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成像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汉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2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成像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施以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目的:分析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成像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施以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CTA成像扫描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相应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率93.48%,DSA检出率91.3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A成像扫描技术对于动脉瘤的瘤体及瘤颈相应显示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便捷性,能够对动脉瘤进行多角度观察,清晰的显示出载瘤动脉及其解剖结构。结论:CTA成像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与DSA检查无显著性差异,与手术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较好的显示颅内动脉瘤相应病灶,具有方便快捷,经济高效,安全无创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对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黄杰茂 邓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对先天性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个体化扫描,与病理结果对照,观察其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记录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图像噪声、信躁比(SNR)...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对先天性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个体化扫描,与病理结果对照,观察其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记录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图像噪声、信躁比(SNR)、对比剂噪声比(CNR)。结果宝石能谱CT个体化扫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78±0.14)分与客观评分(4.17±0.26)分、图像噪声(7.65±0.78)Hu、SNR(41.12±4.69)及CNR(36.04±2.95);宝石能谱CT个体化扫描诊断房缺动脉导管未闭灵敏度83.33%(5/6),特异度95.83%(23/24),准确性93.33%(28/30),Kappa值为0.79;室缺房缺灵敏度50.00%(1/2),特异度96.43%(27/28),准确性93.33%(28/30),Kappa值为0.46;房缺与室缺诊断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宝石能谱CT个体化扫描图像质量较好,图像噪声小,具有较高准确性,为诊断先天性心血管病良好影像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 心电门控个体化扫描 先天性心血管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效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文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16层螺旋CTA和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通过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4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对这74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通过对两者影像... 目的:分析比较16层螺旋CTA和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通过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4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对这74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通过对两者影像下动脉瘤显示情况的观察对比,分析二者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特异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差异。结果:CTA诊断准确率98.65%与DSA诊断准确率97.33%无显著差异,(P>0.05);CTA诊断灵敏度为98.65%与DSA的灵敏度98.65%无显著差异,(P>0.05);CTA诊断特异度100.00%明显高于DSA诊断特异度50.00%,(P<0.05)。结论:CTA和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都较高,但是在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手段推荐特异度相对较高且操作方面安全无创的CTA,而DSA更适合于阴性患者作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结果,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