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8例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爱婵 朱淑兴 刘凤婷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0期6334-6335,共2页
目的:探讨善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对使用善宁治疗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98例患者的病情均逐渐好转,直至全部治愈。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善宁治疗并通过周到细致的护理与观察,得... 目的:探讨善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对使用善宁治疗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98例患者的病情均逐渐好转,直至全部治愈。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善宁治疗并通过周到细致的护理与观察,得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宁 急性胰腺炎 护理
下载PDF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9
2
作者 陈雪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照组则采取普通输卵管通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的通...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照组则采取普通输卵管通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性。结果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和普通子宫输卵管通液相比,前者对输卵管具有更好的疏通效果。结论不孕不育患者行宫腔镜下常规检查和插管通液,对输卵管具有较好疏通效果,而且可以发现宫腔内病变,有效指导进一步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输卵管插管通液 不孕不育
下载PDF
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及其评价 被引量:49
3
作者 邓景阳 曹国彬 +1 位作者 陆永建 吴立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常用临床颅骨修补材料临床应用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我科不同时期先后应用有机玻璃、医用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自体颅骨、硅胶、钛网5种不同材料修补骨缺损546例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有机玻璃、自体颅骨、医用高分子纤维... 目的探讨常用临床颅骨修补材料临床应用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我科不同时期先后应用有机玻璃、医用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自体颅骨、硅胶、钛网5种不同材料修补骨缺损546例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有机玻璃、自体颅骨、医用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硅胶、钛网并发皮下积液分别为42/59、5/48、15/72、19/119、5/248;严重并发症致手术失败分别为3/59、4/48、6/72、1/119、2/248。结论常用的5种修补材料钛网最佳,硅胶、自体颅骨次之,有机玻璃和医用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彤术 材料
原文传递
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49
4
作者 陈占斌 邓伟均 雷晓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26-627,共2页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3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44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1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囊部分切除4例,胆囊造瘘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双侧胸腔积液1...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3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44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1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囊部分切除4例,胆囊造瘘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胃穿孔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68例中67例痊愈,1例死亡。笔者体会,老年急性胆囊炎确诊后若无手术禁忌证当及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外科学 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下载PDF
不同药物预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雪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30-28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副反应。方法:将65例PCOS合并IR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环丙孕酮+二甲双胍组(A1组)和环丙孕酮...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副反应。方法:将65例PCOS合并IR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环丙孕酮+二甲双胍组(A1组)和环丙孕酮+吡格列酮组(A2组),两组治疗前的血激素水平、体质指数及有关糖代谢指标、IR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分别比较不同药物预处理后患者血激素水平、BMI及有关糖代谢、IR指标的变化以及促排卵的效果。结果:A1、A2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黄体生成素、睾酮、2h胰岛素及2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后A1、A2两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排卵率和妊娠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A1组患者中63.3%有明显胃肠道反应,73.3%体重明显下降,A2组患者中34.3%出现水肿,体重增加者占37.1%,仅8.6%有轻度胃肠道反应,两组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盐酸吡格列酮治疗PCOS合并IR的不孕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及IR,均获得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由于副作用不同,适合于不同PCOS患者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不孕 预处理 促排卵
下载PDF
三七总苷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征宇 孙澍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苷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饮食控制、降血脂治疗及控制血糖;治疗组则增加三七总苷注射液,15d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同时... 目的观察三七总苷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饮食控制、降血脂治疗及控制血糖;治疗组则增加三七总苷注射液,15d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同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蛋白(Alb),尿蛋白(PRO)定量定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优于对照组(63.6%)(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血β2-MG及尿β2-MG、Alb、PRO定量定性治疗前后均有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尚未发现副作用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三七总苷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患者 三七总苷 治疗早期 注射液 疗效观察 尿Β2-微球蛋白 尿Β2-MG 血Β2-MG 治疗前后 定量定性 降血脂治疗 尿微量蛋白 治疗组 对照组 饮食控制 控制血糖 观察比较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 疗程 尿蛋白
下载PDF
经皮肾取石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7
