最常损害的瓣膜是三尖瓣。年龄小、较大的膜周流入道型VSD伴膜部瘤形成、介入术中曾出现传导阻滞的患儿可能更倾向于并cAVB。VSD封堵失败后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同时修补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hsPDA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程 何少茹 +1 位作者 张智伟 丁以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罹患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22例出生体质量小于1500g的早产儿行PDA结扎术,其中男12例,女10例;胎龄中位数分别为29周(24+5~32+6周);... 目的探讨罹患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22例出生体质量小于1500g的早产儿行PDA结扎术,其中男12例,女10例;胎龄中位数分别为29周(24+5~32+6周);出生体质量(1103±228)g。出生时Apgar评分1min为(6.1±2.2)分,5min(8.6±1.2)分。结果患儿PDA直径(3.79±1.01)mm(2.0~5.9mm),(2.69±0.84)mm/kg(1.23~4.23mm/kg);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直径比(LA:AO)1.69±0.41。手术时体质量中位数1500g,平均(1512±539)g;日龄中位数24天。麻醉意外导致死亡1例;其余21例完成手术的患儿中,住院(67.09±36.10)天,术后呼吸机治疗2~44天,15例(68.2%)术后7天内撤机。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肺出血(18.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3.6%)、败血症(22.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63.7%)、脑损伤(18.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1.8%)、肺炎(86.4%)、代谢性酸中毒(45.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hsPDA,早期确诊、积极干预很关键,如不能行内科治疗或内科治疗无效时,特别是大PDA(〉3.5mm或2.5mm/kg)、合并其他左向右分流的心内畸形时,应在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之前争取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结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围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大动脉调转术:单中心20年571例患者结果的双向队列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曲艳吉 罗丹东 +11 位作者 刘小清 温树生 聂志强 庞程程 岑坚正 许刚 麦劲壮 欧艳秋 高向民 吴勇 陈寄梅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患者的特征和围术期管理,分析ASO术后中长期死亡率及其时间趋势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纳入单中心1997~2011年接受ASO的患者,前瞻性登记2012~2016年的患者,...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患者的特征和围术期管理,分析ASO术后中长期死亡率及其时间趋势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纳入单中心1997~2011年接受ASO的患者,前瞻性登记2012~2016年的患者,并前瞻性随访所有纳入的571例患者,其中男454例、女117例,随访间期为术后6个月及每年。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ASO术后总死亡率的时间趋势。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ASO术后中长期生存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计算ASO术后并发症的累积风险。结果本研究ASO患者的特征及围术期的管理与发达国家存在诸多不同。ASO术后总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6.3%和15.1%,5年、10年和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82.8%和82.8%。术后死亡率在1997~2016年的20年间显著下降。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早年ASO(1997~2006年)、单冠或壁内走行的冠状动脉畸形和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ASO术后10年后,再次心脏干预、肺动脉狭窄、吻合口狭窄和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并发症(累积发生率>10%)。结论过去的20年中,ASO的生存率有显著提高,术后死亡率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仍有提高的空间。ASO术后远期随访需关注肺动脉狭窄和吻合口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调转术 大动脉转位 心脏外科手术 生存率 随访
原文传递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虹 陈欣欣 +4 位作者 庄建 陈寄梅 李俊杰 张旭 李渝芬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临床治疗效果,探讨PA/IVS安全、有效的首期治疗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25例PA/IVS病儿... 目的 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临床治疗效果,探讨PA/IVS安全、有效的首期治疗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25例PA/IVS病儿中男20例,女5例.首期治疗年龄2天~8个月.体重2.1~6.7 kg.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三部分存在,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三尖瓣Z值在-2~1.5),无右室依赖型冠状循环.经导管介入治疗(介入组)8例,外科手术(手术组)17例.结果 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8%和94%,两组各死亡1例.两组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PS)程度无明显差异,介入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之手术组短.全组随访3~36个月,介入组术后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手术组术后行PS外科矫治和PS球囊扩张各1例,2例等待球囊扩张术.全组21例获双心室循环,介入组与手术组各1例因右心功能不全拟行双向格林手术.