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偿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与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对策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玉初 《哈尔滨医药》 2016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流失的原因,并探讨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对策。方法使用血站唐山现代血液信息管理软件选取出2008年1月至2010年期间在我站累计献血3次以上(含3次),但于2011年之后不再献血的流失献血者。随机抽取1000名流失献血者进...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流失的原因,并探讨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对策。方法使用血站唐山现代血液信息管理软件选取出2008年1月至2010年期间在我站累计献血3次以上(含3次),但于2011年之后不再献血的流失献血者。随机抽取1000名流失献血者进行献血者流失原因调查,针对不同原因素流失的献血者的制定合适措施进行再招募,把他们招募为长期固定献血者,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结果无偿献血者流失因素统计显示:缺乏献血动力因素构成比最高(52.7%),显著高于其他因素(P<0.05);其次为采血过程因素,再次为环境因素。流失献血者中继往献血动机:被动选择型构成比显著高于主动选择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次献血意愿者构成比与有再次献血意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动力和采血过程因素是与献血者流失密切相关,应针对流失原因制定固定献血者招募管理策略,进而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流失因素 固定献血者 血站
下载PDF
血液回收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晓燕 姜海明 +4 位作者 王得坤 李巧玉 凌飞海 梁毅 郑俊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外科大手术中的患者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身输血在节约用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4例出血量比较大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数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身输血... 目的研究外科大手术中的患者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身输血在节约用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4例出血量比较大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数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身输血,双数日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输异体血。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异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106例患者共出血27.78×104ml,回收自体血(浓缩红细胞)12.78×104ml,按HCT为0.5计算,相当于全血25.56×104ml,回收率达92.10%。对照组98例患者共出血22.02×104ml,输异体血16.43×104ml;输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9%,对照组为11.2%,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观察组为1.9%,对照组为5.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失血收集,经过滤、清洗后再回输患者,节省了大量异体血,减少了输血反应,并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回收机 自身输血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在学校初次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玉初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0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学校初次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学校初次献血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0例。2016年11月~2017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献血者...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学校初次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学校初次献血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0例。2016年11月~2017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献血者25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5~9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献血者2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满意度、晕厥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晕厥发生率为2.40%(6/250),高于对照组的12.80%(3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学生初次献血者采血过程中可以确保献血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晕厥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学校 初次献血者 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在贮存过程中的形态和生化标志物动态改变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文声 易峰 +1 位作者 何锐洪 林惠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评估机采血小板在贮存期其形态及活化的生化标志物的改变,并探讨形态学计分与这些活化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机采血小板贮存0~5d时的形态变化,同时用商品试剂盒测定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及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 目的评估机采血小板在贮存期其形态及活化的生化标志物的改变,并探讨形态学计分与这些活化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机采血小板贮存0~5d时的形态变化,同时用商品试剂盒测定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及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结果贮存期间血小板形态学计分下降,而sP-选择素水平升高,两项指标存在负相关性(P〈0.05);葡萄糖浓度呈进行性下降,而乳酸浓度逐渐升高,但两者仅在第5天呈现一定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在贮存第0天与最后1天比较出现显著下降(P〈0.05),在贮存第0、1、2、3天与血小板形态学计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第4天和第5天,这两项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在贮存过程中形态和生化标志物发生动态改变,其中血小板形态学变化分值与sP-选择素呈负相关,与保存早期pH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形态学计分 可溶性P-选择素 贮存
下载PDF
中山地区血小板供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文声 何锐洪 梁玉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3期1579-1580,1582,共3页
目的建立血小板供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探讨HLA-A、B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为临床患者提供HLA匹配的血小板,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P)对568名中山地区单... 目的建立血小板供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探讨HLA-A、B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为临床患者提供HLA匹配的血小板,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P)对568名中山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LA-I类(A、B位点)基因分型并形成数据库,根据HLA表型群体资料,使用最大数学预期值算法(EM)计算HLA-A、B单体型频率。结果 HLA-A位点共检出17种等位基因,HLA-B位点共检出29种等位基因,单体型数153种。结论血小板供者HLA分型资料库的建立可以为PTR患者迅速寻找到HLA相合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供者 HLA 基因频率 单体型
下载PDF
选择性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节约血液成本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锐洪 易峰 袁文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3期1641-1642,共2页
