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理偏见审视刑事冤案成因——以柏拉图“洞穴之喻”为视角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国庆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8-88,共11页
"洞穴之喻"心理偏见乃人类认知上的内在缺陷所致。在刑事诉讼中,它于无形中影响着侦办人员对案件的认知及诉讼行为。此外,各种外界的因素时常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此种倾向,由此导致侦办人员通常过早地聚焦于某个特定的被追诉人,... "洞穴之喻"心理偏见乃人类认知上的内在缺陷所致。在刑事诉讼中,它于无形中影响着侦办人员对案件的认知及诉讼行为。此外,各种外界的因素时常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此种倾向,由此导致侦办人员通常过早地聚焦于某个特定的被追诉人,疏于探究其它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侦办人员经常只收集不利于该被追诉人却能支持验证自己预断的证据信息,并对其证明价值予以放大;相反,对于有利于被追诉人,与己预断相悖的证据信息则疏于收集,或基于各种事由予以排除。"洞穴之喻"心理乃导致世界各国冤假错案的重要因素。防范"洞穴之喻"心理既需要对侦办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也需要从制度上予以建构完善,双管齐下方能有效防范冤案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之喻 心理偏见 程序透明 客观性义务
下载PDF
八世纪革命——古风时代希腊城邦民主化观念及国家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洪祥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关键词 希腊城邦 国家形成 古风 民主化 革命 古代希腊 形成时期 城邦国家
原文传递
浅谈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理想人格
3
作者 高桐杰 《管理观察》 2009年第13X期178-179,共2页
本文从进取性、创造性、协调性和稳健性四个精神要素出发,论述了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理想人格。这个理想人格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理想人格 进取性 创造性 协调性 稳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