作者 邓景球 李宋荣 +1 位作者 史向民 苏雁锋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肾取石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皮肾取石31例,输尿管镜碎石35例。分别对其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辅助治... 目的比较经皮肾取石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皮肾取石31例,输尿管镜碎石35例。分别对其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辅助治疗、住院费用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皮肾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3.5%(29/31),平均血红蛋白下降约3.89%,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1),平均住院时间为8.3天,平均住院费用为8976元。输尿管镜碎石术后一个月结石清除率为77.1%(27/35),平均血红蛋白下降约0.29%,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平均住院时间为7.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8631元。结论经皮肾取石较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作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原文传递
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黎秋妹 叶巧梅 周志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0期103-104,106,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孕产妇接受常... 目的探究并分析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孕产妇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而护理干预组孕产妇在此基础上接受助产士产前门诊;比较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以探讨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组焦虑抑郁标准分、剖宫产率、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明显低/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产前门诊能够有效减少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 产前门诊 初产妇 情绪 分娩结局 护理质量
下载PDF
结合CT扫描中肠壁增厚与密度改变征象对小肠梗阻鉴别诊断的作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婷 郭天畅 +3 位作者 伍彩云 叶文卫 许达生 郑可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 探讨CT扫描中肠壁增厚结合密度改变征象对单纯性小肠梗阻(SI)和绞窄性小肠梗阻(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且术前CT有小肠壁增厚(厚度>3mm)的小肠梗阻患者资料,其中SI 27例,ST 26例.所有... 目的 探讨CT扫描中肠壁增厚结合密度改变征象对单纯性小肠梗阻(SI)和绞窄性小肠梗阻(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且术前CT有小肠壁增厚(厚度>3mm)的小肠梗阻患者资料,其中SI 27例,ST 2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3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把增厚肠壁的密度改变分为:内层密度正常、内层密度减低、全层密度减低、内层密度增高和全层密度增高.对SI和ST患者增厚肠壁的密度改变进行分析,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肠壁密度改变的差异.结果 CT平扫表现为内层密度正常者,SI 21例,ST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59,P<0.01);但增强扫描表现为内层密度正常的SI 13例,ST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7,P>0.05).平扫表现内层密度减低SI 4例,ST 5例;增强扫描内层密度减低SI 4例,ST 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扫全层密度减低ST 10例,增强全层密度减低ST 5例,均无SI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CT影像上肠壁增厚伴肠壁全层密度减低这一征象可以鉴别SI和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心脉通胶囊抗心肌缺血与血管内皮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丘瑞香 贺敬波 +3 位作者 蓝军 邝翠仪 刘红健 冯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7-349,共3页
为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为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MDA均显著下降(P<0.05),而心脉通胶囊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心脉通组ET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O、SOD明显上升(P<0.05),而心脉通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脉通胶囊有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中医药疗法 心脉通胶囊 血管内皮
下载PDF
大咯血介入治疗的护理19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艳湘 李淑芬 黎绮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咯血 介入治疗 护理 消毒隔离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淑玲 廖惠璇 钟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取80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基础健康知识宣教,实验组40例产妇则接受积极的盆底肌... 目的观察并探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取80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基础健康知识宣教,实验组40例产妇则接受积极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并在产后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产后随访三月,对比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经术后随访发现,实验组产妇肌力测定级别不低于3级者比对照组更多,且在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等方面更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产后接受系统性、专业化盆底肌康复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盆底肌力的提高,产妇既往存在的尿失禁状况也可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有利于预防产妇盆底功能发生障碍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盆底肌 产后 护理 影响
下载PDF
长疗程、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雪梅 韩临晓 +3 位作者 黄丽娥 钟远玲 黄美平 钟秋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以及长疗程、小剂量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mg,日服1次,连续服用12个月,分别于服药前、服药3、6、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以及长疗程、小剂量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mg,日服1次,连续服用12个月,分别于服药前、服药3、6、9、12个月测定血色素、肝肾功能、CA125、性激素六项、血糖及血脂的变化;B超动态观察腺肌瘤大小、子宫体积的变化;观察体重及临床症状、毒副作用发生的情况。结果:服药后子宫腺肌瘤的体积和子宫体积均缩小,贫血者全部纠正,性激素中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下降,睾酮(T)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脂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A125全部降至正常。服药12个月后,有7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结论:长疗程、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子宫及腺肌瘤明显缩小、痛经消失以至绝经,但长期服用血脂有升高趋势,部分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故长期用药需注意肝功能的影响及对血脂代谢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子宫腺肌病 米非司酮 安全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任瑞庆 陈寿云 +2 位作者 陈炳辉 陈婉婵 何雪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检测HBV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在乙型肝炎感染期主要模式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308例检测结果进行统... 目的对比分析检测HBV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在乙型肝炎感染期主要模式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308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五项”4种模式组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g”阳性模式组和“HBsAg、HBc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总阳性率为62.34%(192/308),HBV-DNA总阳性率为78.90%(243/308)。在HBe阳性模式组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对比,前S1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71.65%(139/194)和46.49%(53/114),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P<0.01)。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90%(182/243)和15.38%(10/65),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1)。前S1抗原与HBeAg检测符合率为64.94%,与HBV-DNA检测符合率为76.95%。结论检测HBV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阳性模式组中明显高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前S1抗原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前体 肝炎 乙型 DNA 病毒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下载PDF