结论 对于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的PA/IVS,经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取代外科手术作为首期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导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损伤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树水 张智伟 +7 位作者 钱明阳 梁东坡 陈寄梅 李俊杰 丁以群 张旭 李博宁 李渝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s)封堵术并发三尖瓣损伤原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825例PMVSDs患儿,均进行了经导管介入封堵,其中8例出现三尖瓣损伤。8例患儿中男4例,女4例;年... 目的分析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s)封堵术并发三尖瓣损伤原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825例PMVSDs患儿,均进行了经导管介入封堵,其中8例出现三尖瓣损伤。8例患儿中男4例,女4例;年龄3.5~8.0岁。8例三尖瓣损伤患儿中4例出现三尖瓣狭窄,其中2例严重狭窄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封堵器右室盘与三尖瓣腱索缠绕,予松开缠绕、取出封堵器并修补室间隔缺损;2例轻度狭窄者予随诊观察。8例中其余4例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其中3例反流严重予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三尖瓣腱索断裂1例,腱索断裂并瓣膜撕裂1例,三尖瓣隔瓣腱索被封堵器牵拉1例。术中将断裂的腱索缝合,取出封堵器并修补室缺,合并三尖瓣撕裂者行三尖瓣整形。余1例三尖瓣隔瓣脱垂并轻至中度反流的病例予随诊。结果 5例外科手术治疗者中,4例三尖瓣功能恢复良好,1例三尖瓣血流速度稍增快。三尖瓣损伤不重未行外科处理的3例病例随诊1月至2年,三尖瓣病变无加重,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经导管PMVSDS封堵术并发三尖瓣损伤有多方面原因。操作中应避免轨道钢丝穿过三尖瓣腱索,出现腱索与封堵器或输送钢缆缠绕时切勿使用暴力牵拉。三尖瓣损伤严重时应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导管术 术中并发症 三尖瓣狭窄 三尖瓣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程 张智伟 +3 位作者 丁以群 王树水 庞程程 李渝芬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7-782,共6页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6年至2013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的25例诊断为ALCAPA并行手术治疗的<1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结果 患儿临床特...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6年至2013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的25例诊断为ALCAPA并行手术治疗的<1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结果 患儿临床特征以气促、多汗、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多见.心电图示异常Q波23例,ST-T改变1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扩大25例,心内膜增厚5例,右冠动脉扩张并存在左右冠状动脉交通血流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5.5±l3.9)%(25%~77%),左心室缩短率(LVFS) (22.0±7.3)%(12% ~ 38%).21例患儿行高速多层心脏CT检查,提示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瓣左后侧窦9例,有后侧窦1例,开口于肺动脉主干二下段5例,开口于肺动脉近分叉处l例,开口位置不确定5例.本组25例患儿中17例在外院首诊后转入我院,除l例在外院行心血管导管检查确诊ALCAPA外,其余16例均被误诊;8例我院首诊的病例中,误诊2例,后经超声心动图复查及心脏CT检查后修正诊断.术前根据患儿的心功能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2例结扎左冠状动脉口,23例采用左冠状动脉移植技术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对于心功能Ⅳ级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或心功能Ⅲ级合并重度以上二尖瓣反流者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对术后LVEF< 30%者,如果应用药物无法维持血压,乳酸呈进行性升高,则施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2例患儿行左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因顽固性室颤早期死亡;存活的23例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为7 ~500 h,其中11例<60 h.平均住院天数(23.4±13.9)d(8~65 d).中位随访时间为28.5个月(1~91个月),失访1例,因感染性休克术后3个月院外死亡.随访的22例患儿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14例左心室大小恢复至正常,20例LVEF恢复至正常.无行2次手术者.结论 结合病史、心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婴儿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30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整体护理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红玲 王丽芬 +2 位作者 赖丽菊 詹晓华 易丽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24期3658-3660,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依从性及家属满...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96.67%VS.80.00%,P〈0.05),研究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3.33%VS.70.00%,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VS.73.33%,P〈0.