目的在无偿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选择性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减低血液报废率,有效地节约血液资源并有效地控制采供血成本。方法在中山地区2011年1~12月无偿献血活动中对体质量超过70kg的男性献血者进行ALT初筛,比较分析2011年选... 目的在无偿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选择性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减低血液报废率,有效地节约血液资源并有效地控制采供血成本。方法在中山地区2011年1~12月无偿献血活动中对体质量超过70kg的男性献血者进行ALT初筛,比较分析2011年选择性ALT初筛后和2010年未开展ALT初筛的血液报废率及采供血成本。结果 2011年的血液总报废率和ALT报废率明显降低,采供血成本不但未增加,并且有所降低。结论有针对性地对体质量超过70kg的男性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既可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又可有效控制采供血成本,降低血液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初筛 血液
下载PDF
制备时间及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对血浆凝血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易峰 袁文声 +1 位作者 何锐洪 林惠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制备时间及亚甲蓝光化学处理的联合效应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相同的血型比例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两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血浆分离、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检测灭活前后纤维蛋白... 目的探讨血浆制备时间及亚甲蓝光化学处理的联合效应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相同的血型比例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两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血浆分离、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检测灭活前后纤维蛋白原和FⅧ的水平及回收率,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中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与灭活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Ⅷ回收率与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Ⅷ回收率和纤维蛋白原回收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8。结论血浆制备时间及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存在影响,两者联合效应主要反映在FⅧ水平减少上,FⅧ回收率和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制备时间 亚甲蓝 血浆
下载PDF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曹铁源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1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术前采血,在术后或术中回输,检测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择期手术的患者采血...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术前采血,在术后或术中回输,检测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择期手术的患者采血时仅有2例出现轻度头晕,休息片刻缓解,而血液回输时无寒战、发热、过敏等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贮存式自身输血科学、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式 自体输血 择期手术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影响探析
9
作者 梁玉初 郭子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4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影响。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中山市中心血站及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2014年10月的8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宣传...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影响。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中山市中心血站及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2014年10月的8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宣传教育,观察组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回顾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临床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捐献者
下载PDF
安全用血——自体输血
10
作者 曹铁源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5期213-214,共2页
1 自体输血概况 早在1886年首次报道有自体输血,直至1921年才成为临床上可接受的输血,至20世纪30年代选择性手术的患者,术前1—2周采集自体血液保存于血库,以备术中或术后需要时用。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安全用血 选择性手术 血液保存
下载PDF
中山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锐洪 詹宗伟 +3 位作者 林惠燕 廖艳婷 袁文声 孙爱农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以制定适应新常态下的献血者招募和检测策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选取中山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共计434 700例,依据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实验结果,将HIV阳性的...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以制定适应新常态下的献血者招募和检测策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选取中山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共计434 700例,依据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实验结果,将HIV阳性的献血者分别按性别、年龄、献血频次、献血种类和献血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434 700例无偿献血者中共发现并确证52例感染HIV,感染率为11.96/10万;男性HIV感染率为15.19/10万(占82.69%),女性感染率为5.93/10万;青年HIV感染率为9.05/10万(占53.85%),中年感染率为19.36/10万,老年感染率为3.93/10万;首次献血者HIV感染率为18.34/10万(占80.77%),重复献血者感染率为12.22/10万,固定献血者感染率为23.29/10万,占感染的11.54%;在献血种类组,献全血感染率为12.56/10万,占感染的100.00%;在献血模式组,团体献血的感染率为10.57/10万,占感染的55.77%,街头献血的感染率为14.37/10万。结论中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的流行趋势呈现出新态势,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团体组织献血所占比重,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试剂和先进的检测方法进行血液筛查,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无偿献血 感染
下载PDF
单克隆试剂误诊ABO血型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爱农 吴晓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单克隆试剂 ABO血型 误诊
下载PDF
-80℃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巧玉 吴晓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1年第3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机采浓缩血小板 -80℃ 供血 体外保存 细菌繁殖 献血员 程序 条件 方式
下载PDF
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小雯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血站护士职业暴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防范护士职业风险。方法从职业安全教育着手,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采取预防措施(防护用具使用、针刺伤预防、医疗废物处理、职业暴露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干预,并... 目的分析血站护士职业暴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防范护士职业风险。方法从职业安全教育着手,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采取预防措施(防护用具使用、针刺伤预防、医疗废物处理、职业暴露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干预,并对干预前后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职业暴露干预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使护理操作行为更加规范,职业暴露发生率下降。结论对职业暴露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血站护士职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护士 职业暴露 干预措施
下载PDF