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黎秋妺 文哲 黄妙然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3期161-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方法采用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调查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200例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 目的探讨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方法采用初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调查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200例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初产妇对产褥期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产褥期延续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初产妇多最担心缺乏育婴知识和缺乏产褥期自我管理知识,初产妇对延续性护理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初产妇多表现出对专业人员提供产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渴求。结论初产妇迫切需求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尤其是产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在对初产妇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而且还需要加强初产妇产褥期育婴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的宣教,协助护理人员做好产褥期护理工作,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产褥期 延续护理 需求
下载PDF
外伤性颅骨缺损早期修补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邓景阳 曹国彬 +1 位作者 陆永建 吴立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2-733,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早期修补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根据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并使用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对两组...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早期修补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根据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并使用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对两组患者伤后不同时期(伤后1,2年)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评估早期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早期组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较晚期组明显(P<0.05);且早期组在伤后1,2年生活质量较晚期组明显上升(P<0.01)。结论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颅骨修补不仅能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可以改善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从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神经康复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苏厂尧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李再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7-2409,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输卵管积水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初探 被引量:15
18
作者 林建勤 廖芳 +3 位作者 杨泽年 王广 刘华俭 谢树瑞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水病例的CT、B超和临床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水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7例中双侧输卵管积水5例,单侧输卵管积水12例(左侧、右侧各6例...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水病例的CT、B超和临床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水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7例中双侧输卵管积水5例,单侧输卵管积水12例(左侧、右侧各6例)。17例中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13例接受常规手术治疗。4例并输卵管扭转,最小扭转180度,最大扭转3周。1例并发化脓性感染。结论:输卵管积水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提高对输卵管积水的认识对CT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水 CT B超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一 董勇 +1 位作者 肖鹏 刘勤发 《微创医学》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观察组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螺旋CT定位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一周后采用含顺铂的方案(紫杉醇+DDP、吉西他滨+DDP)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灌...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观察组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螺旋CT定位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一周后采用含顺铂的方案(紫杉醇+DDP、吉西他滨+DDP)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灌注治疗1~3次;选择同期接受相同化疗方案进行全身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全身化疗2~4次。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CR+PR)为78.1%对照组为37.5%,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6、12、24个月生存率,观察组为93.8%、75%和9.4%,对照组为67.5%、45%和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肺癌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娜 曹雪明 +2 位作者 蔡颖娴 吴玉 汪彬彬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4期542-543,共2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经典方剂黄连解毒汤。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和TNF-α...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经典方剂黄连解毒汤。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和TNF-α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通过降低CRP与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黄连解毒汤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