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应用整体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龙 环磷酰胺 整体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所致心脏扩大2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树水 李渝芬 +8 位作者 钱明阳 潘微 黄美萍 李虹 徐衍梅 李江林 张智伟 陈欣欣 庄建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9年1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2例小儿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的误诊病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行... 目的探讨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9年1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2例小儿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的误诊病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行心脏CT检查,14例行心导管检查及造影,2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岁患儿10例中,6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1岁患儿12例中,4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1例误诊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误诊为川崎病,1例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结论小儿ALCAPA所致心脏增大病例容易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二尖瓣脱垂等疾病,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后方偏右的病例更易误诊。提高对ALCAPA的认识、超声或CT检查中仔细探查冠状动脉及其起源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心脏增大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心肌病
原文传递
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17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旭 李渝芬 +4 位作者 丁以群 王树水 潘微 张智伟 庄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029-1032,103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诊治要点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近5 a来,在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确诊为混合型TAPVC的患儿共17例,收集该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混合型TAPVC患儿中... 目的探讨儿童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诊治要点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近5 a来,在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确诊为混合型TAPVC的患儿共17例,收集该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混合型TAPVC患儿中心上型+心内型14例,心上型+心下型3例,并肺静脉回流梗阻6例。17例术前全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3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14例行手术治疗。行CT扫描者,10例经手术探查证实此10例患儿CT能够准确显示所有肺静脉回流径路。行超声检查者,12例超声报告了所有4条肺静脉回流径路,5例超声未能报告肺静脉全部回流径路。超声报告所有肺静脉回流径路者,经CT或手术探查,证实其中7例超声显示的所有肺静脉回流径路均准确,4例超声准确显示了3条肺静脉回流径路,1例超声显示的肺静脉回流径路完全错误。并肺静脉回流梗阻的6例患儿,超声心动图发现6例,而CT仅发现1例。14例行手术治疗者,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8例。围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诊手术者。12例康复出院者,随访时间2~53(28.8±1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术后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严重吻合口狭窄导致的急性肺水肿。结论混合型TAPVC以心上型+心内型最多见。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多排螺旋CT扫描是术前评估的最佳策略。对肺静脉回流径路的显示多排螺旋CT优于超声心动图,对肺静脉回流梗阻的显示超声心动图优于多排螺旋CT。急诊手术可能是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静脉梗阻 吻合口狭窄
原文传递
胎儿镜引导下胎羊食管超声心脏监测手段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滕云 庞程程 +6 位作者 赵俊飞 周成斌 温树生 许刚 岑坚正 陈寄梅 庄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胎儿镜引导下食管超声评估胎羊心脏的监测手段,以解决宫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影像条件不足的问题。方法取孕羊6只(zp105-119d),在体表超声探测下明确胎羊头部、四肢所在部位,评估穿刺羊膜腔部位及可行性。选择孕... 目的探讨建立胎儿镜引导下食管超声评估胎羊心脏的监测手段,以解决宫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影像条件不足的问题。方法取孕羊6只(zp105-119d),在体表超声探测下明确胎羊头部、四肢所在部位,评估穿刺羊膜腔部位及可行性。选择孕羊腹部前方合适位置经皮放置胎儿镜(2mm STORZ腔镜系统)至子宫内。在胎儿镜直视下寻找胎羊嘴部并进入胎羊口咽部,然后在胎儿镜引导下放置食管超声探头(心腔内超声探头)至胎羊食管,以食管超声监测胎羊心脏情况。结果6只胎羊均成功放置食管超声探头至食管,获取胎羊心脏监测数据及图像。实验前、后胎羊平均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为(3.29±1.29)ml/min和(3.12±1.24)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后胎羊平均右心室每搏输出量为(4.75±2.18)ml/min和(4.37±1.52)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镜引导下的胎羊食管超声监测技术可行,更能清晰显示胎羊左心系统解剖结构,心腔内超声探头应用于食管超声监测胎羊心脏情况对胎羊心脏功能影响小,相对于体表心脏超声监测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镜 食管 超声检查 绵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