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淑珍 徐启桓 +4 位作者 舒欣 揭育胜 陈旎 谢奇峰 李刚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将1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相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48周,其中恩...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将1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相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48周,其中恩替卡韦30例、阿德福韦酯25例、拉米夫定16例、替比夫定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ST、ALT、TBil明显下降,Alb及胆碱酯酶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0、2.410、2.067、-5.369、3.713,均P%0.05)。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P=0.001)。治疗组及对照组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65.4%及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91,P=0.001)。治疗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7%比11.43%,P一0.016)。治疗组无肝细胞癌发生,对照组有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5例,占6.85%,对照组8例,占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7,P=0.341)。治疗组中1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在42周出现病毒学反弹,HBeAg由阴性转为阳性,肝功能恶化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结论核苷类药物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复制,提高HBeAg转阴率。治疗过程中须密切观察病毒变异耐药情况,防止肝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核苷类 抗病毒药 变异(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