中山地区万例患者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丽雅 孙爱农 +4 位作者 陈勇高 周越勤 吴少梅 周巨明 马庆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6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试验(MGT)技术要领,了解中山地区患者大样本中的不规则抗体(IAb)发生频率及其特异性。方法比较进口戴安娜MGT和其他经典常规方法检测红细胞(RBC)IAb的敏感性(效价);分析试验中的可能干扰因素,如抗凝剂、溶血、脂血等;找...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试验(MGT)技术要领,了解中山地区患者大样本中的不规则抗体(IAb)发生频率及其特异性。方法比较进口戴安娜MGT和其他经典常规方法检测红细胞(RBC)IAb的敏感性(效价);分析试验中的可能干扰因素,如抗凝剂、溶血、脂血等;找出MGT的不足,并研究解决方法;以MGT完成40485例受血者和孕妇IAb的筛查。结果在平行试验中,MGT检出了所有IgG和IgM性质IAb,其测定IgG抗体的效价均较传统抗人球蛋白试验高1~2个滴度,但MGT标准(常规)法测IgM的IAb效价较盐水法低1~2个滴度,若采用MGT改良法,即增加室温孵育时间,则结果同盐水法一致;以MGT对40485例受检者进行了RBC-IAb常规筛查,结果61例阳性,占0.15%(61/40485)。结论MGT对大多数有重要临床意义的RBC-IAb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受抗凝剂和溶血、脂血的影响小,结果准确,简便快捷,标本用量少,易于自动化和大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广东
下载PDF
平板血浆速冻机使用效果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易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讨平板血浆速冻机对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平板血浆速冻机(实验组)和传统低温冰箱(对照组)冻存新鲜冰冻血浆和相应新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冷沉淀解冻复融后对2组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含... 目的探讨平板血浆速冻机对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平板血浆速冻机(实验组)和传统低温冰箱(对照组)冻存新鲜冰冻血浆和相应新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冷沉淀解冻复融后对2组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的状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2组的FⅧ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血浆速冻机对缩短新鲜血浆及冷沉淀的冻结时间,减少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损失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凝血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平板速冻机
下载PDF
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文声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5期195-197,207,共4页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初次、重复无偿献血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山地区的92279名无偿献血者,将献血者分为初次献血者(37075名)、2次献血者(16431名)和≥3次献血者(38773名)。比...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初次、重复无偿献血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山地区的92279名无偿献血者,将献血者分为初次献血者(37075名)、2次献血者(16431名)和≥3次献血者(38773名)。比较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比较不同献血次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比较不同献血次数NAT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HIV-RNA)阳性率。结果初次献血者的不合格率高于2次献血者和≥3次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献血者的不合格率高于≥3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次数越多,血液检验不合格数(率)越低。初次献血者的ALT、HBsAg和抗TP的检测阳性率高于2次献血者和≥3次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献血者ALT、HBsAg、和抗TP的检测阳性率高于≥3次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抗HCV和抗HIV的检测阳性率高于2次献血者和≥3次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献血者的HBV-DNA阳性率低于初次献血者和2次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献血者是相对安全的献血群体,血站应巩固和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无偿献血者 重复无偿献血者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核酸检测 血液安全
下载PDF
单克隆试剂导致ABO定型假阳性结果的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爱农 邓星河 吴晓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53-1054,共2页
目的 探讨单克隆试剂导致ABO血型鉴定的异常结果。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 -A(B)试剂和人源抗 -A(B)血清平行检测受检者红细胞 ,同时用反定型试验复检 ,ABO血型异常结果者 ,再用吸收放散等试验验证。结果 在常规工作中 ,发现单克隆试剂导... 目的 探讨单克隆试剂导致ABO血型鉴定的异常结果。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 -A(B)试剂和人源抗 -A(B)血清平行检测受检者红细胞 ,同时用反定型试验复检 ,ABO血型异常结果者 ,再用吸收放散等试验验证。结果 在常规工作中 ,发现单克隆试剂导致ABO血型鉴定结果异常 5例 ,最后被确定为假阴性 3例 (已报道 ) ,假阳性 2例 ,本文最后证实这 2例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红细胞膜上分别存在获得性B抗原 ,导致与单克隆试剂呈现假凝集。结论 临床实验室对所有患者输血前检查 ,必须增加ABO反定型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A(B) ABO血型 假阳性结果
下载PDF
中山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艳婷 孙爱农 陈永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3期1708-1709,共2页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评价梅毒筛查试剂盒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ELISA)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并用梅毒螺旋体特...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评价梅毒筛查试剂盒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ELISA)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并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颗粒凝集法(TPPA)确认,分析梅毒检测结果。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总共检测92 761例无偿献血者TP抗体,阳性424例(0.46%);两种ELISA试剂均阳性的309份标本用RPR检测,阳性131份,符合率为42.39%;TPPA验证阳性为298份,符合率为96.44%。两种ELISA检测灵敏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81.64%和80.98%,产生一定的假阳性结果。结论国产ELISA两部法试剂灵敏性较佳,两种试剂联用可提高特异性。无偿献血者加做TPPA和RPR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洗涤红细胞去除白细胞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丽雅 孙爱农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后的洗涤红细胞(WRC)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国产白细胞过滤器对成品WRC进行白细胞过滤,检测过滤前后WRC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浆蛋白、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FHb)等,观察患者中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后的洗涤红细胞(WRC)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国产白细胞过滤器对成品WRC进行白细胞过滤,检测过滤前后WRC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浆蛋白、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FHb)等,观察患者中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发生情况。结果WRC经过滤后,残余白细胞平均为1.2×105/L,白细胞清除率平均达到99.99%;WRC过滤前后,白细胞含量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15.38,P<0.01)、红细胞有一定损耗(t=3.73,P<0.05),而K+浓度、FHb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传统WRC对照组比较,10例患者输注去除白细胞WRC后,输血反应从30%下降到0.0%。结论输注去除白细胞的WRC将会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WRC) 白细胞过滤 输血反应 血浆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