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哲 任江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NAFLD患者血清L-FABP的变化,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NAFLD患者血清L-FABP的变化,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健康对照组(n=80)进行比较。结果 NAFLD组的血清L-FAB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NAFLD组BMI、WHR、FBG、HOMA-IR、AST、γ-GT、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L-FABP与BMI(r=0.7365)、WHR(r=0.6713)、FBG(r=0.6368)、HOMA-IR(r=0.6539)、AST(r=0.6640)、γ-GT(r=0.6768)、TG(r=0.7012)、LDL-C(r=0.6034)呈正相关(P<0.01),与HDL-C(r=-0.6839)呈负相关(P<0.01)。结论 L-FABP可能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随着对L-FABP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血清L-FABP可能成为NAFLD的临床病情观察的新指标,并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