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鲜食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金钰
蒲浩杰
+3 位作者
刘鹏飞
陈青春
张姿丽
蒋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8,共7页
为挖掘新的抗南方锈病基因资源,本研究以甜玉米组合M5×M114的216个F2单株为遗传作图群体,应用BSA方法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在F2代抗病和感病DNA池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位于4和9号染色体上;在4和9号染色体上重新设计100对SS...
为挖掘新的抗南方锈病基因资源,本研究以甜玉米组合M5×M114的216个F2单株为遗传作图群体,应用BSA方法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在F2代抗病和感病DNA池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位于4和9号染色体上;在4和9号染色体上重新设计100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33个标记位点总长为241.2cM的连锁遗传图,各个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53cM。结合F2单株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表现,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4和9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7个显著的南方锈病抗性QTLs,其中:4个QTLs位于4号染色体上,可解释12.1%、7.8%、18.2%和14.9%表型变异;3个位于9号染色体上,分别解释17.0%、13.3%与19.2%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可为抗南方锈病的精细定位、主效基因克隆和抗南方锈病鲜食甜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南方锈病
群体分离分析
QTL作图
原文传递
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鹏飞
蒲浩杰
+4 位作者
刘君
陈青春
张姿丽
王晓明
蒋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712,共6页
对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进行分析,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从6个遗传差异较大的自交系,按照GriffingⅡ双列杂交设计,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进行叶片病斑识别和病斑面积分割,分别得出叶片和病斑的像素值,以穗三叶病斑叶...
对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进行分析,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从6个遗传差异较大的自交系,按照GriffingⅡ双列杂交设计,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进行叶片病斑识别和病斑面积分割,分别得出叶片和病斑的像素值,以穗三叶病斑叶面积比作为鉴定指标,对南方锈病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叶片病斑可相对精确地进行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的鉴定与量化。6个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小排序为:M114-1>M3-1>M4-1>M55-1>M119-1>M5-1,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一般配合力及效应值与其他亲本杂交后的特殊配合力遗传变量,对自交系利用价值综合评价,表明自交系M119-1能将抗南方锈病的性状稳定地遗传给所有的组合,是较为理想的抗南方锈病自交系,在育种中应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南方锈病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甜玉米南方锈病广义遗传率为89.88%,狭义遗传率为6.70%,说明抗南方锈病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加性效应很低,应在高代选择。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抗性鉴定只能获得分级间断型数据的缺点,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以相对连续、精确、客观地统计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并对南方锈病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提高育种实践的选择效果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南方锈病
配合力
遗传参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阳牛大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程感桃
黄建昌
+2 位作者
李敏毅
蒲浩杰
杨晓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由于云浮市种植的大多数牛大力产量低、投产迟、功能物质含量少,也缺乏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从2010年开始,项目组针对性地提出产量高、投产早、功能物质含量丰富的选育目标。在“大叶牛大力”种子播种繁殖群体中,通过单株优选,选育出新品...
由于云浮市种植的大多数牛大力产量低、投产迟、功能物质含量少,也缺乏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从2010年开始,项目组针对性地提出产量高、投产早、功能物质含量丰富的选育目标。在“大叶牛大力”种子播种繁殖群体中,通过单株优选,选育出新品种“云阳牛大力”,表现出投产早、产量高、功能物质含量丰富的突出特点。结合实施隔离留种、配方施肥、病虫生态物理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品种选育
单株优选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鲜食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金钰
蒲浩杰
刘鹏飞
陈青春
张姿丽
蒋锋
机构
仲恺
农业
工程学院
农业
与生物学院
广东省
云浮市
云城区
农业
农村
和
水务局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8,共7页
基金
广东省鲜食玉米遗传育种工程中心(粤科产学研[2016]176号)
广东省农业厅种业提升项目(粤财农[2014]492号)
+1 种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B020202013)
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建项目(2018KCZX02)。
文摘
为挖掘新的抗南方锈病基因资源,本研究以甜玉米组合M5×M114的216个F2单株为遗传作图群体,应用BSA方法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在F2代抗病和感病DNA池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位于4和9号染色体上;在4和9号染色体上重新设计100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33个标记位点总长为241.2cM的连锁遗传图,各个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53cM。结合F2单株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表现,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4和9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7个显著的南方锈病抗性QTLs,其中:4个QTLs位于4号染色体上,可解释12.1%、7.8%、18.2%和14.9%表型变异;3个位于9号染色体上,分别解释17.0%、13.3%与19.2%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可为抗南方锈病的精细定位、主效基因克隆和抗南方锈病鲜食甜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甜玉米
南方锈病
群体分离分析
QTL作图
Keywords
sweet corn
Southern rust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QTL mapping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鹏飞
蒲浩杰
刘君
陈青春
张姿丽
王晓明
蒋锋
机构
仲恺
农业
工程学院
农业
与生物学院
广州
市
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
云浮市
云城区
农业
农村
和
水务局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712,共6页
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No.2018B020202013)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提升项目(粤财农[2014]492号)
广州市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No.201902020077)。
文摘
对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进行分析,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从6个遗传差异较大的自交系,按照GriffingⅡ双列杂交设计,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进行叶片病斑识别和病斑面积分割,分别得出叶片和病斑的像素值,以穗三叶病斑叶面积比作为鉴定指标,对南方锈病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叶片病斑可相对精确地进行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的鉴定与量化。6个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小排序为:M114-1>M3-1>M4-1>M55-1>M119-1>M5-1,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一般配合力及效应值与其他亲本杂交后的特殊配合力遗传变量,对自交系利用价值综合评价,表明自交系M119-1能将抗南方锈病的性状稳定地遗传给所有的组合,是较为理想的抗南方锈病自交系,在育种中应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南方锈病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甜玉米南方锈病广义遗传率为89.88%,狭义遗传率为6.70%,说明抗南方锈病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加性效应很低,应在高代选择。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抗性鉴定只能获得分级间断型数据的缺点,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以相对连续、精确、客观地统计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并对南方锈病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提高育种实践的选择效果与效率。
关键词
甜玉米
南方锈病
配合力
遗传参数
Keywords
sweet corn
southern rust
combining ability
genetic parameters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阳牛大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程感桃
黄建昌
李敏毅
蒲浩杰
杨晓娟
机构
广东
小阳生态
农业
有限公司
仲恺
农业
工程学院
岭南牛大力健康产业科技(
广东
)研究院
广东省
云浮市
云城区
农业
农村
和
水务局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文摘
由于云浮市种植的大多数牛大力产量低、投产迟、功能物质含量少,也缺乏规范化的栽培技术。从2010年开始,项目组针对性地提出产量高、投产早、功能物质含量丰富的选育目标。在“大叶牛大力”种子播种繁殖群体中,通过单株优选,选育出新品种“云阳牛大力”,表现出投产早、产量高、功能物质含量丰富的突出特点。结合实施隔离留种、配方施肥、病虫生态物理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生产。
关键词
牛大力
品种选育
单株优选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鲜食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QTL定位分析
张金钰
蒲浩杰
刘鹏飞
陈青春
张姿丽
蒋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原文传递
2
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
刘鹏飞
蒲浩杰
刘君
陈青春
张姿丽
王晓明
蒋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阳牛大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程感桃
黄建昌
李敏毅
蒲浩杰
杨晓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